祁美文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這為我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作為160個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三地一區”定位,緊扣“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這一主線,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要任務,把鄉村振興作為發展的最大潛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造鄉村振興“升級版”,奮力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我們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具體要求,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抓好政策、隊伍、幫扶、項目、資金銜接,積極推動各類資源下沉,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抓牢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兩個環節,采取“干部全覆蓋走訪+大數據管理”方式精準監測幫扶,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堅決實現“兩高于一守住”(脫貧人口年均收入增速高于當地農村居民年均收入增速、全體居民年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全體居民年均收入增速,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目標。抓住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兩個關鍵,深入開展“三回三講三干”(引導退休職工、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工回戶籍地、回工作地、回感情地,深入群眾講模式、講市場、講未來,堅持黨員帶領干、能人帶頭干、群眾跟著干)行動,扶持發展到戶產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穩崗就業,確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和協作幫扶兩個重點,做好公共服務、就業幫扶和社會管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融入、可致富。抓實村級集體經濟和相關項目監督管理兩個基礎,全面盤活土地資源,規范運營相關資產,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推動集體和農民雙增收。
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要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我們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發展的基礎,用好生態和人文“兩個寶貝”,探索山地農業、山地旅游業、農產品加工業、電商物流業“四大課題”,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發揮產業帶動作用。做優山地農業,加強品種、品質、品牌建設,推進農業“接二連三”,構建以油茶為主導的山地農業產業體系,建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做精山地旅游業,構建“一域兩帶三十景”旅游空間布局,實現旅游綜合收入、游客人均消費雙提升。做大農產品加工業,加大油茶、茶葉、青花椒、中藥材等重點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力度,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力爭5年內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做強電商物流,實施“酉云·滿天星”農村電商計劃,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加快建設智能供應鏈物流港中心、中老農商貿易合作示范區(園)、東南亞木材加工基地。
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要加快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我們堅決落實“一尊重、五統籌”(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以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以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以提高城市發展的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以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以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的積極性),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方向,高質量完善“一心多點”城市空間布局,演繹好城鄉統籌發展“二重唱”,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鄉村讓人們更向往。加速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推動新城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打造傳承文脈新地標、近悅遠來的會客廳,創建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力爭“兩年成型、四年成城”。加快推進老城區提檔升級,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城市風貌改造和社區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穩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引導高山農民下山、城市資源下鄉,推動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轉、環境集中整治、產業集中打造,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要走好鄉村善治之路
我們深耕鄉村治理,精準設計村莊規劃、產業規劃、民房建筑規劃“三張圖”,讓村莊更有看頭、群眾更有奔頭。打造鄉村規劃師、鄉村建筑隊、鄉村工匠“三支隊伍”,深入挖掘鄉村人才資源,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盤活農村承包地、農村建設用地、閑置宅基地“三塊地”,激活鄉村沉睡資產、閑置資源,讓土地活起來、農民富起來。建設鄉村大院、書院、庭院“三院”,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鄉村,讓文明成為生活的底色、生活成為文明的風景。實現大事政府辦、小事村民商量辦、私事自己辦“三事分流”,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基層治理模式。做到干部生活在群眾中、群眾生活在集體中、組織扎根在群眾中,尊重群眾、團結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
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要積極探索建設共富鄉村
我們把發展新型集體經濟作為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探索構建“挖掘價值、轉化價值、提升價值、共享價值”的共同富裕實現路徑。堅持平臺共建,按照“自己動手、資源共享、抱團發展、共同締造”原則,把農村合作社作為鄉村產業發展的主體,推動資源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調配,引導農民自愿申請成為社員,資金共同管、經營自己做。堅持利益共享,大幅度提高農民在第一次分配中的比例,讓農民利益最大化,實現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民增收同向而行。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