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堅決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緊扣“三大定位”,擔當高質量發展新使命
建設民族地區產城景融合發展示范區。走好生態優先型、城鄉互動型、文旅融合型、區域協同型高質量發展路子,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園區、城區、景區三大形態,山水、田園、鄉村三大資源,用好山地風光,彰顯民族風情,保護特色風物,建設烏江畫廊旅游示范帶、郁江產城景融合發展示范帶,打造特色化、綠色化發展新標桿。
打造重要的生態康養和休閑運動基地。大力發展以一罐水、一袋粉、一盒餅、一桌菜、一杯茶、一瓶蜜、一桶油和自熱食品等為主的“食養”產品,以休閑觀光、森林露營、避暑度假、健康養生等為主的“康養”產品,開發一批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民族射弩等體育體驗項目,提升彭水水上運動大賽品牌影響力。
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知名旅游城市。做好苗食、苗繡、苗藝、苗歌、苗舞、苗醫、苗藥、苗寨、苗城“九苗”文章,提升阿依河、蚩尤九黎城、烏江畫廊和摩圍山等重點景區品質,創建摩圍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辦好中國烏江苗族踩花山節和渝東南生態民族旅游文化節、國際戶外運動挑戰賽等節賽活動,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國際化的文旅交流平臺和文旅品牌節會,鞏固連續4年入選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成果,擦亮“世界苗鄉·養心彭水”品牌。
奮進“四大目標”,展現高質量發展新作為
加快建設生態特色宜居城。在提升城鎮品質功能上下功夫,強化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科學布局吃、住、行、娛、購等設施,提檔升級教育、醫療、體育等公共服務,加強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和背街小巷、城鄉接合部整治工作,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鎮建設之中,保護歷史街區、歷史建筑等,打造風情濃郁、氣質獨特的精致山地城市。
加快建設生態旅游目的地。實施“旅游+”和全域旅游戰略,做深規劃、做優景區、做靚品牌、做精線路、做活營銷、做大產業、做強隊伍、做細服務,加大文創產品開發、加大市場化運作力度,打造山水風光游、健康養心游、民俗風情游、人文歷史游、紅色革命游、夜景休閑游、非遺主題游和客源定制游“八游”文旅產品,推動形成“北有長江三峽,南有烏江畫廊”的旅游空間格局。
加快建設生態產業發展區。發展紅薯產業30萬畝、中藥材產業10萬畝、商品蔬菜產業10萬畝、茶葉產業3萬畝,打造60億級清潔能源、30億級健康食品、20億級特色輕工、20億級民族醫藥、20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工業集群,以旅游線、產業鏈、農產區為連接,做優文旅精品、農特產品、健康食品“三品”招牌,建設具有西部影響力的生態綠色產品供給地。
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示范縣。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呵護烏江、郁江等生態水系,強化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落實排污權、碳排放權、生態地票、林票交易制度,積極培育綠色生產生活習慣,讓彭水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融入日常生活。
推動“六大提升”,開拓高質量發展新境界
推動經濟質量提升。堅持解放思想抓發展、改革創新抓發展、把握機遇抓發展、轉變方式抓發展、沉心靜氣抓發展,倡導領導一線指揮、干部一線工作、問題一線解決、政績一線考核的“一線工作法”,推行市管干部聯系鄉鎮街道、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特色產業、平安穩定和牽頭招商引資的“五聯系一牽頭”機制,爭創一流班子、一流隊伍、一流服務、一流管理、一流業績、一流形象的“六個一流”目標,推動縣域經濟總量做大、質量做優,力爭“十四五”時期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年均增長7%左右。
推動城市形象提升。加快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老城通過“留、改、拆、增”有機更新、減載提質,新城按照每年出讓土地1000畝、開建續建房屋100萬平方米、新增入住1萬人的目標推動提速,景城突出文化底蘊和特色魅力提韻,深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力爭到2025年城市建成區拓展到30平方公里、集聚常住人口30萬人。
推動鄉村面貌提升。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握設施建設是基礎、產業興旺是前提、素質提升是關鍵、增加收入是核心、環境改善是形象、鄉村治理是根本、改革創新是動力、加強領導是保障、壯大縣域是目標九大要求,夯實一個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一座堅強有力的戰斗堡壘、一支情系“三農”的工作隊伍、一批引領市場的龍頭企業、一群奮進致富的鄉村能人五大基礎,健全指揮和責任兩大體系,完善清單推進、督查考核、協作參與三大機制,讓群眾“錢袋”鼓起來、農民“腦袋”富起來、優秀鄉村文化活起來、田園鄉村美起來、基層黨組織強起來,努力打造山地鄉村振興樣板、重慶市鄉村振興國際合作示范點。
推動生活品質提升。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質量,堅決守牢糧食安全、耕地保護、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強化養老服務保障,抓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積極拓寬就業增收渠道,力爭到2025年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2.35∶1,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事實。
推動人文素質提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破除因循守舊思想、樹立改革創新意識,破除狹隘封閉思想、樹立開放包容意識,破除消極畏難思想、樹立擔當作為意識,破除急功近利思想、樹立真抓實干意識,破除安于現狀思想、樹立勇于擔當意識,展現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嶄新風貌,形成全縣黨風政風民風全面提升、整個社會正氣充盈的良好發展環境。
推動對外影響提升。充分發揮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武陵山區連接帶、渝鄂黔聯結點、渝東南重要節點、烏江畫廊旅游示范帶與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游示范區交匯點的位置優勢,發揮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示范作用,用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東西部協作等幫扶資源,深化與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各區縣、渝鄂黔毗鄰地區協同發展,不斷提升彭水的影響力競爭力和知名度美譽度。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