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繼續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讓我對茶坪村未來的發展信心更強、底氣更足。”黨的二十大代表,重慶市萬州區長灘鎮茶坪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余小平說。
茶坪村距離萬州城區20多公里,曾是市級貧困村。由于交通落后,缺乏支柱產業,村民只能“向泥土討生活”。年輕人外出上學、打工后,很少再回來。余小平原本在城里有份穩定工作,但放假回到村里,看到數年不變的蜿蜒山路、土墻矮屋,她很是心痛。
“家鄉養育了我。作為共產黨員,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改變家鄉面貌貢獻力量。”2010年,她回到茶坪村擔任村專職干部,想帶領鄉親們一起在泥土里闖出個名堂。
只有做大做強做優扶貧產業,提升造血功能,才能帶動村民脫貧致富。茶坪村多丘陵,當地有種植李子果樹的傳統。基于此余小平決定帶領全村村民發展小水果產業,同時發展鄉村旅游,打造農旅融合新業態。這些年下來,全村發展青脆李、脆紅李、翠冠梨等產業已達1800余畝。2022年7月,村里又建起6個食用菌大棚,并和電商龍頭企業達成合作,讓農產品不愁銷路。
青山綠水間,農舍星布,荷塘清幽。走進茶坪村黃家灣院子,只見入口處的墻上寫著“要耍就來茶坪耍”。這兒不僅四周山頭遍布果樹,房前屋后還栽種了鮮花、瓜果,村民三三兩兩坐在一起談天,怡然自得。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茶坪村還著力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成渝東北地區首個鄉村當代藝術美術館,引得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如今的茶坪村早已從村民“不敢吆喝做生意”的貧困村,發展成家家有產業、風景美如畫的宜居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過去的7000多元提升到如今的1.7萬元。喜人變化的背后,是余小平和茶坪村黨員干部的付出。2021年,余小平被評為“重慶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余小平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出發前,她圍繞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等主題在茶坪村深入走訪,收集民情民意,期盼著能把村民的心聲帶到北京。
開幕會當天,現場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余小平更覺心潮澎湃,不時在手中的報告上勾畫金句。她說:“作為基層黨代表,能夠參加這次盛會,讓我感到無比振奮。報告總結了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讓我感到無比自豪。”
鄉村振興是余小平關注的焦點。對此,她在筆記本上寫下幾段長長的體會和思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再次吹響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軍號。”余小平說,回村后,自己將第一時間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達給茶坪村黨員干部群眾,帶領全村按照“五個振興”的要求,把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好,把良好生態環境保護好,繼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把資源用起來、群眾聚起來,持續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擼起袖子加油干,繼續努力向前跑,繪就村美、民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