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華 王召偉 王召香 武玉梅 張元秀
(1.山東丫森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沂水 276400;2.山東中和園藝有限公司,山東 沂水 276400)
山東省沂水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非常適宜楊樹生長,楊樹產業已成為當地富民、壯鎮、強縣的重要產業。筆者重點對楊樹傳統栽培技術進行了創新,提出“選擇良種、合理密植、科學栽植、精細管理、林下間作”20 字集約栽培技術及“先打條帶、再挖深穴、見水栽植、施足基肥、大水漫灌、剪掉頂梢”24字深栽造林法,明顯提高了楊樹的生長量及成活率。
我國的楊樹栽培歷史十分悠久,有文字可考的記載可追溯至公元前7世紀。《詩經》中即有“東門之楊,其葉牂牂”之句,說明當時人們已在大道通衢之處栽植楊樹。戰國時期遺留下來的《韓非子 · 說林上》記載:“夫楊,橫樹之即生,倒樹之即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之而一人拔之,則毋生楊。”這說明楊樹繁育容易,適應性強,生命力旺盛。
1.2.1 初始發展階段。1958 年,我國開始栽培速生楊樹豐產林。當時許多地方采取了一些速生栽培措施,如深翻整地、增施有機肥和澆水灌溉等,營造所謂的“衛星林”。但由于當時的造林技術不完善,楊樹速生豐產林的發展未能順利進行下去。隨后而來的3 a 困難時期使部分楊樹速生豐產栽培項目中途夭折。
1.2.2 試點發展時期。20 世紀70 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開始在更大范圍內發展楊樹速生豐產林,這是在全面總結20 世紀50 年代栽培經驗,吸取失敗教訓的基礎上開始逐步發展的。
1.2.3 穩定發展階段。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原國家林業部建立速生楊豐產林基地試點。1986 年,原國家林業部頒布了《關于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對基地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檢查驗收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到20 世紀80 年代末,已營造豐產用材林面積超13 萬hm。1988 年5 月,原國家林業部頒布《楊樹人工速生豐產用材林》標準,給我國楊樹豐產林發展提供了根本技術依據。專業標準實施后,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對速生楊栽培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91—1995年,原國家林業部實施中國國家造林項目,得到世界銀行對此項目的貸款支持。5 a 內營造楊樹豐產林 19 萬hm,造林規模超過以往。1996—2002 年,我國實施世界銀行貸款的森林資源發展和保護項目,僅在河北和遼寧2 省營造楊樹速生豐產林超7 萬hm。
1.2.4 可持續發展階段。進入21 世紀,隨著板材加工產業的不斷發展,對楊樹木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楊樹木材價格不斷提高,加之楊樹林下種養業的發展,增加了豐產林的短期效益,大大調動了農民發展楊樹豐產林的積極性,楊樹豐產林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沂水縣地處沂蒙山區腹地,位于北緯35°36′00″~36°12′20″、東經118°11′13″~119°03′36″,總面積2 434.8 km,在山東省縣級行政區劃面積中列第2 位。境內有大小山頭1 941 座,最高海拔916.1 m,最低海拔101.1 m。沂水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該縣有沂、沭、浯、梓4 條大河和19 條較大支流,其中沂河和沭河是山東省17 條主要河流中的2 條,境內流程總長107.3 km,流域總面積2 185.3 km,占該縣總面積的90.6%,非常適宜楊樹生長。
2007 年,沂水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楊樹豐產林發展的意見》,提出該縣楊樹豐產林面積要達 6.67 萬hm,建成我國最大的楊樹豐產林基地縣。沂水縣以建設“百萬畝豐產林基地縣”為目標,以加快楊樹生長速度、縮短采伐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調動農民發展豐產林的積極性。在林下種養業發展中,重點抓好高標準林下食用菌園區建設,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輻射帶動沂水縣林下食用菌產業向產業化、集約化方向邁進。在板材產業發展中,以打造華東優質板材加工基地為目標,突出培育產業基地鎮、培植龍頭企業和產業配套3 個重點,把沂水縣板材產業打造成產值超百億元的支柱產業。
沂水縣先后引進推廣楊樹良種30 多個,主推的I-69、I-72、I-214、中林46、L35、土耳其楊、中荷1 號楊及I-107 楊等品種均具備速生豐產、抗病蟲等特性。1975 年,沂水縣引進楊樹新品種18 個,并在沂水縣國有沂河林場進行對比試驗,發現歐美楊和健楊表現最好,這2 個品種成為當時的主栽品種。1981 年,沂水縣引進了I-69、I-72、I-45 楊、I-214 楊,這些品種成為當時沂水縣的主栽楊樹品種。1989 年春季,沂水縣引進中林46 楊,自此至2000 年,中林46 楊成為當地造林的首選樹種。1997 年春季,沂水縣引進107楊,經過數年推廣證明,107 楊確實是一個優良品種。自2000 年起,全國掀起了107 楊熱。下面對沂水縣常見的幾種楊樹品種進行介紹。
Ⅰ-107 是2002 年山東省審定的歐美楊優良品種,雌株、速生、豐產,材質優良,冠幅小,干形通直,造林成活率高,適應性廣,抗病蟲能力強。中林46 楊,是歐美楊雜交種,雌株。試驗結果顯示,在相同立地條件下,中林46 楊蓄積生長量相比I-69 可提高14%以上,而且材質優、抗天牛。土耳其楊,是2002 年山東省審定的美洲黑楊優良品種,有2 個系號——T26楊和T66 楊,均為雄株,不飛絮,育苗造林成活率、適應性、抗性與Ⅰ-69 楊相當,材積生長量優于Ⅰ-69 楊。中荷1 號楊,是2002 年山東省審定的美洲黑楊優良品種,雄株、不飛絮,豐產性、適應性和抗性均較強。L323 楊和L324 楊,是2002 年山東省審定的美洲黑楊優良品種,雌株、速生、豐產,育苗、造林成活率高,抗逆性強。
培養小徑材時,每667 m栽植密度為55 ~74 株,株行距為3 m×3 m、3 m×4 m、2 m×5 m;培養中徑材時,每667 m栽植密度為33 ~44 株,株行距為3 m×5 m、3 m×6 m、4 m×5 m;培養大徑材時,每667 m栽植密度為18 ~28 株,株行距為4 m×6 m、5 m×6 m、6 m×6 m。
在造林密度不變的情況下,筆者研究了大行距小株距栽植法,推廣按照2 m×6 m、2 m×7 m、2 m× 8 m 的株行距造林,從根本上解決了豐產林過早郁閉、日照不良、木材產量和質量低下等問題,同時為發展林下經濟創造了良好條件。
從楊木加工利用的發展趨勢看,膠合板材和紙漿材是今后的重要利用途徑。按照利用途徑的不同,可將楊樹豐產林經營模式分為3 種。第一,超短輪伐期(伐期1 ~3 a)。采用高密度栽植,生產紙漿材和纖維板材。加拿大采用0.3 m×0.9 m、0.5 m×0.5 m 及 1.0 m×1.0 m 等不同株行距生產紙漿材,兩三年收獲。第二,中短輪伐期(伐期5 a)。干材小頭直徑8 cm 以上,大于3 cm 且小于8 cm 的枝丫材主要用作造紙材。加拿大采用1.5 m×1.5 m 株行距,5 a 收獲。目前,我國栽植密度一般為(1 ~2)m×3 m,即每667 m栽植110~220株,5 a收獲。第三,短輪伐期(伐期7~ 10 a)。加拿大、美國采用3 m×6 m 株行距,10 a 采伐,主要生產膠合板材、火柴用材及檁材等。目前,我國采用(3 ~5)m×6 m 的株行距,即每667 m栽植22 ~37 株。
筆者研究創新的“先打條帶、再挖深穴、見水栽植、施足基肥、大水漫灌、剪掉頂梢”24 字深栽造林法,為國內首創。先打條帶,即用挖掘機挖1.5 m 寬的條帶;再挖深穴,即在條帶內挖深1 m 左右的樹穴,見水即可;施足基肥,即植苗于深穴內培土,至離地面1 m 左右時施入土肥;大水漫灌,即澆足、澆透水后回填整平地面;剪掉頂梢,即剪掉苗木梢部未木質化的部分。
3.3.1 選地。楊樹生理活動旺盛,對土壤養分、水分及土壤透氣性要求較高。楊樹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沖積土上生長為宜。選擇造林地的具體要求如下:①土層深厚,有效土層厚度大于1.0 m;②土壤質地較輕,以輕壤、沙壤為宜;③地下水位1.5 m 左右為宜;④土壤養分含量較高,土壤肥沃。
3.3.2 整地。在河灘、平原上,整平地面后,全面深翻50 cm 以上,挖長、寬、深0.8 ~1.0 m 的大穴。純沙地可采用帶狀客土的方法進行整地,客土帶寬2.0 m、深0.8 m,每667 m客土160 ~240 m。低洼地區需挖溝修筑條田和臺田進行排水,再整平深翻,條田、臺田面寬一般80 ~120 cm,排水溝深1.5 m 左右。有黏質間層的土地,可帶狀深翻,帶寬 1.0 m,深1.0 m,沙黏拌和,純黏質土壤需摻沙改良。
豐產林栽植后要及時進行撫育管理,進行澆水施肥、松土除草、開溝排澇等工作。剛栽植的豐產林郁閉度低,林下可種植花生、大豆等作物及丹參、黃芪等中藥材,可結合林下種植進行施肥、除草松土。另外,楊樹豐產林撫育管理的重點是修剪競爭枝和防治害蟲。
3.4.1 修枝。一是及時剪除競爭枝,避免其與主枝爭奪養分。二是修剪側枝,第2 年可剪除主干1.0 m 位置以下的全部側枝,以后隨著樹齡增長由下向上逐步修剪,可修枝到樹干10.0 m 以上。三是發現有病蟲危害的枝條,要及時全部剪除,并統一收集、燒毀。
3.4.2 害蟲防治。危害楊樹的害蟲主要有蛀干害蟲和食葉害蟲2 大類。楊樹蛀干害蟲主要有桑天牛,食葉害蟲主要有美國白蛾和楊扇舟蛾等。楊樹受害蟲危害后,材質等級下降,生長緩慢,直接影響造林效益。筆者在防治楊樹害蟲上總結出了“18 字”防 治技術,即治蟲源、除雜草、捉成蟲、捶卵槽、插毒簽和修蟲枝。①治蟲源:在楊樹停止生長的季節,結合修枝去除蛀干害蟲蟲源,結合施肥去除在樹干周邊土壤內越冬的食葉害蟲。②除雜草:在楊樹生長季節注意清除林下雜草,減少天牛成蟲的食源。③捉成蟲:每年4 月中旬至6 月中旬或6 月中旬至8 月中旬,可在楊樹林緣捕捉天牛成蟲。④捶卵槽:每年5—6 月為天牛產卵期,每隔14 d 左右在楊樹主干上用錘子錘產卵刻槽或者在產卵刻槽上涂抹1 ∶9 的甲胺磷和柴油藥液1 次。⑤插毒簽:楊樹天牛類幼蟲主要危害楊樹的枝干,危害期是4 月下旬至9 月下旬,可將毒簽直接插入天牛的排糞孔,并用泥土封口進行防治。⑥修蟲枝:每年楊樹落葉后結合營林撫育措施,集中剪除被天牛危害的蟲枝。剪除的蟲枝要統一收集、集中銷毀,以防害蟲繼續傳播。
隨著林地郁閉度的逐年增大,林下越來越不適合農作物生長,大面積林下空地閑置已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發展林下經濟是破解這一問題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徑。近年來,沂水縣委、縣政府把加快林下經濟發展作為促進楊樹豐產林基地建設、增加林農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先后組織人員到萊蕪市、齊河市、濮陽市、菏澤市和日照市等地參觀學習林下經濟發展經驗,探索了適宜沂水縣的林下養菇、林下養禽、林下養畜和林下養蟲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抓出了一批林下經濟發展典型,發展了林下養木耳、林下養金蟬、林下養畜禽等林下經濟模式。特別是遼寧省率先發展林菌模式,已成功栽培林下香菇、林下平菇、林下大球蓋菇、林下竹蓀、林下木耳、林下榆黃蘑和林下雙孢菇等10 余種食用菌,得到了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高度認可和充分肯定。發展林下種養業可謂一舉多得,一是充分利用了空閑的林地資源,讓農民找到了一條致富的新路子;二是發展食用菌經常噴霧澆水,發展畜禽養殖形成了大量肥料,為楊樹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肥資源,加快了楊樹的生長速度;三是發展食用菌可充分利用木材下腳料,凈化了環境,能變廢為寶;四是采收食用菌后的培養料可作為燃料和肥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