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婉
(重慶郵電大學 重慶 400065)
《非常嫌疑犯》通過對觀眾視覺習慣、慣性審美心理的把握與緊張的敘事節奏,獲得了觀眾的注意與信任,其許多鏡頭都是被精心設計過的,在指向性的鏡頭指引下,事件發生的經過在真實與非真實的雙重層面上自由向前推進,看似合理的邏輯結構也被短短幾分鐘的結尾以顛覆式的方式摧毀。影片在視覺傳達與敘事邏輯上能夠帶給觀眾視知覺的享受,主要原因在于對心物場理論的運用,探索并創新了表現手法。下文將通過心物場理論在影視角色活動和影片與觀眾互動關系中的表現這兩個方面,來分析心物場理論在影片中的運用。
格式塔心理學是現代心理學的重要流派之一,提出了人們的意識經驗是一種格式塔的建構,強調在意識感知的過程中,作為主體所具有的能動支配力,即人們能夠將感知到的物與以往的意識經驗復合成完整形象的傾向。其理論核心為整體能夠決定部分的性質,部分依從于整體。同時強調人對物的整體感受并不等于感受的相加。電影雖然只為觀眾呈現出了不完整的畫面,但是觀眾卻可以通過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力,根據自己以往的意識經驗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畫面,格式塔運用情感、想象、知覺等心理學范疇來對應說明電影中鏡頭語言與敘事技巧的意義,用“甘愿受騙”來解釋為何觀眾會對影片中的對象產生認同感。
心物場是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學原理》一書中以物理學中場的概念擴展出來的心理學專業術語??挤蚩ㄌ岢鲂奈飯鍪怯勺晕遗c環境兩部分構成的,這兩部分都有著它們各自的組織形式與交互方式,這種組織與交互體現了自我并不是欲望、意志與態度的捆綁,環境也并非是各種感覺的堆砌。其中,自我是一個以自己為中心,與自身的需求、認知、情緒等心理動態緊密相關的人格系統,環境則分為行為環境與地理環境,行為環境即自我知覺現實后產生的心理場,而地理環境是指被知覺的、現實存在的物理場,行為環境能夠對自我發出的行為產生調節作用,同時地理環境也在時刻影響著行為環境,有機的心理活動就是一個包含了自我、行為環境與地理環境相互作用的場,也就是說,環境不僅作用于自我,自我同時也作用于環境。電影《非常嫌疑犯》對心物場的運用一方面表現在影片中金特對庫楊不斷轉變的說辭,另一方面則表現在影片的鏡頭語言對觀眾視知覺的引導上。
以金特作為“自我”端與心理場,以警探庫楊與金特所處的審問室作為物理場來進行分析,從而形成一個自我、行為環境與物理環境相作用的完整的場。在金特進入審訊室時,影片通過他流轉的眼神表現出他此刻正在對自身所處的地理環境進行仔細地觀察,如對煙盒與布滿罪犯信息的墻壁的特寫,與仰視庫楊時發現庫楊所持杯底的“小林”字樣,這些地理環境中的要素成為他后續進行虛假敘事的靈感來源。在庫楊剛進入審訊室時金特便要求喝一杯咖啡,遭到庫楊拒絕后他又毫無顧慮地描述起兒時窘迫的缺水經歷并故意使打火機從手中掉落,從而將自己的第一印象塑造為一個魯莽、笨拙的形象,使自我的表征作用于地理環境,令庫楊接收到來自金特的自我作用力,以便金特能夠在后續的虛假敘事中騙取他的信任。
庫楊在談話時明顯表達出對基頓的負面評價并講出了I’m smarter than you 的自負話語,這對于金特來說是來自物理場中的重要刺激因素,使得金特了解到在庫楊心中基頓是以怎樣的形象存在的。即使庫楊對基頓進行了長達四年的調查,卻不如金特在短短數周內所了解到的情況真實,這也是其手段的過人之處,金特正是利用這一點在隨后自己編造的故事中逐漸強化庫楊對基頓的錯誤認知。在金特心中庫楊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形象已然成立,這也成為金特努力將自己偽裝為一個懦弱膽小形象的關鍵因素,因為他知道自己越卑微,自作聰明的庫楊則越信任自己。金特的行為環境與庫楊的行為環境均不斷受到彼此地理環境作用力的影響。
在心物場中,個體對于與自我相關聯的地理環境信息總是不斷地進行認知上的加工,這種信息所占用的認知資源明顯大于其他的信息,因為它們與自我結構存在相似性,能夠通過自發的組織性將這些信息包含于經驗中,故自我更趨向于獲取此類信息。在影片中,當庫楊聽到金特描述基頓因為愛情而準備改邪歸正時他表現出了對這件事毫不信任、排斥的態度,因為這一信息與他的自我信息結構相悖,在庫楊的認知里基頓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形象,而當審問快要結束,金特向庫楊承認襲擊警車是基頓的主意時,細觀庫楊的表情變化,流露出果然不出我所料的神態,原因在于這一信息與他的自我信息結構是具備相似性的。
影片不僅在敘事內部展現出了心物場理論,同時主創者在處理鏡頭語言與觀眾之間關系時也體現出了心物場理論。在格式塔學派所提出的場理論中,場并不是由毫無關聯的、消逝的事物所構成,恰恰相反,這些事物都具有一定的組織原則,而這些組織原則就是以心物場為總綱下的若干亞原則,例如接近原則、封閉原則、簡單性原則、圖形與背景的關系原則與相似原則等?!斗浅O右煞浮愤\用這些亞原則進行視覺傳達與影像設計,使影片更好地展現出了主創人員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并推動電影形成了視覺畫面的審美張力,下文將以影片中呈現出的接近原則和圖形與背景的關系原則來進行闡述。
當場包含了若干部分時,其中具有更大接近性的部分將組織成較高的單位?!斗浅O右煞浮吠ㄟ^利用心物場中的接近原則向觀眾傳達了更多的影片內涵。例如,在拍攝五名嫌疑人被關押在牢房的片段時,片段結尾以基頓陷入沉思的特寫鏡頭結束,而下一個與之組接的鏡頭是船上被燒焦的尸體特寫,影片有意將這兩個鏡頭相接,是想要通過接近原則向觀眾們傳達一定的劇情信息,即暗示基頓最終被殺害的下場。又如,四名嫌疑人在海邊發現范斯特尸體并埋葬范斯特的片段,在這一段結束后,下一個鏡頭組接的是庫楊手中的咖啡杯,影片以特寫鏡頭與俯拍的拍攝方式將咖啡杯呈現在觀眾的眼前,并以疊化的轉場效果將四人挖土埋葬的動作鏡頭與咖啡杯剪輯在一起,給予觀眾四人在咖啡杯內的視覺錯覺,杯口呈現出的環狀幾何圖案仿佛將四人包圍起來,用閉環圖形產生的禁錮感來展現四人在得知范斯特因為逃跑而被滅口后內心所陷入的困境。
圖形就其特征而言有賴于背景,圖形出現在背景之上,背景起著一種格局的作用,由于圖形懸浮于其中,因此格局決定了圖形。這成為了電影進行創作的部分視覺原理與依據,影片畫面中的物理場可以通過圖形與背景的結構、形式、方位、色彩等對觀眾自我的心理場造成影響,從而形成對應的圖形與背景的畫面效果。
圖形從背景中分離出來也取決于很多因素,從運動與靜止的方面看,運動的物體更容易成為圖形,而靜止的則成為背景。影片中,當五名嫌疑人準備開始在船上展開襲擊時,先由基頓獨自一人去碼頭分散對方的注意力,此時的畫面以空曠、靜止的碼頭為背景,形單影只的基頓徑直向前走去。這一運動方式成為了畫面中的圖形,營造出一種令觀眾感到緊張的氛圍。從清晰度方面看,清晰的將成為圖形,模糊的將成為背景。而在聚焦與虛焦技術的支持下,圖形與背景可以在一個畫面中相互轉換,畫面焦點的變化也體現出敘事焦點的變化。庫楊在向金特談及基頓曾經制造假死事件時,作出了此次貨輪爆炸案也只不過是基頓故技重施的論斷,在聽到這些話時,影片以聚焦的特寫鏡頭展現出金特露出的嘲諷微笑,而當庫楊靠近后金特表情立刻發生了轉變,原本聚焦金特的畫面也轉換為聚焦庫楊,此時,庫楊變換為了畫面的圖形,對金特造成了壓制,使觀眾隱約地體會到金特不太合常理的反應。從能量密度上看,在一個恒常的場里面,圖形部分的區域越小,與有關的背景部分相比,其相對的能力密度就越大,如果條件規定,前者的能量密度比后者的能量密度更大是一個必要條件的話,那么,較小部分必定是圖形無疑。在五名嫌疑人被關在監牢的片段中,基頓的方位處于其他四人的對立面,其能量場在背景中的密度明顯要高于其他四人,這樣的鏡頭設計意在凸顯基頓在影片中的重要地位,而弱化金特的形象,是一種迷惑觀眾相信基頓是此次事件主角的手法。
本文通過對影片中的人物活動與觀眾的審美體驗以格式塔心理學中的心物場理論進行解讀,希望為電影審美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心物場理論以及其總綱下的亞原則在《非常嫌疑犯》中的運用,使電影創作能夠從視覺與心理的角度,依據劇情的需要,對影片中的各個部分進行有意圖的設計,從而達到觸動人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