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勇|文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宣傳工作“內鼓士氣、外揚名氣”的作用。新聞報道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軟實力之一,它的地位同樣不可或缺,力量不可小覷。
中國十五冶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以建筑業為主的施工單位,很多在一線工作的宣傳工作者由于日常勤雜事務纏繞和自身缺乏學習等多方面原因,所采寫的新聞稿件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有的稿件語言上看似高大上、內容實則空洞無物;有的稿件通篇是議論性的文字,卻沒有新聞事實。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不足。
人常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例如某篇新聞稿,內容報道的是當地在本公司某項目上舉辦質量觀摩活動,稿件里不厭其煩敘述了活動的規模、活動的流程、參會的領導、領導的講話內容等這些“湯湯水水”,而最核心新聞事實的“肉”——為什么在項目上舉辦質量觀摩?項目在施工質量上取得了哪些新突破?這些關鍵內容在新聞稿中卻只字未提。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寫新聞也恰如朦朧派詩人顧城所寫的這句詩一樣,面對大量的新聞事實,由于個人缺乏基本的判斷力,不知道該如何取舍、怎么選擇,不知道新聞事實才是最核心的要素。由于抓不住所謂的新聞點,結果必然會出現最核心的新聞價值淹沒在一般事實之中的現象。

缺失新聞的敏銳力是很難寫出一篇好新聞稿的。美國新聞學家卡斯柏·約斯特曾經說過:“一個不善于辨別色彩的人,不能成為一名畫家;一個不懂得和諧的人,不能成為一名音樂家;一個沒有‘新聞敏感’的人,也不能成為一名新聞記者。”
當然,善于發現新聞線索,是需要個人長期積累和不斷實踐才能磨煉出來的悟性。
寫新聞要學會講故事,這是新聞界的普遍共識。新聞的報道形式一般有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以及平鋪直敘式等四類。
采用何種寫作結構因人而異,但新聞的五要素必須是齊全的。還需要注意的是,讀者關注新聞的內容時,都有關注細節和關注故事的習慣。吸引人的細節與故事,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性,通過故事去吸引讀者的關注,是一種不錯的寫作方法,它可以使文章內容更具有真實性。
“每個字都認識,但就是不明白在講什么。”這是對新聞報道很尷尬的評價。通訊員在寫稿過程中,有的只闡述相關的具體事件,因缺乏精彩細節的描寫而缺乏靈氣;有的在堆砌假大空的文字,忽略了文章的觀賞性、可讀性,致使稿件顯得干巴巴、沒營養。出現這些情況,多半是由于采訪不深入或是寫作能力和整體把握能力不足造成的。如在《十五冶報》“榜樣的力量”專欄來稿中,通訊員所采寫的年度勞動模范、優秀項目經理、優秀共產黨員等人物稿件,就普遍存在上述問題。當然,細節的描寫也要服從稿件整體結構的需要,與主題無關的細節也要大膽舍去。
關于這個觀點,先看某通訊員來稿中的一段導語:“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在上級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某公司以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全面推進黨委會、紀委會商機制……”
從某種程度上說,企業自辦報紙、公眾號等媒體,更多的是要面對普通的職工群眾,這就要求通訊員采寫的新聞稿要少說、甚至不說空話、套話、官話,多說“接地氣的話”。
比如,黨內民主生活會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但“紅紅臉、出出汗、洗洗澡、治治病”這些接足地氣的詞語,不僅讓人耳目一新,還能過目不忘。
如何才能將稿件寫出彩、寫出分量,這是新聞寫作基本功的體現。依據多年從事企業新聞宣傳的工作體會,筆者認為寫好新聞稿件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從專業上理解,新聞角度是通訊員挖掘和表現新聞事實的角度。角度的選擇,取決于事實本身的特點,同時也與稿件的報道方式和報道意圖有關。
關于新聞角度的問題,就像不同的人拿相機拍同一個模特一樣,成片是千變萬化的。我們采寫的新聞報道,也是如此。新聞角度的選取,在于追求新聞價值或者是最適合的宣傳角度。由于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理解程度、觀察方法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再加上新聞價值在事實內蘊藏不均勻的特征,我們只有選擇好角度,才夠迅速、順利地入手,準確鮮明表現出事實價值的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選擇新聞角度,尤其要處理好新聞價值部分與其他部分的關系。如在《十五冶報》開辟的“記者走基層”專題報道中,有的稿件以突出項目二次市場開發為主,有的稿件以凸顯技術革新成效為主,有的稿件以表現項目管理良策為主,有的稿件以表現項目履約促發展為主等等。作為該報近兩年才逐漸形成的品牌專欄,這些新聞角度的選擇都是為了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受眾,盡可能發揮出最好的宣傳效果。
擺事實,用事實說話,這是新聞獨特魅力所在,也是新聞事業不可代替的價值所在。
按照規律,寫完導語后,稿件就要拋出新聞的切入點,然后再敘述新聞。新聞切入點,是指新聞報道介入新聞事實的位置,也就是說,一篇新聞報道從何說起。常用的多為化大為小、以小見大、用微觀反映宏觀,或以人的思想情感引起讀者共鳴等多種方式。好的切入點會更加接地氣,也能進一步增強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但以類似“小場景+小人物+小故事”切入的方式,在結尾處一定要注意落腳點的拔高。
新聞選題確定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圍繞主題來選擇素材了。新聞素材的使用,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成如何切入主題、烘托主題。很多稿件出現問題,其實也是素材切入使用的工作沒有做好。
筆者寫任何稿件,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到底要表現什么和反映什么。對素材的選擇,若做不到心中有數,勢必會沖淡主題或離題萬里。
新聞素材選什么?怎么選?其總體要求是要根據主題的需要,從大量新聞素材中選取一個最能體現主題的典型事件、典型環境、典型人物或典型語言即可。
標題,最能凝練主題思想,也最能吸引讀者的眼球。
標題是標明文章、作品等內容的簡短語句。單條新聞的標題,包括主題、引題、副題、提要題和小標題等5種。盡管處在融媒體時代,所謂的標題已不再是原來的那個標題,但在“內容為王”的前提下,“題好文一半”的說法,依舊是行業的共識。因為在一篇新聞報道中,讀者習慣瀏覽的順序是:標題-導語-內容。看報首先看標題,也符合讀者的習慣。但要找到這樣言簡意賅、醒目提神的一個標題,實在不容易。所以胡喬木說:“寫文章不容易,做標題更難”。
在企業宣傳內容較為固定的模式下,通訊員在稿件的標題制作上要盡可能避免被多次使用過的詞匯,盡量避免召開某某會議、舉行某某活動的字句,在遣詞造句上多用動詞、多用比喻等基本要求。總之,力求標題完整凝練、高度概括全文的前提下,標題制作不花氣力,是做不到推陳出新的。
如近期《十五冶報》將年中工作會的新聞標題,制作成《年中工作會:統一“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共識》;將科技大會上首次聘請外部專家為己所用的新聞標題,制作成《引“外智”開新局,強“內功”謀發展》;將下屬公司參與地方防疫的新聞標題,制作成《一家央企紅,守護萬家綠》等,較好避開了企業以會議報道會議、或就事論事的套路,取得較好的宣傳效果。
按照黨中央提出的“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要求,多年的實踐讓筆者深刻認識到,要想在全國有色金屬行業中擦亮中國十五冶的“鐵軍”品牌,宣傳工作者必須要堅持學習,勤于實踐,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宣傳品質,為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創一流企業、打造百年老店”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