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斯威(長沙市第一中學2012班) 指導點評老師/周玉龍
生命如棋盤,人人皆棋手,落子即涉世,如渡苦旅一場。人生棋局要求我們象棋、跳棋、五子棋,諸棋皆通,可誰知入局、迷局、殘局,局局皆難。
在棋局不明、對手不清、瞬息萬變的人生棋盤中,何以破局?
首要之務為生存,生存是最低限度的生活。要想生存,需明棋局,明了自己置身哪種棋局,摸清基本規則,不至于在象棋中死守跳棋之法則,在跳棋中固持象棋之套路;不至于因犯了規則而枉死,即便在公平對弈中戰敗,也是雖敗而不冤。
其次是謀發展,發展是更高層次的展望。要謀發展,就要在各路棋局中積累經驗,在觀戰中學,于實戰中練,為至千里、成江海而積跬步。

象棋賦予我們撥云見日的眼力,在紛繁復雜的局勢中,死死鎖定取勝關鍵——棋子“帥”。以此喻人生的棋局,即亂花迷眼也能目不斜視,迷障阻隔也能一招中的。象棋還給予我們“萬物并作,吾以觀復”的定力,在時局未明朗前,“致虛極,守靜篤”,不被跌宕的情緒左右,不被一時失利奪了志氣。在為目的而奮斗的途中,象棋還教會我們“丟車棄馬”的魄力和膽識,在人生棋局中該斷則斷,該舍則舍,不執著,亦不止步。
相較于象棋,跳棋帶給我們的,是善于借力使力的靈活;是為了當下需要“化敵為友”的變通;是每枚棋子“一個都不能少”的規則下的運籌帷幄。
棋是變的,人是活的。我們大可以在跳棋棋局上適度運用象棋智慧,反之亦然。只要化用行之有效,那便可取。只是化用的智慧不能取代棋局本身,靈活借用萬不可陷入執著。
最后一層境界是尋自在。自在是人生苦旅中心境的自我滿足與愉悅。棋下到最后,輸贏可能只在于四個字——落子無悔。若執著于此,則易患得患失。人生棋局比對弈棋局中多了一環變通的哲學——有時輸即是贏,輸贏一瞬,多取決于具體情境。自在,讓我們不執著于輸贏,無論結果如何,我們總能在心底保持勝者的姿態,留有一份勝利的榮光。
我們都是生命的棋手,在道阻且長的苦旅中,承受了一局才了而一局又開的無休止轉場,承受歡欣、沉靜、焦灼、失望的多重考驗,承受規則乍變的“磨煉”,承受迷津中無法看清對手的恐懼和慌亂……我們承受了這么多,好在,忍耐最終換來了成長。
點評
孟郊在《崢嶸嶺》一詩中說:“疏鑿順高下,結構橫煙霞。”好的文章往往借助好的思路來展現文章的美。本文以“棋局”喻“人生”,從“為生存”“謀發展”“尋自在”三個層面分析了怎樣走過人生的旅程。生存是最低限度的生活,發展是更高層次的展望,自在是人生苦旅中心境的自我滿足與愉悅。如此層層深入,邏輯自洽,將觀棋所悟拓展到人生之道,形象生動,睿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