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祎,奚蓓華,張 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 200025
醫護合作是醫師和護士在相互尊重、自主平等并信任彼此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前提下一起工作,雙方通過公開討論,共同擔當為病人解決問題的責任,并決定和施行病人的治療、護理計劃,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的過 程[1-2]。造 口 治 療 師(enterostomal therapist,ET) 是指負責處理造口、傷口及失禁等臨床問題的診療和護理,為病人及家屬提供咨詢服務和心理護理,以使病人達到完全康復為最終目的的專業護理人員[3]。多項國內外研究結果證實團隊中納入專科護士對病人是有益的,且醫護合作水平是影響病人預后、服務質量、工作環境等多項結局指標的關鍵因素[4-7]。態度和行為關系緊密,醫生作為醫護合作重要的一方,積極的醫護合作態度有利于醫護合作的推進[8-11]。隨著護理專科化的發展[12],專職、專科及臨床護理專家等角色與醫生合作的機會和范疇也在不斷增加,然而探討醫生與專科護士合作態度及現狀的研究仍鮮見報道[13-14]。本研究旨在調查并分析醫生視角下的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態度及現狀,為尋求更好的醫護合作模式、優化專科護士工作環境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便利抽取4 所上海市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中造口治療師工作病區內的醫生進行調查。入選標準:臨床在崗的注冊醫生;獲得醫師資格證書;在被調查科室連續工作滿1 年;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研究室、實驗室的醫生;實習、進修人員;調查期間因休假、外出開會、進修等原因不在崗者。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問卷 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稱、職務、科室等。
1.2.1.2 Jefferson 醫護合作態度量表(Jefferson Scale of Attitudes Toward Physician -Nurse Collaboration,JSAPNC) 該量表為自評量表,包括共有的教育和團隊合作(7 個條目)、護理和治療的對照(3 個條目)、護士的工作自主性(3 個條目)和醫生的主導地位(2 個條目)4 個維度,共15 個條目,其中條目8 和條目10 為反向計分條目。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非常不同意計1 分,非常同意計4 分)。總分為15~60 分,得分越高,說明醫護合作態度越積極。量表得分15~30 分為合作態度水平低,31~45分為合作態度水平中等,46~60分為合作態度水平高。中文版JSAPNC(醫生卷)內容效度指數為0.89,Cronbach's α 系數為0.84[15-16]。
1.2.1.3 醫生和護士合作量表(Nurse-Physician Collaboration Scale,NPCS) 醫生和護士合作量表是醫護通用量表,漢化修訂后的NPCS 量表包括病人信息的交流(9 個條目)、共同參與治療或護理的決策過程(12 個條目)及醫生和護士的關系(4 個條目)3 個維度,共25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不如此”計1 分,“總是如此”計5 分)。總分為25~125 分,得分越高,表示雙方合作狀況越好。漢化修訂后的量表內容效度指數(S-CVI/Ave)為0.91,Cronbach's α 系數為0.927,Guttman 折 半 系 數 為 0.834,重 測 信 度為0.80[17-18]。
1.2.2 調查方法 量表為紙筆自陳問卷,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向符合標準的研究對象發放問卷,并向其說明本調查的目的和意義,保證對調查結果保密,以取得配合,講解如何填寫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答卷。研究對象在發放者監督下自愿填寫,完成后當場回收問卷。本次調查實際發放問卷130 份,收回問卷130 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27 份,有效回收率為97.69%。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軟件對編碼的有效問卷進行數據錄入、管理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最小顯著法(LSD-t法)。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調查醫生127名,其中男96名(75.59%),女31 名(24.41%);年 齡:<35 歲79 名(62.20%),35~45 歲41 名(32.29%),>45 歲7 名(5.51%);本科20 名(15.75%),碩士53 名(41.73%),博 士54 名(42.52%);工 作 年 限:<5 年62 名(48.82%),5~10 年29 名(22.83%),11~15 年21 名(16.54%),>15 年15 名(11.81%);職稱:醫師64 名(50.39%),主治醫師47 名(37.00%),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3 名(10.24%),主任醫師(教授)3 名(2.37%);職務:無37 名(29.13%),住院醫生68 名(53.54%),病房大組長17 名(13.39%),科室副主任3 名(2.37%),科室主任2 名(1.57%);內科32 名(25.20%),外科73 名(57.48%),重癥監護(ICU)22 名(17.32%)。
2.2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態度現狀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態度總分為(50.35±5.69)分,具體見表1。

表1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態度總分及各維度得分 單位:分
2.3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現狀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總分為(104.56±17.45)分,3 個維度條目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病人信息的交流(4.25±0.70)分、醫生和護士的關系(4.24±0.76)分、共同參與治療或護理的決策過程(4.11±0.77)分,見表3。
表3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總分及各維度得分(±s) 單位:分

表3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總分及各維度得分(±s) 單位:分
項目病人信息的交流醫生和護士的關系共同參與治療或護理的決策過程總分得分范圍9~45 4~20 12~60 25~125得分38.28±6.32 16.97±3.05 49.31±9.24 104.56±17.45條目均分4.25±0.70 4.24±0.76 4.11±0.77 4.18±0.70排序123
2.4 影響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態度得分的單因素分析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態度得分在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稱、職務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同科室醫生在總分及3 個維度得分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進一步兩兩比較顯示,外科醫生在總分上高于ICU 醫生;內、外科醫生在共有的教育和團隊合作及護士的工作自主性兩個維度得分高于ICU 醫生;在護理和治療的對照維度,外科醫生得分高于ICU 醫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影響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態度的單因素分析 單位:分
2.5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得分比較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得分在年齡、學歷、工作年限、職稱、職務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性別及科室上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男醫生在總分及2 個維度得分高于女醫生,見表4。對不同科室進一步兩兩比較顯示,外科醫生在總分及共同參與治療或護理的決策過程、醫生和護士的關系兩個維度的得分高于內科及ICU 醫生;在病人信息的交流維度,外科醫生得分高于內科醫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得分比較 單位:分
3.1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態度分析 結果顯示,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態度的得分較高,處于高水平,說明兩者間合作態度積極,與其他研究結果[19-20]相仿。4 個維度中護理和治療的對照維度得分最高,醫生的主導地位維度得分最低,說明相較于其他領域,醫生對臨床工作間的合作態度意愿更強,且隨著護理角色的發展,醫生與造口治療師的合作有別于傳統的醫護合作模式,醫生處于支配地位的觀念悄然轉變,大部分醫生愿意遵循或酌情考慮造口治療師的專業意見。在不同科室醫生群體分析中,內科、外科病房的醫生態度相較于ICU 醫生更為積極,考慮可能與監護室病人病情嚴重,封閉的工作環境及繁重的工作壓力有關,ICU 醫生在臨床合作中更傾向于強勢主導。建議開展醫護合作培訓,如在基地規范化培訓課程中增加專科護理的內容、聯合造口治療師組織晨會或科會授課、醫護聯合查房等方法多手段深化醫護合作,建立醫護溝通機制。
3.2 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現狀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狀況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傳統醫護合作水平,各維度排序與其他研究結果相同[18,21]。究其原因:考慮相較于普通護士,成為1 名造口治療師需要具備較高的素質、技能及知識水平,因此提高了醫生對于護理角色的認同度,進而提升了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的感知水平。結果顯示,外科醫生對與造口治療師的合作感知水平優于內科及ICU醫生,考慮可能與疾病譜及專業劃分有關。相對來說,疑難造口、傷口會診多來源于外科病房,故而造口治療師與外科醫生合作的機會相對較多。病人信息的交流維度得分最高,說明兩者間的合作還是傾向于信息的共享,在報道的多學科協作案例中,造口治療師多承擔協調員或信息收集工作[22],在決策制定方面發聲較少,這可能與傳統的意識形態、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工作模式不同、會診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有關。
隨著護理專科化的發展,醫生與造口治療師合作態度及現狀總體處于高水平,既體現了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成果,也符合現代醫學發展趨勢的要求。然而,醫生與造口治療師的合作仍存在提升空間,為實現真正高水平的醫護合作,管理者可從完善制度及流程建設、健全績效分配、建立溝通交流機制等多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引導并強化醫生與造口治療師的合作意識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