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東 鄭 華
“以賽促趣、以賽促練、以賽促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賽的實踐與研究
張向東1鄭 華2
(1.泉州第一中學,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市第六中學,福建 泉州 362000)
文章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對“以賽促趣、以賽促練、以賽促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進行實踐與研究,通過教學實驗在實驗組采用訓練和體能測試賽相結合方式提取比賽成績,與對照組采用訓練和傳統體質測試方法相結合方式提取測試成績,兩者進行相關指標數據的統計,然后進行分析和比較,經過8周16節課時的教學實驗后,測試結果表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采用賽制方法優于傳統的測試方法,實驗組體能測試賽有助于提高學生體能測試項目的成績,差異性顯著;問卷調查分析表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采用賽制方法,即體能測試賽,學生的興趣、喜歡度、積極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學生對采用“賽事”方式進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贊同度與支持度高。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實踐與研究;體能測試賽
從2021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組織責任督學進行“五項管理”督導的通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加強與完善體育健康測試工作。但是,許多學校在體質測試過程中出現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態度不認真,小部分學生會利用種種原因缺席或者推遲測試;測試同學對測試成績要求不高,態度不夠認真,積極性不高,隨便測試,敷衍了事,造成部分體測成績不夠準確,跟真實情況不符合,為了有效改進上述現象,有效提高學生體質測試興趣與積極性,以及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筆者依據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頒發《體育教學改革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全面把握“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系統性教學思路與方式,提煉出“以賽促練、以賽促趣、以賽促升”賽事理念,借助賽事的理念,設計出國家體質健康水平測試——體能測試賽方案,希望通過體能測試賽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體能測試項目成績。本文通過教學實驗在實驗組采用訓練和體能測試賽提取成績,與對照組采用訓練和傳統體質測試方法提取成績,兩者進行相關指標數據的統計,然后進行分析和比較,分析采用賽事方式測試對測試成績提高的影響效果。體能測試賽是一種新的嘗試,它是在國家體質健康水平測試基礎上設計出的一種測試方法,也是一種新的賽事方式,它讓學生在自身運動技能、體能基礎上,通過訓練、通過創新性和靈活性的比賽方式,將枯燥無趣的體測變革為人人參與競爭的賽事,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以期有效提升學生體能測試項目成績與體質健康水平,能夠為推動學校的體質健康水平測試工作發展,為國家體質健康水平測試提供一種有效測試手段,一種新的拓展途徑。
通過訪問福建省多名體育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等相關性體育專家,為本實驗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保障與有效實踐指導。
從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學高一年段學生中隨機抽取60名女生,隨機分為2組,每組各30人,兩個組進行為期8周、每周2節體育課、共16次課的教學實驗,實驗組采用每次課堂中加入體能測試賽,對照組采用傳統體能測試方式,兩組教學條件均相等,并對兩組實驗前后的指標進行數據統計處理。
1.2.1實驗對象:對照組(采用傳統體能測試方式測試)、實驗組(采用體能測試賽方式測試)。
1.2.2實驗條件的控制
本次實驗兩組成員的課堂教學均由筆者擔任,在進行教學中體能測試內容、體能測試動作、體能練習時間、教學進度、教學環境、教學地點等教學條件均保持相等。
1.2.3實驗施加因素
實驗施加因素是采用賽事測試,即對實驗組作采用賽事測試(體能測試賽)實驗施加因素進行測試,對照組采用無實驗施加因素進行體能項目測試(傳統體能項目測試)。
1.2.4實驗施加時間
2020—2021學年度上學期共8周16學時。
1.2.5實驗施加內容:體能測試賽
1.2.6體能測試賽與體能測試安排表

表1 體能測試賽安排表

表2 傳統體能測試安排表
1.2.7體能測試賽流程表
表3 體能測試賽流程表

16課時施教后,對兩組學生設置問卷調查,《體能測試賽主觀評定》調查表共發出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

表4 實驗前兩組成員形態、素質測試結果比較()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2個形態項目與4個體能項目測試,測試數據統計后進行T檢驗,統計結果顯示:P>0.05,是大概率事件,差異不顯著,即認為實驗前實驗組成員與對照組在2個形態項目與4個體能項目測試成績上沒有顯著差異。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2個形態項目與4個體能項目測試,測試數據統計后進行T檢驗,統計結果顯示2個形態項目P>0.05,是大概率事件,差異不顯著;4個體能項目(P<0.01)是小概率事件,差異非常顯著,即可以認定實驗后實驗組4個體能項目測試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組成績。統計結果表明,通過8周共計16學時實驗,采用“體能測試賽”的實驗組成員4個體能項目體測的成績明顯優于采用“傳統體能測試”的對照組成員。

表5 實驗后兩組成員形態、素質測試結果比較()
表6顯示:學生對體能測試賽了解程度達到70%;學生對體能測試賽喜歡程度高,達到85%;支持體能測試以“賽”形式進行測試支持率達到85%;贊同體能測試以“賽”形式進行測試贊同率達到85%;體能測試賽對學生練習積極性、測試態度、運動興趣態度影響程度提高達到75%以上;學生對體能測試賽采用從班級賽到年段賽到學段賽到全校賽的賽事形式贊同達到90%;學生對在班級賽采用個人賽、兩人賽、小組賽“賽事”形式進行體能測試贊同80%。

表6 體能測試賽主觀評定調查統計
經過8周共16課時的教學實驗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采用賽制測試方法優于傳統的測試方法,即采用“體能測試賽”的實驗組成員4個體能項目體測的成績明顯優于采用“傳統體能測試”的對照組成績,說明采用賽事測試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成績,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兩者之間差異性顯著
問卷調查表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采用賽制方法,學生興趣、積極性、體質水平都不同程度提升,學生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采用“賽事”方式贊同度與支持度高,說明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測試采用賽制方法的教學是有效的、可借鑒的、可推廣,同時體能測試賽開展和推廣是實施“教會、勤練、常賽”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賽事能夠有效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促進學生練習積極性,提升學生體能,實現“以賽促趣、以賽促練、以賽促升”。
3.2.1建立“四練一賽”練賽體系
“四練一賽”練賽體系指的是一學期體能測試賽練習時間由2~4個階段組成,每個階段又由一個月(四周)組成,“四練”就是指利用4周時間進行體能項目練習,項目內容設定為1~3個項目為宜;“一賽”指的就是每個階段中最后一周至少進行一次規模達到以班級為單位的比賽,可以是班內賽或者班級之間對抗賽,有條件可以舉行年段賽、學段賽、全校賽等賽事,整個系列的體能測試賽的賽事宗旨是“面向人人,人人參與”的賽事,設置賽事形式要多樣化,從學生層面來講,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合作性。例如,在課堂教學設置單人賽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現有的成績,設定目標,進行“單人目標賽”;兩人賽就是兩人一組結為同伴,兩人互為目標,共同進步的“激勵賽”;小組賽就以小組為單位的比賽,學生自主合作組建小團隊,進行小組之間的“團隊賽”。
3.2.2建立“三位一體”發展體系
“三位一體”發展體系指的是體能測試賽從體能練習與賽事角度設計分成三層面,第一層面從體育課堂體能練習與賽事,滲透到第二層面大課間和課外活動(包括體育作業)體能練習與賽事,滲透到第三層面單項體能賽、體育節體能賽、運動會中體能賽,以體能“賽”為主體結合體能練習層面,構建成“三位一體”發展體系。“四練一賽”練賽體系與“三位一體”發展體系,它們在體能測試賽中形成相互結合、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關系。例如,練習體能坐位體前屈項目,它的體能練習可以采用在體育課堂練習,在課堂中進行單人賽、兩人賽、小組賽。同樣,也可以在課外體育活動中進行相同練習和比賽,這樣“四練一賽”練賽體系和“三位一體”發展體系有相交集地方起到相互結合、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作用。又如,體能測試賽,可以采用班級賽方式進行,首先,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能項目練習,然后進行該體能項目比賽,最后,在課堂進行及時反饋與評價,就可以在班級中形成學、練、賽的內循環,從而形成內環現象。整體能夠通過對“一賽”結果分析,來檢驗學生“四練”的效果,同時,學生通過“四練”練習來提高“一賽”的成績,“四練一賽”練賽體系又能夠在“三位一體”體系中實現,它們產生有效融合,大大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3.2.3制定賽事方案,保證常態化比賽
制定賽事方案,保證常態化比賽。其一,體能測試賽方案一般包含賽事理念、賽事測試內容、賽事背景設計、賽事設計意圖、賽事設計流程、賽事種類、賽事體能練習方式、賽事實施保障幾個方面,制定好賽事方案能夠保證賽事有質、有量、有效進行。其二,國家體質健康水平測試的體能測試賽,可以根據不同學校的實際,每個月、每學期、每學年舉辦比賽,促使比賽的常態化形成,學生經常參與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有利于學生體質水平的發展,有利于提升體能項目成績,有利于形成終身體育。
3.2.4建立激勵機制
其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落實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納入對中小學的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定期檢查督導,及時通報結果,對成績突出的單位、部門、學校和個人,應予以表彰和獎勵。其二,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落實到每生。每位學生都要了解“標準”,并懂得對照“標準”發現自己體質“長短板”,再有針對性地設計運動處方,科學有效訓練,達到全面增強體質目標。其三,學校要建立激勵機制,每階段、每學期、每學年對體能測試賽成績進步個人、班級、年段給予評優評先。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2]劉周洋.楊波.體質測試賽對中小學校園體育開展的啟迪[J].運動科學,2020(5).
[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z].國辦發〔2016〕27號國辦〔2016〕,2016-05-06.
[4]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關于關于組織責任督學進行“五項管理”督導的通知[Z].國教督辦函〔2021〕32號,2021-05-11.
[5]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z].體發〔2020〕1號,2020-08-31.
[6]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z].教體藝廳函〔2021〕16號〔2021〕,2021-04-19.
[7]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1〕,2021-06-23.
"Promote fun with Competition, Promote Practice with Competition, and Promote Promotion with Competition"--Practice and Study of the National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Test Competition
ZHANG Xiangdong, etal.
(Quanzhou No.1 Middle School, Quanzhou, 362000, Fujian, China)
2021年泉州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基于‘五項管理’下體育作業設計的實踐與研究——以高中必修選學模塊為例》(QJYKT2021-035);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常規課題《高中體育課程開設體育舞蹈選修模塊可行性研究》(FJJKXB18-416)。
張向東(1971—),學士,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教學、體育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