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放恒
(內江師范學院 四川 內江 641100)
位于川南腹地的自貢,一直以來以“鹽”聞名于世。自貢的歷史,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鹽業發展史,自貢城市的發展與井鹽的開發和利用一脈相承。產鹽、制鹽、販鹽、用鹽,可以說,人們因鹽而居,因鹽成市。而城市的發展,又反過來孕育了獨特的鹽文化;鹽工號子,就是鹽文化中最具表現力的一個分支。
鹽工號子是產鹽工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藝術形式,具有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鹽工號子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人才流失嚴重、創新程度不夠、產品包裝力度不足等。因此,針對鹽工號子傳承和發展的研究就顯得尤為迫切。
我國巖鹽的開采和加工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據史料記載,自東漢章帝開始,中國人民就開始了巖鹽的開采和挖掘。然而,在將近兩千年的歲月里,巖鹽開采都采用的是小規模、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因巖鹽開采條件差,開采難度大,工序繁瑣,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因而,在古代社會,海鹽以絕對的優勢占領著鹽業市場的主流。直到19 世紀中葉到20 世紀上半葉,動蕩的社會格局反而促進了井巖產業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沿海地區鹽田被日寇控制,隨著國民政府的西遷,西南地區對鹽產量有了較高需求,所以,為滿足國民生活需要,當時的國民政府便開始大規模開采巖鹽,在此機會下,自貢巖鹽的開采得到大力發展,由鹽業開采帶動整個經濟體的繁榮,繼而推動自貢成為四川南部的經濟中心。
自貢的發展,與井鹽的發展史共承一脈。自北周始,朝廷就因自貢鹽資源豐富而在此處設立公井鎮;明朝中后期,因為鹽泉圍繞自貢而形成自流井鹽業經濟區;清中期,自貢因鹽而成市集;直到民國時期,自貢因鹽設市。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里,自貢因鹽而起,因鹽而興,因鹽而盛。
自貢的采鹽制鹽技術經過多年的錘煉和更新,曾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其深井鉆鑿技術被稱為“世界石油鉆井之父”,現代石油開采技術便脫胎于此。可以說,鹽,是自貢的標志;咸,是自貢的味道。而由此應運而生的井鹽文化,是自貢的靈魂。
古時,井鹽生產環境簡陋,生產工序復雜,所有環節都需要人力勞作。鹽業生產分為鑿井、提鹵、制鹽三個大環節,每個大環節又細分為許多道復雜工序,每一道工序的完成質量都影響著最后的鹽產品的質量,因而,對每一個鹽工來說,其勞作要遵循嚴格的標準。集體勞作的工作方式和嚴格的標準化的工作要求,為鹽工號子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饒的養分。
鹽工號子的音樂節奏是靈活多變的,而其背后的決定因素是勞動強度。大致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在勞動強度較大、危險性較高的勞動工種中,鹽工號子會表現出一種比較低沉、渾厚、短促的音調,這種號子的內容意義大于形式意義,旋律感不強,因而不太具有欣賞性,但身處其中卻能感受到強烈的精神感召,比如采石號子、跳桿號子等;另一種是在勞動強度中等,危險系數不高的勞作中,號子的節奏比較舒展,但旋律感比較強,因此具有一定的調性意義,從而具有一定的欣賞性。這種號子的結構也比較簡單,內容短小,通常為一兩句的段落式,比如輥工號子、板車號子等;還有一種是在勞動強度較低,沒有什么危險性的勞作中,號子就會帶有明顯的歌唱性,音樂的旋律比較優美,調式也比較完整,且曲式規模較大,這種號子已經具有相對完整的段落。其中的抒情性和娛樂性表現比較突出,比如平水號子、平路號子等。在旋律性稍強的鹽工號子中,其旋律進行是遵循著既定規律的:大都以“大二度、小三度”的級進為主。而在音程關系構成上,對于大二度、大三度、小三度與純四度的使用較多,小音程進行特點明顯,大音程跳進較少出現。但也有例外,在需要大量體力活動的場景中,八度以上的大跳偶爾也會出現。
從調式上看,一方面,鹽工號子的調式特征主要體現了漢民族的音樂調式特征,也就是五聲調式;另一方面,它還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自貢的地方方言發音系統與四川其他地方方言有一點顯著的區別,就是平舌和翹舌區分得特別清楚,這種濃郁的方言特色加上夸張的號子調式,使得鹽工號子這種音樂形式更加富有藝術的美感。雖然鹽工號子按照工種的不同可以細分成很多種類,如輥工號子、汲鹵號子、筑灶號子、拾鍋號子、水車號子、板車號子等。但是所有的號子在勞動中的作用是相同的,就是降低人們的疲勞感,提高人們的勞動熱情??傊}工號子的結構形式豐富多樣,其中蘊涵著豐富的藝術吸引力和文化價值,是我國文化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歷史的長河中一路行來,鹽工號子身上無疑帶著明顯的時代印跡,它是自貢先輩的精神生活的產物和結晶,同時,它也是時代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印證了鹽業發展的歷史,記錄了舊時人民生活的苦難和艱辛。
一種藝術形式的形成需要時間的打磨和完善,而一旦成熟,將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在階級社會中,鹽工號子具有鮮明的階級特征,成為無產階級的文化代表,是廣大工人階級的審美經驗和精神感知。經過漫長的歷史沉淀,它已形成了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并且,在這種大背景下,它包含了所有人類勞動和生活進步的歷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歷史,反映了人類精神文明的進化史。如果用一種音樂來代表自貢,那么鹽工號子無疑是最樸實、最純粹的選擇。
社會在發展,現代科技帶來各產業的技術迭代,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制鹽業的工業化發展,可以較為便捷地滿足對人們對鹽產品的需求。所以,采鹽制鹽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鹽業生產的產業鏈中,機械作業大規模取代了舊時落后的人工作業,繁瑣的工序得到簡化,打井、汲鹵、煎鹽的工序流水線式進行,使得生產端的集體作業空間不復存在,因此,石工號子、打井號子、輥工號子、抬工號子等生產端的鹽工號子失去了賴以存活的土壤,逐漸喪失了生命力;而在運輸端,隨著我國基建運輸鏈的日益完善升級,舊時主要依靠鹽船的運輸方式,在今天完全被更為便捷的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取代,因集體運輸作業而生的搬運號子、板車號子、鹽船號子也逐漸消失。
從傳播端看,鹽工號子本身屬于勞動號子,節奏性強,旋律性及敘事性較弱,即使其中一少部分具有音樂性的號子作品,也與現代人的音樂審美需求有較大差異。更為重要的是,在流行音樂占主流的現代文化消費背景下,人們的審美閾值在現代聲光電等傳媒技術的刺激下越來越高,鹽工號子的聲音,就在這樣時代洪流中被慢慢淹沒。
如上文所述,自貢鹽工號子是自貢人民經過數千年的積累傳下來的寶貴遺產。它是井鹽的生產和傳承中積累的文化寶藏,其蘊藏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它具有各種表現形式,音樂結構豐富且變化多樣,內容涉及勞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這些特點不僅具有極高的音樂和藝術價值,而且體現了自貢在鹽業發展過程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因此,加強鹽工號子的傳承、保護和創新,對促進自貢特色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鹽工號子的繼承和保護,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藝術形式,珍惜這種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而發揚自貢人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人文精神。
隨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推進,鹽工號子這一古老藝術形式在各方努力下煥發生機,以新的姿態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從歌劇《鹽泉》的創作演出,到號子組歌《井鹽的故事》的上演,再到《鹽都女兒》的頻繁獲獎,以展現鹽文化為內涵,以創作改編鹽工號子為素材的作品越來越成熟,從各個角落走到臺前,在社會各界有志于保護傳統文化的專家的努力下,盡情綻放歷史賦予它的渾厚的光芒。
一方面,加強對鹽工號子素材及傳承人的保護。鹽工號子想要得到傳承和發展,詞曲素材是基礎,傳承人是關鍵,因此,對鹽工號子素材的整理和對傳承人的保護與培養同樣重要。首先,自貢地區的民間文化工作者在已有的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已經從廣度和深度上,對鹽工號子的曲目進行大范圍調查和搜集,為鹽工號子的傳承做好了基礎性的工作。但是,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現階段,可以采取現代化的手段對鹽工號子的曲調、節奏、文字進行記錄,形成一個系統的鹽工號子數據庫。其次,培養優秀的鹽工號子傳承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應該具有一定的本土文化積淀,對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深厚的情感,以傳承和推廣非遺為己任。所以,傳承人是自貢鹽工號子的傳承和發展的希望,應致力于培養技藝與德行兼備的傳承人。最后,明確鹽工號子傳承人的責任和義務。作為一名傳承人,不僅要深入學習和研究鹽工號子,挖掘其學術價值,還要配合政府部門推動的鹽工號子推廣包裝工作。除此之外,鹽工號子傳承人還要努力提高自身技藝,加強對鹽工號子文化藝術價值的打造,讓鹽工號子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加強鹽工號子社會影響力。目前,傳承和保護鹽工號子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專業藝術團體和專業藝術院校中,大眾的接受度和保護意識并不強烈。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傳播媒介積極推廣鹽工號子,比如,可以通過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播放鹽工號子精品節目表演的視頻,同時,設計專門的鹽工號子宣傳網站,加強線上的交流互動,從而使群眾加強對鹽工號子的了解。其次,還應該激發民眾的參與意識。鹽工號子的發展一定要調動群眾的力量,在以上一系列宣傳的基礎上,鼓勵自貢成立鹽工號子保護的民間團體,由民間團體承擔起日常宣傳和傳播任務,使鹽工號子重新下沉到更廣泛的群眾中間。最后,持續打造鹽工號子的文化精品節目。前面我們提到,在藝術界對鹽工號子進行傳承與保護的過程中,出現了《鹽泉》《井鹽的故事》《鹽都兒女》這樣一些藝術精品,這些作品令人稱道,這種創新精神應該得到傳承。一方面,文化部門應繼續加強與藝術高校深度合作,共同開展鹽工號子的文化科研工作,創新經典曲目,另一方面,鹽工號子藝術團體應該擴大藝術交流范圍,開展跨地區、跨類別的文化交流活動,從其他藝術經典中借鑒藝術元素。
最后,完善制度保障。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國家于2011 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法可依。自貢地區可制定有關傳承人保護的規章制度等,并加強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明確各個部門在鹽工號子保護和發展方面的責任,為各個部門執行文化保護政策營造良好環境。除此之外,可以建立關于鹽工號子的激勵制度,對于文化保護執行突出的部門,要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
鹽工號子是歷代自貢人民在勞作過程中的藝術創造,它曾在鹽工枯燥的勞作中帶來精神的力量和慰藉,它也是鹽工寄托情感的重要載體,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內涵。鹽工號子雖然已經離開勞作的土壤,但它作為自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之一,卻走進了藝術殿堂,給藝術家們無數創作靈感,在這里,傳統與藝術相互碰撞,迸射無限奪目的光芒。在鹽工號子的傳承與保護過程中,這種互動必然會進一步深入,產生更多優秀的作品,讓更多的人認識它、喜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