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鳳
(中北大學 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音樂啟蒙教育是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培養幼兒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方式,是思維與智力開發的有效途徑。在音樂啟蒙教育初期,手風琴之所以可以作為啟蒙的樂器之一,原因如下:第一,手風琴有不同的規格,而8 貝司的手風琴就很適合幼兒使用,琴體小又很輕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因為琴的自身重量而擔心,即使是幼兒也可以很輕松地將琴拿起來;第二,手風琴可以變換不同的音色,比如可模仿鳥叫、火車的動力聲等等,這些生動形象的聲音可以更吸引幼兒對手風琴的興趣,也會使其在學習中更加用心;第三,手風琴由貝司、風箱、鍵盤組成的,學生在排練過程中,可以運用手風琴的不同部分進行合作。第四,手風琴的價格相對便宜,對于家長來說,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也不會造成家庭負擔加重。
幼兒階段是建立正確音階聽覺訓練的重要時期,首先手風琴是固定音高樂器,有利于幼兒音準概念的培養,其次手風琴鍵盤的硬度相比鋼琴小一些,幼兒還處于骨骼發育階段,不會對手指的發育造成傷害,最后,對于幼兒來說能夠吸引他們的是玩具,手風琴既可以滿足對興趣的培養又可以充當學習中的“玩具”,它的實用性、模擬性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理和審美心理。在幼兒園,手風琴的輕巧性、輕便性使其與孩子們面對面、直接地進行情感交流,這是鋼琴無法比擬的。教師一個人便可以輕松地操作,形式靈活,不受時間約束,也滿足了孩子們跟老師在教學中更為直接的交流。老師與孩子們面對面教學,既可以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上的錯誤,又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自信地學習;教師在手風琴教學中,運用手風琴與學生進行互動表演,培養學生間團結協作的互助精神。
2014 年,太原一電幼兒園引入手風琴這門特色課程,其形式采用的是課外課,教師在校內自主招生,不限年級,只要感興趣,學生就可以來試聽。在第一次試聽結束后,招收了兩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材采用的是《八貝斯教材》,對琴的選擇上,選取了巴揚式手風琴。通過授課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教學死板,采取以往的小課模式(一對一教學)。家長對于此門課程,并不是很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家長不會特意地督促學生練琴等??傮w來說,教學成果一般。
經過一年的實踐發現,人們對于巴揚手風琴并不是很接受,而是更傾向于傳統的鍵盤式手風琴。在回課過程中也發現大班的孩子比中小班的孩子更容易接受,中小班的孩子由于年紀太小,各方面條件不成熟,所以在2015 年招生過程中,學校明確提了年紀條件限制,只招收大班的學生。教材也有不適配的問題,《八貝斯教材》只適用于前期的一些課程,所以在第二年將教材更換為蔡福華編著的《幼兒手風琴教程》,琴換為鍵盤手風琴,采用的是課外課的形式。在新一次的招生過程中,人數相比之前有小幅度的提升,招收的學生也有明顯的變化,說明人們開始關注手風琴。家長相比之前也更加配合,教學成果也有明顯的進步。
一電幼兒園在2016 年的時候,將手風琴課堂與學校的魔方課和舞蹈課一起作為學校的興趣班,要求學生必須選擇一門學習,因此,手風琴課堂由之前的課外課改成了課內課,試聽的學生也增至60 名,招生也增長到了20 名。教材仍然存在問題,前期的手指訓練、節奏以及曲子適宜初學的學生,但是后期跳躍程度較快,學生在基本功還不扎實的情況下,無法完成學習內容。通過實踐沒有找到一本合適的教材。教師開始意識到教材的不適配,開始規劃整理教材,尋找適合幼兒時期學琴的學生的教材,教材更換成了上海版《幼兒手風琴教程》。教師會在上完課后,為學生錄制當天學習的內容,建立微信學習平臺,為學生、家長和老師提供學習交流的橋梁,以微信的方式來督促鼓勵學生,家長也會在平臺中更新學生的學習狀況,老師也會遠程對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點評和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度相比以往也更高。
2017 年,教材整理完成,將內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興趣為主(節奏、指法、演奏法等),第二階段以基礎技巧為主,訓練學生的協調性,左右手配合訓練等等。將教材應用于課堂中,進行嘗試,發現問題,并不斷修改,讓教材更加適用于幼兒課堂。經過這幾年不斷宣傳、匯報,人們對于手風琴也越來越感興趣,招生人數也越來越多,教學模式也開始轉變,不再是一對一的小課思維,而是將整個學期的課程進行規劃,開始集體授課,而此時的微信平臺逐漸趨于成熟,學生和家長在微信平臺上與老師的互動更加頻繁,學習效率有明顯提升。
由于城市道路規劃,對一電幼兒園周圍的道路進行修建,周圍的人們進行搬遷,學生轉學,2018 年,招生人數大幅度減少,教材經過一年的實踐,也在不斷完善。教師開始在學校推行內部考級,考級分為三部分,音階、練習曲和曲子。在不斷的學習和培訓中,發現考級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學生對于完成所有的考級曲目有點力不從心,即使將考級的曲目學習完,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會因為基本功的薄弱而非常吃力,考級結果并不理想。如果學生在畢業時再進行考級,就會容易很多,基本功相對扎實,無論是對指法,還是左右手的協調配合,學生都比較得心應手。除此之外,帶領學生們參加不同的演出,比如2018 年4 月舉辦的“合教育杯”比賽以及同年6 月的“華城農耕園”演出,都讓學生在排練過程中,提升團隊集體觀念,形成合力,共同完成,相互促進了熟悉程度,密切了相互之間的聯系,同時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2019 年,招生依然受到影響,但是各個方面依然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教材的不斷改進,教學模式的不斷成熟,對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每個孩子在性格、興趣和喜好上都存在很大差異,要想真正做到尊重每一個孩子,就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和自主選擇。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選擇他們真正想要的,比如開設一場專業匯報、“新年晚會”、參加比賽等等,以他們喜愛的感興趣的形式完成。如:一電幼兒園中每一屆學習手風琴的孩子在畢業的時候都會舉辦“手風琴畢業匯報演出”,節目形式有單人獨奏、雙人合奏、大齊奏等等,要求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此外,在學生表演當天,還邀請家長觀看,在表演結束之后,教師也會為學生頒發獎勵作為完美畢業的見證。
教師的重視程度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教師的授課積極性是生動課堂的重要保證。教師的教學理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音樂課堂的看法,因此教師應該培養自身對于課堂的重視心理,將自己的熱情傾注在教學中。例如在學習《歡樂頌》這首樂曲中,將學生分為4 組,貝斯伴奏、主旋律、風箱做重音鼓點、拍手的方式打弱拍,既增加小組合作的協作性,又提升課堂的學習氛圍。當學生完成時,老師給予適當的鼓勵,會對學生自信心的建立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教學效果也是立竿見影。教師應該把愛崗敬業和終身學習作為個人的職業操守和實現個人價值的途徑,把學生當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同盟者,共同努力,實現職業理想。
手風琴樂器的學習是一個非常漫長且艱辛的過程。對于幼兒的小朋友,他們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快,但是學得快忘得也快,所以教師應該多為學生提供展示以及訓練的機會,像是班級里的小型演出、周末匯報、節日活動以及比賽等等,在實踐中既能激發學習興趣,又能積累表演經驗,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尤其是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太擅長在眾人面前展示的學生,這種激勵機制,讓學生在實踐中敢于展示自己、突破自己。
創新是永葆文化生命力的靈魂,是教學持續進步的保證!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創新,能夠推動音樂教學的蓬勃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授課方式。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應該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保留傳統教學中的優秀部分,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例如在學習《劃小船》中,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可以先與學生共同學習折紙船,在折紙的過程中,向學生傳遞樂曲所要表達的內容,之后聆聽和學習樂曲,當學生可以熟練地彈奏時,教師可以在節奏中加入律動,這樣的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潛在地引導學生的編創能力,營造濃厚的音樂氛圍。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手風琴的教學中,想要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標,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要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樣幼兒就能夠在與教師的互動以及同學之間的交流學習中體會到音樂的吸引力,既能夠培養音樂素養也能夠陶冶情操,從而發自內心地喜歡學習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