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曉
(云南師范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在發展運行的視角下,教師會發現鋼琴逐步成為了強化學生藝術修養能力、推動學生不斷發展的最佳方式。教師要通過不同理念的推進,讓學生能夠獲取發展,幫助鋼琴彈奏教學提升教學成效。目前的調查結果顯示鋼琴教學質量呈現出不高的狀態,諸多問題影響了實際的教學發展步調,亟待改善。因此,教師要通過不同策略的考量,首先分析目前大學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呈現的不足。同時,分析完成鋼琴演奏教學應遵循的不同原則。隨后,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具體引導目標實現。
大學沒有結合鋼琴演奏教學的基本方向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使得教學質量無法凸顯。另外,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僅以提升質量、提升效率為前提。然而,在實踐環節中缺乏具體的目標。課堂教學仍然處于零散、渙散的思維狀態,導致各項教學活動無法順利展開和進行。學生難以通過課堂中關于演奏、彈奏的相關學習提升水平,難以看到自身的變化,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也逐步表現出了迷惑的狀態。
實踐研究表明,教師要通過高質量、新穎的教學方法才會吸引學生的參與。但是,目前各大學在鋼琴課堂的指引環節中,仍然采用傳統的形式。教師過分硬性規定了學生的相關學習方式。同時,對于學生參與學習中采用的形式嚴格要求,導致學習氛圍機械化的教學問題盛行。
學生無法根據所需進行優化,導致其具體的學習能力和實踐經驗無法得到提高。和理論知識有關的實踐沒有得到實施,傳統的教學方法盛行,阻礙了學生在彈奏和鋼琴演奏學習中的發展。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鋼琴演奏學習過程中呈現出了不同的能力。即,對于學生的調查研究顯示學生在能力、興趣上會存在出個體的差異。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采用統一性指引的實踐環節中導致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也參差不齊。部分學生逐步喪失了在課堂學習中的信心。加之教師統一的教學方法,學生又存在能力差異,致使課堂教學出現了部分學困生。久而久之,距離逐漸加大,學生的學習信心也有所降低。
鋼琴課堂中的演奏教學要通過不同的活動形式豐富學生的視角,才會保障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讓學生獲取高質量的指引。但是,目前課堂中單一的引導方法和缺乏實踐的模式使得學生的動力逐步下降,未給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實踐機會,削弱了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動力。最終難以體現出大學鋼琴彈奏課堂中的教學實際效果,阻礙了學生的進步和高素質目標的推行。
第一,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本原則。課堂教學實踐環節中,教師會發現,若學生對教師講解的知識喪失興趣,則會抗拒教師的管理、抗拒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因此,大學課堂完成鋼琴的演奏教學,要首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本的原則,保障學生獲取相關的動力,獲取成功的基本能力。
第二,要以發展為基本原則。目前,社會對于人才的各項考核標準,已經逐漸從單一考查人員的學習成績到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即,要推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全面成長。因此,要以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為基礎,增強學生在日后生活和就業中的綜合能力。
第三,要以滿足學生的藝術修養能力為基本特征。目前,一些大學畢業生抗壓能力較弱,實踐能力較低。學生能夠通過鋼琴演奏傳達自己的情緒,緩解自己的壓力。通過藝術修養傳遞自己的情感,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也會得到增強。
在現實教學實踐環節中,大學生的綜合成長能力即為適應社會的發展。開展演奏教學,實施鋼琴指導,學生會更具藝術性,也會更具綜合發展能力。大學時期更加重視學生綜合化學習成果的塑造。因此,應該以學生的現實需求、社會發展提出的不同要求和現實趨勢作為指導,促使學生在全面、系統化的引導下更加了解學習的重點。鋼琴演奏教學能夠讓學生緩解在日常學習中的壓力,同時更具韻律感、更具創新化思維和藝術修養能力,保障學生在實踐中發展,并更加了解學習的基本方向。高校實施鋼琴演奏教學,踐行不同的原則,仔細分析課堂教學呈現的現狀,針對性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的過程,實際上會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也會為大學生的綜合成長鋪平道路。上述形式顯現了大學時期綜合引導的實際能力,也充分顯現了大學教學的正確性和精準性,顯現了“高級學府”教學的綜合能力。
此外,是讓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任何學段的教學引導均應以政策的調整為基調,以教育界提出的基本原則為方向。大學時期完成鋼琴演奏教學,符合教育界的相關政策,培養出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更具工作能力、更具整體競爭力。顯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創新化思維,借此也顯現了“中國式”人才的綜合能力。另外,會讓素質教育思想得以踐行,推動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于推進各項教學策略的落實和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在日常指引環節中應首先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明確學生的發展能力。基于學生的成長視角,優化創新,將復雜的鋼琴知識通過探索的形式呈現出來,明確目標的建立,會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主要價值和重點以及次重點內容。進而讓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也讓課堂中的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例如:在有關《我愛家鄉》作品的演奏教學中,教師要將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放在鋼琴的彈奏技能上,并加強對學生的基礎知識進行夯實,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影視作品的認知。不僅要了解作品背后的內涵,同時要讓學生充分感知鋼琴彈奏的基本技巧。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化意識,通過實踐增進學生的感知能力,讓我國高校的鋼琴教育實踐獲得蓬勃發展。以清晰的目標,顯現出鋼琴彈奏教學的基本成效。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的“填鴨式”和“灌輸式”方法。要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改變傳統教學的籠統性和低效性形式。以此,還原學生的最佳狀態,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基于不同活動的開展,結合各項策略的推進落實,完成高效的演奏學習。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的推進中,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讓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教師要改變傳統課堂中“機械式”的教學方法。當對某個鋼琴演奏作品進行欣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1 對1 互幫互助的形式,或者互相討論的形式,交流各自對于鋼琴彈奏的掌握情況和學習情況,以及在鋼琴彈奏中不同的指法、姿勢等。通過對鋼琴彈奏作品的欣賞,學習不同的演奏技巧、臨場發揮的基本能力、控場的能力等。以此,讓學生在不斷的發展中增進自身的研究水平。教師教學方法的變革也體現了對學生能力、興趣的尊重,會在相互“包涵”的課堂氛圍中獲得整體發展。
目前社會發展進程下的鋼琴研究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能力和興趣愛好。即,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優化課堂中的教學方法。實際上,學生由于個人能力的不同,其學習成效也會有高低差異。其中,成績優異者必然給成績差的學生帶來壓力,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改變,緩解學生的壓力。教師應落實因材施教理念,讓課堂教學中的鋼琴演奏指引成效凸顯。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秉承發展的視角,讓學生獲得不斷進步。差異性是指教師要首先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興趣愛好,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效進行分層。考慮到學生的不同能力,將各方面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分為第一層次;將另外一部分學生分為第二層次。在教學實踐環節中,教師要進行多角度指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夠取得進步。如:第一層次的學生不僅要夯實基礎知識,同時要具備舞臺的掌控能力以及表演的心理意識基礎。第二層次的學生主要夯實基礎知識,向更高層次邁進,推動學生獲得鋼琴演奏能力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發展。
大學鋼琴演奏教學的實訓環節中,教師要不斷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在不斷的發展中感受到自身的變化。主題活動的創設會為學生的鋼琴演奏成果提供展示平臺。學生會明顯感受到自身的變化,也會結合自身的不足,嘗試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的調整。讓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達到優化創新,推動學生的進步和基礎能力的夯實。
例如:借助“建黨100 周年”的主題活動,教師可以指引學生自由選擇不同的相關類樂曲完成鋼琴的演奏練習。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輪流上臺表演,各名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指出不足,相互調整,拿出最佳的作品。還可以借助疫情,讓學生選擇與戰勝疫情相關聯的主題樂曲,完成彈奏的練習。主題活動中,以黨的領導和國家的領導乃至戰勝疫情的實踐活動為基調,會樹立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進而讓學生提升民族自豪感,促進學生不斷進步。時代發展的步調下,教師積極指引學生會讓其在鋼琴的演奏學習中感受藝術的價值,會讓當代大學生更具綜合能力,進而讓培養的人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比如,在冬奧會話題較為火爆時,可以以此為基調組織鋼琴演奏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利用不同的鋼琴曲將中國的發展歷史、中國在奧運會和冬奧會中付出的艱辛和努力、申辦過程經歷的困難演繹出來,通過音樂表達學生的情感意識。注意主題活動的創造過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分出勝負,獎勵物品可以是較為流行的冰墩墩。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掌握不同的理論知識,同時借助主題活動能夠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鋼琴演奏練習的價值和意義,也會直接推動學生的進步。進而,讓大學時期開展的鋼琴演奏教學更加得到學生的青睞。
此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開展“學術交流會”。即,學生之間根據鋼琴演奏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遇到的相關困難、優質的學習方法,相互交流,相互討論。也可以組織一定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在鋼琴演奏中展現出自己的能力,促進學生的進步。屆時,會顯現出鋼琴演奏教學的優勢,也會展現出當代大學生的個人能力。在不斷的鋼琴演奏指引中,發揮出高校自身的教學特征優勢,促進學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展現出中國學生的魅力和力量。
綜上所述,大學在鋼琴演奏教學的實踐環節中,主動投身于方法的嘗試。首先,分析現狀和不足,針對性調整計劃和策略,為學生提供了優秀的學習環境。此外,目標的精細構建以及學校教學實踐環節中各項方法的優化創新,為學生指導能力的提升塑造基礎。同時,豐富有效的教學活動,會增進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為學生之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各大學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實踐過程中,讓學生更具藝術修養,為其日后綜合競爭能力的提升夯實基礎,也會為促進其發展指明具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