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婷婷,霍亞男
(石家莊科技職業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2165)
隨著高校藝術課程的改革,民族民間音樂教學開展也引起了學校的足夠重視。在此背景下,高校的音樂欣賞課程開展也非常重視民族民間音樂內容的融入和滲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興趣度。因而,在本文的研究中,著重對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滲透意義和開展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民族民間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實踐。
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產生較早,從西周開始就有記錄可尋,人們借助音樂來表達思想,抒發情感。我國土地面積遼闊,民族多元,音樂形式也因風俗、地理環境、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顯著的差異,這造成了民族民間音樂的多樣性文化。在不斷的文化發展中,民族民間音樂的流通也成為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的重要形式。所以,能夠讓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得以傳承、延續,更是我們高校音樂教師的責任所在。過去,很多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形式,主要是以師徒口口相傳為主,這樣的傳承方式對于音樂形式的傳承和人才的塑造有很大的局限性,以致于很多民族民間音樂形式消亡,沒有被保留下來。所以,現今依靠音樂課堂對民族民間音樂進行文化傳承,是推動民族民間音樂發展的重要手段。傳承民族文化還要積極地依托校園和課堂,在系統的教學模式下,更利于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播和傳承。因為,不僅接受音樂熏陶的學生基數增大,而且有利于民族民間音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打造豐富的音樂教學課堂。所以,在高校開展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對學生的審美水平、藝術修養、文化底蘊均產生深遠的影響,也有助于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多樣化傳播。
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開展,并不是要強化學生專業技巧,而是要從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層面來培育學生。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活動是一種集體活動,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下進行開展。在民族民間音樂課堂實施中,教師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提升民族民間音樂的趣味性,通過豐富的講解和欣賞以及表演,將民族民間音樂豐富的文化內涵傳授給學生,達到了培養學生民族審美情趣、提升民族文化情感的教學目標。大學生作為未來世界的主導,也是民族文化的繼承者,教學育人的目的就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魅力,引導學生用較高的文化審視角度欣賞我們珍貴的文化瑰寶,認同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價值,接受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熏陶,增強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自信。
此外,只有高校大學生與民族民間音樂產生密切的感情聯系,將來在各自的領域內發揮自身的力量,將民族民間音樂進行不斷地創新,才能使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得以發揚光大。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民族民間音樂欣賞時,要從分析民族民間音樂的起源,以及時代的更迭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產生的影響來切入。其次,就要結合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曲調、特征、審美等要素進行深入拓展,為學生講解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審美價值,以及與產生區域的人文風情、民俗文化的關聯。這個時候,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和品位,不再是單純的觀看,而是汲取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形成了深刻的情感體驗。
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種類多樣,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璀璨多姿的文化寶藏。所以,民族民間音樂也是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傳遞自身的聲音,展現自己的魅力,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深厚的精神力量。智慧的先民通過民族民間音樂抒發自身的喜悅與悲哀,并在抒發中獲得思想的慰藉。所以,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體驗、感悟是豐富的,能夠與音樂產生對話,在音樂的陶冶中,得到思想的凈化和心靈的供養。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慮,經久不衰、源遠流長。我們讓學生了解各個歷史時期、地域的民族民間音樂特色,對其中凝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力量感到自豪,產生了新的認知。讓高校學生知道他們所生長的土地上,曾經傳唱過的歌謠,曾經流淌過的旋律。高校大學生是傳統音樂文化的接收者,更是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主力軍,教師能夠在民族民間音樂課堂中,理性地分析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的藝術性,感性地欣賞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性,可以讓學生產生全面的藝術認知。學校在加強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力度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生的音樂價值觀,引發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心,激發學生學習民族民間音樂的動力,傳播中華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
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豐富多彩,又各具特色,是我國民族文化中最絢爛的文化資源。民族民間音樂是由勞動人民所創造的藝術結晶,逐漸地形成了龐大的民族民間音樂體系。在高校的音樂教學活動開展中,讓學生從最初的民族民間音樂形式開始,了解祖先的藝術智慧和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接下來,開始讓學生逐漸了解民族民間音樂的種類,對民歌、舞蹈、器樂、戲曲進行一一地講解,按照分類進行詳細介紹。例如,西北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高亢的音調;而在南方溫潤的水鄉,音樂細軟綿長,旋律舒緩情意綿綿。通過生動的音樂形式對比,掌握不同地區音樂風格的特征。同時,要對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和藝術特點進行全面地講解。比如,對于民族器樂的介紹,樂隊中經常使用的高胡,音量宏大,聲音通透,穿透力強,對于抒情的旋律和輕快的曲子都可以駕馭,擅于演奏各種音樂作品。這樣的教學組織,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各種要素就會產生更全面地了解,對音樂教學開展充滿了期待。
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當前高校音樂教學開展的重要方式,所以在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開展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多媒體為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開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使民族民間音樂的展示方式更加多元化。在現實教學開展中,需要教師在課下備課時,通過互聯網資料和學校的教學資源,收集更多與所講解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相關的資料,通過多媒體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從民族民間音樂的產生根源,到民族民間音樂形式的發展,再到民族民間音樂蘊含的文化底蘊、藝術風格,再到對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的鑒賞,教師要借助大量的多媒體資料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和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優勢,生動立體地為學生創造更生動的音樂欣賞課堂。
高校對民族民間音樂進行欣賞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對中華傳統優秀音樂文化產生興趣,學生才會產生想要繼續了解和探究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價值的動力。教師就要借助多媒體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為學生講解,逐漸讓學生由音樂欣賞過渡到藝術實踐。例如,音樂欣賞課堂要講解的是少數民族音樂之新疆維吾爾族音樂,既要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新疆民族文化的介紹,然后再介紹維吾爾族的特點,隨后介紹維吾爾族音樂旋律明快,動律感強的鮮明音樂特色。最后,再結合具有代表性的維吾爾族音樂曲目進行多媒體視頻播放和講解,讓學生對維吾爾族音樂節奏和風格特點有了清晰的把握,進而對新疆民族民間音樂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將所學的音樂知識進行藝術實踐。
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內容豐富,既有風格各異的地方民歌,又有多姿多彩的民間舞蹈,還有曲調豐富的民族樂器,誕生了豐富而龐大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體系。所以,在高校的音樂欣賞教學中,要提煉經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比如,簫這件動人的民族樂器,產生了很多經典曲目。有描繪自然美麗風光的《平湖秋月》,有稱頌梅花不畏嚴寒的《梅花三弄》。這些經典的傳世佳作,都能夠作為高校大學生民族器樂作品欣賞課的主要講解內容。所以,高校的民族民間音樂教學開展,要重點挖掘精品內容,進行豐富的音樂教學開展,提升和拓展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要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提示學生去分辨,并了解音樂的曲風,每一種音樂作品營造的不同的意境和傳遞的音樂感受。例如,欣賞二胡經典之作《二泉映月》,先要引導學生欣賞曲子前半部分音樂旋律中壓抑和低沉的傾訴。再去欣賞曲子后半部分中對悲慘命運的抗爭和激憤的情緒。然后再深思創作者雙目失明、親人失散,一生的苦難和流浪漂泊中的辛酸,這首音樂仿佛在傾訴他的整個人生,將內心的復雜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高校的民族民間音樂欣賞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堂之中,也要積極地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將民族民間音樂欣賞延伸到傳統課堂之外,進行文化滲透和藝術熏陶。課堂中的民族民間音樂欣賞只是一部分內容,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是有限的,因而要在校園文化的創設中對學生展開民族民間音樂欣賞,拓展傳統課堂的教學價值。例如,通過學校廣播站播放民族民間音樂作品,將每周一、三、五的課間活動作為全校民族民間音樂欣賞時間,學生通過聆聽優美的民族民間音樂,感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并從思想認知和審美品位層面加強了對民族民間的藝術探索。在濃厚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氛圍中,校園文化環境也更加的和諧,發揮了民族民間音樂欣賞的積極價值。此外,還可以通過民族民間音樂專題展覽等形式進一步深化校園文化建設,使更多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展示出來,被更多的學生了解和熱愛。因而,創設校園文化環境融入民族民間音樂內容,對傳統民族民間音樂教學課堂進行了很多的補充。
民族民間音樂欣賞課如果只是單純地從觀看的角度來進行會削弱這門課程的開展方法效果。所以,欣賞能夠從視覺和審美層面提升學生的音樂藝術品味,但是難以從藝術實踐層面拔高民族民間音樂欣賞課程的高度,無法將音樂理論和實踐完美地融于一體,共同地完成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因而,在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欣賞課程開展中,要轉變思路、轉變方法,加強民族民間音樂課堂內和課堂外的藝術實踐,從而使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把握從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形成一體化的認知。例如,在民族民間音樂欣賞課堂上,將學生分開若干小組,進行民族民間音樂表演的匯報演出,然后不同小組之間打分,進行討論交流,最終評選出演出效果最佳的一組。此外,還可以通過學校的文藝匯演和社會的演出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將民族民間音樂欣賞課中掌握的音樂表演技能進行展示,加強學生的藝術文化交流,成為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者。顯然,通過這種課內和課外的聯動,深化了民族民間音樂教學開展,使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開展更加豐富多彩。
總而言之,高校的民族民間音樂欣賞教學開展,隨著學校音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越來越豐富多樣化。在此背景下,通過對高校民族民間音樂欣賞教學的開展實踐,對民族民間音樂在教學課堂中的滲透意義和開展策略進行深入探究,將有助于教學工作者進一步系統地挖掘民族民間音樂的文化魅力,將更多藝術風格獨特的音樂內容融入到欣賞課教學中,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