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莎
(東莞理工學院 城市學院,廣東 東莞 523000)
針對上述特征,本課題以十年東莞音樂劇作品為研究對象,分別從六個章節闡述其多元特征:
一、中國音樂劇及東莞音樂劇創作概述:本章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對中國音樂劇創作以及東莞音樂劇創作歷史進程進行梳理。1.對黎錦暉兒童歌舞劇至21世紀以來的歌劇作品進行梳理。2.對東莞音樂劇創作萌發期、嘗試期、質變期三個階段進行總結。
二、東莞音樂劇創作民族化特征。東莞音樂劇創作過程中,立足于本民族音樂文化土壤,從題材、表演、舞美等方面進行民族化嘗試。題材方面主要是以東莞重大歷史事實,以及以表現東莞人民實際生活為主。音樂表演民族化、音樂結構民族化、音樂旋律民族化、舞美民族化等方面都吸收借鑒戲曲、民歌等民族音樂精華。
三、東莞音樂劇創作的創新性。傳承與創新并行造就了東莞音樂劇的持續發展之路。這其中,創新性主要表現在對傳統音調的重新演繹,例如對其進行搖滾化、時尚化新編,或者是將國內外多種音樂元素進行混合搭配。創新性特征表現還指表演形式的創新、古典劇本的今日新解以及其他形式創新等方面。這些創新追求打破了我國音樂劇原本的傳統發展模式,成為東莞音樂劇創作的原動力。
四、東莞音樂劇的產業化特征。東莞音樂劇創作自開始就實行“五合一”模式的產業發展目標,即“政府扶持、企業承辦、項目辦團、原先運作、指標監管”,與市場接軌、自負盈虧等措施與音樂劇創作相關的劇本、團隊建構、運營機制等都體現著產業化特征。
五、東莞音樂劇創作的國際化特征。主要包括創作團隊的國際化、音樂劇內容制作的國際化,以及通過參加各個國際大獎、國內外巡演、駐演等形式,舉辦東莞國際音樂劇節等國際化的會議,擴大東莞音樂劇創作的國際化影響。
東莞音樂劇創作建議及展望。本課題對東莞音樂劇創作特征進行歸納總結,在學習以往經驗的同時提出一些建議和展望,以期為東莞音樂劇的繁榮發展略盡綿薄之力。(一)尊重藝術創作規律及其成長周期。(二)加強市場營銷策略,準確定位受眾。(三)聯合企業贊助宣傳,邀請學者專家共獻策。(四)培養本土創作表演團隊、學習國外創作經驗。
中國音樂劇萌芽于20 世紀初期,經歷了幾十年的摸索、沉寂以及初步探索,21 世紀開始得到迅速發展,尤其在本土化、現代化、世界化的發展方面都有著新的突破。與此同時,音樂劇創作的區域性特征尤為突出,這也是音樂劇在中國發展所體現的新特征。
東莞音樂劇在2007 年-2017 年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由少到多、由單一到多元、由貼牌到原創、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特征。因此,本文按照東莞音樂劇創作的時間、數量、影響、經驗積累以及成熟創新程度等要素,將其分為初創期、起步期以及質變期三個階段。
1.本土題材
東莞音樂劇本土題材選擇上,一方面是以重大歷史事件為內容,一方面是以表現本土人民實際生活為內容。前者以《虎門銷煙》為代表,后者以《鋼的琴》為代表。除了將東莞本土的歷史題材搬上舞臺,還以東莞打工人群為主體,創作了表現工人們美好追求的《鋼的琴》,這部劇題材不僅具備接地氣、群眾化、時代化等特點,還弘揚了為東莞制造業作出貢獻工人們的可貴精神,得到了觀眾們的好評,巡演百余場,還獲得了政府文化最高獎項“文華獎”優秀劇目獎。
2.現代題材
現代題材作品是東莞音樂劇創作數量最多的題材。這類題材大都具有時代意義,符合觀眾們的審美需求。因此,此類作品主要是根據大家所熟悉的人物或事件進行創作。
3.夢幻題材
夢幻題材音樂劇主要是指對經典的神話故事、童話故事進行改編的作品,如《聶小倩與寧采臣》《海的女兒》《蝶》等都屬于此類題材范圍。
1.音樂結構民族化
音樂劇是來自西方的音樂形式,20 世紀上半葉在中國生根發芽,于90 年代以后走向蓬勃發展之路。在中國音樂劇創作探索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學習借鑒西方音樂劇的整體結構安排,與此同時,也要借鑒中國千百年來音樂戲曲、說唱等綜合藝術的結構精髓。而從整體的安排來看,采用中國人熟悉的散慢中快散結構,符合中國人的審美需求。因此,這部作品既通俗易懂,在結構安排上又借鑒戲曲程式手法,中西融合相得益彰。
2.音樂旋律民族化
音樂是音樂劇的靈魂,其中包括了能夠概括劇目主旨、人物性格的主題式的音樂以及大量預示劇情、連接故事情節、烘托氣氛的場景音樂。前者多配以歌詞,由各個角色進行演唱,后者多以片段式的旋律為其特點。這些旋律可以是主題曲旋律,也可以是新創編的其他旋律。在東莞市音樂劇的創作過程中,主創們十分注重音樂的民族身份。
3.表演動作的民族化
音樂劇中的表演動作主要指舞蹈動作以及演唱、表現劇情所需要的其他動作。動作的民族化可以體現在民族舞蹈動作的運用、改編上。如音樂劇《鋼的琴》中大量運用中國民間舞蹈動作,以膠州秧歌以及東北風格民間舞蹈動作為核心,伴隨特色的民間歌舞鼓點,凸顯了人物的幽默性格特征。秧歌舞蹈動作并不是原樣地運用于音樂劇中,而是進行了重新編創,與劇中所要塑造的工人們性格以及劇情起伏發展相貼合。
音樂劇《愛上鄧麗君》中共演唱了鄧麗君生前二十幾首經典歌曲,如《小路》《月亮代表我的心》《初戀的地方》《我只在乎你》《甜蜜蜜》等,這些歌曲在音樂劇中的重現演繹,主要是通過改編來配合劇情的跌宕起伏以及人物的喜怒哀樂需求完成的。而與注重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創作理念不同的是,在舞蹈的編配方面,音樂劇更多的是將多種元素運用在一起,加入拉丁舞蹈和國標舞蹈的元素,形式更豐富、更時尚,為音樂的重新編曲和配器等都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音樂劇與戲曲藝術不同,沒有固定的程式要求。尤其在追求藝術創新的創作前提下,表演形式與音樂元素運用、古典文學腳本采用等方面相比,更具有創新性。如音樂劇《王二的長征》講述的是一個人在長征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幫助其逐漸成熟、成長,與以往表現長征歷史事件以及紅軍群體的音樂藝術不同,這部作品打破了純粹的“歌頌”體表現形式,將視角集中在一個小人物身上,通過這個人物表現長征不僅改變了中國命運和世界格局,還轉變了人們的信念、人生目標。
東莞所創作的音樂劇中,很多是運用古典文學作品、傳奇故事為腳本進行創作。然而,作曲家對這些家喻戶曉的經典劇目并沒有照搬照用,而為了迎合創新及現代審美口味,對其進行重新建構。如被譽為中國第一部具有傳統風格特色的世界級音樂劇巨作《蝶》,其劇本是來自被譽為中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故事“梁祝”。之所以取材于這部作品,是因為中國觀眾對這個故事十分熟悉,而愛情也是藝術創作的永恒主題。然而,編劇關山在改編過程中又創造了豐富大膽的情節,增添了更多傳統劇情所沒有的新奇想法。
“音樂劇藝術是朝陽藝術,音樂劇產業是朝陽產業,這是以美國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百年輝煌為代表的世界音樂劇產業界業已充分證明的事實,同時也是我國音樂劇界最近30 年來,經正反兩方面的豐富經驗反復驗證才得出的一個普遍共識。”東莞音樂劇創作在十年發展過程中,自開始便意識到音樂劇發展的最終歸宿是產業化發展。通過一部部優秀作品的問世,逐漸摸索經驗,向著成熟的產業化發展做出諸多有益嘗試。然而,與其他文化產業一樣,音樂劇產業發展也是由多環節、多指標、多領域、多因素組成的,它們之間靠相互配合構成一個完整的發展鏈條。
1.國際音樂劇創作團隊初次引進
東莞音樂劇立足于本土發展,匯集國內外優秀資源,開創具有地方運營特色的中國音樂劇發展之路。音樂劇是西方后工業時代的文化產物,以美國百老匯為代表的音樂劇已經成為世界音樂劇發展的風向標。他們成功的創作及運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因此,在發展之初,東莞音樂劇創作便開始向國際學習、借鑒,引進國外的創作團隊發展我們本土的音樂劇藝術。而中國第一個全部引進國際化音樂劇創作團隊的正是東莞。
2.音樂劇的國際團隊引進常態化
有了音樂劇《蝶》的國際化團隊引進的成功案例,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東莞音樂劇創作團隊的國際化慢慢變成了常態。如音樂劇《王牌游戲》是一個將魔術引入音樂劇劇情表演的創新作品,為了有更好的舞臺效果,請來荷蘭魔術大師海爾·庫伯擔任指導。作為世界頂級的手彩魔術師,他不僅在魔術表演上獨樹一幟,而且在魔術手法上不斷創新,如開創“黑色魔術藝術”等。
音樂劇發展過程中,國際化團隊運用在中國音樂劇乃至亞洲音樂劇創作都是走在前列的。
1.音畫設計的國際化
音樂劇藝術是一種注重視覺和聽覺美感的藝術形式。從視覺角度而言,舞美造型以及服裝、燈光,包括道具和舞蹈等所有能夠給人們視覺帶來美感享受的元素都包括在內。從聽覺角度上來說,主要指的音樂劇中的主題曲、插曲、背景音樂以及所有為了烘托氣氛的聲音。東莞音樂劇創作國際化特征,包括了視覺與聽覺的國際化打造。
2.創作機制國際化
國際化的音樂劇創作團隊的引進,同時為東莞音樂劇創作帶來國際化的新制作機制,這是東莞音樂劇乃至中國音樂劇能夠快速發展、成長的重要經驗。音樂劇《蝶》作為第一個引進國際化團隊的作品,也是最先在中國音樂劇中引進專業的劇本醫生參與創作的作品。
1.多獎項與好口碑
音樂劇《愛上鄧麗君》在香港首演,先后獲得第五屆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節DIMF 特別大獎、第十一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劇目特別獎。2011 年7 月16 日,《三毛流浪記》在北京保利劇院首演,目前已巡演超百場,先后獲得第十一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劇目特別獎、廣東省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東莞音樂劇的第五部佳作《鋼的琴》作為東莞音樂劇創作的成功典范之作,由東莞市委宣傳部、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以及北京保利劇院管理公司等聯合打造。獲得了政府文化最高獎項“文華獎”優秀劇目獎,并同時獲得“文化音樂獎”“舞臺美術獎”等4 個獎項,成為廣東省獲獎最多的劇目。此后,《媽媽再愛我一次》《王二的長征》《聶小倩與寧采臣》《下一個出口,望牛墩》《蔬菜總動員》《海的女兒》《啊!鼓嶺》《青蛙遠征隊》(中國首部原創兒童主演音樂劇)、《虎門銷煙》等也都獲得良好口碑。
2.巡演與音樂劇節
東莞音樂劇獲得各種獎項,其在國內外慢慢占據一定的位置,然而,每當一部精良佳作創作后,還要通過國內外的百余次巡演讓各地觀眾都能領略到東莞原創音樂劇的藝術魅力。這是其拓展國際影響的主要途徑。尤其一些國際化制作的作品以及獲得國內外大獎的作品都會進行國外巡演活動,以進一步擴大它的影響力。
東莞音樂劇不僅僅在創作國際化上下功夫,建設了配備國際一流設備的玉蘭劇院,形成了幾個與國際企業合作的文化產業基地。此外,還將國內外音樂劇專家、表演家等請到東莞來,作為東莞音樂劇創作國際化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