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銳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為促進現代音樂藝術的發展,美聲演唱家必須順應時代潮流,主動和網絡音樂服務供應商進行合作,推出能夠為不同平臺上的網絡用戶提供高質量音樂服務的傳播模式,讓優秀的美聲唱法音樂作品獲得來自社會機構或商業團體的包裝與傳播,提升藝術鑒賞活動的自由度,激發音樂人的創作熱情,督促藝術家在音樂領域開辟新天地,為我國音樂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媒體時代信息技術獲得快速發展,數字化網絡音樂鑒賞平臺受到我國音樂愛好者的關注,其社會影響力逐步提升,傳統的音樂藝術傳播平臺如電視、廣播、劇場等傳媒路徑的曝光度開始下降,受眾快速減少。與傳統媒體相比較,新媒體的技術含量較高,是現代信息科技發展中最新成果的集合,網絡媒體、自媒體、手機媒體等多種社會傳媒形式均是基于新媒體平臺衍生并發展的,它們對社會大眾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作為個體的音樂愛好者或集體均可利用移動設備或網絡傳輸終端獲取、分享、轉發重要的社會信息,表達自身對某一音樂作品的感受與看法,新媒體逐步成為社會大眾表達自身意見、獲得情感共鳴的公共交流平臺,這體現了新媒體平臺的交互性、開放性。數字音樂的快速發展催生了與音樂相關的數字產業。數字音樂在創新和發展音樂本身的同時,帶動了整個音樂產業鏈條的縱向發展。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現代音樂藝術的載體發生變化,傳統的美聲演唱藝術受到了新時代的流行音樂的沖擊,受眾群體的規模逐步縮減。為提升美聲唱法藝術的傳播效能與曝光度,藝術家與編導人員必須合理利用新媒體技術,基于網絡媒體推出多個富有藝術吸引力的節目,掃除部分觀眾對傳統美聲唱法留有的刻板印象,促進高雅的藝術在現代社會環境中廣泛傳播,推出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音樂表演節目,允許觀眾在線點播使用美聲唱法演唱經典曲目的音樂節目。新時代的音樂藝術家必須調整美聲唱法的表現形式,革新表演理念,提升美聲唱法表演形態的自由度與多樣性,實現預期的節目表演目標,豐富美聲唱法的藝術表達功能,讓不同類型的網絡用戶在線上點播音樂節目,突出美聲唱法的藝術價值。通過促進傳統藝術表達方式與現代音樂手段的深度融合,可使得這一藝術形式突破年齡、階層等客觀因素的局限,獲得更多觀眾的喜愛。
美聲唱法聲部區分嚴格,重視音區的和諧統一,發聲方法較為科學、可靠,音調較為穩定,音量的可塑性大,氣聲一致,不同的音調之間的連接平滑勻凈,有利于展現音樂節目中各類藝術人物的內心情感,與其他類型的演唱技巧相比,美聲唱法能夠保證不同音符之間銜接的緊密性與流暢性,主要包含多方面的內容,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藝術要素的高度凝練化產物,能夠引發大量觀眾的情感共鳴。美聲唱法對表演者的聲帶振動頻率與聲調穩定性有著較高要求,必須嚴格控制演唱活動的節奏感,面向觀眾展現穩定、持久的音調,滿足現代社會觀眾的審美需求,推動美聲唱法表演藝術的發展與進步。在美聲唱法的加持下,表演者所唱出的音符在旋律上會更加溫潤,帶有突出的華麗色彩,為音色添上濃墨重彩,歌聲具備極強的穿透力。
隨著信息社會技術環境的變化,民眾的娛樂手段不斷增加,為滿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普羅大眾開始主動收聽音樂節目,通過互聯網向音樂服務供應商購買高質量音樂節目的點播權,在網上接觸到不同類型的新媒體音樂資源,獲得了精神層面的滿足與情感陶冶。網絡上存在大量可免費獲取的音樂資源,包括新媒體電視音樂節目、演唱活動現場錄像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夠全面激發觀眾的好奇心與探究意識,網絡用戶開始訂閱優質的音樂作品,對包含美聲唱法的音樂節目產生了較為強烈的需求。美聲歌唱家必須汲取過去的表演經驗,推出能夠滿足多數新媒體觀眾需求的藝術表現形式,讓網絡用戶能夠通過互聯網獲取最新的音樂服務,突出美聲唱法的藝術特點與美學價值。
為拓展美聲演唱藝術的傳播范圍,強化其社會影響力,藝術家與音樂服務供應商可調整思路,利用多種社會化的信息傳播媒介,搭建復合型的信息傳播渠道,借助電視節目面向觀眾推送使用美聲唱法演唱的音樂劇,播放多種類型的表演錄像,提升音樂節目的社會關注度。隨著電視等先進的信息傳播設備獲得普及應用,傳統時代社會關注度較低的各類藝術表演形式開始獲得人民群眾的關注,進入了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獲得了大眾的歡迎。為推動美聲唱法表演藝術的發展,必須使之與現代信息媒介渠道進行融合,通過舉辦多種類型的電視綜藝節目、音樂表演節目,讓觀眾認識到現代音樂藝術中美聲唱法所包含的文化要素與基本表現形式。例如,某一電視臺可與音樂藝術家合作,舉辦高清直播演唱會或音樂鑒賞節目,藝術家可使用不同的演唱技法與表演技巧,面向電視觀眾展現美聲唱法的藝術內涵,并鼓勵觀眾說出自身對美聲唱法的看法,以網絡直播或在線點播的形式傳播此類節目。美聲演唱家可通過電視節目與全國觀眾進行交流,表達自身對現代音樂藝術的認識,實現實時的雙向交流,獲取來自觀眾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表演方式,促進現代信息媒介與美聲演唱藝術的深度融合。美聲演唱家可在電視節目上模仿流行音樂的曲調,演唱較為簡單的旋律,在表演中融入更為貼近現實生活的藝術要素,盡可能地激發電視觀眾在情感或思想層面的共鳴,提升美聲唱法音樂的傳唱度。
為促進現代美聲唱法藝術的傳播與發展,音樂服務供應商可與美聲演唱家合作,錄制唱片并在網絡媒體上投放多種類型的音樂節目,利用帶有大眾化特色的無線廣播與有線廣播網絡,為有需求的觀眾播放高質量的美聲唱法表演節目,促進網絡媒體、廣播等現代社會信息媒介的多元融合,消除傳媒網絡之間的界限,大幅度整合不同傳媒網絡的核心業務,搭建全球一體化的音樂服務商業交易平臺,面向網絡用戶提供包含各類與美聲演唱有關的藝術素材與表演錄像,為客戶提供多種類型的高質量服務,推動美聲演唱資源在統一的平臺空間中的共享與流動,讓移動通信設備、筆記本電腦、云端數據庫成為傳輸美聲唱法資源的載體,推動無線音樂產業與有線音樂產業的深度融合,建立包含不同行業的音樂云系統,為網絡用戶提供云服務。例如,網絡用戶可登錄音樂服務供應網站,并付費購買自身感興趣的美聲唱法藝術節目錄像或點播視頻,享受個性化的音樂服務,并靈活調整美聲唱法節目的觀賞平臺,使用不同類型的終端設備點播節目,將自身喜愛的節目轉發給其他網絡用戶。這一全新的傳輸方式可拓展現代音樂產業的價值鏈,讓音樂消費者能夠接觸到更多美聲唱法資源,獲得個性化的數字音樂服務。
音樂服務供應商可選擇使用快速發展的虛擬現實技術,搭建虛擬化的數字演播臺,面向進入直播間或數字化演播廳的觀眾推送節目,突破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時空一致的基本特點,讓美聲演唱這一高層次的音樂藝術被更多基層群眾所觀賞,擺脫音樂作品的物理載體限制,讓觀眾能夠直接觀賞虛擬歌手演唱的數字化音樂,音樂服務供應商可采用先進的算法,模擬真實的美聲演唱家的音調、音色,在完全虛擬的音樂廳中投放音樂節目,讓網絡用戶自由進出音樂大廳。用戶在音樂大廳中能夠獲得多重臨場感受,將傳統音樂活動中的藝術表演空間、舞臺環境進行系統化數字模擬,讓多數網絡用戶在家中通過操控數據終端設備,獲得真實的音樂交流體驗,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音樂愛好者可借助虛擬現實技術與配套的視聽設備,對音樂進行加工處理,模擬出歷史上各個著名美聲演唱家的聲調與音色,制作出富有藝術價值的作品。以VR 技術為代表的虛擬現實技術在新時代獲得廣泛應用,這一全新技術要素的介入,改變了人民群眾鑒賞美聲唱法表演藝術的方式,音樂表演藝術的基本形式逐步向平面化、直觀化方向發展,觀眾可通過輔助化的手段,領會美聲唱法藝術中的深層次內涵。例如,在鑒賞經典的美聲唱法音樂節目時,網絡用戶可通過調控音樂節目的表演環境,在用戶界面上添加多個音樂頻譜圖,表現頻率與音調之間的關系,把握美聲藝術作品的基本旋律,認識演唱家所唱出的聲音的強弱、高低等基本特性,以抽象、概括的思維來體現美聲演唱活動的中心以及主題思想,從而賦予現代音樂藝術嶄新的生命力,結合新媒體技術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傳播發展體系,加快音樂藝術產業化速度,實現美聲唱法音樂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優質高速發展。
新時代的美聲唱法表演形式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發生重大變化,網絡音樂服務供應商必須與藝術家建立合作關系,遵守文化傳播、技術進步的客觀規律,突破思維的局限,革新美聲唱法的表演形式,推出可在線點播的高質量的音樂服務,讓普通民眾可借助技術設備享受到不同類型的音樂服務。通過全面整合音樂資源傳播方法,可拓展美聲演唱藝術的影響范圍,提升表演活動的質量水平,整合影響觀眾藝術鑒賞體驗的環境因素,迎合多數音樂愛好者的藝術品位與審美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