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悅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 秦皇島 066102)
秦皇島由于其本身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釀造了數不清的民間歌曲,歌曲的種類也非常多樣,包括人們工作時唱歌的小號,還有感情中表達愛意的歌曲,以及鼓舞士氣的英雄戰歌等。表演的時候,有正常的歌調,還有秧歌曲調,大部分歌曲都傳承了以往的民族音樂的調性,體現著豐富的地方趣味,在表演的時候還不斷地加以修飾,使其更完美、動聽。昌黎民歌是所有秦皇島地方歌曲當中最突出的一種民間小調,這種地方音樂體現了昌黎人民的獨特智慧,也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當地獨特的音樂文化以及豐富多樣的藝術內涵。另外,這一地方的音樂小調還融入了充沛的感情,表演起來十分吸引人。由于秦皇島其他地方的音樂在表演形式上千差萬別,所以昌黎這一地方的民歌就顯得格外獨特。除此之外,秦皇島的各個地區所盛行的音樂類型也不一樣,西部的人們喜歡獨唱或者是一問一答式的唱法,而南部就喜歡秧歌曲調,東部則更擅長吹號子。
秦皇島這一地方還傳承著一些十分有趣的民間樂器,撫寧縣就包含著大量的民間樂器,因為這一地方的人們擅長鼓吹樂,所以撫寧縣就保留著許多珍貴的民間樂器。鼓吹樂作為一種獨特的音樂表演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有了自身的音樂內涵。喇叭是鼓吹樂的重點樂器之一,再加上鼓的配合加以表現。鼓吹樂經常用于結婚或是辦喪事等大型場所當中,被很多人們所喜愛。
在進行鼓吹樂的時候,其演奏的喇叭和普通的喇叭并不一樣,不單單是外形設計上存在區別,使用材質上也存在不同,因此表演的時候也不一樣。獨特的藝術表演技巧,使鼓吹樂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體現著當地獨特的文化。當然,撫寧縣鼓吹樂的叫法也非常多,自古以來,就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比如“牌子十四套,小曲賽牛毛”等。同時,鼓吹樂的創作背景也十分有趣,據有關數據調查,目前的秧歌,牌曲等一共有將近兩百首。
除了表現形式多樣之外,撫寧的喇叭表演也是十分精彩的,包括顫指、拔節等不同的表現技巧,來突出當地獨特的鼓吹樂文化,同時,也體現了秦皇島這一地方豐富的民間藝術與文化特色。在對學生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中,就可以滲透撫寧的鼓吹樂藝術,從而加深學生對秦皇島樂器的了解和關注,使我國器樂藝術吸納更多的優質資源,推動中國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除了樂器和曲調之外,秦皇島還有許多備受人們喜愛的民間舞蹈。比如,扭秧歌、猴打棒等,都是秦皇島地區非常有名的民間舞蹈。眾所周知,青龍縣的猴打棒,是少數民族所創編的舞蹈,體現著濃厚的民族魅力。表演藝術家利用一根棒子進行打擊,從而把舞蹈和音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獨特的舞蹈魅力,同時,也突顯了民族舞蹈的恢弘大氣。猴打棒的演繹者需要有非常靈活的體態,根據不同的節奏表現不同的舞蹈風格,利用個性的表現形式,呈現豐富多彩的舞蹈,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另外,還有昌黎縣的秧歌,隨著嗩吶的悠揚婉轉,演繹者拿著好看的扇子,扭動著身體,進行表演,體現著獨具一格的地方魅力。
民間文化是秦皇島地方特色音樂的棲息之地,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最終形成了有自己獨特魅力的藝術內涵與審美標準。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種多樣性音樂文化的出現導致秦皇島地方特色音樂顯得蕭條。所以,秦皇島當地的特色文化應該不斷地調整教學路徑,順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需求,從而將秦皇島當地的音樂文化長期地傳承下去。
調整秦皇島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途徑,重視開發當地的音樂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第一步就需要在思想上加以重視。不論是講授本土音樂的教師,還是學習民族文化的學生,都必須明白當地的地域環境在民間音樂的學習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必須不斷地學習、研究、傳承當地的民族文化,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養成民族自豪感。學生在學習秦皇島民間音樂時,必須認識到民間文化傳承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民間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才能理解學習民間文化的價值所在。
傳承當地音樂藝術的首要途徑就是學校,然而秦皇島的民間文化能否真正地受到重視傳承下去,離不開表演者自身的素養,所以學校在培養民間文化傳承者的時候必須重視起來。對于學校來說,需要把民間文化學習的內容和表演結合起來,學生雖然結合教師對民間音樂的講解,已經掌握了比較扎實的音樂理論,但是真正的表演經驗少之又少。若是這些高職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脈條件,聘請一些專業的表演人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給學生們示范傳統的民間藝術,并為他們提供一些表演的機會,開闊學生的眼界與思維,按時開展民間文化的研究培訓班,也給演員們講解專業的音樂理論,讓他們進行學習探討,將使越來越多的人為當地本土音樂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開展音樂文化課,來促進秦皇島民間音樂的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民族民間文化和學校的音樂教育相互融合,能夠更好地實現音樂教育的價值。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當中,必須學會利用當地的特色音樂文化。由于音樂的形式多種多樣,所以學生要想全方位地掌握本地的音樂文化,就必須了解音樂文化背后的故事與基本形態,深入挖掘當地文化的價值,掌握音樂文化的背景,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民間文化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傳承本土文化的熱情。
其實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能夠意識到要想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就必須高效地利用當地的音樂文化元素。既要維持原始的文化形態,還需要滲透新興的時代元素,不斷創新本土音樂。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學當中,一方面要注重能夠體現民間文化的音樂表演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還要重視體現文化內涵的理論方面的人才。
秦皇島本土音樂文化將當地的文化特色體現得淋漓盡致,既幫助秦皇島人有了文化自信,又促使當地人們建立起積極向上,樂觀向上的生活心態。在進行當地民間文化的調整改革時,必須讓學生理解到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的價值和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進行傳承與弘揚。秦皇島民間文化的形成,都經過了時間的歷練和歷史的考驗,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必須要重視起來,民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和支持。
學習民間音樂的學生同樣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秦皇島本土音樂文化有著明顯的地方性與歷史性,體現著音樂的活力和當地人們對民間音樂的最純真質樸的感情,這一點正是所有參與民間文化傳承的工作者們和學生們需要考慮、理解、探索和創新的。
秦皇島民間文化的教學必須要加強對民間音樂的保護,課程的設計必須重點突出音樂的傳承性,比如,改革課程結構,完善教學模式等等,從而使課程的設置更高效科學。在設計音樂課程的時候還需要秉持理論和操作相結合的理念,不要因為學習太多的理論知識而導致學生的實踐經驗不足。理論知識學習太多,難免會感到乏味,而只進行操作又沒有理論支持,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高職院校在設置教學課程時,就必須建立健全的人才培養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法。比如可以讓教師帶著學生進行實地考察,體驗和感受當地的文化特色,從而更深入地了解音樂的創作背景,通過實踐與理論的相互結合進行音樂文化的學習。理論聯系實際,一方面優化教育手段,另一方面,推動本土文化和教學的有效銜接。
從事音樂課程的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重要性,不斷研究民間音樂的特點,只有加強自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專業素養,才可以在課堂上更高效地把當地的文化背景,相關歷史,音樂內涵等講述給學生。因此,作為教師,也要及時地完善和學習音樂文化,不斷地增強對當地音樂內涵的理解。因為秦皇島這一地方的音樂本身就呈現多樣性的特征,所以老師們只有更好地理解和探究音樂內涵,才可以在具體教學中,給予學生有效的幫助。教師需要具備主動探究民間文化的積極性,加強對秦皇島本土音樂文化的探究力度,主動進行各種教育教學研究,參與相關的學術論壇等,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另外,學校還應該聘請專業的民間文化研究人員到??疾?,定時開展一些講座,推動教育教學的發展,一方面讓學生學習專業的理論文化,另一方面,又讓學生學習如何操作。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中,老師們需要利用相應的手段,主動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各種研討活動,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另外,教師在傳承本土民間文化的過程中,更要不斷地改革知識框架,創新文化內涵,并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實現具體操作和理論知識的有效融合。
秦皇島本土音樂文化是當地民族民間藝術傳承的主要介質,在時間的不斷推移下,逐漸沉淀下來,我們不僅要學習其本身的藝術價值,更要學習當地人民的探索精神。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弘揚當地民間文化的意義,把秦皇島的地方特色音樂弘揚下去,讓這種精神繼續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