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曉婷
由于環境的差異,四大文明古國分別采用不同的天然纖維制作衣料。印度廣泛種植棉花,埃及主要生產亞麻,古巴比倫大量利用羊毛,中國則以絲綢聞名于世。
古印度人使用的棉纖維,包括草棉和木棉兩大類。有“印度母親河”之稱的恒河不但為棉花的種植提供水源灌溉,河流泛濫帶來的淤泥又可以為種植提供肥沃的土壤。據考古學家推測,早在7000多年前,生活在印度河以西的梅加人就已成功地培育出棉花。在古印度文化的重要遺址——摩亨朱達羅中發現了大量的棉織物。在印度后來的歷史中,棉花更以其良好的透氣性、吸濕性和耐用性成為印度人最主要的紡織原料和貿易商品。
古埃及人用亞麻作為服裝的主要原料,亞麻最大的特點是拉力強、柔軟、纖度細、吸水散濕快。尼羅河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亞麻的種植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從現代考古發現可以推斷,約在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已經使用亞麻纖維織布并生產各種亞麻紡織品。埃及各地包裹“木乃伊”的紡織品都是用亞麻制成的。
古代巴比倫(今伊拉克一帶)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兩河流域”,當地人利用羊毛纖維作為服裝的主要原料。羊毛具有彈性好、吸濕性強、保暖性好的優點,很快被中亞、西亞和歐洲的人們所使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蠶絲以其光澤柔和、透氣性好、吸光性強等特點,被譽為“纖維皇后”。從浙江湖州錢山漾和河南滎陽青臺村出土的絲織品可以推測,中國蠶桑絲綢已有5000年的歷史。中國絲綢通過被稱為“絲綢之路”的海上和路上貿易通道向世界各地傳播,中國也贏得了“Seres”(絲國)的美稱。
(來源:中國絲綢博物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