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深圳市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
新《政府會計制度》于2017年發布,2018年部分單位試點推行,并在2019年開始全面落實。對新《政府會計制度》而言,其中不但明確了權責發生制以及雙核算模式,還對會計科目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以及優化。基于會計核算制度的提出,對事業單位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其財務功能,也促使成本費用變得更為精準,核算內容也逐漸清晰,且財務信息的使用價值越來越明顯,這將促進其財務管理水平的增強,實現財務工作的健康發展。
新《政府會計制度》與舊《政府會計制度》比較,改變了政府會計核算方式,在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模式基礎上實行了權責發生制的核算方式,在預算會計核算環節,主要根據收付實現制進行核算;在采取核算環節,主要依據權責發生制核算,因此,與舊《政府會計制度》比較,新《政府會計制度》建立了雙重功能的會計核算方式。
新《政府會計制度》彌補了舊《政府會計制度》不足之處,對會計要素進行規范,明確了財務會計要素和預算會計要素,財務會計要素中包括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等。預算會計要素包括的是預算收入、預算結余等,與舊《政府會計制度》比較,實現財務會計要素和預算會計分離目標,滿足雙基礎、雙功能核算要求。
新《政府會計制度》在要素設計上,增設了會計科目,并對預算會計科目進行科學處理,保證預算編制內容與核算內容一致性,對納入預算系統的相關收支業務統一了核算方式,大大提升了年度決算工作效率。與舊《政府會計制度》比較,進一步強調了財務會計功能,為預算編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過程中,引入了“平行記賬”核算理念,逐步搭建了財務會計核算和預算會計平行記賬體系,就行政單位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實際情況看,所有的經濟活動均需要進行財務會計核算。同時,要進行預算會計核算,在“平行記賬”核算理念指導下,逐步完善了財務會計核算和預算會計核算體系,兩大體系之間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清晰地反映出會計各個要素預算執行程度。
對新《政府會計制度》而言,將其同原有的制度進行對比,二者有著很大的不同,新《政府會計制度》不但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豐富了會計核算內容,強化了財務管理水平,還針對財務處理工作的復雜性,對有關財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在事業單位中全面落實新《政府會計制度》,必定會出現銜接方面的問題,基于此,文章進行如下探討,僅供參考。
想要高效地完成財務管理工作,就需要制定完善的財務制度,這是最基本的保障。現階段,雖然財政部門發布了一系列銜接問題的處理政策,并明確了制度方面的差異,但是立足于總體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沒有一定的落實細則,在事業單位中,財務工作者在實際進行操作時,極易出現失誤,同時在單位內部并未構建與新《政府會計制度》相適應的財務制度,也未根據員工的業務操作水平構建流程的操作細則,因而員工在實際進行工作的過程中,缺少相應的規章制度支持,造成財務管理工作變得相對混亂。另外,從會計信息系統方面來看,也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未及時進行升級及優化,針對資金管理和財務處理等方面,未實現有效的融合,且還無法達到預算會計以及財務會計的處理標準,不能有效確保會計數據的精確性,將對財務的處理效果造成較大影響。
在貫徹會計制度時,專業人才是其先行要素。基于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提出,在會計核算方法、科目、會計報表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調整,這需要事業單位中的相關財務工作人員加以配合。現階段,單位中的財務工作者大部分都有兩種問題,第一種問題是,財務工作者相對穩定,長期從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專業知識陳舊,缺乏一定的責任意識,這大大降低了職工的積極性,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相比于以往的會計核算而言,新《政府會計制度》則表現得更為復雜,大部分員工都有很大的抵觸情緒。第二種問題是,對管理層而言,他們對財務管理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事業單位在職工的招聘以及培訓等方面的制度還不夠健全,無法高效地開展財務核算工作,這也會對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轉換的過程中,為了讓財務處理工作變得更加透明,需有效控制內部監督,這是其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現階段,對事業單位而言,還應進一步提高內控監督水平,其中比較關鍵的問題有,第一,沒有健全的業務流程監管內控制度,內控流程缺少一定的科學性,如,多數單位對多年形成的固定資產、政府儲備物資、公共基礎設施等資產的核查、對長期掛賬的往來賬款清理等,考慮這些在實施過程中的特殊因素,如未能及時進行清查,查找形成原因并提供解決方案,無法有效確保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財務信息的精準性。第二,新《政府會計制度》從收付實現制過渡到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其中涉及一個重要環節——合同管理方面,需引入“預付賬款”概念,這就對合同管理體系迎來了新的管理要求。但多數單位未能及時調整管理制度體系,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領悟和體會也只限于表面,難以為單位內控提供有力支持和協助,最終也影響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效果。
事業單位主要是按照舊《政府會計制度》中的收付實現制,開展財務核算工作的,核算方式相對簡單,受舊制度影響,相關的核算人員形成了固化的財務核算思維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事業單位相關財務工作者自身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甚至未經過專業化的培訓。因此,當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時,對相關財務工作者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在財務核算中逐漸暴露出諸多的問題,例如,財務工作者對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式不了解,對核算方法不熟悉,仍舊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財務核算方法,制約了新舊《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
事業單位在執行舊《政府會計制度》過程中,主要按照收付實現制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在固定資產原值記賬環節,并為實施按月計提折舊方法。然而,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事業按照“按月計提折舊”方法對固定資產進行核算,確保滿足資產管理要求。基于此,事業單位新舊《政府會計制度》銜接時,必須保證賬實相符、賬表相符,目的在于更好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中對固定資產核算辦法的規定。然而,部分事業單位未能做好新舊制度銜接準備工作,難以有效開展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業務,無法保證月末結賬工作高效開展,這一問題是當前事業單位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由于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核算方法不同,預算收支和收入費用存在諸多的差異,進而造成預算結余和盈余出現差異,要想解決差異性問題,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然而,部分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系統建設不健全,因此,難以從根本上規避核算錯誤問題。同時,由于相關配套軟件缺失,造成新舊《政府會計制度》銜接效果不理想,部分事業單位未能定期升級人事管理、合同管理軟件系統,因此,降低了工作效率,難以保證財務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影響到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和執行。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得知,新《政府會計制度》在事業單位中的落實,還沒有建立相應的制度,而且財務工作也相對混亂,并未健全對應的細則流程,對此可通過下面兩點加以實現。首先,基于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發布,從財務工作者來看,他們缺少相應的實踐,不知怎樣著手,可以結合有關的業務操作細則,為會計工作的實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其次,完善財務處理環境,構建財務處理平臺,同時在其中錄入相關的財務信息,除此之外,借助該平臺還能實現信息的存儲以及處理等,實現全方位一體化的運營,第一,在財務信息平臺中,需把資金、財務以及成本管理進行充分融合,達到多個業務的聯動效應;第二,對事業單位而言,應健全會計核算體系,促進核算系統同別的財務信息系統的發展,并將其同前年的數據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最終增強財務處理質量。
因為事業單位自身的性質,根據新形勢下對財務工作者提出新要求,這就需要全面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增強其業務水平,對此可從下述三點加以優化。第一,轉變職工的思想觀念,對管理層而言,應充分了解政府會計制度的關鍵作用,并身體力行,全面貫徹政府會計制度,并對相關的內容進行解釋說明,以防止單位職工在實際操作時出現失誤。第二,應增強職工的業務水平,可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構建與之相對的招聘制度,吸引高質量人才加入。在培訓過程中,需特別注意的是,想要提升培訓效果,一定要按照財務工作者的具體狀況,科學選取培訓機構,且應合理掌控培訓的時間和效率,在培訓完成后,還需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考核,可設計詳細的考核內容,以確保培訓質量。第三,想要調動職工的積極性,需構建健全的績效體系,并制定詳細的考核指標,科學評價職工的財務工作完成情況,實現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高效落實。
新《政府會計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為了讓財務處理變得更為科學、透明,需構建并完善內控體系,有利于促進制度轉換工作的高效開展,使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落實得到一定的保障,這是順利進行財務工作的前提。對此應全面加大監管力度,增強內部監督管理的質量,這就需要做好下面三點工作。首先,應第一時間健全與新《政府會計制度》落實有關的內控體系,重新制定業務流程、合同管理體系制度建設,把財務信息同監管工作有機融合,對新《政府會計制度》落實的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及評價,同時在事業單位中,針對財務的核心問題,應做好有關的監管工作,要做到主次分明,盡可能地降低人力的使用。其次,想要獲取更顯著的內控監督效果,對事業單位而言,需要引入內部控制評價機制,一方面,應當適當進行分權,把權力分配給內控部門的相關人員,以便讓內控工作者更好地完成監督工作,以滿足會計變革中的相關標準,如定期輪崗以及分崗設權等。另一方面,在制定評價機制方案過程中,需要提供時效性、可操作性、指導性,確保評價機制能夠滿足實際需求,保證財務信息的準備性、真實性,增加財務信息的披露。最后,強化監督水平,對內控工作者來說,可通過循環監督、輪崗監督等方式,真正發揮內控的作用,另外,還應加大內控工作者的專業培訓,以確保內控監督能高效開展。
事業單位財務工作者要積極與時俱進,樹立新思維、新理念,積極轉變自身的思維理念,基于意識層面增強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認識,了解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科目的分類情況,財務工作者要勇于突破,轉變核算觀念和核算方式,在預算會計中要正確劃分支出經濟科目、資金來源、項目信息等。對數據來源、數據用途進行確定,進而制定科學完善的收入明細表。事業單位在組織開展培訓活動中,相關的財務工作者要準確把握新《政府會計制度》中的相關規范,積極參與到新舊制度銜接工作中,切實推動事業單位新舊《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
為保證新舊制度有效銜接,事業單位逐步完善了資產管理系統,實現資產精細化管理,促使資產有效分類,保證了系統數據的銜接效果;在資產管理系統建設過程中,完善了按月計提折舊和攤銷核算程序,實現資產自動折舊和攤銷,保證了財務系統數據完整性。
事業單位就新舊制度銜接問題,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改進辦法,引進新技術,加強對財務核算軟件的開發和設計,升級了財務核算系統,滿足財務核算要求,支持對歷史財務數據的查詢。并在財務核算軟件中,增設數據表,主要用來存儲差異調節數據,大大提高了財務核算工作效率,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有利于新舊制度的銜接。
綜上所述,在事業單位中,全面貫徹新《政府會計制度》,有利于促進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為其奠定了制度基礎,基于會計核算模式中的“雙基礎”以及“雙報告”的落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財務信息質量,約束財務業務操作,確保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夠按照有關標準完成。在貫徹財務制度時,極易產生多種問題,對此事業單位應增強職工對會計制度的學習,以此為前提,構建健全的財務制度以及內控制度,同時各負責人還應以身作則,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不但要加強職工的學習,還應制定針對性的監督方案,另外,還需優化監管及財務制度,為財務處理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實現工作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