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獎勵政策兌現工作,進一步增強兌現過程透明度,現將我廳起草的《黑龍江省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獎勵政策實施細則(試行)(征求意見稿)》全文公布,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022年6月9日前,可通過以下方式提出意見建議:
一、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建議發送至331446006@qq.com。
二、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建議郵寄至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和平路68號,收件人:鄒鐘文,郵政編碼:150040,聯系電話:0451-82807428。
附件:黑龍江省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獎勵政策實施細則
(試行)(征求意見稿)
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022年6月2日
附件
黑龍江省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獎勵政策實施細則(試行)
第一條 為支持服務中小企業的云平臺建設,加速中小企業上云進程,推動工業企業上云全覆蓋,依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推動工業振興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黑政辦規〔2022〕8號)關于支持中小企業上云的有關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所稱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是指基于公共網絡,面向中小企業設備上云、管理上云、服務上云和數據上云,為中小企業提供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數字化賦能的云平臺;所稱的云平臺企業,是指承擔平臺建設運營的企業、非公益事業單位。
從表3可知,廣西貧困縣金融總量規模指標(FIR)系數為-0.031,t檢驗值為3.638,在1%的水平上達到顯著;而金融轉換效率指標(SLR)系數為0.005,t檢驗值為0.329,沒有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金融轉換效率指標對廣西縣域產業結構的調整作用并不明顯。剔除變量(SLR),繼續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如下表4的參數估計。
第三條 落實黑龍江省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獎勵政策堅持普惠制原則,凡達到規定條件的云平臺企業,一律公平、公開、公正地享受政策支持。
第四條 圍繞全面提升我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以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為目標,對中小企業每年用于存貯、算力、安全、軟件等上云服務費用在5 000元以上的,按照每戶1 000元給予云平臺補助,每個云平臺企業每年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第五條 云平臺企業應滿足以下條件
(一)在黑龍江省行政區域內依法登記注冊并納稅,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二)不屬于失信被執行人且未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三)每年至少開展3次線上或線下的企業上云培訓活動。
(四)年度服務黑龍江省行政區域內企業用戶數量不少于200戶,以服務合同和發票為準。
(五)省級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六條 兌現流程
(一)組織申報。省工信廳會同省財政廳聯合發文,組織開展政策兌現。云平臺企業向市(地)工信局提出申請,提供服務合同、發票等材料。各市(地)工信局對云平臺企業提供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匯總后報送至省工信廳,并抄送市(地)同級財政部門。
(二)開展復核。省工信廳對各市(地)報送材料進行復核,根據實際情況可通過聘請第三方機構等方式進行,必要時進行實地復核。根據復核結果會同省財政廳確定擬支持對象和資金額度。
(三)網上公示。確定的擬支持對象名單在省工信廳官方網站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期間有異議的,及時核實處理。
(四)請示報批。公示期滿無異議后,擬支持對象名單提交省工信廳黨組會議審議。審議通過后,由省工信廳會同省財政廳履行報省政府審批程序。
(五)撥付資金。經省政府批準同意后,省財政廳按照規定程序下達獎補資金。各市縣財政部門應會同同級工信部門按規定時限和要求撥付獎補資金。
第七條 監督管理與績效考核
申報單位、省級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等應分別履行以下相應職責。
(一)申報單位應對其提交申報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并承擔申報主體責任,自覺接受并積極配合省級主管部門及相關責任部門的監督管理。
(二)省級主管部門牽頭負責政策兌現的組織實施,對申報單位承擔的國家級或省級重大項目依法依規履行監管職責;省級財政部門負責統籌做好政策資金保障和分解下達。
(三)參與評審第三方機構等應對評審結果負責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四)建立績效目標考核制度。嚴格落實《中共黑龍江省委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有關要求。省級主管部門負責設定績效目標并細化分解項目績效目標任務。各市縣負責對照績效目標做好績效運行監控和績效評價工作,確保績效目標如期實現。健全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制度和績效問題整改責任制,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擠占或挪用專項資金。申報單位提供的材料應當客觀、真實、準確,對以提供虛假材料、虛報指標等行為獲取財政扶持資金的,一經發現,取消申報資格,追回專項資金,不再列入今后省級各項政策支持范圍,并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申報單位及相關人員責任。
第八條 附則
(一)本細則由省工信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分別負責解釋。
(二)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期間如有變化,將按規定作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