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 Windows
文/本刊記者 許歡
為推進檢驗檢測認證行業(TIC)與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及時總結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相關工作經驗,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于2022年1月12日舉辦了“2021年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年終理事會”。本次會議采取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方式,來自全國高職院校、行業協會、檢驗檢測企業的近千位代表參會。
會議由職教集團秘書長、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檢驗檢測認證學院院長黃一波主持。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中國國際檢驗檢測創新中心主任李新實出席會議并講話。李新實表示,長期以來,集團及各會員單位不斷創新工作舉措。隨著黨和國家持續加大支持力度,職業教育已經走上快車道,檢驗檢測行業也迎來巨大變革。回顧職教集團2021年取得的成績,正是抓住了新機遇,順應了新形勢。
2021年,我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也發生深刻變化,新技術、新標準、新方法、新要求不斷涌現。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一系列規范檢測認證行業的發展舉措,對高質量人才,尤其是質量領域的復合型人才要求越來越高,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因而,職教集團不斷完善運行制度體系,切實按照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市場發展規律和社會需要,務實推進相關工作,得到了教育部門、高等院校、市場監管部門、行業機構的廣泛認可,并于2021年5月,被教育部遴選為第二批“全國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截至目前,全國理事會員單位數量已突破235家、專業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數量突破166位,建設全國高質量實習實訓基地13個。其中區域實習就業基地2個;并連續3年發布《中國檢驗檢測認證就業市場白皮書》;立項團體標準2項;編撰產業教材2部,特別是關于檢驗檢測人才培養標準、評價標準的建立,具有開創性意義。
此外,職教集團2021年還落地建設10所“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學院”,專業覆蓋食品、環境、材料、機械、醫學、檢疫、紡織、藥品、生物技術等12個領域;在校生人數突破8000人,形成獨特的TIC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已得到產業界和職業院校高度認可,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
李新實坦言,雖然職教集團目前已取得一定成績,但短板也很明顯。一是職教集團“產教融合”工作相對滯后,集團服務的隊伍人員比較單薄,工作深度不夠。二是標準體系建設仍需大力加強,目前已有標準與現實需求仍有差距。尤其要把團體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還要付出很大努力。三是需補足團隊與機制建設短板。團隊是事業發展的基石,團隊建設也需進一步加強,尤其在國家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新的一年,希望職教集團能逐步打開新局面。首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產業學院的合作模式還要深化拓展,未來要形成“中、高、本”銜接貫通、國內國際互聯的新局面。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要關注聚焦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領域、新業態方面,要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另外,如果職業人才培養模式想要做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就要掌握相關領域話語權、制定國際標準和規則,才能得到國際社會互聯。
其次,職教集團還要加強與主流發達國家、“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更加廣泛地合作,使“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駕齊驅。“引進來”就是要吸收、借鑒、轉化發達國家先進的職教模式、經驗、標準體系;“走出去”就是要幫助“雙高院校”在海外辦學,輸出中國模式、中國標準。此外,職教集團還要探索檢驗檢測類學科在專業國際認可領域的第三方評估認證工作,牽頭制定檢驗檢測類學科專業課程標準、職業標準,開發國際檢驗檢測職業資格證書。
會上,職教集團常務副理事長、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吳訪升代表高校致辭。他回顧了這一年來集團與學院的合作,更鼓勵各會員單位加強合作,并提出幾點建議:一是會員單位應嘗試共同建立協同創新研究基金;二是要嘗試共同開發國內的新認證、新標準;三是要嘗試校企共同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體系;四是要嘗試開展創新型教學能力比拼大賽。
中國化工教育協會秘書長辛曉也代表協會發表講話。他首先對過去一年職教集團扎實的工作予以肯定,而后從環保法、雙碳戰略、限塑令等國家2035年遠景目標,深入淺出地剖析檢驗檢測未來發展新機遇,同時希望職教集團在產學研結合、教培隊伍打造、認證教學體系上,發揮重要作用。
職教集團常務副秘書長周正火匯報了職教集團2021年工作總結和2022年工作規劃。他介紹,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組織研發的國內首個“中國檢驗檢測認證就業市場大數據平臺”已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等30多所高中職院校提供大數據報告定制服務。
大數據平臺采用新的技術手段獲得院校專業群與區域產業鏈精準的崗位就業數據信息,解決了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數據采集樣本量小、數據獲取難、數據不精準等問題。監測了國內超過80個主流互聯網招聘網站的實時數據。從2019年起,共采集行業專業招聘有效數據超過3.5億條,日均數據增長超過10萬條。
平臺主要采用“知識圖譜”、“人工智能”信息化技術,可以根據已建立的學科專業庫、崗位目錄庫、崗位能力圖譜庫、TIC產業數據庫等數據倉庫自動進行數據智能采集、清洗和分析,并同時支持多維度智能數據搜索和圖表定制,可以輸出定制化的學科專業及就業大數據分析報告。
此外,為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教育部等四部門《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等文件要求,高效有序推進1+X食品檢驗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實施工作,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秘書處單位中檢邦迪(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證書推廣機構,嚴格按照教育部相關要求,實施證書推廣、培訓、考試等工作。實現了課程體系與職業證書的有效銜接,通過理論+仿真+實操,全面加強了學生對食品檢驗管理知識點的理解,更為學生的實習實訓和對接具體工作崗位要求,奠定了基礎。
據介紹,為結合目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迫切需要,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學方式,中檢邦迪根據專業建設要求,獨立開發食品、環境等領域仿真課程資源60余個,并配套開發活頁式系列教材。課程資源完全還原檢測所有要點、要素和場景,且按照“學習”“訓練”“考核”3個模塊進行實景訓練,模擬實驗室的真實環境、流程和檢測要點,還采用3D游戲化方式教學,寓教于樂,還原真實應用場景,讓學生在沉浸式環境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升華。
目前,職教集團已連續3年發布“中國檢驗檢測認證就業市場白皮書”,系統性地提示行業人才供需情況,并以詳實的數據、科學的分析,系統地闡述了行業人才就業市場的整體情況,具有極強的理論及實踐參考價值。據悉,《2021年中國檢驗檢測認證就業市場白皮書》預計2022年3月對外發布。
另外,由職教集團發起的檢驗檢測職業技能團體標準:《食品檢測前處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及《檢驗檢測崗位——通用技能要求》立項申請,獲得了中國化工教育協會批準,并于2020年9月,在廣東召開團體標準專家研討會;2021年12月,中國化工教育協會進行了專家公開意見征集,預計2022年3月發布。而《實驗室安全——風險控制與管理》教材也已進入出版社排版階段,預計2022年3月出版;《食品檢測前處理技術》教材,現已進入編輯加工階段,預計將在2022年7月出版。
周正火表示,2022年,職教集團重點工作主要圍繞三方面:一是高水平TIC專業群建設;二是高質量就業服務;三是高質量產教融合。2022年,職教集團服務重點方向:一是TIC產業學院;二是學科專業大數據;三是學科專業國際標準體系建設。他還透露,今后在每年發布《中國檢驗檢測認證就業市場白皮書》的同時,還會發布《中國醫藥人才就業市場白皮書》。
會議現場,黃一波還宣讀了《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業教育集團2021年新增會員名單》,同時宣布成立碳中和專家委員會。與會領導及專家還就職教集團TIC產業學院建設、職教集團發展、人才高質量培養、高質量就業等問題進行討論,并對職教集團發展和檢測認證人才培養,提出一系列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副總編輯李亦兵表示,輕工業出版社已與職教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從教材開發、成果轉化、論壇、融媒體發展、職業技能大賽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特別是在新型教材、活頁式教材建設方面發揮各自優勢,并結合雙方資源優勢進行教材深度開發。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農業工程學院副院長高傳友談到,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已在職教集團和評價組織指導下開展1+X食品檢驗管理證書試點工作,未來希望借助職教集團優勢資源,深化產教融合。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博士彭琦稱,在職教集團組織下,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陸續開展新生TIC行業第一課,參加1+X證書師資培訓。未來希望在集團優勢資源推動下,進一步規劃學科建設、提升產教融合、資源庫應用、雙碳等工作。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質量與管理系主任康愛彬認為,檢測分析產業學院建設有幾個特點,一是校、企、行、政多元共建;二是無縫對接,保證了產業學院運行的靈活性;三是合作共贏,因為要想走在行業最前沿,就要敢于嘗試多元共建。
黃河水利職業學院博士陳西良坦言,未來希望能整合職教集團現有平臺資源,共同推動產業學院建設,實現“以點帶面”,驅動行業不斷向前。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海洋工程學院副院長倪雪朋建議,希望職教集團可以把檢測行業最先進的技術和信息融入進來,對授課和教學質量方面,將會有很大提升。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經理鄭方兵表示,希望企業能及時了解到職業教育發展動態,職教集團能夠多組織企業與高校的交流活動。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譚明乾表示,希望通過職教集團平臺,能與更多的企業、高校共同進行學科建設、教材編寫、辦會辦賽、人才招聘等項目合作。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園林學院副院長張紹軍認為,在高質量人才培養方面,一定要找到對標企業、找對切入點,才能把教學、實訓與就業聯合起來,真正做到高質量人才培養、高質量就業,并建立高質量就業人才輸送通道。
職教集團常務副理事長李雄威在會議總結中充分肯定了職教集團2021年取得的成績,并對2022年職教集團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他表示,職教集團成立的宗旨在于提供一個知識共享和傳播的平臺,希望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能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和創新優化的最前沿,尋求系統、可持續的合作模式,走出一條創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