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婉妮 姚惠龍 歐陽玉魁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標準是衡量好壞的準則,高標準助力高質量發展。
2021年5月10日為中國第五個“中國品牌日”。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業能級,是順應消費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助于滿足人民對更加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們要多多建設中國自己的品牌,要研發和生產中國自己的品牌產品,形成核心競爭力,力爭在國內國際市場中涌現更多馳名中國、馳名世界的品牌。上海市在品牌認證工作方面起步較早,自2015年就開始探索品牌認證工作,2016年試點開展“上海品質”第三方自愿性認證,2018年正式確定此項工作為“上海品牌”認證工作。“上海品牌”認證定位于“國內領先、國際一流”,致力于助力企業產品/服務提質增效,推動產業升級,打造中國品牌,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讓世界共享更好的中國產品與服務。
標準是品牌培育的主要技術手段。標準的先進性與否決定質量水平的高低,“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標準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保證產品和服務的高品質,能夠滿足消費者心中對高質量產品和企業形象的期待,從而進一步地塑造高品質的品牌形象,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三十九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大會的賀信中指出:“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標準對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進行全方位的定義、要求、檢測和評判,是質量的“硬約束”。標準的及時發布實施,能夠對生產、監管、消費等環節進行政策指導和質量幫扶,有效滿足企業提質增效的需求,滿足人民群眾提升生活品質的需求,助力高質量發展。“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已成為行業共識,成為企業乃至國家在全球競爭中爭奪經濟話語權的必由之路。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和我國國內的探索實踐顯示,要努力以標準創新為突破,持續擴大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提升和保障產品及服務質量,提升服務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品牌建設奠定堅實的品質基礎。
創新和消費升級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技術創新又是第一核心動力。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向各行業融合滲透,數據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凸顯。在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領域,科技進步為行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可穿戴設備等新業態層出不窮。未來,智能制造將帶動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走向高質量發展。
以上海市某檢測機構電加熱服裝團體標準創新實踐為例。電加熱服裝是跨界融合的智能可穿戴裝備,該產品在通電后,內部的發熱元件會產生熱量為身體局部供熱。電加熱服裝雖具有功能性,但是存在使用不當引發觸電、燙傷等安全問題的隱患。國際和國內均沒有相關標準對該類產品進行規范。上海市某紡織企業積極踐行智能制造,在運用新型技術和工藝理念推出新型智能可穿戴紡織品后,嘗試以標準引領質量提升,推動企業在電加熱服裝等智能紡織品領域的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以此帶動價值鏈提升。針對電加熱服裝檢測標準空白,企業向某檢測機構提出技術支撐需求。該檢測機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積極整合企業、檢測機構和高校科研院所資源,致力于以標準制定為突破,為電加熱產品的質量安全保駕護航,為企業生產電加熱服裝的質量管理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團隊的科研技術攻關,研制發布了團體標準T/CNTAC 24—2018《電加熱服裝》并于2018年12月9日起實施。該團體標準不僅規定了電加熱服裝需要滿足的紡織產品相關標準要求,還從防觸電保護、發熱、耐熱耐燃、電磁輻射等方面對產品的電器安全技術要求作了規定。該團體標準的實施有利于填補電加熱服裝質量監管空白,保障消費者的穿著安全,能為市場監管提供有效的檢測依據和方法。在標準發布后不久,該檢測機構隨即組織了面向社會大眾的大型標準宣貫會,對T/CNTAC 24—2018 《電加熱服裝》的編寫背景、意義以及標準使用柔性電阻性電熱元件進行加熱的原理進行了深入講解。T/CNTAC 24—2018《電加熱服裝》的出臺、標準宣貫及技術幫扶等工作,能夠幫助企業充分理解和使用新標準,指導企業生產,為企業提高電加熱服裝的生產能級和質量管理能級提供了有效支撐。該企業作為標準共同起草單位,將此標準的制定作為優秀案例,申請獲得了當年“上海品牌”稱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標準化是質量提升的“牛鼻子”,只有有效發揮標準化對質量提升的基礎性、引領性、戰略性作用,質量才能提得起來,升得上去。
以上海市校服質量提升案例為例。2013年初上海市某檢測機構發現校服中某項指標不合格,引發輿論熱議和大眾關注。為規范校服市場,提升校服質量,史上最嚴校服標準GB/T 31888《中小學生校服》出臺。該標準旨在創建更優質、更安全的校服供應市場,為青少年構筑更安全的防護網。上海市按照工商、質監、教委等六部門的文件要求,全面推動GB/T 31888《中小學生校服》標準在上海的應用。上海市某檢測機構以新標準為抓手,通過對上海市上百家企業開展國家標準宣貫,幫助企業對校服產品依標進行關鍵技術指標控制,有針對性地提高產品性能,改善產品質量管理水平。通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上海校服生產企業不再是小作坊式生產,企業管理相關人員熟悉了國家強制性標準及相關產品標準,嚴格依標生產,嚴把質量關,做到了以標準推動校服質量不斷提升,使校服真正實現專業化和品牌化,推動校服產業逐步升級。上海地區校服質量得到迅速提升,校服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破壞和惡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共識和戰略舉措。《紡織行業“十四五”綠色發展指導意見》提出綠色發展成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戰略構想。尤其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經濟逆全球化,發達國家實施綠色技術壁壘,將給我國出口貿易帶來挑戰。后疫情時代,綠色產業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將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十四五”重點突破的關鍵共性技術中就包含了5項綠色制造技術攻關任務,進一步推進行業“科技、時尚、綠色”的高質量發展。
2021年7月1日,上海市地方標準DB31/T 1304—2021《紡織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與評價導則》正式發布。標準表述了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的基礎知識,規定了紡織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組織環境、領導作用、策劃、支持、運行、績效評價及持續改進,涵蓋了與紡織產品相關的生產、物流、銷售、售后和回收等全鏈條環節。標準的發布實施能夠積極引導紡織服裝企業科學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提升綠色供應鏈管理能級,對促進紡織行業低碳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十四五”時期,標準在助推我國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引領性作用將日益凸顯。數字化時代將催生傳統領域里的標準向數字化發展,我國目前還缺乏與紡織服裝直接關聯的電子商務國家標準。未來隨著數字化在傳統領域里的廣泛應用,及時出臺相關標準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我們提升數字化標準供給能級建設,加快推進“標準化+”與“互聯網+”“大數據+”聯動體系建設,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將“標準化+”融入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以“標準化+”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