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霞 山東泉興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稅務風險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遵守國家下發的法律法規,通常情況下,企業很難把控,由于稅務風險會嚴重影響企業綜合發展,所以降低風險成了重中之重。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企業稅務的各類風險。
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過程中,需要依照規定的發展目標實行管理,做好稅務管理工作,促進企業資金收入穩步增長,保證企業在安全的環境中經營工作,使其長遠發展。企業管理者在制定相應決策階段,首要需要考慮的就是稅務問題,同時還要深入了解與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免出現稅務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的整體損失。在對稅務風險進行管理時,需要相應減少企業的政治成本,眾多企業在出現稅務問題時,都會利用非法手段來解決問題,比如,“走后門”等,使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要使用大量資金,所以政治成本較高,需要進一步加強稅務管理的規范性與合理性,以便減少政治成本。
眾多企業在生產活動中,一般都是將中心放在前期、供應以及銷售活動上,對于企業內部的資金問題嚴重忽略,并未將防范工作全面地融入到企業發展各環節中,在稅務工作的整體層面中,不能與其他活動很好地聯系。企業內部出現人員之間缺少交流的現象,稅務風險大大提高。人員之間的配合程度對于稅務工作開展具有關鍵作用,也會影響企業的資金收入以及社會收益。我國在《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上表明,企業應在各活動中嚴格加強稅務風險管理,但是在實際眾多企業里,并沒有達到相應要求,自稅務風險的意識極其低下,會出現資金短缺狀況,不利于企業穩定健康發展。
稅務管理人員的綜合自身水平與企業風險聯系密切。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明顯加快,眾多企業已經創建了有關稅務部門,不斷加強管理人員的自身綜合素質,采取合理方式對人員進行培養。由于我國稅務相應法律法規條例復雜且變化速度快,部分稅務人員對于法律法規并不熟悉、了解,由于對稅務不能很好地掌握,致使出現很多漏洞。比如,多繳稅款等情況,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風險,對資金流動帶來損失。另外,還有很多稅務人員不了解國家出臺的政策,出現偷稅、漏稅等違法現象,嚴重影響企業名譽、信譽與經濟效益。
有效溝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稅務風險,在眾多企業發展中,內部人員并沒有采取有效溝通模式,導致企業在稅務方面處在瓶頸階段。信息溝通之間的障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與稅務機關之間溝通存在問題,通常與稅務機關數據與納稅信息存在差異,讓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面臨風險。另一方面,我國相關出臺的稅務政策內容較多且復雜,在法律法規層面會出現疏漏、界定不清狀況,若企業不能夠與稅務機關進行合理溝通,就會相應采取手段,致使企業產生稅務風險。與此同時,企業內部不能夠及時捕獲信息也會為管理人員帶來影響。
對于目前企業稅務籌劃狀況來講,已有良好成效,但是我國稅務籌劃管理方面規劃時間較晚,目前還在發展階段,并沒有專業人員進行管理與創建組織體系,致使眾多企業存在稅務風險,此類問題導致企業出現不合理現象,一旦做出不正確的籌劃方案就會使企業處于危險地位,使其在經濟與質量方面受到影響。不符合防范稅務風險的原因有幾點:第一,企業不能深入了解國家頒布的相應法律法規,并沒有全方位體現優惠利民的策略,仍然存在很多漏稅多稅現象,使得企業面臨巨大經濟損失等問題。第二,在具體稅務籌劃過程中,過于保守以及盲目跟風的行為也會引起稅務風險,這些問題都在間接性地影響企業整體發展。
稅務機關執法方式變化莫測,一般情況下稅務機關對企業監督管理的模式缺乏正確的手段,致使企業將會在日后發展中面臨危險處境。造成這種原因可以分為幾方面:一方面,即使國家稅務相關制度并不完善,處在我國目前發展階段,相關法律法規已經不能解決財務風險等問題,再加上法律的缺失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混亂局面,無形之中對企業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另一方面,國家相關政策需要企業各部門人員之間充分掌握與學習,每個人的思想不同,也會出現理解存在差異的現象,在執行方面產生很大難度,加大企業風險。
為了進一步降低稅務風險,需要不斷強化企業稅務風險防范意識。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應進一步了解稅務風險對自身的關鍵作用,應制定合理的稅務風險防范手段。企業需要在目前市場競爭中穩住地位,做到誠信經營,嚴格依法納稅并不斷提高企業自身價值,創建系統的稅務內部會計計算體統,保證對自身經濟活動實行客觀正確管理,針對風險問題進行躲避,使其推動企業平穩參加市場競爭。
此外,企業內部的相關管理人員需要進一步掌握稅務籌劃,由于稅務籌劃具有目的性,也存在著一些風險,因此,企業在應對風險階段,需要及時保持清醒,利用合理對策積極尋找稅務風險的來源,確保企業資金流入,不斷避免稅務風險,促進企業可持續穩定發展。
從目前企業面臨稅務風險狀況來看,管理人員專業技能控制著稅收計劃,在稅務風險層面也會受到影響。為此,想要降低稅務風險,需要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首次,企業應從外界引進專業人才,高效對稅務風險進行預防,如果不能有效預防稅務風險問題,專業人才也能夠及時提出解決對策,通過法律知識、會計、以及財務方面的理論進一步對財務風險有效制約,使其推動企業安全發展。其次,需要加強管理人員的行業敏感度,能夠有序遵照稅務管理流程,有效降低不合理行為。最后,針對在稅務風險中表現優異的人員給予獎賞,嚴懲損害公司形象的人員,利用此手段盡可能避免稅務風險。
為了保證信息達到通暢效果,企業需要建立便利的稅務風險管理溝通制度。由于企業之間存在差異,對其國家出臺的相應方針掌握也會有所不同,使其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現很多漏洞。因此,企業應第一時間與相關稅務機關進行全面溝通,深入掌握目前稅務機關執法特征以及基本要求。做到充分了解部門執法規律,相應獲得準確的信息資源,讓企業預防稅務風險。如果企業與相應法律法規不匹配時,需要與機關部門第一時間取得聯系,了解機關部門的詳細執行要求,企業在保持友好溝通的基礎上建立溝通機制,使其定期通過交流來獲得有關信息資源,保證企業穩定健康發展。此外,通過創建溝通制度,也能夠更好地實現稅企信任,與其他企業之間保持定期的互動交流以及信息共享,進而使企業避免稅務風險。
為了進一步保證籌劃方式具有彈性,需要及時對不規范的地方進行更新與改善。首先,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背景下,想要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需要進一步加強企業自身稅務籌劃方式。社會發展變幻莫測,國家發布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也逐漸不同,企業應緊緊跟隨時代基本特征,強化稅務籌劃模式,不僅能夠避免稅務風險,還能夠有效提升企業資金收入。在籌劃方式上結合自身實際水平,用正確的方法避免風險問題。其次,企業需相應創建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使風險最小化。最后,借助中介機構幫助,強化更為專業的籌劃方式,促進企業進一步良好發展。
目前,社會更新速度進一步加快,各方面執法標準水平也在發生變化,使其會出現不同執法標準現象,企業面臨消極影響以及經濟損失。為此,如果想要對稅務風險更好地防范,應規范稅務執法標準,完善我國稅務相關制度。稅務機關需要根據社會發展前景進一步做出調整,特別是在規范標準上需要進行統一化管理控制,會對部分企業有一定好處,對于相應法律法規不能夠很好地面對企業問題時,稅務機關應第一時間制定規范合理的政策,確保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能夠“有法可依”,減少風險的影響。另外,需要強化企業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嚴格依照制度進行管理與經營。
創建業財稅一體化平臺,加強納入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稅務管理平臺的資金投入。把稅務管理工作全方位融入到企業的各項活動中,將業務的變化、財務以及稅務充分聯系到一起,創建風險預警制度。定時識別企業安全隱患并進行實時跟蹤分析,發揮預警作用最大化,對企業管理層匯報其效益與風險。稅務管理人員需要提前做好各風險應對措施,一旦出現稅務風險,能夠采取有力措施進行解決。企業內部的高級管理者以及稅務員工都是預警系統中的關鍵成員。
業財稅一體化有效融合能夠使管理水平更加細致化,以免出現“兩層皮”現象,確保管理方案與業務流程符合發展條件,利用信息系統來支持,達到過程實時控制,預防企業日常的稅務風險以及內部人員管理問題。通過信息系統完成辦公,減少人工操作,增大準確率,獲得全面、規范的涉稅信息,方便稅務人員更好地收集納稅信息,也可以使財務報表轉換為納稅報表,有助于制定企業新型戰略。
探究、研發信息化、全面化稅務共享中心,創建稅務風險評估系統平臺,例如,可以利用規范的指標數據,把收集的信息形象化,充分運用飛機、汽車儀表盤等形式展示出來,把稅務風險依照紅、黃、綠等多檔位安裝預警風險監控,根據不同風險進行相應預警,企業結合自身指標情況來響應,若預警數值高,需要及時開展稅務風險解讀會,依照具體數據進行解讀,及時采取有力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企業稅務風險。
經濟合同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律師或業務部門進行制定,對于稅務的法律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經濟合同中涉稅條款問題上,需要管理人員加大關注并參與進來。如遇到條款與稅法不同或踩到雷點等情況,會對企業造成嚴重威脅。例如,在簽訂采購或銷售的合同上,應準確提供出發票的類型以及時間、類型等,如果發現不符合標準發票,需要相應做出賠償。與此同時,由于合同中的銷售、結算方式會有差異,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現實情況進行合同的簽訂,如果簽訂出現問題,會出現企業承擔或提前繳納等問題。
企業在產品銷售階段,需要提前了解貨款狀況,以免出現賒賬問題,相應在合同里擬定出貨款的收款時間,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在簽訂合同過程中,可以選擇賒銷或分期收款結算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要商量好收款日期,并寫進合同中。這樣一來,企業的稅務管理人員能夠結合現實收到的貨款分期衡量稅額,在此過程中延遲納稅時間。
建立完善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能夠使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加以控制。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以及國家相關稅務政策建立相應體系。比如,建立健全稅務制度包括日常計劃、管理、運行等各層次,從采購階段開始,到日后的生產、銷售,在各過程中都應制定相應規章制度,也可以相應發布《納稅基礎工作規范》《發票管理原則》等,不同納稅業務環節都需相應提出詳細的標準以及流程,時刻規范納稅行為,將企業內部工作為出發點,將稅務風險與管理工作相融合,加強防控工作。
在具體預防工作中,規范運用財務指標,創建稅務風險分析平臺,定期分析企業風險隱患問題,消除不必要的稅務麻煩。在日后的監督工作中,利用信息系統進行有效監督與管理,促使企業遇到問題及時分析,利用有效手段防止稅務風險。
“營改增”對企業整體發展帶來了關鍵作用,但在一段時間內,存在著企業稅負大幅度增加的問題。因此,需要充分對此類情況進行反思,在面對此類情況時,現代化中國企業需要積極與國家相關稅務部門以及政府渠道進行及時溝通,且建立長效的溝通機制,進一步協商,確保能夠深入了解國家制定的稅務政策,在正確渠道中降低企業的稅金問題。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逐漸落實減稅政策,企業之間的資金鏈條也越來越完整,根據市場的不斷競爭,企業很快就會享受到各個層面帶來的優惠政策。
綜上所述,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類型的財務風險,怎樣加強企業管理工作是企業長期需要思考的問題。應不斷結合自身企業財務特點、加強稅務風險防范意識,嚴格降低稅務風險,真正實現企業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