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艷霞 山東省莘縣莘亭街道辦事處審計所
新經濟時代給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挑戰,越來越多的行政事業單位開始通過建設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來提升內部整體管理水平。通過加強對內部控制的建設,可以有效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信息、資金管理、資源配置等多方面的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但是從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執行內部控制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單位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缺乏有效的戰略目標和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夠完善,內控管理缺乏科學性和系統化,內部控制執行機制不夠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失靈,內部控制整體信息化程度較低,部門之間溝通和交流不到位,信息數據傳遞效率偏低。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有針對性地對目前內部控制管理中呈現的問題進行改善和優化,不斷加強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建設。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上是分階段性進行的,具有長期性的建設特點,主要可以分為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實施和信息化建設三個階段。但是從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階段性實施情況來看,大部分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還處于建立的階段,著重建設內控的風險評估和內控流程的梳理,只有少部分事業單位進入了實施和信息化建設階段。從總體上看,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建設上還處于總體滯后的狀態,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具體落實和信息化建設,從而完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并不夠健全,主要是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對內部控制管理流程進行適當的梳理,單位主要是致力于內部控制風險評估和體系的建立,有關合同管理和項目建設上的內控流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還有部分單位雖然已經建立了內部控制體系,但是沒有對內控體系的覆蓋范圍進行拓展,尤其是一些風險較大的項目缺乏有效的風險評估和監控,導致單位出現嚴重的資金風險。部分單位的內控體系管理還處于碎片化的管理階段,沒有從整體角度上進行建設,缺乏系統性,導致內控管理存在缺陷,與單位實際項目流程脫軌,無法形成統一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建設上缺乏有效性。主要是部分單位當前雖然建立了內控管理體系,但是沒有將內控體系積極落實下去,看似完善,實際操作性和針對性都有待進一步提升,無法發揮出真正的內控效果,導致單位內部內控出現漏洞,可能會出現貪污腐敗現象。部分單位建立的內控體系屬于照搬其他單位的成功經驗,沒有按照單位實際發展情況來進行制定,因此內控體系無法適用單位的實際業務發展,無法起到有效的約束作用。還有部分單位沒有對實施的內控體系進行定期的監督管理和評價,導致內控體系管理流于形式化,脫離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經營情況。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風險導向控制和戰略目標指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單位開展內部控制建設的培訓工作和宣傳不到位,無法形成對于內控體系的全過程控制。單位領導層沒有制定出相應的激勵措施以提升員工在內控中的工作積極性,導致內控工作動力不足,員工缺乏內控風險意識,容易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出現認識和執行上的偏差;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執行的內控體系缺乏單位戰略目標的指導。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和戰略目標的實現,目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制定的內控體系沒有將戰略目標作為內控管理方向指導,導致內控建設和單位戰略目標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無法有效促進單位的發展,實現單位的長期戰略目標。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健全,缺乏有效的系統性和科學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單位沒有編制有效的業務內控管理流程圖,導致單位的風險評估程序流于形式。目前只有少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編制了業務流程圖,由于各行政事業單位業務領域不同,因此業務流程圖也不同,風險管控的重點也不同,如果不能根據單位的實際業務情況和內控基礎來編制業務流程圖,將導致單位的風險識別能力無法有效提升,擴大了單位面臨的風險,無法有效展開風險評估程序;另一方面,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導致內控機制“失靈”。內部控制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全面的管理制度,囊括了行政事業單位各項管理流程,包括單位的預算管理、資金管理以及資源調配等,但是目前單位在內控管理上沒有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導致單位開展的內控活動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的,無法進行有效的整合,導致內控管理出現嚴重缺陷。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機制不夠完善,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單位沒有建立崗位制衡機制,權力制衡機制不夠健全。受行政事業單位本身性質的約束,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層更加重視對權利的把控,從而忽略了對崗位的把控,內部組織架構不夠完善,導致單位內部各個崗位之間出現崗位職責劃分不夠清晰的情況,一旦單位內部人才不夠,相關重要崗位可能會面臨人才短缺的情況,甚至出現崗位不相容的情況,崗位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另一方面,單位集體決策機制執行不到位,內控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建立的決策機制缺乏有效的執行措施,沒有合理應用風險評估等程序,導致決策機制流于形式,容易引發貪污腐敗等情況。單位內部監督管理機制缺乏獨立性,導致單位內部控制機制失衡,無法形成有效的內部監督管理機制。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優化內部控制體系上信息化程度較低,信息覆蓋面不夠,導致單位內控管理信息系統分散,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信息化管理規模較小,無法形成統一的信息化平臺。目前我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信息程度普遍偏低,沒有覆蓋到單位的各項管理活動中,導致單位各項業務領域無法通過信息化管理手段進行有效的鏈接,無法形成一體化的內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統,缺乏有效的風險評估和風險預警;另一方面,單位目前執行的內控信息系統較為分散,缺乏系統性的信息化管理。目前行政事業單位通過信息化手段開展的管理工作更多是以分板塊的形式進行的,進一步導致了單位各項業務之間存在信息屏障,造成信息數據分割,不僅會影響到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更會導致內控體系失效。
基于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缺乏有效的戰略目標指導和風險導向,導致單位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單位應當以戰略目標為指導,培育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控制管理文化建設。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以單位戰略目標為指導,優化內部控制管理體系。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根據單位實際經營情況和單位制定的長期戰略規劃建立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優化內部管理,提升內部控制管理體系與單位管理之間的適應性,促進單位進一步優化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其次,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層應當加強對單位內部的內部控制管理文化培育,強化內部信息溝通和交流。管理層應當建立符合單位實際經營情況的激勵機制,提升員工在內部控制管理上的積極性,促進內部控制建設,加強各部門及員工之間的內控信息交流,提升員工在內部控制管理上的風險意識,從而改善內部控制環境,優化內部控制建設;最后,通過外力強化單位內部的監督管理,優化單位內部存在的內控缺陷。應當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外部巡視工作,強化外部紀檢措施,提升內部審計管理以及加強對單位的財政監督來提升內部控制體系建設。
基于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導致內部控制制度無法形成動態化的管理體系,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單位應當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建設,優化單位內部各項管理活動,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單位應當從發展的角度建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通過加強對單位內部實際經營情況的了解,進一步滿足單位內部的實際需求,從單位整體高度上考慮建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提升整個單位的風險防范能力,優化內部的財務管理;其次,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加強對內部各項管理制度的優化,規范各項管理流程,提升內控流程建設的穩定性和流暢性。進一步明確單位執行內部控制管理的核心目標,不斷梳理內控管理體系中的各項管理措施和組織架構。加強對單位各項業務管理流程的建設,清晰劃分內部崗位制度,加強單位內部權力的運行,優化業務活動流程;最后,建立動態化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行政事業單位應當通過加強對內部的監督管理和提升自我評價、風險評估來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建設,保證內控制度管理的有效性,實現動態化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基于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內部控制管理體系無法在單位內部形成有效的制衡,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完善的內控組織架構,形成崗位、權利、監督管理制衡機制,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單位應當優化內部控制組織架構,建立完善的崗位制衡機制。從單位實際管理情況出發,從單位戰略規劃和風險評估角度開展崗位制衡機制,明確單位各部門和各崗位之間的權責劃分,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崗位分配制度,避免出現崗位不相容的情況;其次,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與內部組織架構相匹配的權力制衡機制。通過崗位來對權利進行制衡,可以更加有效地促進單位開展權力制衡機制,保證單位內部各項經營活動和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強化對內部各項崗位和職能的監督管理,降低單位面臨的風險;最后,從單位整體角度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行政事業單位應當通過監督管理機制來優化內部各項管理決策的制定和執行,進一步明確單位內部各個崗位的職責和權限,形成有效的激勵監督管理機制。
基于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覆蓋面較低,內部控制結構薄弱等問題,導致單位信息化程度建設不完善,內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統分散,單位應當積極整合當前的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優化內部控制結構,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單位應當加強內控信息化的建設,優化內部控制體系結構。將優化過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融合到單位目前建立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中,提升信息化平臺與單位內控管理之間的契合度,實現內部控制管理的風險評估和預警控制,形成自動化的信息化內控管理平臺;其次,建立單位部門之間的內部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信息數據的共享,提升數據傳遞效率。通過建立以部門發展為主線的內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對單位內部信息和數據的有效收集、儲存和分析,積極整合各項信息數據接入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對信息的系統化管理,優化內部控制結構;最后,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在積極推進內部控制信息化過程中,充分利用當前的信息化技術,建立動態化的內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平臺,優化單位的風險預警裝置,提升事業單位內部信息化溝通和交流,保證數據傳輸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也在不斷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建設,提升事業單位的風險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但是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建設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為了加強事業單位的內控體系建設,加強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通過加強長期戰略目標對內控的指導,培育以風險導向為目標的內部控制文化建設,建立健全的內控制度,形成完善的動態化管理體系,強化內控機制,進而優化內控激勵措施和監督管理機制,積極推進內控信息化建設,從而優化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