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鳴
(廣州市自來水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伴隨著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筑企業面臨著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此背景下,建筑企業要想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在樹立良好企業形象的同時,著力增強企業實力與綜合競爭力。而建筑工程施工階段的安全管理與技術管理是提升建筑工程建設水平的基本指標,更是樹立企業形象,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建筑工程企業在施工階段,既要做好整體籌劃,更要在此基礎上緊抓安全管理與技術管理兩大核心,從而保障施工現場的安全性、有序性、高效性,切實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建設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安全與技術管理是推動建筑工程有序、深入、高效開展的兩大核心要素。施工安全管理是保證施工人員人身財產安全的根本保障; 施工技術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現場施工如期完工的技術支撐。建筑工程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安全管理保障人員安全,技術管理保障施工質量與施工進程,這些都是建筑工程管理必不可少的環節,可以說,建筑工程現場施工過程中,通過安全管理與技術管理切實提升了施工的質量與效率。
建筑工程是人們生活、生產、工作的主要場所,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于建筑工程的審美性需求與功能性需求顯著提升。而通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與技術管理可對施工現場進行細節化把控,將施工管理落實到施工安全、施工質量、施工進度乃至施工造價上,通過對安全與質量的把控,實現了對建筑穩定性的提升與保障,避免了施工逾期等問題,有效助力了現代化、大規模、高層化建筑的建成,切實豐富了建筑使用功能。
建筑工程現場施工中倘若安全管理不到位,引發安全事故,不僅嚴重威脅施工人員生命安全,還會給建筑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與負面輿論影響,影響企業形象的樹立; 倘若技術管理不深入,則會因技術缺陷導致質量不達標問題,衍生“房倒倒”、“房危危”等狀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安全與技術管理成效直接決定著建筑工程建設品質,關系到建筑企業的形象,決定著建筑企業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秉持安全與技術標準,組建優秀的施工團隊,保障施工安全,保障施工技術應用水平,激活建筑企業發展活力,提升建筑企業競爭力,為建筑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永續動力。
安全生產管理上,“海恩法則” 對安全事故的產生厘清了邏輯,即每一起嚴重事故背后,隱藏著輕微事故29 起、未遂先兆300 起、事故隱患1000 起。從海恩法則可見,建筑工程施工中想要降低嚴重事故的發展幾率,可以從減少輕微事故、未遂先兆的不安全行為、事故隱患角度入手,從而減少、降低甚至消除建筑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安全隱患。基于此原理,建筑工程企業可從以下幾方面降低安全風險、強化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制度可為現場安全管理提供理論性與制度性指導,現場施工中可以更加有序地削弱甚至消除安全風險因素,明確安全管理事務責任人,有針對性地把控安全管理要點與進程,為現場施工作業的有序開展提供抓手。在制度建設上要針對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特點,將施工材料、機械設備、施工技術等關鍵要素的管理納入其中,同時結合國家政策法規,調整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實操性等,確保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真正服務于現場施工,為施工人員的安全操作行為提供可靠指導。此外,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制度還應囊括安全施工檔案、安全監督考核、安全激勵準則等。在安全監督考核機制的建立上,現場施工安全管理人員可開展反向監督考核,即從施工操作人員的意向性不安全操作行為著手,借助實際行為對現場施工的操作人員進行引導,并對其施加壓力。要求安全管理人員嚴格履行安全管理制度,切實糾正施工人員的不安全操作行為,對基層作業人員安全作業行為或違章作業行為給予相應的獎懲。為實現監督成效最大化,設置匿名舉報信息平臺,現場施工人員可指出其他作業人員或班組管理者等的不安全行為,在施工現場形成互相監督、互相約束的良好氛圍。獎懲機制可基于安全監督考核而建立,即根據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人員的行為記錄給予相應的獎懲,此外,借助執法記錄儀實時化追蹤觀察施工現場人員的實操行為,便于有針對性做出獎勵或懲罰,約束施工人員行為的同時,激勵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與安全作業行為。
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的安全保障工作需要建立于安全交底工作之上。安全交底工作主要由項目部負責人向現場施工人員傳達施工過程中的安全要點,引導各個部門、各工種之間的協調溝通,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項目負責人要厘清施工現場需要進行安全交底的內容,并以書面內容呈現,分項工程負責人接受交底后進行簽字。安全管理交底上,幫助施工人員明確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誘因與全部因素。在安全管理上,施以科學的管理方法,落實人本管理原則,激發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與安全責任感。
人在生理與心理上總是趨利避害的,這是人的自然身心特征使然,因此,單純的提升安全管理意識無法前面杜絕施工安全事故,而完善安全防護措施使保障施工安全的主要手段。在建筑工程現場施工中則是要通過強化“三寶”、“四口”、“五臨邊” 落實建筑工程施工場地的安全防護。
“三寶” ——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施工現場內所有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 施工人員在2m以上進行懸空作業需要系緊安全帶,配置安全拉繩,完善安全欄桿,另外,安全網需要設置于懸空高空作業的下部,主要配置安全立網,或設置水平兜網。
“四口” ——樓梯口、電梯口、預留洞口、通道口; 凡預留洞口其洞口大小應<300mm,另外在其上覆蓋固定蓋板,固定蓋板尺寸>300mm,周邊增設圍護欄桿,并配置警示標志,予以警示; 樓梯口設置封擋,避免人員出入; 電梯口增設防護網,高度>1.2m; 通道口兩側封閉,在其邊增設防護棚,在設置防護棚上板厚50mm,間距為500mm。
“五臨邊” ——溝、坑、槽和深基礎周邊,樓層周邊,樓梯側邊,平臺或陽臺邊,屋面周邊。上述周邊區域根據施工現場實際增設防護欄桿、防護立網、防護棚等防護設施。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環境復雜,在施工過程中稍有疏忽與不慎便易引發施工安全事故,為降低安全事故發生幾率,應配置安全應急救預案,做好應急救援演練,一方面,盡可能消除施工現場危險源,消除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可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避免事故擴大化。完善應急預案可應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發生的事故,在事故萌芽時快速有效地實施應急行動,并在事故發生前、發生時、發生后落實處理措施,利用科學化的應急處理措施,快速處理故障,消除事故萌芽,避免事故擴大。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信息平臺可主要功能為: 搜集信息、數據處理、實時監控、預先警報,在施工過程中為安全管理者提供高精度、及時化管理信息數據。該信息平臺的開發上,主要針對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集成安全管理信息數據提供等功能的要求,以實現安全管理目標。平臺開發上,可基于B/S(Browser/Sever) 架構,該架構不受空間限制,且可進行實時互聯與維護,基于TCP/IP協議,依托Web技術建構起功能模型。該模型中的安全知識包含施工現場各類安全問題、隱患處理措施、安全管理標準、施工現場操作規范等,并且緊密聯系安全培訓教育,提高安全教育培訓的實效性。安全跟蹤功能主要針對施工現場不同環節、不同工種、不同類型的信息追蹤,便于在施工現場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可在第一時間發出預警,為安全事故的控制、整改、消除提供技術支撐。另外,信息溝通功能主要為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人員、施工操作人員提供信息交流共享的平臺載體與技術支持,安全負責人可全面化、全程化的掌控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實況,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現場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前提是為施工技術人員提供標準規范,即建立健全施工技術規范,這就需要從完善施工技術管理制度入手,操作人員在施工實踐操作中有章可循,為技術作業的實踐提供制度保障。施工技術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制定詳細化的施工現場施工細則與系統化的施工現場體系,對影響施工質量、安全、進度、造價等的施工技術進行風險評估。明確現場責任制度,確保責任落實到人; 設置獎懲制度,對于施工人員技術操作行為及技術人員的技術監督管理進行約束,對不合規行為進行相應處罰; 對于高水平的操作行為或創新化的技術操作,抑或是推動施工高效化開展的施工技術應用,可以給予表揚鼓勵,激發施工人員開展規范化施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建筑工程現場各項施工技術的應用需要施工材料、機械設備的輔助。1) 基于施工進度計劃制定材料采購計劃、成本、半成品供給計劃,為施工技術在現場施工中的應用提供充分的物資供應與儲備基礎。在現場施工中對于鋼管、模板、方木等需要周轉的資料,應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施工情況進行合理的調轉與調配; 2) 基于施工實際需求制定機械設備的配備計劃,結合施工進度計劃配備機械設備,使機械設備切實輔助與施工技術的高效應用; 3) 為保證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還要做好施工材料的存儲,保證施工材料的使用性能; 加強對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確保滿足施工的技術要求。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應具備專業的操作技能,熟練掌握操作規范,在操作機械設備之前做好安全與技術交底,專人負責專機,保證機械設備在施工現場有序安全運轉。
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需要依托于嚴格認真的圖紙審核。通過圖紙審核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國家政策方針有著更為深入地認識與了解,切實理解施工圖紙中的設計意圖,深刻把握設計中的施工規范及要求。工程技術人員審核施工圖紙過程中,可以排查其中的瑕疵、疏漏或不足,及時進行設計變更,為施工現場的有序施工提供保障。施工之前,基于實地勘察,結合階段性技術應用要求提出切合實際要求的建議,進一步完善設計圖紙,完善施工方案,為施工建設奠定充足的基礎。在審核圖紙中,技術人員還可就重點難點進行多次深入性審核,推動現場施工的全面有序進行。
在施工組織設計上秉持安全第一、落實質量的原則,為提升施工操作技術水平奠定基礎,此外,對施工組織內容質量安全等進行審查,確保施工方案有序落實,對于復雜性結構給予更為嚴苛的審核。建筑工程類型不同、規模不同、功能不同,其技術性文件也有差異。對于這些技術性文件,施工管理人員應對這些技術性文件進行分析,制定技術管理方案,確定合理的進度計劃,如,施工場地布置、施工技術標準、施工進度加護等。組織設計報告完成后,建設方研究后落實。施工過程中要全面落實施工作業規范、機械操作技術措施等,及時制止不規范、不正確的施工技術與操作手段,確保建筑工程施工有序開展,提高工程施工質量。
1) 混凝土澆筑技術。現代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尤為常見,但是混凝土表面常見沁水離析等現象,導致混凝土裂縫等問題。為保證混凝土澆筑之,應對混凝土表面沁水離析等問題進行防控與處理。對此,需在混凝土澆筑之前,選擇適宜的混凝土原材料,按照標準規定進行混凝土配置,遵循施工規范開展混凝土澆筑; 2) 磚砌體施工工藝。該技術要對其垂直度、砂漿飽滿度等進行嚴格控制,注意設置好拉結筋,確保相鄰工作段高度差低于一個樓層的高度,按照規定搭設腳手架; 3) 鋼筋工程施工技術。施工現場對上部結構鋼筋進行加工制作,隨之搭設鋼筋加工棚,配置加工機械,嚴格控制鋼筋加工驗收、取樣試驗、加工制作、焊接取樣試驗、分類堆放等工作,切實保證鋼筋加工質量。鋼筋進場時,應對鋼筋進行嚴格檢查,確保其表面的清潔度,對于其上有浮銹、泥土的應清理干凈。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體,施工技術管理人員與施工操作人員是提高施工技術應用水平、提升施工質量的基礎保障。首先,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需要依托于技術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為此,應加大對技術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開展專業知識教育,提升其從業技能與綜合素養; 加強綜合素養尤其是職業素養的教育,引導技術管理人員在施工技術管理上可以嚴于律他人的同時嚴于律己,提升管理人員技術水平。其次,加強對施工人員專業素質的培訓,現代建筑工程一線施工操作人員主要為農民工,他們是建筑工程施工主體力量,但是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施工技術水平往往是經驗積累。對此,建筑工程單位應加大其農民工群體的培訓,提升其專業技能應用水平,尤其是現代化創新性技術的應用,使其更好地參與到現代化建筑工程施工作業中,能實現與其他施工工序、施工工種的有效配合。此外,還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提升其安全施工意識,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通過上述手段,打造一支高水平、專業化的施工建設團隊,為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的有序開展提供人才保障。
城市化的深入推進,建筑行業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但是當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在安全管理、技術管理等層面還存在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施工質量、施工進度乃至施工造價,影響建筑企業的穩定發展中。加強對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與技術管理,是建筑行業深入持續發展的必然所向。在建筑工程現場施工中,施工管理人員應針對施工技術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搭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把控施工細節,規范施工管理細則,培養專業化施工管理人員,減少安全事故發生率,提高施工技術應用水平,組建高水平施工團隊,切實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質效,打造高品質現代化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