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旭 孫洪義 孫俊華 梁 巍 遼寧省水稻研究所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全面落實,使得預算績效管理得到了優化,并逐漸演變成科研事業單位構建內部控制體系,加強管理水平的關鍵環節,對此科研單位需要加強對其的重視程度,健全預算管理體系。在對財政資金予以運用的過程中,盡管科研事業單位存在相關依據和內部程序,能夠控制經濟活動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但有的科研事業單位管理資金的過程中,存在著直接套用國家規定的情況,沒有結合單位實際狀況,構建相應的內部規章制度,使得一些科研項目在進行預算編制執行以及績效評價等工作時,缺乏依據。對此,只有健全預算管理績效評價體系,才能夠確保各項科研項目在預算編制、執行、評價等相關方面的合理性,進而促進管理制度體系化、項目執行率的提升,確保各項制度能夠順利的落實,指導科研事業單位向著制度規范化、財務內控化等相關方面進行發展,提高科研單位管理的可靠性,夯實社會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基礎。
對于科研單位預算績效目標管理而言,要求建立科研項目預算編制要有目標、執行要有監督、完成要有評價、科研結果有應用的管理體系。結合根據國家和省級科技管理部門構建的規定,充分考慮政府在財政方面的具體狀況與財務發展規劃,進而構建相應額度的預算績效內容。實現項目資金的優化配置,更好地推動科研項目順利實施,確保實現科研項目目標。
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科研事業單位應立足現階段各個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項目預算目標管理屬于科研項目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且項目預算績效管理是預算績效目標的重要保證。項目績效目標包括項目績效的內容、績效的指標以及績效標準。科研事業單位在編制下年度部門預算的時候,要根據政府編制預算的總要求和財政部門的具體部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部門職能及事業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地測算資金需求,編制績效計劃,報送預算績效目標,最終實現預算績效管理。
在實際發展方面,財政撥款是科研事業單位獲取各項資金的主要途徑。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作用下,單位需要立足于相關規定對年度部門預算進行合理的編制,然后向財政部門上報,根據法定程序開展審核、報批等。對此,科研事業單位需要制定科學、高效的措施,促進科研項目預算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并落實好項目的預算績效評價,以便于全面監督項目預算管理工作的執行狀況,確保項目預算管理的可靠性,防止科研項目預算編制出現“拍腦袋決策”的情況,同時檢查項目資金分配是否合理,最終加強項目資金使用的有效性,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由此可見,落實好科研項目的預算管理以及績效評價相關工作,可以加強科研事業單位對各項資金進行運用的效率,推動其向著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預算績效管理是科研事業單位內控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內控是實現科研項目預算績效管理的手段及機制保障,內控是在政策法規的平臺、內控流程的平臺、信息系統建設平臺基礎上,將項目績效管理推向全面化、系統化,同時將科研事業單位的項目績效、部門整體績效、財政部門綜合績效有機結合。內控是為了實現預算績效管理目標,通過制度的制定、措施的執行、程序的實施、流程的強化,管控和防范風險、提高管理效率,進而保障全面績效管理的實施。同時,通過項目績效評價機制也可以發現科研單位運行中潛在的風險和問題,通過整改,完善相關制度,優化內控管理程序或流程。可見科研事業單位的內控建設和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對于科研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模式而言,效果欠佳。引起此情況的原因在于大多數預算管理體系在管理方式的使用與結構方面,合理性不強,進而妨礙了預算管理效率的提高,無法獲取到良好的預算管理成果。一方面,現階段大多數事業單位領導所具備的發展意識較為傳統,沒有立足思想層面給予預算管理過多的重視,使得預算管理方案存在著粗放性的特點,妨礙了預算管理作用的發揮,并影響領導決策指揮的準確性。另一方面,部分單位在開展預算管理時,未科學規劃預算管理模式,導致結果較為單一,也沒有細致的分析與策劃預算編制,財務工作人員只重視財政撥款,沒有對其予以科學的預算以及分配,除了會引起財務管理出現漏洞之外,還會讓單位遇到運行風險。
預算執行力度和狀況,除了能夠將科研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方式的設置效果進行展現之外,還與單位運行質效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但就現階段的預算執行狀況而言,有的單位執行力度不強,相應措施也缺乏規范性。產生以上情況的原因在于部分單位進行預算管理前,為建立科學、高效的預算計劃,使得預算在執行過程中不具備統籌性、計劃性以及協調性,引起整體預算與實際運行項目之間出現斷裂的情況,并且還會對單位采購工效率造成影響,預算數額容易產生較大波動,針對此類突發狀況,財務工作人員難以做到規范化預算執行,進而形成財務風險,影響內部相關工作的正常進行。
為了能夠促進科研事業單位發展效率的加強,需要在原有預算管理體系之中加入績效考評機制,進而健全預算管理模式,積極應對各類財務風險,促進預算管理工作效果的提高。但對于以前的科研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而言,有的單位未構建起科學的績效評級機制。一方面,因為有些單位領導沒有認識到單位發展過程中預算管理發揮的重要作用,進而缺乏對預算管理模式建設的重視,引起預算管理體系出現漏洞。另一方面,大多數事業單位領導片面的認為預算管理屬于簡單的財務管理工作,未立足于單位整體運營角度考慮預算管理,不重視相應的績效評價,使得績效評價機制不完善,影響預算管理模式的完整性,也加大了有效預算管理的落實阻力。
對于財務工作者而言,其屬于科研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重點,同時也是對預算決策進行落實的主要人員。財務工作者具備的專業能力與預算管理實施效果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就現階段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實際情況來講,部分財務工作者在專業能力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部分財務工作者未明確預算管理工作內容和目標,錯誤地認為預算管理指的是簡單記賬和制作財務表格,除了無法將預算管理的意義展現出來之外,還會導致預算管理模式難以發揮出良好的效果。同時,部分財務工作者預算意識較為薄弱,除了日常財務記錄之外,難以立足于整體預算與規避財務風險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針對突發情況難以運用科學的解決措施,此類人為因素妨礙了事業單位對預算管理模式的建立。
1. 強化預算組織管理
對預算管理機構進行健全,能夠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對預算管控工作的全面落實,并夯實建立將預算作為重點,資金管控作為核心的內控體系的組織基礎。所以,科研事業單位需要對業務管理機構和相應職責進行明確,構建預算管理決策、工作、執行等機構,厘清管理職責權限。同時,明確決策機構、財務部門、業務科室等,在預算管理過程中的崗位設置、職責規范等。建立預算平衡和質詢機制,合理分工跨部門編制的預算,結合實際情況修改預算和業務計劃,并在預算下達之后,對年度目標和優化建議進行制定。結合管理需求對預算事項進行全面的分解,滿足分事行權、分級授權等相關要求。
2.明確預算編制依據
科研事業單位需要立足于自身具體狀況,對預算編制進行詳細的分解,加強預算編制,并優化預算追加以及調整程序等。開展預算編制的過程中,需要各個部門將預算編制責任落到實處,通過科學、合理的措施,促進預算編制合規性的提高,構建單位各部門進行交流協調的機制,結合工作計劃對預算編制進行全面細化,加強有關部門的審核。同時,單位業務科室所提交的預算建議需要結合“三重一大”決策制度進行審定,通過歸口管理以及財會部門的審核。對于歸口管理部門而言,需要審核歸口管范疇中相關業務事項具備的合理性,諸如資金額度合理性等,財會部門則需要審核預算建議的合規性。
1.明確預算執行方式
立足于科研事業單位內控規范方面的有關要求以及預算管控實際情況,對業務項目特點,以及容易產生的風險點進行分析,對業務項目預算執行進度、目標等進行明確,并結合業務項目表現出來的特點,分類管控預算事項。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和項目預算方面經濟活動性質存在的差異,建立不同預算執行方式,明確不同性質經濟活動的預算支出范圍及程序。
管控一般公共預算中保證單位正常運轉,風險小的費用,諸如人員工資、水電費等,能夠直接執行。就科研事業單位之中的相關重點管控經費而言,諸如招待費、差旅費、會議費等,在支出方面應建立分層審批。政府采購目標中的各類事項,如辦公設備、服務類、工程類采購等,應參考政府制定的采購程序。另外,項目預算應結合不同項目開展一事一議,建立科學、合理的預算執行促進機制。
2.加強對預算執行的過程管控
針對需要進行分層審核的相關業務事項,有關業務部門需要結合預算指標,提出執行申請,沒有通過層級審核的,不能夠提出執行申請。如果預算執行過程中,申請額度亦或是事項高于預算指標,那么業務部門需要根據相應程序實施預算追加,批復之后再辦理申請事宜。推行定期報告制度,建立動態管控機制,執行各類預算時,相應部門需要落實好定期自查工作,及時糾正預算執行出現的相關問題,全面分析預算和實際之間存在的差異,并生成預算執行報告,確保預算管理部門能夠更好的對單位預算執行狀況進行掌握,夯實動態管控、優化預算執行的基礎。
3.規范內部預算追加調整程序
在國家政策、不可抗力、工作變化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下,會導致預算編制參考的假設條件出現變化,進而妨礙預算的正常執行,要想解決此問題應開展預算調整工作。立足于科研事業單位外部要求以及預算管理實際情況,單位應結合對預算進行調整的相關條件,規范預算追加調整程序。提交追加預算申請之后,需要通過歸口部門、財務部門、分管領導等進行審核。通過集體決策之后的預算,方可執行。
在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過程中,預算績效指標管理屬于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科研事業單位中相關部門對預算進行申請的過程中,應根據預算編制的制度與要求,對年度工作計劃進行編制,明確編制部門項目預算績效目標。同時,結合預算執行進程,構建劃撥制度,確保預算執行的可靠性、有效性。對預算事項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應提供相應的證據,并逐級進行審批報送。在預算編制、落實、監督過程中融入績效評價和強化預算理念。加強對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并把績效評估結果作為分配預算的主要參考標準,結合預算執行績效評價整個預算管理各個環節,健全部門預算管理體系,提高資金運用率,確保其能夠在科研單位管理過程中展現出良好的作用。
另外,需要構建預算績效評價監督體系,設置獨立的監督評價部門,此部門需要通過內控領導小組進行負責,促進監督公正性、獨立性的提高。針對預算績效管理涉及到的相關環節,定期亦或是不定期開展監督評價,深入探究漏洞和控制存在的薄弱環節,制定科學的措施,促進績效評價有效性的提高。落實好預算信息公開機制,對信息公開范圍、內容、方式等進行明確,以及資金經濟分類,加強預算公開信息的質量,和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開展良好的合作,共同建設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科學審查財政預算收支狀況,確保公開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
為了能夠促進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工作質量的提高,科研事業單位需要提高管理隊伍具備的能力素質,這屬于落實好各項工作的重點,需要科研單位對管理隊伍培養方式進行完善,明確劃分崗位職責。其一,應加強對績效評價隊伍的培養,建立科學的培養和考核制定,進而引導相關工作人員不斷加強自身能力,提高工作質量。針對年紀偏高的工作人員,需要落實好思想疏通工作,使之能夠意識到現代技術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強他們對信息技術予以使用的能力;其二,行政事業單位之中的績效評價工作人員,需要形成正確的思維與價值觀,避免出現不良風氣,秉承黨員吃苦耐勞的良好精神,夯實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的基礎;其三,加強對績效評價管理崗位的構建和優化,完善崗位晉升機制,對績效評價工作人員的能力進行全面把握,合理劃分各個崗位,明確崗位責任,讓績效評價工作人員能夠發揮出主觀能動性,為科研事業單位做好績效評價分析提供更多的可能與保障。
根據預算管理和績效評價的相關要求,增強信息化建設,向各項工作的落實提供技術支持。實踐過程中,預算編制需要將前期調查與有關要求作為基礎,立足于項目特點予以分析,包含相關科研管理部門與數據資料,并通過信息技術,建立具有信息化特點的工作平臺,確保預算編制工作的高效性。針對賬務核算,需要運用集中式財務系統,在支付系統之中自動生成有關憑證,收入數據過賬到總賬,達到執行記賬的目標。同時,跨年度、單位、賬套的對財務數據進行查詢、統計、分析。初始化過程中,需要對會計科目、模板等進行自定義,把電子表格轉變成報表,自動取數。總賬支撐向下可挖掘,向上可匯總。在年初會計初始化方面,需要根據財政支出功能科目分類排序,定設“預算支出明細表”報表模版,從預算數、執行數、未執行數、撥付單位四個維度統計,能夠及時、準確掌握支出情況。就信息化系統而言,能夠對各部門數據信息予以迅速的集成,有利于前期工作效率的提高。對于績效考核而言,根據信息技術,對項目預算、執行數據信息等進行整理,結合對數據信息的安全分析,準確評估預算管理工作績效,加強對問題的精準排查,建立優化與完善策略,實現對預算管理的優化。另外,信息化系統還能夠支持動態監控,通過動態采集各業務系統內的數據,以及財務核算數據、資產數據等,實現對預算執行的全過程監控。
綜上所述,科研政事業單位需要承擔社會執法監督和社會管理等職能,在服務社會以及維持社會穩定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績效評價與預算管理對于科研事業單位的運營效率有著重要影響。所以,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形勢下,針對科研事業單位績效評價與預算管理工作當中的諸多問題與不足,需要深入的進行挖掘,并制定相應的完善措施,通過認真地研究、科學分析、合理地規劃與嚴格地執行,增強資金使用效率,創造科研事業單位工作新格局,為社會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服務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