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茵瑛
大數據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對于海量的信息進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以發現數據之間存在的規律,為信息決策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大數據依托高效的信息技術,對于不同數據來源的相關信息進行全面的整理,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信息處理,實現對于大量數據信息的全面整合,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數據的價值。大數據時代下擴大了數據的信息范圍,還提升了信息的處理效率,改變了目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大數據是未來市場經濟環境的發展趨勢,各個行業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在大數據時代下,審計人員能夠對海量的信息進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因此,審計工作過程中不需要通過抽樣而進行數據的了解和分析,利用數據信息技術能夠對所有的信息進行全面的整理,這種條件下就不需要在通過抽樣進行開展審計活動。傳統的審計抽樣僅僅是受技術條件限制而實施的一種方式。隨著大數據信息技術的應用,審計抽樣的技術壁壘已經被打破,因此可以針對所有信息實時審計,這樣能夠更好的提升數據審計整體效果,對于保證審計工作職能的發揮具有積極的意義。
傳統的審計工作主要是追求數據的精確度,只有保證審計數據的精確度,才能提升審計成效,最大限度的提升審計的整體效果。然而在大數據時代下,各方面的數據能夠更加精確的獲得,通過信息技術能夠全面的保證計算的精確度。因此在大數據時代,審計工作追求精確度已經不是非常必要的手段,而是要追求數據的利用效率。通過數據收集并整合最終的數據結果,加強對于數據結果的應用,才能更好的保障審計工作全面的開展。通用應用大數據技術,審計人員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對數據進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然后利用大數據技術及時的發現被審計單位在運營過程中的一些問題,較好的提升了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對于提升審計綜合效果,保證審計報告質量具有積極的影響。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是習慣于尋求不同關系之間的因果聯系。通過因果聯系來發現事物之間的規律。而大數據時代下更加注重的是利用事物之間的聯系開展具體的工作。在大數據環境下,人們需要擺脫傳統的認識思維,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方面,通過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更好的對事物進行全面的控制,以實現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高。在大數據時代下審計工作過程中需要知道某項事物是什么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針對為什么出現進行尋根。通過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能夠對于很多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以實現對于未來工作的全面管理。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更加關注事物之間的關系,而不注重傳統因果聯系。
目前很多傳統的審計主要是通過事后審計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以實現監管的效果。但是在大數據時代下,審計人員能夠針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情況進行實時的監管和審查,審計報告能夠隨時出具。這種情況下,被審計單位能夠在整個運營過程中及時了解運營情況,并通過出具及時的審計報告及時發現企業運營中的一些問題,找到問題出現的具體原因,以更好地調整內部管理,提升內部管理的綜合效能,為企業全面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所以因大數據的發展,人們對于審計報告的及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審計需要在財務報告出具后的三個月到四個月的時間才能編制完成,審計報告具有很強的滯后性,其監管效率不是很明顯。大數據時代下,審計發展趨勢開始向事前、事中審計轉型。
在傳統審計環境下審計報告主要是側重于對于財務數據方面的審計。通過審查相關的財務數據以及業務運營中的相關情況來出具最終的財務審計報告。但是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審計職能開始進行轉換,審計工作向更加綜合的方向發展,審計工作不僅需要審查財務報告,同時對于企業內部控制以及業務運營等方面的相關情況進行全面的審查,這樣審計的整體范圍全面的擴大。通過不同的審計專項調查分析還是能夠從整體上對于企業的各方面經營情況進行更好的審查和監管,最大限度的提升審查的綜合性,對于保障最終審計報告的整體質量具有積極的影響。目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各方面的管理業務范圍和業務領域開始全面提升。因此,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不再局限于財務活動,而是更加傾向于業務活動以及內部控制活動。這樣的情況下,審計范圍和審計的深度都得以全面的提升,這對于更好的保障企業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大數據時代改變了審計的方式,審計人員不需要利用抽樣技術開展審計,而是通過信息技術對全體數據和業務進行審計。在大數據時代下審計發展從抽樣審計模式向總體審計模式發展。審計人員能夠進一步的擴大審理數據的提取范圍,對企業內部的所有業務信息以及市場中的信息進行全面的提取。然后利用數據處理技術對于海量的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整理,把審計人員從抽樣審計方法中解救出來。大數據技術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審計中的風險,是目前歷史發展的根本趨勢。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改變抽樣模式,把抽樣模式向總體模式轉換。審計人員不需要再針對具體的審計對象進行抽樣,而是利用大數據技術針對被審計單位的所有的信息進行全面覆蓋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審計范圍,從而保證審計結果更加真實可靠。基于大數據技術,審計人員整體的審計抽樣工作量得到全面的降低,這對于審計工作人員更好的開展相關工作,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人員出具的審計報告方式和內容不再單一,審計人員可以根據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出具不同類型、不同格式的審計報告,審計報告的針對性更強,利用價值更高,能夠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更符合信息使用者對審計報告的需求。但是在大數據技術環境下,審計的應用范圍全面擴大。審計人員除了提供審計報告外,還需要針對審計過程中如何進行數據采集、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全面的了解,也讓被審計單位更好的開展經營和管理,保證最終審計效果的應用范圍和應用深度得以全面提升,為審計工作效果的全面發揮提供可靠的幫助。審計工作人員開展審計工作過程中,最終需要提供綜合性強的審計報告,從不同的方面針對審計行為進行全面的管理,提升審計的最終效果。
目前審計技術提升,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對于大量的數據進行全面的處理,整個數據處理的精確度非常的高。因此,審計人員不需要考慮數據精確性的問題,而應該把審計中的相關精力轉換到如何高效的利用數據來提升審計效果上。目前審計工作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數據分析平臺。針對總量進行審計,其精確度非常之高,所以審計人員需要轉換目前的審計思維,把利用審計數據作為核心工作重點,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數據分析后的數據分析價值,以最大限度的提取數據應用效果,為更好的開展數據管理創造良好的環境。
本文針對大數據時代下審計發展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通過分析了解發現了大數據時代審計自身的特點,同時針對大數據時代下審計行業整體的發展情況進行剖析,明析了大數據時代下審計發展趨勢及大數據環境下審計工作優勢,為全面提升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促進審計行業的發展以及審計人員自身職業道路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