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倩 臺州市中醫院
當前,在公立醫院管理與控制體系中,核心關鍵在于有效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加強其在醫院戰略規劃及各個方面具體管控措施中的有效貫穿,從而切實提升公立醫院的運營管理效能。在公立醫院中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體系,能夠促進醫院完善內部運行機制,明確經營管理目標,確立長期性發展規劃,同時通過對醫院內各部門經濟活動的監管,確保醫院發展目標與管理規劃相一致,提升公立醫院的核心競爭力。現階段,公立醫院在落實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階段,存在一定的不足,導致全面預算管理無法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就當前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現狀進行剖析研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改善對策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公立醫院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可以更好地對醫院各項費用及物資消耗進行管理和控制。同時可以客觀的進行分析,準確反映各部門不同的醫療需求,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成本控制管理能有效為醫院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與參考,通過全面預算執行監管,落實成本控制,科學有效地提高公立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是內部控制活動的一種重要措施,健全的預算管理能促使醫院內部控制有效實施。醫院的戰略目標、年度發展計劃可通過全面預算分解,將細化目標落實到各個部門,明確工作目標。通過預算執行監管及績效評價,反映預算期內的經營狀況和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妥善解決。同時也可通過客觀和公正的績效評價,實施獎懲,優化內部控制管理等。因此,加強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進醫院的內部控制和管理,幫助醫院快速實現戰略目標。
公立醫院的營運管理主要包含計劃、組織、實施、評價等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會對醫院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技術等資源進行科學配置,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和業務流程管理是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關鍵內容。以公立醫院發展戰略規劃為根本,開展全面預算管理科學配置資源,不僅可以加強對財務方面的管理,而且對業務與經濟的融合也起到促進作用,從而提升競爭能力、降低運營風險,實現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目標。
《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實施辦法》等相關制度的發布,促進全面預算管理的要求不斷明確、不斷細化、不斷提升。在財務部門的推動下,大多數醫院已經基本建立了全面預算管理機制,成立預算管理委員會,設置專職預算管理員。但是由于醫院管理層及其他部門人員缺乏全面預算管理認識,從而導致醫院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存在形式化問題,難以真正發揮其管理效用。從現實情況來看,公立醫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主要依靠財務部門,各職能科室通常依據上年數據按照相應增長率編制本年度的預算指標,然后將其上報至財務部門,由專職預算管理員進行匯總得出預算數據。因各職能部門人員并不了解全面預算管理,不能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重要性,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同,從而在預算指標的制定中,難以保障其合理準確,進而影響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在執行中效果不明顯,預算目標難以順利完成,更不能體現出預算管理的作用。一旦預算編制的工作人員對其認識不全面,難以保障制度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今后的執行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職工認識不到預算管理的重要性,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念,缺乏參與預算管理的意識。
全面預算編制的合理性直接影響預算編制的有效落實,同時對醫院資源的優化配置及資源利用的有效監控也具有重要影響。現階段,預算編制實施中,通常收入預算由財務部根據醫院戰略目標和年度計劃,結合醫改及等級評價指標要求編制,缺乏臨床業務導向性,未能結合醫院學科的發展計劃。支出預算實行職能歸口管理,由各職能科室匯總業務科室初審核后再上報預算專員進行全院匯總。實際編制過程中通常為歸口職能科室參考上年數據,采用增量預算編制,以上年度實際發生數為基礎進行上浮,未對上年實際執行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并且預算編制中也未綜合考慮其他各項影響因素,導致全面預算編制的科學性不足。在整體收支平衡過程中,通常為支出遠大于收入,需要通過預算委員會進一步統籌調整,存在較大的壓縮空間。資本性支出預算缺乏相應的績效論證。設備采購計劃、修繕類預算編制與實際執行出入較大。此外,使用大額資金的預算編制缺乏一定計劃性,嚴重影響現金流預算的編制。
在政策及制度的引導規范下,目前大部分醫院雖完善了預算管理體系,但并未落實預算執行與控制機制,存在重編制,輕執行的現象。缺少監督約束,執行也流于形式,導致預算未完成或費用支出超額的情況,實際執行情況與預算并不相符。然而,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根本目標在于運用預算管理手段進行合理的資源規劃,并通過預算的實際執行確保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落實。但預算管理效果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對于預算的執行與調整管理不夠嚴格,最終預算的執行效果不佳。
全面預算管理考評機制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提升使用單位的預算管理效能,發揮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雖編制了完整的預算,但是對于預算執行的分析與管理力度不足,并未將其與科室績效考評相掛鉤,導致各科室缺乏自主管理的理念與認知,預算管理形式化,其有效作用難以完全發揮出來。
隨著公立醫院的發展,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涉及內容越來越多,呈現出數據海量、結構復雜的特點。現代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要求摒棄傳統的管理手段,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效率。但是,當前公立醫院在全面預算管理中,對相應的信息系統建設力度較為不足,當前已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不能有效貫穿醫院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對各項預算的銜接性也比較差,從而導致預算業務處理與控制的難度較大,各業務科室在預算管理中容易形成信息孤島,無法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醫院有效落實各項預算管理,不利于提升預算管理效率。
加強醫院全體職工的預算管理意識,一方面要不斷地提高醫院管理層對全面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在院內組織建立預算管理委員會,提高對醫院各級各部門人員的思想認知與引導,使其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不只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而是需要醫院各職能部門積極參與和配合,以醫療業務部門為先導,加強財務部門協同,確保全面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根據“預算歸口管理、限額下達控制、三級目標統一”的原則,形成一級總預算,二級部門預算,三級科室預算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制定以財務預算為主,涵蓋全院各部門、各業務科室收支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另一方面,開展提升全體職工的預算管理認識的活動,通過組織學習活動,使其能夠充分了解全面預算管理,并自覺將預算管理落實到醫院日常經營活動的各個領域,嚴格遵循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為全面預算管理的切實落實提供制度保障。
有效提高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就需要完善預算編制流程,并且在進行預算編制之前,做好相關的工作準備。一是要求醫院相關部門在進行預算編制前,需要對上年度財務收支情況、業務情況等相關資料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對醫院職工人數、核定床位、開放床日數等各項數據進行核實,對醫院本年度業務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從而確定合理的財務指標及預計區間。同時,加強對非經濟性指標的分析,在綜合分析判斷的基礎上確定預算編制。二是要加強對預算編制內容、流程的完善,不僅要進行醫院收支、成本及現金流等各項預算的編制,還應當確保預算流程嚴謹性,使其與醫院內部管理需求具有較高的契合度,確保編制出合理的預算,為后續執行奠定基礎。
此外,豐富預算編制方法,加強對各預算執行單位的預算編制,通過對各職能科室分預算進行匯總分析、審核,形成醫院總預算,提高醫院全面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目前,公立醫院中較為常用的一種預算編制方法為零基預算法,并沒有以醫院歷史期經濟活動及預算作為編制基礎,而是以實際需求為依據,對預算期經濟活動進行合理分析,以確保預算編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從而加強預算控制。
確保全面預算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落實好預算執行。公立醫院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管理作用,需要加強對預算執行的分析與控制,確保各項預算的有效落實。公立醫院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首先要進行專業管理人員分配,嚴格落實對預算執行全過程的有效監管。在這一過程中,醫院預算管理部門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對預算執行進行動態監控,將全面預算管理與醫院內部信息化管理系統有效結合,加強對預算執行的跟蹤監督,提高管理人員預算監管效率。其次加強醫院全體員工預算執行規范,要求其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各項預算,避免出現超出預算或者預算完不成的情況。當醫院發生重大的發展計劃調整,或者相關政策影響導致醫院需要進行支出的增加或減少,而對預算執行產生較大的影響時,應當按照規定和相應的審批程序及時調整預算,杜絕未經批準私自調整預算的情況出現。在預算執行中,預算管理部門還需要建立相應的反饋與分析機制,一旦發現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需及時分析,并及時確定解決方案,確保預算執行不會嚴重偏離預算。通過預算分析反饋,一方面可以加強醫院領導層對預算執行情況的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優化預算執行問題,保障執行高度落實,實現醫院預期的管理效果。此外,公立醫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內部監督的同時,還應當接受財政監督和社會監督,確保醫院預算資金的公開透明,通過加強全面監督,鞏固預算管理效果。
公立醫院建立完善預算考核激勵機制,能夠加強對預算的有效約束與激勵。與此同時,完善預算的獎勵和懲罰措施,激發醫院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考核中,通過將預算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制定相應的激勵方案并付諸實施,從而加強醫院員工執行全面預算管理的積極性。具體而言,醫院應當制定明確細化的考核指標體系,堅持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分級考核,每年度末對各部門、各層級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內容涵蓋預算落實成效、指標完成情況、預算資金使用效率等。將考核結果納入科室績效評價當中,作為醫院實施激勵的有效依據,激發員工積極性,確保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落實。同時,在一定范圍內將預算考核結果進行公開,如果預算考核情況存在異議,則可以通過協商等方式解決異議,充分發揮預算考核的引導作用,加強各個責任部門切實落實預算管理,從而實現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目標。
加強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能夠有效提高實際管理效率。通過對全面預算管理全過程進行信息化重整,并在此基礎上加強預算管理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形成高效開放的預算管理信息化系統,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落實各項管理工作。在各個信息化管理模塊中,完善預算的編制、下達、調整等各方面功能,實現預算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如醫院財務部門、各科室醫護人員可直接進入信息系統共同參與預算編制中,進行信息互聯互通,實現預算編制的有效協同。各科室人員還可以通過系統直接查看科室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一旦發現超出預算的行為及時彌補。
與此同時,對執行工作還要進行全面的監督,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針對超出合理范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預警提示,從而及時發現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加強預算管理與控制,實現對公立醫院全方位精細化預算管理。同時,利用先進的信息系統,加強醫院內部各部門、各科室針對預算信息的共享,促進其在實際工作中的有效協同,對預算執行的反饋信息進行全方位分析,從而實現更高效的全面預算管控。
公立醫院在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占據重要主導地位,新醫改背景下,不斷提高公立醫院管理水平是其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實現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在公立醫院管理中,全面有效落實預算管理是醫院提高運營管理效率,提升競爭力,實現戰略發展目標的重要手段。所以,醫院的管理人員要首先樹立起全面預算管理的意識,加強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立足實際深入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進一步提高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水平,從而為醫院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