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一 哈爾濱師范大學財務處
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很廣泛,高校的組織性質雖然與企業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原理是類似的。將企業的管理會計工具稍加改動,亦可用于高校。
本文以H大學為例,利用戰略環境分析、成功關鍵因素分析、價值鏈分析、經濟增加值分析、本量利分析、平衡計分卡、生命周期分析、五力模型等工具構建了高校管理會計應用體系,探討高校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和完善。
H大學為省屬重點師范類高校,經過多年的發展,是所在省內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與科學研究基地、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之一。該校目前有二十余個學院(部門)、八十余個本科專業,有完善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體系,有專任教師近兩千人,主辦的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期刊十余種,擁有高水平科研平臺近四十個,固定資產總值達三十余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共計五億余元、圖書館館藏文獻共計千余萬冊。
1.戰略環境分析
有很多因素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社會工作,特別是那些突發性而且需要全社會常態化防控的因素。這些因素也是進行高校管理會計戰略環境分析時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例如,近兩年來,高校遇到的特殊防控情況,如果是寒暑假,高校學生會延緩返校時間;如果是在校期間,高校學生會在校園封閉管理,各種防控物資,數次醫學檢測都會不同程度增加學校的經費支出;又如,應屆畢業學生上課乃至畢業典禮都轉為線上,而學生的所有行李物品都由輔導員、宿舍管理員等工作人員負責打包郵寄,這又增加了高校的人力、物力等各項費用支出;并且,高校學生線上學習課程、線上課堂的構建與維護同樣需要高校付出大量財力支持,才能保證線上學習質量。總之,內外部環境不同程度都對高校的財務管理產生極大影響。
H大學根據SWOT矩陣原理,整合戰略管理會計信息,進行戰略環境分析如下:
(1)內部條件的優勢(S)
①資金來源為國家財政撥款和事業收入,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管理,資金投入充足。
②教學質量高且穩定,在省內廣受認可。
③學校領導層重視科研,大量引進人才,科研成果斐然。
(2)內部條件的劣勢(W)
①未入選首批“雙一流”大學名單,躋身全國頂尖高校任重道遠。
②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生產力的案例較少。
③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人才周轉率高。
(3)外部環境的機會(O)
①“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的目標指引、政策支持。
②高等教育評價改革要求破除“五唯”,制定多元化評價標準。
③科學技術以及工業革命4.0等發展為高校轉型帶來新機遇。
(4)外部環境的威脅(T)
①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帶來高校轉型壓力。
②常態化防疫形式對教學、科研等高校工作的影響。
通過SWOT分析,H大學可以制定符合本校發展的戰略目標。
2.成功關鍵因素分析
H大學在地方師范類高校中有著鮮明的特點,具備的教師教育特色、學術研究實力以及社會服務能力是該校的成功關鍵因素。在教師教育特色方面,H大學持續深化教學改革,多次入選教育部教育改革項目,持有多個國家級重點人才培養計劃,還有多個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重點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省級精品課程,并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改革成果獎項。在學術研究實力方面,H大學擁有多個部級、省級重點實驗室,近年來,立項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百余項,榮獲教育部科研優秀成果獎勵等百余項,持有發明專利百余項,學校教師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千余篇。社會服務能力方面,H大學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多年堅持國際化辦學路線,與30余個國家或地區的近百所高校或科研機構保持著緊密的教學科研合作交流關系。同時,H大學積極支持所在省區教育事業、助力該省社會經濟發展,與政府、其他高校及中小學校合作培養人才,大力響應文化強省政策。
3.價值鏈分析
類似于企業的整套經營環節構成企業價值鏈,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也可以分別形成價值增值鏈條。
(1)教學價值鏈
高校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價值,整合在一起就構成完整的教學價值鏈體系。首先,每個教學環節都基于教學目標、反映相同的教學要求。其次,各項教學過程作為價值點共同構成教學價值鏈的整體,每個價值點缺一不可。最后,每項教學價值都實現之后,整個教學體系的目標即可完成。例如,教學目標可能是傳統型或應用型,基于教學目標的教學環節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傳統型理論教學與傳統型實踐教學的價值點是各專業知識點的運用能力;應用型理論教學在傳統型理論教學價值點基礎上增加了職業素養以及創新意識;應用型實踐教學在傳統型實踐教學價值點基礎上增加了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創業能力。無論選擇傳統型還是應用型教學模式,各個價值點的教學目標實現后,整個教學體系的價值即可實現。H大學正處于由傳統型教學模式向應用型教學模式轉型過渡的時期,教學價值鏈上各價值點環節的確定及保證其連續性至關重要。
(2)科研價值鏈
同理,高校科研的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價值,整合在一起可以構成完整的科研價值鏈體系。首先,每個科研環節都基于科研目標,有不同的科研需求。其次,各項科研過程作為價值點共同構成科研價值鏈的整體,每個價值點缺一不可。最后,每項科研價值都實現之后,整個科研體系的目標即可完成。舉例來說,科研目標可能是完善專業理論或完成成果轉化。基于完善專業理論的科研環節價值點包括總結已有理論、提出創新理論、進行實驗檢驗、得出實驗結論。基于完成成果轉化的科研環節價值點包括科研成果開發、測試、商業化和產業化。無論是基于完善專業理論還是基于完成成果轉化模式,各個價值點的科研目標實現后,整個科研體系的價值即可實現。H大學目前的科研活動以學術理論研究為主,科研成果轉化案例在近年剛開始出現、任重道遠。
4.經濟增加值分析
經濟增加值是一種企業績效評價方法,也是一種管理會計工具,其原理可以用于高校預算管理績效考評或高校內部審計績效考評等活動,基本公式是:績效價值=(增加的經濟價值-成本)-(成本×資金成本率)。
(1)高校預算管理績效經濟增加值分析
基于經濟增加值原理,高校預算管理績效是預算管理活動為高校增加的經濟價值與預算管理成本的差額。舉例來說,H大學某項經費最初申請預算10萬元,經過預算管理活動各環節,包括合理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按意見修改以及最終審批,該項經費確定撥付預算9萬元。如果該事項的預算管理成本為5000元,而該項資金成本率是10%,則該事項的預算管理績效價值=(100000-90000)-5000-5000×10%=4500(元)。即該項預算管理活動為H大學增加了4500元的績效價值。
(2)高校內部審計績效經濟增加值分析
同理,基于經濟增加值原理,高校內部審計績效是內部審計活動為高校增加的經濟價值與內部審計成本的差額。舉例來說,H大學某項采購最初報價1萬元,經過內部審計活動各環節,包括多方詢價、供應商各項指標對比研究以及確定供應商,該項采購最終確定價格為8600元。如果該事項的內部審計成本為1000元,而該項采購資金成本率是10%,則該事項的預算管理績效價值=(10000-8600)-1000-1000×10%=300(元)。也就是說,該項內部審計活動為H大學增加了300元的績效價值。
經濟增加值原理用于高校績效考評,有助于將定量考核作為定性考核的補充,為所針對的活動提供新的考核視角。
5.本量利分析
在高校管理會計中運用本量利分析法,可以計算招生盈虧臨界點、財政撥款結余以及非財政撥款結余等指標。舉例來說,H大學財政撥款結余=生均財政撥款收入×學生人數-H大學變動成本×學生人數-H大學固定成本。其中,財政撥款結余類似企業的利潤;變動成本是隨學生人數變動的直接經費支出,包括資料費、補助費、實習實踐費等;固定成本是不隨學生人數變動的直接或間接經費支出,包括教職工統發工資及五險一金、取暖費、租金等。預測出各項結余之后,可以進一步確定招生盈虧臨界點等指標,有助于高校各項工作開展與經費的優化配置。
6.平衡計分卡
平衡計分卡是評價企業戰略執行過程的綜合管理會計工具,也可以用于高校教師或干部績效評價、預算績效評價、項目績效管理及報銷業務管理等方面。舉例來說,平衡計分卡原理用于H大學戰略評價,根據該校戰略目標,在財務維度、服務對象維度、內部流程維度、學習與成長維度選取指標。財務維度反映高校資產與收益,可以選擇無形資產、凈資產、經濟增加值、生均增加值、校基金會現金流、捐贈收入等指標。服務對象維度反映學生、家長、社會及合作企業等需求,可以選擇生源地分布、招生錄取比例、畢業就業率、合作企業滿意度、學校知名度等指標。內部流程維度反映了高校基本職能,可以選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創新創業、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指標。學習與成長維度反映了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可以選擇教師知識水平、教師教學能力、校園文化、組織機構文化等指標。各維度指標確定之后,高校如果能在實踐中處理好各維度的事項,持續檢查戰略執行情況,及時修正或調整行動,可以有效促進高校實現既定戰略目標。
7.生命周期分析
企業的生命周期包括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高校不是營利組織,應當調整生命周期。舉例來說,H大學的生命周期可以分為以下階段:初設期、整合期、成熟期以及后續期。H大學已建校70周年,初設期由師范專科學校轉型為本科學院;整合期有多所師范學院并入,組建成新的H大學,并被確立為省級重點院校、增加了博士學位授予資格、開辟了新的校區;H大學目前在成熟期,期間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入選省級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入選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高校、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十余個;之后的后續期,H大學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繼續以堅持教育教學工作為中心,向社會輸送各類優秀人才,同時推動學校其他各項事業發展,努力建成國內一流師范大學。每個生命周期階段有各自的特點,根據所在階段制定符合具體情況的發展目標、戰略,可以使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8.五力模型
企業競爭戰略分析工具五力模型,也可用于高校競爭戰略分析、高校招生競爭力分析以及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分析等。例如,在H大學競爭戰略分析中,五種競爭力包括潛在競爭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現有同類公辦高校之間的競爭、供給方議價能力以及就業方議價能力。在潛在競爭者中,中外聯合辦學高校與外國品牌教育機構的興起為高中考生增加了選擇機會,其威脅逐年增大。在替代品方面,網絡學院、民辦高校、職業培訓機構、外國高校等都是公辦高校的替代品。其中網絡學院在疫情大背景下蓬勃發展,對公辦高校的威脅增大;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等實力不如公辦高校,威脅相對較小;近年來我國大力扶持職業教育,職業培訓院校不斷發展壯大,威脅也逐漸增大;另外,一直以來都有大批學生出國留學,外國高校的威脅很大。現有同類公辦高校之間的競爭方面,H大學近年來教師流轉率比較高,副高或正高職稱的教師被其他公辦高校高薪吸引調離的情況較多,“雙一流”高校建設與評選也使各類公辦高校的競爭更加激烈。H大學的供給方包括生源、政府政策以及經費等。生源的競爭一直都很激烈,但省級政府的扶持政策可以減輕省屬高校的壓力,充足的財政撥款、可觀的捐贈收入也為公辦高校提供了保障。H大學的就業方包括就業市場及用人單位。H大學的社會認可度高,畢業生在就業市場及用人單位中的競爭能力較強。經過對H大學五種競爭力的分析,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該校競爭戰略以持續提高其競爭力。
管理會計最初雖然是財務管理工具,但其用于高校時涉及戰略、績效、成本費用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在大數據、“互聯網+”等尖端技術加持下,可以作為提供多維度信息的一整套體系,驅動高校健康發展。
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密不可分,二者均能為所在組織的發展目標服務、可以互相提供所需的基礎信息以及能夠通過信息技術實現賦能。利用管理會計工具體系進行分析,使高校管理層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戰略規劃,促進高校科學、合理地進行戰略管理決策,提高高校核心競爭力與價值創造力,擴大高校競爭優勢。
管理會計具有監控職能,可以通過對高校教學或科研等各項工作的收入、支出以及成本等方面全方位分析,開展高效率的績效評價、明確責任歸屬,便于高校管理層監管與控制各個學院、部門。
管理會計工具包含財務指標分析,在高校中可以用于成本費用的控制。例如,分析在校學生和成本費用之間的關系,再與歷史數據比較,可以為相關預算的編制提供依據;在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更新采購中,使用管理會計工具分析,進而進行支出合理性評價,可以提高高校資金使用效率。
“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社會各界、包括高校指明了方向。《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促進會計職能變革融合,會計助力經濟發展,提升宏觀治理能力和微觀管理水平”。H大學各項工作一直以來踐行的理念與變革融合、勇于創新的要求一脈相承。高校可以更好地利用管理會計工具,建立高校管理會計應用體系,為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大學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