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霞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是福建省外貿大市,對外貿易伙伴覆蓋六大洲,與東南亞、歐盟、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構建國際化經貿合作模式,逐步形成全球性的產業生態圈,2021 年與“海絲”沿線國家年貿易額超過千億元。泉州中歐班列的開行,是泉州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不斷探索創新實踐的又一重大突破,是擴大對外開放的又一重大進展,將為拓展泉州與歐亞大陸經貿往來架起了開放合作的新橋梁,為泉州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和國際國內“雙循環”注入新的動力。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泉州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但同時也面臨很多挑戰,如何借助“一帶一路”重要機遇加快推進對外直接投資以實現自身的健康持續發展成為當前泉州民營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
民營企業是泉州市主要企業類型,其發展情況直接關系到泉州經濟社會的運行和發展,在稅收貢獻、促進就業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泉州民營企業在出口貿易方面實現了長足進步。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泉州民營企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使其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迅速上升,促使民營企業不斷優化發展方式,在科技創新、人才戰略、產業布局、對外貿易等方面都逐漸進行更加有效的改革,進而更好地實現自身健康持續發展。
2021 年,泉州外貿進出口增速及出口增速排名均列全省第1 位,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六成,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呈蓬勃發展勢頭,貿易方式結構進一步優化。1-10月,泉州市民營企業進出口1581.0 億元,增長60.1%,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已占泉州外貿總值71.9%,較去年同期提升8.7 個百分點,持續位居泉州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泉州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步伐的不斷加快直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有助于促進泉州產業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
民營經濟是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在泉州對外直接投資中,民營企業占據主要部分,民營企業作為民營經濟的主體,其在對外投資過程中有效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泉州民營企業通過不斷加快推進對外直接投資,可以獲取更多的發展機會,在對外出口和利用外資等方面的優勢能夠得到進一步發揮,進而可以更好地促進泉州民營經濟的良性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一項重要發展戰略,對于加快推進我國產業經濟結構轉型和提升國際影響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民營企業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各地區為加快推進發展要順應“一帶一路”倡議,全面提升發展能力。泉州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對外直接投資的不斷增長使其在現有發展水平上能夠實現更長足的進步,這是泉州民營企業順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必要舉措,也是推動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203 億美元,同比增長14.1%,為促進東道國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老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哈薩克斯坦、泰國、孟加拉國和柬埔寨等國家。而泉州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也呈現出每年遞增的趨勢,不管是在金融還是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方面都實現了快速增長,尤其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老撾等地區的投資規模都在持續增長,為泉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加上泉州民營企業自身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對外投資規模將會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逐漸成為引領泉州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1 年1-10 月,泉州市企業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1432.1 億元,增長25.4%,占外貿總值的65.2%;市場采購貿易值為410.2 億元,增長88.4%,貿易值占外貿總值18.7%。其中,民營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占據主要規模。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下泉州民營經濟的不斷發展,民營企業的對外投資方式將會不斷得以優化,當前主要的對外直接投資方式有參與資本、開辦合資企業、收買現有企業、開設子公司等。現階段泉州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對外直接投資方式主要為參與資本和開設子公司,在參與資本方面主要是以參加少量的投資,不參與經營,必要時會派遣技術人員和顧問擔任指導。而在開設子公司方面,泉州民營企業由總公司出資,根據當地法律開設獨立經營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使得泉州民營企業能夠有效解決自身的資金困難,并引進技術、擴大出口,進而提升自身發展能力。
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是以基建領域為主。對外承包工程方面,2021 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0 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3986 份,新簽合同額5576.7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5%(折合862.3 億美元,同比下降6.8%),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0%;完成營業額4280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折合661.8 億美元,同比增長9%),占同期總額的57.2%。泉州市民營企業充分認識到基礎設施建設在“一帶一路”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其對外直接投資也主要是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同時在跨境電商貿易方面的直接投資規模也在持續擴大,對于促進泉州在“一帶一路”沿線的跨境貿易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泉州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還處于初級階段,受到長期以來傳統思維理念的影響,其國際化發展水平還相對較低,缺乏豐富的跨國經營經驗積累。民營企業面對借助外資為主體向對外直接投資為主體的轉變,地方政府部門及民營企業還難以在短時間內快速轉變角色,在國家化經營方面的理念、信心和意愿還有待于提升,企業家在走出去發展方面的積極性還相對較低。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泉州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但很少有民營企業能夠在對外直接投資中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另外,民營企業中龍頭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帶動作用發揮并不明顯,大部分民營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投資的項目也不大,缺乏大型龍頭企業的引領,因此在拓展市場方面的能力還相對不足,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直接投資缺乏話語權和主動權。由于自身缺乏國際化發展水平和能力,進而導致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對外直接投資缺乏持續性,在投資規模、投資領域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泉州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跨國并購。從國際案例來看,有超過70%的跨國并購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而其中還有超過70%的跨國并購因為文化整合效果不佳而走向失敗,這也就是著名的跨國并購“七七定律”。所以,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交流,就會使得投資活動和經營管理出現很多誤判和誤解。由于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法律、文化制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尤其是在用工、社會保障、稅收、風俗習慣等方面,泉州民營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不計其數。很多民營企業由于在投資之前沒有對東道國的相關法律進行詳解的解讀,因此在出現問題之后難以對其進行快速有效的解決,不僅會產生糾紛和沖突,還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利益。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面臨的風險不斷加大,各類風險因素的交加使得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隨時有失敗的風險,一旦發生風險將會對整個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泉州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對外直接投資還缺乏豐富的風險控制經驗和管理能力。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時間較晚,缺乏應對國際市場變動、經貿規則、匯兌風險等跨國經營的經驗和能力,同時缺乏對當地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情況的分析和了解能力,因此缺乏有效的抗風險能力。部分民營企業對外投資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如果國內外形勢發生變動則會導致其投資項目難以持續運作,更難以抵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政治風險及國際市場波動風險。很多沿線投資項目在初期階段缺乏可靠的技術支持和可行性分析,在基建項目開工建設之后,其環境與實際情況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則會使其面臨巨大的風險隱患,甚至導致企業走向失敗。
由于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泉州民營企業在專業化人才團隊建設方面一直存在很多問題。在泉州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在投資環境分析、項目運營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專業化人才,而現有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難以滿足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對外直接投資的需要,導致其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受到專業化人才不足的影響。另外,泉州民營企業對現有投資人才隊伍缺乏必要的培養,其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得不到有效提升,在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分析投資環境和實施項目管理方面存在較大的難度。很多民營企業也沒有從外部引入專業化的投資管理人才,現有人才團隊得不到及時的補充,因此不利于“一帶一路”倡議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活動的持續開展。
“一帶一路”倡議下使得泉州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而由于民營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其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和領域受到很大限制,同時很難實現對各類風險的有效應對,不利于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持續運行。主要是因為民營企業直接缺乏有效的團結協作,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實力。首先,政府部門沒有充分發揮行政服務職能,對民營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導致很多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存在任意性和盲目性。同時,行業協會也沒有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使得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對外直接投資存在單打獨斗的現象。
泉州政府部門要深入分析“一帶一路”倡議下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所面臨的環境,從自身行政職能的角度出發,根據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需要,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支持性政策,并對其進行細化,為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掃除政策方面的障礙,通過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減少很多風險誤會,進而加快推進對外投資項目建設。另外,政府部門要對“一帶一路”倡議下各國家和地區對外投資環境進行精準的數字化分析,構建完善的境外投資環境信息平臺,及時發布相關的對外投資信息,進而為泉州民營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提供便利條件。
如前所述,泉州民營企業自身國際化發展水平較低,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很容易面臨各類風險及難題,導致其投資失敗,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所以,要充分激發泉州民營企業的內部建設動力,實現內部經營管理的現代化,使其能夠通過持續性的內部建設實現集約式和鏈條式發展,逐步實現對外直接投資的現代化。
從泉州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方式和領域可以看出,其存在的局限性還較大,主要是因為投資的路徑模式相對單一。因此要從投資結構、投資領域及投資方式等方面出發對其對外直接投資的路徑模式進行優化。在投資結構方面應該要適度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和基本建設投資的規模;在投資領域要傾向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逐步轉向各類貿易尤其是跨境電商的投資;在投資方式方面要以跨國并購為主。通過對外直接投資路徑和模式的優化,使得泉州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能夠得以持續提升,有效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
強化專業化人才建設是泉州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對外直接投資的關鍵,為在短時間內緩解民營企業專業化投資人才不足的問題,企業應該全面發揮國際化企業人才和華人華僑的重要作用,實現專業化人才的本土化,借助其豐富的投資管理經驗及對地區投資環境的熟悉度逐步推動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外直接投資的本土化進程,以實現對投資環境的精準分析,為民營企業更好地實施對外投資提供必要的保障。
泉州民營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對外直接投資過程中很難通過單打獨斗取得成功,需要加強企業間的合作,進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能夠抱團出海,加強相互團結協作能力,最大限度上實現規模化發展,以充分發揮規模經濟效益,減少風險損失,提升對外直接投資的盈利能力。在開展合作過程中,民營企業必須簽訂對外直接投資合作協議,并嚴格按照協議內容開展對外投資,以實現多方共贏。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泉州民營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帶來了重要機遇,使其在現有條件下可以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實現自身的長足發展,也有助于促進泉州民營經濟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但對外直接投資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對泉州民營企業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因此需要從政府政策扶持、民營企業內部建設、完善對外直接投資模式、強化人才建設等方面出發,全面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下泉州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