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易
(溫州市人民醫院,溫州 325000)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016年,我國確立新時期的衛生與健康工作的方針,開啟了“健康中國”新征程。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普及健康知識,引導群眾建立正確健康觀。”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重點工作包括“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健康服務共同體”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充分整合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等公共衛生職能,是為民眾提供“預防、保健、治療、康復、健康管理”等一體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的聯合體,是醫共體的延伸和拓展。全民健康已經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人民生活的重要方針,全民健康是全民小康后新時代人民的新期望。當下,中國人民對于健康的需求不再是“有病可醫”,而是希望早預防、早治療,將重大疾病扼殺在搖籃里,不僅希望提高生命長度,更希望提升生命質量。因此,在全民健康的新需求下全面做好健康科普尤為重要。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處于亞健康狀態。據統計,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年輕人健康和亞健康狀態的占比為:41歲以上的亞健康人群占比為53%,31~40歲的人群占比35%,20~30歲的年輕人群占比10%。通過數據可以看出,亞健康問題在當前中國社會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特別是當代年輕人亞健康問題突出,深受困擾。目前,慢性病人群逐年增加并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近年來,不少年輕人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困擾,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慢性病患者基數仍在擴大,但是有關慢性病的預防與普及工作遠趕不上當下社會慢性病發病率的增長的速度。疾病預防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健康科普教育,青年醫務工作者的健康科普工作道阻且長。醫務工作者是生命健康的守護者,而醫務青年更是作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生力軍,扛起了時代賦予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在“健康中國”大時代背景下,青年醫務工作者應承擔起健康知識的科普與宣傳。人民健康已成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的重要標志。青年醫務工作者需要做好健康科普工作,滿足人民對健康的需求,以實現人民高質量生活的美好愿望。
健康科普是響應人類命運共同體政策的有效措施,是構建健康共同體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健康問題日趨重視,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正滿足了人們的信息需求,為人們獲取健康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徑。然而,便捷的信息途徑與隱藏于其中的巨大利益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在錯綜復雜的網絡環境里,醫療相關的專業信息真偽難辨,網絡上經常會出現利用醫學科普手段的偽科學騙術博取眼球、賺取流量,普通人常常難以分辨對錯。不僅如此,網絡上的“衛生科普”也存在嚴重的商業化、利益化,以健康為賣點誘導消費者。朋友圈里瘋狂轉發的帶有夸張標題的廣告、商家巨額買下的熱搜頭條,都可能在誤導普通消費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謠言的肆意傳播,人們在未知的病毒面前選擇盲目相信散布的虛假科普信息而開始大量囤積普通抗感染藥物,引起了社會的恐慌。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上了一堂“全民健康教育課”,它讓我們知道恐慌和謠言比病毒更可怕,凸顯出提高公眾健康素養的重要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人們要自覺養成學習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的習慣,從權威渠道獲取專業知識。那么,專業知識從哪而來呢?當然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科普。在接過前人手中的接力棒之前,青年醫務工作者需要用更多的時間磨煉自身。青年醫務工作者要想成為健康科普的主力軍,就必須從小事做起,為醫療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相比于中青年醫務工作者,青年醫務工作者正處于學習專業知識的階段與沉淀階段,做好健康科普工作不僅利于提升普通民眾的知識面,更有利于提升自己對專業知識的學習。
當前社會進入信息時代,普通民眾容易被偽科學蠱惑,盲目跟風,甚至打破社會經濟平衡,導致醫患關系進一步僵化。因此,提供健康知識普及就顯得尤為重要。青年醫務工作者作為更了解互聯網機制的人,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做好網上的宣傳科普工作。青年醫務工作者要通過反復強調、反復科普,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用具有說服力的健康科普糾正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錯誤健康理念,從而真正達到健康科普的目的。希望通過健康科普,讓每個人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提升人們的健康素養,引導群眾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達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的目的,不僅要延長生命的長度,還要提高生命的質量,讓人們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互聯網+”模式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十分廣泛,在公共衛生管理領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健康科普工作是關系全民健康的重要內容,青年醫務工作者應研究如何合理利用互聯網為健康科普工作服務,打造“互聯網+健康科普”的新形式。健康科普應以人們的關注點為重心,變“我想說的”為“你想聽的”,將晦澀難懂的醫學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話語,讓普通民眾能夠學習到健康知識,從而達到健康科普的目的。
青年醫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忙于臨床診治與專業醫學知識的研究,用于健康科普的時間較少,如何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做好健康科普工作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健康科普并不分離于治療過程之外,而是融于其中。醫務工作者在接診患者時可以在診療之余進行與疾病相關的健康科普。在疾病的影響下,患者遵循醫囑、接收信息、改變原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觀意愿更加強烈,健康科普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更強。在科研過程中,也會發現很多具有科普價值的健康觀念,青年醫務工作者要將科研和科普緊密結合起來,加強科研成果對健康觀念的印證與更新,將更科學、更準確的知識普及給患者和民眾,達到健康科普的目的和作用。做好健康宣傳工作既能使臨床診治“如虎添翼”,又能使科研工作事半功倍,從科普和宣傳中得到的反饋能進一步推動臨床實踐的發展,進一步發揮預防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牢牢守住健康的第一道門坎。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信息的傳遞和表達提供了多種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醫療行業也會受益。醫療健康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青年醫務工作者更應該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做好健康科普宣傳工作,貫徹落實健康中國的規劃綱要。目前,網上有一些不錯的醫療科普賬號,而且各類三甲醫院也會在官方公眾號上進行專業科普推送。在短視頻平臺上,人們也能看到許多三甲醫院的專科醫生開設賬號,利用自己的專科優勢向公眾宣傳健康科普知識,讓公眾掌握正確的健康防護和保健知識。國內衛生健康知識科普號不僅有專業醫學健康知識的科普,還有專科醫生一對一咨詢,為青年醫務工作者樹立了良好的典范。青年醫務工作者要以此為啟發,在科學嚴謹的前提下,通過短視頻、公眾號、直播等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互聯網平臺,將健康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內容,借助互聯網手段開辟多渠道宣傳,讓健康知識更好地得到傳播。目前,專業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已成為青年醫務工作者健康科普的有效途徑。
通過調查不難發現,目前互聯網上健康科普類的教育平臺偏少,信息更新不夠及時。某些專業醫療知識論壇只在醫務從業者內部小范圍傳播,并沒有下沉至普通民眾,影響了專業健康知識的傳播。因此,青年醫務工作者在科普之余應注重多渠道、多途徑地分享知識,不應該專注于某一平臺,“廣撒網”才能更好地將健康科普這項工作做到位。此外,各類宣傳平臺都有自身的運營規則,青年醫務工作者作為比較了解互聯網運營機制的人,需要遵循平臺規則,做好健康科普工作。目前,各類知識的更新迅速較快,青年醫務工作者在健康科普中要緊跟最新研究成果,不要遲遲不更新,更不應該使用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過時信息去做健康科普,那樣往往會在造成錯誤科普并失去公信力。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嚴重。2020年,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91億人,占總人口的13.5%。預計到2050年,這一人數將達到3.29億人,占比達到23.6%。人口老齡化也預示著當前我國社會主要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專業的醫學知識他們通常難以理解。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往往由于缺乏醫學常識,只看“表面”,而忽略了“隱形損傷”。這就需要青年醫務工作者建立起與受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充分考慮受眾的真實需求和理解能力,多了解民眾想要聽什么、看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輸出自己想說的。青年醫務工作者應從切實的角度選擇實用性高的主題,緊跟醫學前沿,注意實事求是,將醫學知識轉化為有趣、簡單的話語并普及給受眾,在科普中避免夸大,引導受眾利用正確的方法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具備對虛假知識的鑒別力。青年醫務工作者作為健康科普宣傳主力軍,要練就好“眼力”。既要看得清楚、看得準確,又要看得深入、看得透徹;既要了解當前衛生健康工作的重點,又要深入基層調查采訪,使專業內容落地,做好健康科普宣傳,縮小醫患之間的信息差,提高門診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率。當然,青年醫務工作者在發布專業知識前要反復審查,要對得起民眾對青年醫務工作者的信任。
健康科普的對象不僅包含中老年人,更有許多年輕受眾。要想將枯燥無味的醫學知識變得有趣,青年醫務工作者要基于年輕人的視角,充分挖掘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動機,做好面向年輕人的健康科普,激發年輕人對健康生活的向往。青年醫務工作者要利用自身專業做好健康科普工作,立足全生命周期,提供科學嚴謹、系統連續的健康科普知識,針對嬰兒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生命不同階段的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行重點分析;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科學預防、科學普及,努力為民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科普服務。
健康科普的目的是將疾病扼殺在搖籃中,將以治病為中心的傳統醫療觀念轉變為以預防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升全民的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青年醫務工作者使命艱巨、責任重大,一定要明確自身的工作定位,為自身的成長發展助力,與其他醫務人員一起明確共同的價值航標,在醫療科技創新的前沿,在健康守衛的一線勇擔重任。青年醫務工作者要勇于擔當,以新時代的良好作風保障醫療事業的發展;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要重視重大疾病防控,優化防治策略,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群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