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圖書館 馬小先
公共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高質量發展與讀者需求之間的適配度,是資源的供給側與需求側是否處于良性互動狀態的問題。目前業界的狀態有:供需不足、供需錯位、供需平衡三種態勢。
隨著“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在公共圖書館界的深入推行,公共圖書館持續有效地促進文獻資源建設高質量發展與讀者閱讀需求之間的適配度相對應的問題逐步凸顯出來。滿足讀者閱讀需求成為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權重占比最大的因素。以山西省圖書館為例,因為新技術的發展,資源購置經費的不斷壓縮,收藏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權重比例,供需不足和錯位,閱讀服務的專業性等因素,導致文獻信息資源的流通率和借閱率呈逐年下降趨勢,這驅使圖書館在為讀者服務工作中尋求新的突破口。為此,2021年的下半年,山西省圖書館在資源經費逐年減少的情況下,以縮減紙質期刊采訪為先例,根據讀者的閱讀需求調研為中心進行采訪,調整文獻信息資源采訪的結構。筆者以山西省圖書館為例,就供需之間的適配度問題進行以下的探析。
(一)宏觀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將成為下一輪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主基調。高質量發展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好不好”的問題就在于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能否更好地解決供需適配的問題。
(二)職能要求和價值體現。公共圖書館宣言:公共圖書館,作為人們尋求知識的重要渠道,為個人和社會群體進行終身教育、自主決策和文化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宣言內容:各年齡群體的圖書館用戶必須能夠找到與其需求相關的資料?!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條明確:公共圖書館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將推動、引導、服務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任務??梢?,滿足讀者的需求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職能和價值體現。滿足讀者需求,實現圖書館職能的邏輯出發點即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三)內生動力。讀者終身學習及可持續發展的進步是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公共圖書館是人民的終身學校,社會教育是公共圖書館的核心職能。公共圖書館發展到今天,經歷了以藏為主、以用為主、藏用并舉;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藏用不分和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化服務與管理階段。用戶決定著圖書館一切的理念已經凸顯出來,用戶的需求成為圖書館發展的驅動力,成為圖書館發展戰略的終極選擇,這也是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源動力。
筆者根據所在的山西省圖書館長期的工作實踐及業務分析,總結目前導致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讀者需求適配度存在不足和錯位的因素有:資源購置經費供給不足,資源適配滯后;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基礎工作不完善,資源建設中服務主體參與建設的體系不完備,服務主體的能動性沒有很好發揮,激勵機制和反饋機制不完善,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知識資源服務趨于同質化,缺少深度和持久性、吸引力;館員的專業化水準和閱讀引領作用較弱,閱讀生態體系成塊狀割裂態勢,容易使用戶陷入“迷航”狀態;共建共享平臺聯動不緊密。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適配度的健康發展,使得適配度在有些偏差的狀態中低效率前行。針對這些錯位因素,對提升需求適配度問題進行了以下思考和探索:
(一)提升需求適配度需遵循的原則。第一,遵循專業性、系統性原則,在專業素養和專業精神的指導下提供系統性知識資源服務,從而達到高質量的適配度。第二,兼顧價值、實用和科學性,在專業思維和科學分析的前提下因需而動。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在以供需適配優先的情況下,也要兼顧館藏文獻的知識價值和館藏分配的科學性,兼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長遠發展的方針。第三,遵循分層服務原則,兼顧用戶的多元需求。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作為圖書館讀者的需求也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從單一到多元,從平面到多維,從類型化到個性化……。知識資源服務也需要多維度碎片化,提供多維度重新關聯、再現和再創造性的分層服務。第四,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需求是一個不斷積累、變化、融合、發展、創造的過程,適配需求發展資源建設也需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才能以高質量的知識資源服務,為人才的成功、全面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提升需求適配度的關鍵因素。第一,構建一個全新的多功能的智能化系統。搭建智能化數據平臺,跟蹤個體的閱讀信息和閱讀行為,對閱讀、閱讀主體、閱讀行為,以及閱讀外延的相關情況進行提取分析,形成一個模式,根據閱讀模式反饋,組織和實現資源推送和進行資源建設。提升適配度、契合度。第二,在實踐中培育智慧館員,提高館員的職業勝任力。比如:提升職業素養、信息素養、閱讀素養、創新意識等。建立長效機制下協同服務的專業團隊。專業館員、專業團隊的專業思維和專業行為是實現供需高適配度決策因素之一。東莞圖書館為什么能讓農民工覺得是“最好的地方”而“萬般不舍”?深層次的原因之一是東莞圖書館對專業化服務的堅守。對于提升專業服務水平,山西省圖書館自從實行部分服務外包工作以來,削弱了一線館員對館藏資源的了解,為此,2021年12月開始要求一線館員恢復對新書上架的工作,并以新書上架工作為基礎深入開展圖書推薦和圖書導讀以及其他服務工作。關于在實踐中提升勝任力的案例,還有上海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服務平臺,這個平臺從2001年5月開始成立至今,不僅線上線下為讀者提供了高質量的知識資源服務,也在讀者的高要求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綜合高素質專業服務人才。讀者在哪里,服務到哪里,要在實踐中堅守初心、在實踐中提升素養、在實踐中促進隊伍的健康成長。第三,采用多元化的用戶參與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模式。在“你選我采”讀者參與資源建設的模式基礎上,借鑒讀者決策采購(PDA)模式、需求驅動采購的(DDA)模式等。在建立統一的資源建設控制機制和層次標準的前提下,助以專業化的監督和審核,將用戶、館藏、出版社、館配商放在一個開放、動態、共享的信息資源建設和組織平臺上。類PDA、DDA模式,能夠深入了解讀者需求,能將讀者薦購與讀者采購模式相結合,真正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個性化服務,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拉近與用戶之間的社交距離,凸顯出讀者既是資源需求的主體又是資源建設的主體,提高供需適配的精準度,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經費的高效利用。第四,搭建知識服務平臺。組織專業館員、專家學者、不同層次的讀者利用互聯網、微博、微信等平臺,建立集文獻信息資源閱讀服務、推廣服務、讀者互動溝通分享等為一體的知識服務平臺,實現從云端、移動到線下一體化的高質量知識資源服務。在平臺的服務中收集整理讀者的反饋信息,納入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決策體系中,從而促進需求適配高質量一體化可持續發展。第五,注重實用和需求跟蹤調查,關注讀者忠誠度的研究。根據客戶關系管理的相關理論,滿意度越高的客戶,越不容易流失,忠誠度越高。常規化設定動態衡量指標,開展用戶對資源的知曉度、滿意度,渴望獲取的知識資源情況的調查和分析,通過調查分析,關注讀者忠誠度的走向,不斷地調整資源建設,滿足讀者對知識資源的多維度需求。第六,根據客觀調研,完善資源建設流程制度體系。將客觀調研制度化、常態化。依據調研結果,減少主觀因素和形式主義的干預,建立詳細分層、嚴謹、可持續發展、開放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流程制度體系,以供需適配為準繩,實現文獻信息資源經費的最大效益化。第七,“為資源找讀者”,反向實踐提高適配度。“每本書有其讀者”是阮岡納贊的圖書館五定律之一,通俗地講就是“為書找人”,引申出為資源找讀者。要求館員為文獻信息資源量身打造讀者,在資源與讀者的交互碰撞吸引中,讓讀者被動地需求。在經濟學領域里,這是個營銷的過程,更個性化和私密化,不僅要挖掘和運用客戶的隱性需求,還要培養需求,提升需求品位。運用到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需求適配度中來,就是要關照個性化讀者的閱讀活動、閱讀心境、從事職業、性格特征、自我學習管理能力、心路歷程、創造意識等等方面,并有效評估和及時響應,提供不同的文獻信息資源,量身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方案,通過創建不同的閱讀平臺和不同閱讀活動形式,循序漸進提升讀者的學習能力,甚而超越讀者的認知范圍,為讀者搭建另外一種更深廣的知識結構,從而反向提升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讀者之間的適配度。Goodreads的CEO、創建者Otis Chandle曾經說:“一本合適的書,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人手里就能夠改變世界”。有效的案例還有:一城一書、共讀一本書、閱讀挑戰等等。反向提高資源適配度,對館員的素養和耐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第八,樹立“大資源”意識,重視共知共建共享。隨著行業新生態一體化建設的形勢,全國圖書館領域,包括公共和高校圖書館界,成立的知識資源建設學術和實踐的組織和平臺有很多。這些平臺都在以開放獲取、開放科學的理念,生機勃勃地開展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研究、服務實踐、成果展示,而且這種蓬勃發展的態勢、研究成果、實踐案例、所擁有文獻信息資源內容,因為疫情時代的客觀需求性,都在通過線上線下,無距離、無門檻地傳遞到館員的身邊,滿足了讀者的需求。作為業界生態鏈接上的一個支點,要奉行“拿來主義”,利用“大資源”賦能,發揮好“橋梁”和創新作用,解決“小支點”存在的局限,利用地域優勢,深度挖掘和建設自身資源,融合到“大資源”體系里,在共建共享、協同發展中,開源節流,積極實踐本館提升需求適配度的步伐。
另外,加強有關部門的圖書館意識,提高資源購置經費。圖書館要滿足讀者的需求,要轉型發展,那些資源購置經費充足的圖書館,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管理文獻信息資源;而對于資源購置經費嚴重不足的圖書館,經費問題就是需求適配度提升的最主要的障礙。經費滯后適配不具有普遍性,但對于中西部公共圖書館來說,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如表1、表2顯示:山西、青海等省級公共圖書館資源購置經費嚴重滯后于讀者需求。而且,就山西省圖書館來說,資源購置經費還在逐年下降。就山西省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情況而言,近3年來從17個品種減少到14個,如果保持數字資源連續性,則不能增加優質資源;如果新增資源,又會導致資源的連續性、系統性、完整性難以保證,已經嚴重影響到讀者的閱讀體驗。所以受到資源購置經費影響的圖書館,要在現有的條件下,盡可能提升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地位和知名度、美譽度,吸引更多的經費投入,從而在不同程度上化解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讀者需求適配度不契合的矛盾。
表1 2020年山西、青海等省級公共圖書館資源購置經費情況
?
表2 山西省圖書館2018年-2021年資源購置經費情況
?
總之,要在高站位、一體化、開放獲取的新業態意識指導下,以讀者的需求為中心,科學有效地進行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提升需求的適配度。上海市圖書館學會理事長周德明先生對圖書館服務有言:了解需求,滿足需求;了解技術,引領需求;了解趨勢,創造需求。筆者認為這幾句話對于文獻資源信息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和讀者需求的適配度問題,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精準的概括和總結,也具有很恰當的指導意義。
需求沒有終點,適配沒有終點,適配的過程是不斷地積累、升級換代。適配度達到一個接近契合的狀態,對需求個體或圖書館來說,就是智慧行為的高質量實踐。不斷推動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高質量發展與讀者需求的適配度,加快實現圖書館人員隊伍的專業化、知識化,知識資源服務內容品質化、供給多元化、供需精準化,以高質量文獻信息資源、知識資源供給能力提供一個開放的、互聯互通和創新的資源建設服務平臺,滿足讀者的需求,是山西省圖書館正在和將要面臨的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