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 祝福恩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首次提出堅定歷史自信。之后,在中央政治局召開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于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歷史自信是人們對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主觀認知,從而升華為歷史觀的信念,成為鼓舞激勵社會主體的精神動力。
如今,我們已經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我們要堅定歷史自信,把歷史經驗與現實偉業、未來使命聯系起來,激勵鼓舞人們為實現遠大理想而奮斗。
1840 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使中華民族復興成為近代歷史發展的主題。但是,當時很多努力都失敗了,直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經過28 年艱苦的浴血奮戰,使1840 年以來中國的近現代歷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一百年來,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偉大飛躍。總之,1840 年以來的中國近現代史在黨領導人民的奮斗中,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鑄就了黨和人民的歷史自信。
堅定歷史自信能夠把握黨從勝利到勝利的密碼,增強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進的自覺。從歷史視角看,成立之初僅有58 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歷經28 年艱苦斗爭,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在人民的支持下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這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
時至今日,由“一大”時的58 名中國共產黨黨員,發展為新中國成立時的448 萬名黨員,再到建黨百年時的9500 多萬名黨員,中國共產黨已成為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黨員最多、執政最久的執政黨。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過程中,要形成歷史自信,塑造人們的精神世界,轉化為行動自覺。
堅定歷史自信需要科學總結黨的寶貴經驗,以把握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增強理論自信、行動自覺和實踐創造,汲取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前行的動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總結的“十個堅持”,就是黨堅定歷史自信的成果,是歷史給后人的啟示。“十個堅持”的歷史經驗,表明我們黨始終掌握歷史主動,遵循歷史發展規律,符合民心民意民愿,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著新的歷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從千瘡百孔的舊中國到如今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新中國,我們依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使歷史上一窮二白、任人欺凌的舊中國發展成為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 %的大國,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經濟奇跡,也是社會穩定、社會發展的歷史奇跡。
我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目的就是積蓄和培養歷史自信。歷史自信是根植于歷史進程、歷史趨勢、發展成效、政黨制度、社會制度、文化基因的強大精神力量,是社會主體不可缺少的信心信念。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在繁重艱巨的任務面前,更須堅定歷史自信,創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成績。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 樸 林 李程芳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第六個部分,深刻總結了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偉大奮斗,取得偉大成就的十個方面的寶貴經驗,其中包括“堅持獨立自主”這條寶貴經驗。《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用三個堅持對其做出了概括,即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
另外,《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從三個層面闡釋了這條寶貴經驗。
回顧黨的百年歷史征程,中國共產黨肩負著國家獨立、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必須獨立自主地探求一條屬于中國自己的道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歷經磨難,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新中國伊始,獨立自主成為我國外交方針的基點,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自力更生,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一窮二白的面貌;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摸著石頭過河,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獨立自主地探求中國發展的道路,實踐證明這條路越走越寬廣。
在我們黨的百年發展歷程當中,堅持獨立自主是中國共產黨實現理論創新的一個重要特色。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堅持獨立自主的理論創新史。我們黨堅持用自己的眼光審視問題、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雙手解決問題,應時代發展之要求,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理論飛躍。黨的創新理論成果處處閃爍著獨立自主的光輝。
堅持獨立自主是中國共產黨敢于攻堅克難的強大支撐。堅持獨立自主使我們黨在各個思想交織、各方勢力角逐的歷史洪流中攻堅克難、守正創新。黨始終堅持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糾正黨內的一些錯誤。黨帶領人民堅持獨立自主,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中華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這些歷史充分證明了“堅持獨立自主”是我們黨一條非常重要的歷史經驗。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只要我們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虛心學習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又堅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壓,就一定能夠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這條寶貴經驗毫無疑問地要繼續堅持下去,另外還要用辯證思維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其中的內涵:借鑒外來有益的,堅定自身優秀的。
對國外的有益經驗,我們當然要虛心學習、借鑒,但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有益,即于我有益。國外的經驗,即便在國外證明它成功了,但是到中國就可能水土不服,甚至事與愿違,得到相反的結果。借鑒國外經驗,關鍵在于符合本國實際,關鍵在于有益。
同時,我們也要堅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壓。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培育了勤勞勇敢智慧的中華民族,我們完全有能力做出科學的決策,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自己的國家建設好。
近代以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淬煉了我們的意志,也錘煉了我們的筋骨。我們不懼怕任何牛鬼蛇神,也能克服任何艱難險阻。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積極學習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歡迎一切有益的建議和善意的批評,但我們絕不接受‘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說教!”
經過百年浴血奮戰,堅持獨立自主已經深深烙印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心上,沒有獨立自主就沒有如今的中國。未來,我們堅信,只要繼續堅持獨立自主,就一定能夠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能夠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 張 竑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把“堅持人民至上”概括為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這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規律和實踐經驗的高度凝練,鮮明地體現了黨對人民立場的無比堅定、對唯物史觀的恪守遵循、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對世界大勢的深刻洞察。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做在一起,始終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人民至上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從根本上說,黨的理論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的理論,黨的路線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的路線,黨的事業就是一切為了人民的事業。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也是我們堅持好、運用好、豐富好、發展好寶貴歷史經驗的實踐體現。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先鋒隊,就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就始終不渝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回顧黨的百年奮斗史,盡管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面臨著不同的主要任務,但是在這百年奮斗中,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從未動搖。堅持人民至上體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等各個方面,貫穿了百年黨史的全過程。堅持人民至上是為我們引航定向的“北極星”,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百年的歷史考驗充分驗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這份初心使命始終體現在歷史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在革命戰爭時期,黨響應廣大農民的訴求,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讓農民真正地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土地。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黨領導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帶領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改善人民生活,取消農業稅,不斷推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把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牢牢抓住人民向往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將“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回答了新時代發展的價值取向問題;堅持發展依靠人民,回答了發展的力量源泉問題;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回答了發展成果利益分配必須堅持的原則問題。幾年來,我們努力補齊民生保障短板、全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人民至上的理念落實到了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可以說,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黨與人民生死相依、休戚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這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鞏茹敏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再次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共產黨人如果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必然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五次集中性學習教育活動。雖然每一次學習教育活動切入的角度不同,但聚焦的核心都是圍繞如何筑牢全體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而展開的。
可以看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理想信念教育,特別是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載體,進一步強化了理想信念賦予的重要意義,最終目標是達成全黨的思想理論和政治靈魂的知行合一。
探尋筑牢精神之“鈣”的動因維度,回答的視角不止一端。
一是理論武裝全黨的長遠需要。自《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以來,其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科學真理。盡管今天我們身處的時代與馬克思主義所描述的社會環境、歷史方位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但馬克思主義蘊含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一活的靈魂、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社會主義的內涵要求等基本原理,仍舊閃耀著真理的光輝,彰顯了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理論品格和精神實質。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在體悟學習經典的過程中,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汲取吸收優秀文明成果的精華,堅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采眾長、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深化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 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二是不斷推進自我革命的迫切需要。一部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就是黨對照、檢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標準要求,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勇于自我革命的歷史。實際上,自我革命的本質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強調的內因決定外因的原理一脈相承,即事物的內部矛盾運動是決定事物自身發展的趨勢與方向,是事物發展演化的源泉與動力。
換言之,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胸懷“趕考”永遠在路上的底線思維,運用自我革命的方法途徑,持續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鍛造強大的“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執政黨,其根本目的是永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這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內蘊的人民性完全契合,是黨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貫穿始終的出發點落腳點。
三是完成“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現實需要。實踐是理論的基礎,科學理論對實踐又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貫穿黨的理論和實踐的鮮明主線,最終任務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就是實現“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這就更加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真經”的正確引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的理論成果,立足于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在當代中國、在21 世紀的世界展現了強大的真理力量。其內涵從黨的十九大上提出的“八個明確”躍升為《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提出的“十個明確”,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等理論的重大創新和原創成果,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強大的理論自信。
一是堅定理想信念是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思想建設是一個長期艱巨的基礎性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只有把崇高信仰、堅定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對執政規律的準確認知、對基本國情的全面把握的基礎上,才會讓黨員干部篤定勇毅地樹立起理想信念。
二是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核心,其教育活動的常態化、制度化,可以引導全黨牢記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接續奮斗中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以永不懈怠的努力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真正讓理想信念成為內植心中的燈塔,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
三是要讓理想信念落細、落地。作為合格的黨員干部,不僅要有仰望星空、胸懷“國之大者”的灑脫豪邁、壯麗恢宏,而且要有“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埋頭苦干、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