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多
(哈爾濱企業信用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 150001)
抗疫精神是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形成的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偉大抗疫精神可概括為20 個字: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抗疫精神是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守望相助精神,是一聲令下、千軍萬馬沖向前的大無畏精神,是壯士斷腕的犧牲精神。
一是統一領導,制度優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對于我們國家來講,這場始料未及的疫情是對黨的執政能力、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直接檢驗和全面考驗。黨領導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偉大實踐,再一次充分彰顯了黨的領導制度的強大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彰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制度優勢。
二是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黨的各級組織都健全、都過硬,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黨的領導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事實證明,嚴密的組織體系建設為黨的生存、發展和壯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黨帶領中央、地方和基層三級黨組織,統一思想、一致行動,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戰斗力、執行力,體現出黨組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強大政治功能和組織能力。
三是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此次疫情,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優勢得到充分彰顯。“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黨中央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牢固凝聚起來,把全國人民緊緊團結起來,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在黨中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下共抗疫情辦大事,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組織優勢。
四是心系群眾,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密切聯系群眾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執政優勢。此次疫情,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維護廣大百姓的生命安全。疫情防控的有效實施,一方面來源于黨的領導,一方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構建了嚴密的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控體系,堅決打贏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被授予“共和國勛章”的鐘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代表著千千萬萬在疫情中逆行出征、沖鋒在前、敢打敢拼、無私奉獻的楷模。忠誠、擔當、奉獻的崇高品質,楷模身上彰顯出的抗疫精神,是對理想信念的一種堅定,是對人民生命的一種敬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實踐證明,中國人民的堅強意志力是克服前進道路上一切障礙與和阻力的源泉,中國共產黨堅強無比的領導,是中國人民最可依靠的主心骨。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我們需要在平凡的崗位上大力弘揚這種堅定的理想信念,聽黨話,跟黨走,在實際工作中提振精神,增強國有企業干部干事創業的堅定信念。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醫務工作者逆向而行,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沖鋒陷陣,公安、武警、社區工作人員日夜堅守、舍生忘死,廣大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深入一線,志愿服務者傾心奉獻,這些“最美逆行者”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種舍生忘死、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是對無畏的拼搏、對困難的挑戰。新時代、新征程,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這就需要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樹立蓬勃向上的朝氣、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沖得上。以有苦不怕苦的態度,以有難不畏難的氣概,克難攻堅、頑強拼搏,步步為營、各個擊破,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廣大黨員干部職工要做辛勤耕耘的踐行者和攻堅克難的奮斗者,要不斷增長才干,積累經驗。面對工作,要始終保持一顆積極熱情的事業心,靠前出力、勇挑重擔,胸懷責任意識,以實際行動落實黨的事業,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要拿出面對嚴峻形勢敢于當先的勢頭,勇于應對重大挑戰、克服重大阻力、抵御重大風險、解決重大矛盾,把組織交辦的各項任務落實好、完成好。
在疫情中所呈現的中國共產黨的制度優勢、黨員干部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全國人民團結奉獻的精神,對于國企干部來說無不是一場場生動的現實黨課。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對加強國企黨員干部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增強干事創業意識,實現抗疫精神與實踐工作“雙融入、雙促進”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部署、領導和指揮下,全國各族人民打贏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戰,在國企干部職工中提高了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發了愛國熱情,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責任擔當意識顯著提升。
哈爾濱企業信用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擔保集團”)作為全資國企,通過生動的“三會一課”、完備的精神文明建設體系,把疫情中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深入在黨員干部的靈魂深處,推動他們自覺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為宗旨,以優化金融環境為目標,在哈爾濱打造“中小企業融資之家”,建功立業,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自疫情暴發以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部署要求,切實履行政策性擔保機構責任,制定了《關于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企業的若干措施》,加大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力度,推出“應急貸”,開辟綠色通道,優化流程,線上線下共同作業,實行降保費、免抵押等優惠政策,為企業提供了低門檻高效率的應急融資服務。2020 年當年,為近4000 戶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提供貸款擔保198.7 億元,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保生產保復工發揮了金融杠桿作用。
正如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所體現的那樣,教師的信任、賞識和期待,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種無形的鼓勵、積極的暗示,這會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相反,消極的暗示則會影響學生的自尊和自信,讓本該昂揚向上的他們,內心多了一絲陰霾和顧慮。
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病毒突襲而至,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黨員干部堅持以人民為先,以勢不可擋的勇氣和堅定果敢的決心,落實初心和使命,堅守職責,在其位謀其政,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患難,當好人民群眾的公仆和主心骨。
擔保集團緊緊圍繞抗疫精神開展生動而務實的擔保實踐,始終堅持“民有所呼必有所應”,不斷加大對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穩企穩崗的支持力度。對與疫情防控有關的企業和復工復產企業迫切的融資擔保需求,實行降低擔保條件、提高風險容忍度、快速優先的融資擔保服務。擔保集團全面實施普惠金融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準入門檻,降低擔保費率,讓利于企,對與疫情防控有關的重點企業實行零保費、免抵押政策,對需要復工復產的企業統一執行1 %以下的擔保費率。
在新時代,黨員干部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牢記入黨時的誓言,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挺身而出,樹立勇于奉獻的意識,養成樂于奉獻的崇高品質,切實為人民排憂解難,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
擔保集團通過征文比賽、黨日活動、歌詠演出、觀看紀錄片等方式,將疫情時期各條戰線“多解民生之惑,多謀民生之力”的先進事跡融入擔保事業,推動黨員干部更好、更全面地為中小微企業服務,大力提升企業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疫情期間,全面實行業務“容缺”受理工作機制,疫情控制后補齊紙質資料;充分發揮智能移動辦公企業的優勢,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采取視頻會議、電話會議等方式,實施疫期特別線上簽批機制,切實提高效率,確保在3 個工作日內完成擔保審批流程;開啟24 小時業務咨詢服務,全員隨時待命,快速響應專項扶持對象的續貸續保、新增融資協同作業等需求。一家制藥企業是生產疫情保障藥品企業,急需2000 萬元經營資金用于采購原材料,擔保集團立即啟動網上辦公,實行“線上項目初審”,通過“線上評審會”,用1 天時間就完成資料準備,并完成銀行對接工作。
疫情突如其來,國企基層黨建工作面臨新問題和新困難,“互聯網+”成為后疫情時代黨建工作的新模式、新常態,推動國企黨建邁入了新的發展趨勢。
一是通過“互聯網+”開辟黨建宣傳新渠道。充分利用擔保集團微信公眾號創建黨建欄目,全面反映黨組織生活、民主生活、主題黨日開展情況,向社會展現國企黨建工作亮點和黨員風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辟“黨史百年天天讀”專欄,堅持向社會公眾宣傳黨的歷史;用視頻展現“七一”“十一”活動和演講比賽等,充分展現企業文化。
二是通過“互聯網+”拓展政治學習視野。充分利用學習強國、極光新聞App,文明龍江、哈爾濱黨員之家公眾號,微信群等載體,黨員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在家就能夠滿足對學習內容的迫切需求,確保黨員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學習,有效落實“三會一課”等黨建工作的“硬要求”。
三是通過“互聯網+”暢通黨組織溝通渠道。疫情防控期間,擔保集團利用網絡資源,建立黨委委員、支委會、5 個黨支部及黨小組工作群,確保上級黨組織指令即刻下達到最基層的黨組織中。利用騰訊會議、好信云App、微信召開中心組學習、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及年度述職大會,線上落實了上級黨組織對政治理論學習、領導干部管理、黨風廉政建設等的要求。
四是通過“互聯網+”加強黨組織管理與建設。通過市直機關開發的黨費云平臺,進行線上黨費收繳管理,實現黨費收繳工作的信息化和規范化。通過線上視頻會議、線下投票選舉的方式,成功組建了擔保集團黨委、工會組織及職工代表大會,并選舉產生了職工董事和監事,不僅完成了擔保集團組織架構、黨組織建設等重大任務,還為疫情期少聚集、不扎堆提供了保障。
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下,全國上下全力奮戰,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全景式展現了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緊急動員、齊心協力,打響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階段性進展和積極向好態勢。這次“疫情大考”充分印證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全國各族人民唯一正確的道路,充分展示了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的制度效能和制度威力。全國人民通過這次疫情防控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深有感觸,進一步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給社會經濟生活帶來巨大影響,為國企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疫情發生初期,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黨員干部居家辦公,民營企業停工停產;后疫情時代,新冠肺炎病毒不斷變異傳播,民眾仍處于不扎堆、不聚集狀態。為此,黨建工作重點、工作思路、學習模式等發生較大變化。在疫情初期的很長一段時期內,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成為黨建工作主要聚焦的內容,黨建工作開展模式發生較大變化,由最初的線下轉為線上,后疫情時代變為線上線下相結合。最終,黨員干部對“互聯網+基層黨建”新模式經歷了較長一段適應期,逐步適應和認同了新模式。新模式的產生帶來新效能,為加強和優化黨建效果發揮重要作用。
抗疫精神對加強國企黨員干部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增強干事創業意識,實現抗疫精神與實踐工作“雙融入、雙促進”產生了積極影響。一是強化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國企干部職工中提高了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發了愛國熱情,責任擔當意識顯著提升。二是強化了宗旨意識,黨員干部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上,積極踐行初心和使命,勇擔責任,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努力當好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主心骨和定心丸。三是激發了干事創業的熱情,黨員干部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切實為人民排憂解難,把個人安危、集體榮辱和國家安危融為一體。
偉大抗疫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這種精神成為國有企業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優秀教材,有效增強了黨員干部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并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推動國有企業持續健康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