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紅
(懷遠縣融媒體中心,蚌埠 233400)
黨建工作能夠為事業單位注入不竭動力,為事業單位的改革發展保駕護航,促進事業單位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為了防范和避免事業單位黨建工作出現虛化、弱化、邊緣化的現象,加強事業單位黨建工作的實踐性,提升事業單位黨建工作的質量和效益,事業單位黨建工作必須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融合型黨建工作機制”有助于推動事業單位黨建工作的創新。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應采取什么樣的路徑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起來,是一個值得探討問題。
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的脫節會形成“兩張皮”現象,從而降低黨建工作的質量和效益,甚至導致黨建工作徒勞無功。因此,黨建工作必須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在融合對象層面,是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融合,即黨建工作不能脫離業務工作,且必須與業務工作融合,并給予業務工作必要的指引和保障;在融合程度層面,這種融合必須是深度融合,兩者必須交融在一起,彼此滲透、相互關聯,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在功能作用層面,深度融合的目標在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升黨建工作的質量,發揮黨建工作的效益,且主要是針對業務工作的促進和提升而言的。這是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基本界定。
事業單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是必要的,且符合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一般原理。當前,事業單位釋放出了大量的潛力和活力,在服務群眾和社會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加強事業單位黨建工作,提升黨組織對事業單位的領導力,發揮黨建工作對事業單位的引領作用和保障作用,是當前事業單位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事業單位的屬性、功能和職責決定了事業單位從事著一定的業務工作,且這種業務工作帶有明顯的公益屬性、服務屬性,是社會運轉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將事業單位的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能夠有效地實現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的“雙創新”,形成一種強大的合力,同時也使事業單位改革創新成果得到全面的強化和保障。基于這一認識,事業單位需要積極探索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舉措,累積實踐經驗,提升融合效果,拓展融合領域,開創融合新局面。
作為一種口號或理念,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已為人所熟知,但落實到具體執行層面卻依然不盡如人意。事業單位也積極開展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實踐,其現狀可以描述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確定了融合目標,但是程度不深、效果不佳。事業單位雖然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確定為提升黨建工作效果的目標,但是總體上看這一目標還沒有達成,其根源在于融合程度不深、融合效果不佳。二是采取了融合措施,但是不夠深入具體。主要表現為將黨建工作的各項要求落實到具體的業務操作中,即根據事業單位的業務領域和具體職責,融入黨建工作的相關要求,但是粗淺地表現為“要求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并無具體、實際、可操作的措施。三是推進了融合創新,但是創新乏力。一些事業單位采取了一些創新手段,如通過互聯網、新媒體等做好黨建宣傳,同時將黨建宣傳融入為民辦實事的過程中,以彰顯融合理念,具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是,往往也出現創新乏力、難以為繼的現象,導致融合品牌未能真正打響,不利于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可持續推進。
以上現象表明,事業單位已經在穩步推進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融合,但是由于目標定位不準、實際措施不力等,兩者的融合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深度。根本原因是事業單位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過程中路徑選擇不清晰、不明朗,且缺乏創新。眾所周知,路徑選擇是頭等大事,直接決定成敗得失。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究竟采用哪一條道路,直接關系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一系列具體措施和實踐操作,最終將影響融合效果。
為了確保所選擇的融合路徑是科學的、合理的,事業單位需要確立融合路徑選擇的一些基本原則。
一是科學性原則。事業單位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徑選擇上要遵循科學性原則,即所選取的路徑必須符合科學規律。簡單來說,就是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要符合客觀規律,不能生搬硬套、簡單化、機械化,不能硬將兩個不相關的領域“混搭”在一起。科學性原則要求事業單位掌握黨建工作的基本規律,提高黨務人員的科學素養,在確立黨建工作路徑的過程中練好基本功。
二是效益性原則。效益性原則就是講求成本最低及效益的最大化,即實踐過程必須符合經濟規律,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換取最大的效益產出。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必須遵循效益性原則,符合價值規律,將最適宜融合的領域關聯起來。事業單位在黨建工作中要強調效益化黨建,不能片面地求觀感、求外觀,而忽略了隱含的經濟規律,否則不利于黨建工作效益的最大化,也極易導致資源的嚴重浪費。
三是創新性原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本身就是作為一種黨建工作創新舉措而被提出的。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在融合的過程中必須巧妙、創造性地選取融合路徑。這種創新主要體現為:融合路徑獨辟蹊徑,沒有被他人實踐過,同時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融合路徑能夠產生獨特的融合效果,能夠給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帶來極大的效益;融合路徑有利于形成創新性的黨建工作成果,有助于樹立黨建工作品牌,產生一定的宣傳推廣意義;融合路徑解決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相關理論或實踐難題,能夠形成獨創性的黨建工作成果,在融合過程中運用創新性的黨建工作理論、黨建工作方法等,有利于強化融合實效。事業單位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應做好路徑選擇,尤其要做好融合方案的調查研究,多觀摩、多對比、多審視,既要集百家之長,又要獨樹一幟。
四是實踐性原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具有強烈的實踐性,這就要求在路徑選擇過程中體現出實踐性,不能出現停留于口頭、停留于書面、停留于理論的現象,要更多地通過實踐中的各個環節體現出深度融合的實踐性。這種實踐性主要表現為:“融合”具有鮮明的實踐指向,旨在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融合”必須以實踐推動并作用于實踐,形成豐富的實踐成果;“融合”必須深度推進,不能浮于表面或淺嘗輒之;“融合”必須由一批實干、創新的黨務人員,聯合第一線和最基層的干部職工共同推進,形成一種實踐合力。事業單位應把握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實踐性原則,選擇實踐性強的路徑,將融合過程體現在實踐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中。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徑選擇也需要提前做好一定的框架設計,從而更好地分析具體路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強化融合效果,提高融合的成功率。融合路徑的框架設計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是閉環。閉環是指針對自己和他人發起的活動或工作,通過不斷循環反復的過程完成,并將結果反饋給發起人的思維。應借用閉環思維的理念,強調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過程中信息和過程的閉環化,即必須在融合過程中不斷檢視,并涵蓋整個融合過程,以和最初定下的融合目標進行對照,以期實現不斷修正、完善和提升的效果。事業單位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過程中要采取閉環思維,形成環線路徑,這種以目標為反饋對象的黨建工作方法,可以更好地體現出目標導向,防止在融合過程中出現偏差。
二是參與。參與是指成員一起集中力量,參加到共同的事業中來,并分享成果。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是一個集體參與的過程,不是依靠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參與者參與其中,實現“眾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而言,黨務人員是融合過程中的主導者,黨務人員之外的其他主體,如黨政領導、基層黨員、職工群眾等都需要參與到融合過程中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本身存在的特殊性決定了基層一線的干部職工要成為融合過程中的主力軍,因此實際的參與成員不限于黨員,而是需要更為多元的主體參與融合,方能真正實現融合目標。事業單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融合同樣需要多元主體的參與,凡是與融合有關的部門和人員都必須為融合目標的實現出一份力。
三是評估。評估是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過程中的重要機制之一,即需要對融合目標的可行性、融合過程的合理性、融合效果的可取性等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評價所取得的結果可以作為下階段融合過程調整升級的重要依據。評估是一個動態而非靜態的過程,需要通過長期化的評估工作,就一定時間內的融合行為、融合效果等進行評價,但不能局限于一時一地,而是需要提高數據采集的深度和廣度,使評估工作更具科學性。事業單位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必須重視評估,除了結果評估,更要通過目標評估、過程評估等,建立全面的評估機制,為深度融合的真正實現奠定制度基礎。
四是激勵。激勵可以分為正向激勵和反向激勵。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應通過激勵機制加以強化,從而使參與主體受到鼓勵和激發,促進參與主體更好地服務于融合目標。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固然需要制度建設,但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是提升融合效果的關鍵因素。事業單位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應做好激勵機制建設:對于在融合過程中表現突出的部門和個人給予表彰;對于在融合過程中表現消極、行為拖沓的部門和個人,則應給予批評。
一是加強政治建設,強化業務工作的政治指引。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建設,事業單位黨建工作需要把握新時代黨建工作的要求,向著縱深發展,確保黨的方針政策能夠貫徹落實到事業單位基層一線。事業單位業務工作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將黨的方針政策融合到業務工作中來,實現黨建工作對業務工作的政治指引,以確保業務工作的正確發展方向。以融媒體中心為例,融媒體中心需要做好黨建工作,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建設,鼓勵黨員干部深入鉆研業務,利用先進的宣傳技術和宣傳手段,傳播正能量,提高影響力,使縣級融媒體發揮作用力,加速鄉村振興戰略進程、加快農村脫貧步伐、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政治建設是融媒體中心的重要工作抓手,要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守正創新,深入推進媒體融合,實現宣傳思想工作的發展進步。因此,就融媒體中心來說,政治建設是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徑之一,政治建設的強化能夠促進融媒體中心把握正確方向,同時融媒體中心堅持服務創新,提高服務質量,有助于更好地完成黨交予的加強政治建設的目標任務。
二是加強人才培養,強化業務工作的人才保障。人才是創新發展的關鍵要素,所謂創新驅動,本質上就是智慧驅動和人才驅動。事業單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需要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這支人才隊伍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覺悟、良好的業務能力,能夠獨當一面,完成崗位工作任務,解決崗位工作中遇到的各類難題。人才培養是事業單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徑。一方面,人才培養是黨組織的任務之一,打造學習型黨組織,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是當前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另一方面,唯有建立一支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才能有效地實現業務推進,促進業務創新。以融媒體中心為例,融媒體中心需要培養一批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他們必須掌握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傳播規律,善于在復雜的輿論形勢下掌握宣傳工作的主動權,將黨的方針政策傳遞到基層的每一個角落。融媒體中心需要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既要加強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其固守宣傳陣地,又要加強人才的業務技能提升,促進其創造性地完成宣傳工作任務。
三是加強組織建設,強化業務工作的組織支持。組織建設是黨建工作的重要基礎。基層黨組織是教育和管理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的戰斗堡壘,同時也是業務創新的重要平臺。事業單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必須依托黨的組織建設,將“融合”的過程置于組織平臺之上,充分利用黨組織的強大組織力,發揮出守正創新的作用力。以融媒體中心為例,融媒體中心可以加快基層組織建設創新,形成若干帶有鮮明品牌效應的創新型、服務型黨組織,由他們負責具體業務的加速創新任務,從而給予業務工作以強大的組織支持。
四是加強群眾服務,強化業務工作的服務屬性。事業單位的公益性和服務性決定了其必須踐行群眾路線,貫徹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基本要求,將各項服務工作做到位、做扎實,并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群眾路線也是我們黨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如何踐行群眾路線,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服務,是基層黨建工作中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事業單位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過程中要以貫徹群眾路線為路徑,用群眾路線精神教育黨員干部,并以服務群眾彰顯出事業單位的使命宗旨。以融媒體中心為例,融媒體中心要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建立以黨員干部為主體的群眾服務團隊,深入社區和鄉村,就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反饋給單位,做好專題宣傳工作。同時,還要耐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將群眾的要求落實到實際宣傳工作中,形成一種親民、愛民、為民的工作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