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依凡,何正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商學院,南京 210044)
數字人民幣是由央行主持發行的法定貨幣,體現為數字形式,簡稱是DC/EP。商業銀行被指定為給社會大眾提供數字人民幣的兌換及流通等服務。數字人民幣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同時具有價值和法償性的特征,發行的主要目的是替代流通中的紙幣。
數字人民幣同時擁有實物人民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的優勢,不僅擁有實物人民幣的支付即結算、匿名性等特征,還擁有電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攜、高效、不容易偽造等特征。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職能,法定數字貨幣的運作方式主要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方式是單層經營,即中國人民銀行向全社會大眾提供法定數字貨幣發行、流通和維護的服務。第二種方式是雙層運營,即中國人民銀行向指定的運營單位發放法定的數字貨幣,并指定運營單位進行兌換和流通。數字貨幣實行雙層運營。
目前數字人民幣已由“10+1”格局進入了測試階段,即10個試點城市加1個北京冬奧會的場景,截至2021年年底,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建設已經達到808 510 000個,計算累計一共開立個人客戶數字人民幣錢包261 000 000個,交易總金額超過87 565 000 000元,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場景建設方面,數字人民幣覆蓋了社會大眾衣食住行的多種APP,高度融合了多個應用的特點。特別是在北京冬奧會相關場景中,支付方式不僅僅有現金、VISA,還開通了數字人民幣支付。在冬奧會的紀念品商店里,運動員和工作人員均可以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工具,快速完成支付,既便捷又安全。數字人民幣在冬奧會的使用,也引起了國際上的關注,向全世界展示了數字人民幣在金融領域的創造性成果,具有改變世界貨幣當前形勢的可能。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方面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高度增強了社會大眾對數字人民幣設計理念的理解。在技術逐漸成熟和應用場景持續增加的一同推進下,數字人民幣在今后的發展中還將在實體經濟服務和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等方面施展更多的效用。
為了提高貨幣流通效率,伴隨著數字技術革命的開展,數字貨幣應運而生。在2014年,我國成立了對數字人民幣研究的專門團隊,正式開始了數字人民幣的研究任務。數字人民幣的推行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在人民幣國際化上的進程。同時,通過利用專門研究團隊的技術彌補了現有貨幣市場中的缺陷,保證了支付結算的安全性以及便捷性,對金融穩定作出了貢獻。
近年來,中國以“一帶一路”合作為中心,不斷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截至2022年1月,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份額達到了3.2%,居于全球第四位。推出數字人民幣,能夠助推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去美元化。加快推行數字貨幣的國際合作,有利于改變跨境支付目前復雜的機制,應開放合理科學的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兌換、發行、流通等功能。通過建立與其他國家雙贏和多贏的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與結算系統,可以使我國擺脫跨境結算對其他國家金融科技的依賴,有效提高國際結算的效率,從而有利于維護我國的金融安全與主權,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搶占國際貨幣市場,在不久的未來,數字人民幣也許將成為國際上最重要的流通貨幣。
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是“十四五”規劃的重大課題之一,加大對數字人民幣研發和應用的力度,能夠提高社會公眾在數字經濟的環境下對法定貨幣需求的滿意度,安全、便捷、普惠的新型支付方式也同時是目前社會公眾的需求,這一點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滿足。當前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正在進一步擴大,除了央行和商業銀行,如京東、美團等運營機構也上線了數字人民幣支付功能,促進了數字經濟的不斷變革,助力數字經濟的發展。
目前的支付方式主要以紙幣和第三方電子支付為主,紙幣支付存在一定的不便捷性,而第三方電子支付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數字人民幣的交易能夠解決這兩個問題,通過加密技術,實現匿名支付,記錄現金流向,保障安全和提高透明度。同時在一些如偏遠地區、地下室等無網絡區域也可以實現雙離線交易,很大一部分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數字人民還具備賬戶松耦合,支付即結算等功能,進一步加速了市場上資金的流轉。在安全性、合法性、便捷性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對數字人民幣進行統一發行和管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智能合約是交易兩方約定對于數字人民幣交易的規則,數字人民幣的可編程性設置支付條件,既滿足監管又可以自動支付,這是一個顛覆的創新功能。通過這個功能,在未來可能實現很多新的貨幣應用場景,拓展了數字人民幣的使用范圍。數字人民幣紅包的發放與收回、在精準扶貧方面的應用以及在商業保理智能合約方面的應用等場景都印證了數字人民幣在應用場景上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一方面,目前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還是以物理網點和ATM等機具為主,數字人民幣的出現則會降低物理網點和ATM等機具的使用率,從而促進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數字化轉型刻不容緩,原來的線下運營模式有較為繁雜的工作流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數字人民幣迫使銀行減少不必要的線下網點,相關工作人員銳減,轉型為智能網點,結余的人力資源可以投入客戶個性化投入當中。同時對銀行網點人員也提出更高要求,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知識儲備才能在銀行業立足,這樣倒逼商業銀行加快線下運營模式轉型的速度。另一方面,數字人民幣支付即結算的特殊性,擊破了當前商業銀行互相獨立的商業營業模式的壁壘,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支付結算速度。同時,數字人民幣也具有賬戶松耦合功能,對商業銀行來說也會減少很多煩瑣的流程,例如記賬、對賬等。數字人民幣也不再需要身份證和銀行卡的綁定,這個優勢極大地方便了社會大眾,必然也導致銀行卡不再是必要的金融流通工具。數字人民幣這個新啟的支付渠道,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使得以賬戶為基礎的商業銀行運營模式做出改變,而現在各個商業銀行需思考如何在新的賽道上取得最大優勢。
由于數字人民幣具有無手續費、實時結算以及雙離線支付等優勢,這將會吸引社會大眾選擇將銀行的存款流入數字人民幣的錢包,以方便支付使用。企業也會考量數字人民幣的優勢,將對公存款流向數字人民幣錢包。同時實時結算、脫離銀行賬戶和無手續費等特性,使得商戶的需求得到滿足。對銀行來說在議價權方面會處于劣勢,商戶系統前期的升級改造、后期的維護以及推廣宣傳的成本壓力增加。商戶存款的流入、收單業務手續費的收益都很難提高銀行效益,收單業務的發展也會隨之受限。
數字人民幣是以中國人民銀行的統一支持系統為基礎的,隨著數字人民幣在市場上的流通和使用,將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支付場景的底層數據庫,資金流動的大數據環境建立將成為現實,資金的數據及時搜集和統計,并能夠被商業銀行應用到業務中或許將極大地增加業務分析的準確度。商業銀行是作為央行數字人民幣指定的運營機構,具有對數字人民幣錢包運作和發展的先行優勢,可以借助這一點建設與數字人民幣相關的數字生態系統,同時也可以緩解普惠金融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個性化分析所面臨的巨大成本壓力。這一系統的建立也對未來商業銀行更精準把握客戶的交易信息和偏好有巨大幫助,極大地提升了貸款產品和零售業務的準確度。
商業銀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的指定運營機構,且央行在各個商業銀行數字人民幣應用發展上并未設限。商業銀行在參與過程中,需不斷擴大對自身系統和技術設備方面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種前沿技術例如大數據等,更高程度地滿足社會公眾對數字人民幣的體驗,提升行內在數字人民幣方面應用潛在競爭力。一是積極研究數字人民幣錢包,加大科技投入,促進軟硬件升級。同時數字人民幣會帶來新的活躍客戶,在形成使用慣性后,通過創新產品和營銷渠道,吸引更多潛在金融客戶。二是加強與相關機構的合作,在數字人民幣兌換和流通的各種場景都搭建獨有的系統。在技術研發方面也與研發部門加強溝通,在業務適配度和市場可行性上得到驗證。三是搶占數字人民幣市場先機,在央行啟動數字人民幣推廣業務開始,就發揮自己作為運營機構的先發優勢,啟動相關功能。
商業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也要加快速度,一是要減少線下網點,增加線上業務。線下網點的運營成本對銀行來說是很大的成本支出,線下網點的減少可以降低不必要的人力投入并縮減經費。目前第三方支付平臺蓬勃發展,為了抵御這種沖擊,銀行對線上業務的投入是無可避免的,更高效的線上金融服務才能更貼合目前大部分客戶的使用需求。二是打造數字銀行。將數字人民幣的流通數據和銀行搜集統計的各項數據進行高度整合,以此獲得寶貴且有效的客戶數據畫像。對于目前的銀行來說,客戶數據都是最為重要的資源,只有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才能研發出更符合客戶需求和偏好的產品,為客戶帶來更具個性化的服務體驗。數字人民幣現在就提供了這樣的數據來源,銀行要對其做出高效的響應。
生態場景的建設已經成為當前商業銀行主要的競爭方式之一。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推廣帶來了一場金融革命,銀行應進一步充分發揮其設計思維,深度挖掘銀行應用平臺的功能設計,在提供數字人民幣可兌換和可流通功能的基礎上,積極打造數字人民幣更具特色的支付場景,建立數字人民幣與銀行深度融合的更具特色的新生態。中國工商銀行自數字人民幣推廣以來,已經構建了多種應用場景,比如聯系學校開啟了智慧校園的數字人民幣場景建設;還有智慧旅游生態場景,通過刷臉支付,展現了非接觸、更方便、更高效的支付新方式。就目前來說,場景建設效率高,且得到市場認可的銀行,更有可能在數字人民幣的競爭中搶占先機。
1.在零售市場方面。數字人民幣具有多種優勢特性,具有開展多種類型優惠推廣活動的能力,同時可以滿足商戶的業務需求。銀行多采取數字人民幣的錢包與自身生態場景合作開發的方式,能夠拓展支付場景邊界、研發衍生產品,如商戶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掃碼等方式完成交易。同時也可以利用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合約特性,構建支付條件,在各種商業活動中搭建更多元化的場景。
2.政務平臺的場景建設。目前數字人民幣的智能合約場景已經在扶病資金和租賃資金上得到了運用,實現了更加精準的扶貧和對租賃市場監管,說明這是具有可行性的。因此,銀行也可以以此類推,與政務平臺進行戰略性合作。商業銀行要多與財政平臺進行溝通,對其支付需求進行深入了解,充分利用銀行遍布的線下網點和基于龐大的線下網點和成熟的線上APP、網頁為政府平臺提供便民政務服務,或選擇為政務平臺提供線上的統一支付業務,比如公務開支、財政發放等支付場景及水電費、寬帶費、黨團費、稅費等正常的繳費場景,在拓寬政務服務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等方面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3.商業銀行可以借鑒其他商業生態場景。例如支付寶、美團錢包、京東白條等商業生態,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均構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場景,同時以數字人民幣推廣作為突破口,加強支付結算、賬戶管理等基本業務的服務,通過提高對客戶個性化、多元化的服務水平,增加銀行客戶對數字人民幣的使用率,并培養銀行客戶的使用習慣。如果成為現實,在不久的將來,商業銀行在商業生態方面將越來越便捷和高效,如此一來客戶將會有大量的資金轉移進銀行,銀行也會獲得低成本的存款沉淀。
有些時候,流通的紙幣鈔票會被不法分子利用,制造假鈔,擾亂金融市場。數字人民幣的出現,將會降低紙幣的使用率,而數字貨幣的可控性和匿名性,可以加強對資金的控制,同時也能有效地遏制洗錢、非法融資等非法行為,為金融系統的穩定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目前,銀行的反洗錢工作雖有大數據分析,但多以人工辨別為主,反洗錢模型也較弱,系統識別能力不強,同時資金流動數據不充足,也無法準確預測洗錢風險。面對數字人民幣的推廣使用,一方面,商業銀行要強化風險意識。數字人民幣還在起步階段,或許會有不法分子利用數字人民幣實施詐騙,這就需要銀行針對數字人民幣的數據統計和運營構建多元的、智能化的風險管理系統以及豐富的預警模型,加大培養科技開發、數據分析等人才的力度,從源頭上切斷欺詐交易道路。另一方面,借助央行對數字人民幣的大數據分析對反洗錢工作的管理,開發更完善的反洗錢篩查規則和預警模型,提高反洗錢的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