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新鄭市三中歷史教師劉某某在上網課后被發現在家中去世,引發關注。據11月2日微博@新鄭發布的情況通報,針對網傳劉老師遭遇網暴事件,公安機關已經立案偵查,調查結果會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劉老師女兒稱,劉某某生前曾遭到“網課爆破”。
“網課爆破”屢禁不止
所謂“網課爆破”,是一種新型網絡入侵方式,指一或多名外來者進入直播間通過開麥辱罵、播放歌曲、刷屏刷梗、甚至播放淫穢視頻等方式來破壞線上教學秩序。這些侵入者被稱為“爆破手”。
游戲媒體《觸樂》曾對“網課爆破”及“爆破手”做過深入調查。據《觸樂》報道,爆破手們多是學生,很清楚網課的教學方式,而參與網絡爆破的目的就是“圖個樂”。這群爆破手們聚集在QQ群,在B站和抖音等視頻平臺發布提供入侵服務的廣告,甚至明碼標價。據報道,有“爆破手”稱只需3元就能“爆破”。
“爆破者”多會換上相似頭像、相同名字入侵課堂。這些名字、頭像大多來自當下流行熱梗,如“夢淚”“終極獵手”,知情者一眼便能將其辨認出來。其中,“夢淚”是最為常見的頭像,脫胎于《王者榮耀》職業選手夢之淚傷。在2022年8月,B站視頻《國服夢淚獵手登場!》根據電競選手“夢淚”的游戲畫面創作而成,爆火后讓“夢淚獵手”成為“熱梗”。此前的9月6日,“夢淚”本人在微博發聲,“玩梗沒關系,但不能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吧。”并呼吁停止網絡課堂發生的一些“惡作劇”。
有老師遭“爆破手”羞辱
就在“新鄭三中老師上網課后去世”消息發生前后,“網課爆破”仍在不同地區的課堂上發生。11月1日,青海省海西州的一節語文課堂就遭遇“爆破”。任課的余老師告訴記者,上課時,幾個“爆破手”多次加入會議分享屏幕、發言、放音樂,雖然第一時間將他們踢出,但教學課堂被多次闖入,她情緒很激動,“我盡量在克制自己的情緒,但是太生氣了,聲音都有點顫抖。”同學們也受到了影響。根據后臺記錄,三個陌生賬號一共進來了四次。
課堂結束后,她聯系了騰訊會議客服,確認了必須通過會議碼或者分享鏈接才能加入會議,“可以確定,我們班同學把這個(會議)分享到了某個爆破群里。”
余老師年輕且懂得電腦操作,但是她也承認遇到“爆破”時應對措施比較復雜,“要點擊成員列表,然后再選中那個相應的人,把界面拉到最下面才可以踢出,此外還有選中人不允許再次加入的功能,對部分不熟悉電腦的老師而言比較麻煩。”
陜西西安的曹老師也在10月末遭遇過類似事件。當時,她正通過騰訊會議給同學們上物理課,快下課時,四五個“爆破手”同時開麥用言語侮辱老師,并播放嘈雜音樂。曹老師10月初因升入高中部第一次使用騰訊會議,對于操作流程并不熟悉。“一開始怎么開會議室都是別人幫我操作的。”
多名老師均提到,希望學校能提供網課軟件的操作培訓。曹老師表示:“我希望學校和有關教育部門對老師進行相關軟件操作的培訓和科普,但我更希望不上網課了。”
記者梳理發現,針對“網課爆破”,騰訊會議等多個網絡會議平臺已有相關應對措施。
專家:“爆破手”或構成尋釁滋事
對于這群爆破手是否構罪、該如何管制?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張廣東律師告訴記者,以新鄭三中案為例,施暴者在劉老師上課過程中進行辱罵、騷擾和攻擊,從法律層面上講,已經構成了尋釁滋事。“但是否構成犯罪,取決于行為的具體后果,如造成精神失常或者自殺等,則屬于犯罪行為。”張廣東認為,劉老師突發心梗死亡屬于造成嚴重后果的一種情形,如證實死亡與網暴確有因果關系,屬于刑事犯罪。
張廣東律師建議,網絡提供者有必要與使用者積極溝通,解決問題,如設置求助功能、提供維權渠道等。網絡使用者的利益一旦受到侵害,能夠及時向平臺進行反饋,這樣才有可能減少悲劇發生。
而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則表示,對于這類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要嚴厲打擊,也必須從中意識到,“網課有其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優勢,然而只能是教育的補充,不應過多過度。”
(綜合《成都商報》《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