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珺,李赟
(1.安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安徽合肥 230012;2.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合肥 230031)
閉經為常見的婦科癥狀,表現為無月經或月經停止。根據既往有無月經來潮,分為原發性閉經和繼發性閉經兩類。繼發性閉經是指月經來潮后又中斷6個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有月經周期停止3個周期以上,占閉經患者的95%[1],隸屬中醫“經閉”“月水不通”等范疇。青春期是從月經初潮到性器官逐漸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的重要階段,受生活方式、遺傳、內分泌等方面的影響,繼發性閉經在青春期女性中并不少見。西醫認為其病因復雜,根據月經周期的5個環節,以下丘腦性最常見,其次為垂體、卵巢、子宮性及下生殖道發育異常閉經,甲狀腺、腎上腺等內分泌紊亂也可引起閉經[2]。臨床上西醫以激素治療為主,中醫注重辨證論治,個體化治療的同時可以減少激素使用的副反應,具有獨特的優勢。李赟主任從事婦科臨床多年,治療青春期繼發性閉經經驗豐富,常以補腎八珍湯為底方,臨癥加減,聯合地屈孕酮,周期治療,效果頗佳。現將李師治療經驗論述如下,以饗同道。
閉經首見于《內經》,稱為“女子不月”、“月事不來”。現代基本認為腎-天癸-沖任胞宮平衡失調是導致閉經的主要原因,但不同醫家對于病機的認識各有側重。李靈芝[3]教授認為閉經以腎虛為本,血瘀為標,治以補腎祛瘀之法。崔曉萍[4]認為精血虧乏是該病的病機關鍵,補腎填精應貫穿整個治療過程。夏桂成[5]基于“心-腎-子宮軸學說”,提出心腎主子宮之藏瀉,心腎不交,排卵期陰陽不能正常轉化,因而月經不潮。李赟主任在學習經典理論的基礎上,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結合青春期女性特點,將病機概括為如下幾點。
《內經》中早有記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首次提出月經的產生與腎、天癸、沖任密切相關。女子腎氣充實,任脈通盛,癸水如潮,作用于胞宮,月經始能潮至。青春期女性正處于二七和三七之間,此時腎氣未實,天癸始泌,沖任之氣尚未健全,加上后天調護不當,很容易導致天癸至而不盛,胞宮充盈無時,月水不能按時滿溢。臨床上表現為月經推后且量少,逐漸發展為閉經。李師認為青春期閉經多為腎氣不實,沖任不盛,腎虛為致病之首,學習工作緊張等誘因又可耗損髓海,可致腎精虧損,精虧血少,沖任血虛,遂月經可由經期延長后出現閉止不行。
《醫宗必讀》中曰“善為醫者,必責根本,而本有先天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腎,后天之本在脾,脾為中客之土,為萬物之母”。陳修園曾言:“人之既生,全賴中宮輸精及腎,而后腎得補益。”薛己《女科撮要》云:“脾胃虛損,則月經不調矣。”眾多醫家著作表明,從氣血陰陽的關系著手治療閉經,理脾與補腎并舉,先天促進后天,后天充養先天,往往能夠達到“脾腎互濟”之功。生理情況下,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在心陽的作用下,變化而赤為血。女子如有隱曲不得之情,則心脾之氣郁而不舒,脾胃之氣受損,胃納食銳減,脾失健運,日久即有營血虧耗,腎精失于灌溉而見腎虛精虧,沖任空虛,胞宮無血可充盈,月經停閉。或有患者素體脾胃虛弱,嗜食肥甘厚味,損傷脾氣,致使脾腎虧耗,經血無源而竭。青春期女性身體處于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需要充足的氣血以濡養四肢百骸。若患者先天脾胃不足,生化之源虧乏;或思慮過度,營血暗耗,皆會影響精血的生成,脾腎不得互資,腎精衰少,沖任氣血不足,出現月經稀少漸閉的情況。因而,李師臨床治療閉經尤其擅于運用“脾腎同治”之法,每每收效頗佳。
《重訂嚴氏濟生方·婦人門》云:“氣之為病,男子婦人皆有之,為婦人血氣為患尤甚。蓋人身血隨氣生,氣一壅滯,則血與氣并,或月事不調。”朱丹溪《格致余論》:“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與藏血,司全身之氣機,肝氣的條達是女子行經通暢的重要保障。若肝氣郁結,氣機阻滯,血液運行不暢,血壅脈中,則月水不能按時而下。肝氣過盛,郁而化熱,子盜母氣,灼爍津液,日久可致腎精虧耗;肝木過旺,乘盛脾土,也會影響脾轉輸津液,影響營血的生化。李師認為青春期女性學習工作壓力大,情緒很容易受影響,情志因素是這一時期女性月經病發生的重大誘因。因而臨證在補腎益精的基礎上適時施以疏肝解郁、清心通脈的中藥,并給予患者積極的心理疏導,鼓勵其多參加體育鍛煉,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醫方集解.婦人門》云:“婦人肥盛經水二三月一行者,是痰盛而軀脂閉塞。”《景岳全書.痰飲》云:“痰即水也,其本在腎,其標在脾。”總的來說,痰濕來源有三:一是腎氣不足,氣不化水,積聚為痰;二是腎陽不足,水液不得溫化,凝津為痰;三是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中運失健,積濕為痰。青春期女性若飲食豐足無度,嗜食辛辣厚味,久坐少動,脾氣不健,導致痰濕內生,脾氣運化水濕無力,水濕聚于體內,釀為痰濕。痰濕阻于沖任,充于血海,阻滯胞脈,經血不能按時滿溢,因而出現月經數月不行。李師認為青春期女性本就先天未充盛,水液不得溫化,加之患者嗜食辛辣厚味,脾失健運,日久濕濁內生,痰邪下注胞宮,導致胞脈閉塞而經不行。這一證型的患者可能會表現為形體偏胖、多毛、面部痤瘡,可能會伴有糖代謝的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多見此證型,加強運動,嚴格控制體重,有益于月經的恢復。
基于以上病因病機,李師認為青春期繼發性閉經根本病機為腎氣不足,精血不得化生,主張非經期以補腎益氣,養血調經為主,認為長期月經不潮可能導致青春期女性子宮發育不良,增加內膜惡變風險,因而配合孕激素轉化子宮內膜,使內膜剝脫,月經來潮,方選補腎八珍湯隨證加減。方中菟絲子補肝腎,益精髓,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二藥合用共奏補肝腎,固腎氣,益氣血,養元氣之功。山藥健脾益胃補腎,沙苑子補腎固精,養肝明目,黨參性平,健脾而不燥,具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血之功,炒白術健脾益氣,助脾運化,配伍茯苓利水滲濕,補中健脾,當歸補血活血,《本草正》載:“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亦血中之圣藥也。”熟地大補腎中真陰,張士鐸認為,熟地可以“生血益精,長骨中、腦中之髓”。炒白芍養血調經,補肝斂陰,川芎活血祛瘀,行氣開郁,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補腎填精,健脾養血之功。
若患者除了閉經,還表現為易于煩躁,焦慮,考慮為腎虛肝郁型閉經,在補肝腎的同時,治以調肝順氣之法,使氣血調暢,可在原方基礎上加郁金、麥冬、丹參,解郁涼血,清心除煩。如患者形體偏瘦,舌淡暗,脈沉細,月經稀少色暗,此為腎精明顯匱乏,血瘀脈絡,常需加大補腎精藥物用量,如女貞子、墨旱蓮、黃精、何首烏等,以補腎填髓。若患者表現為形體肥胖,舌淡,苔白膩,脈沉細,考慮為脾腎虧虛,濕濁內阻,治以補腎健脾化痰之法,運用自擬的養精導痰湯。方中菟絲子、枸杞子、地黃益精填髓,山藥補腎健脾,當歸補氣益血,太子參健脾生津,炒白術、薏苡仁健脾祛濕,川牛膝,澤蘭活血調經,促進經血下行。
此外,李師治療青春期閉經善于抓住月經周期中陰陽消長的規律。月經來潮一次后,經后期重在補腎陰,益精髓,為精血的生成提供物質基礎;經間期加用淫羊藿、杜仲、續斷等補陽藥,推動精化氣,促進排卵;經期氣血下注胞宮,在補腎八珍湯的基礎上加用益母草、澤蘭活血調經,雞血藤補血和血。周期性的調理月經,使胞宮藏瀉有時,經水方可月月如潮而至。
張某,女,16歲。2020年4月15日因“停經6月余”首次就診我科門診。患者是一名高二學生,身高162cm,體重90斤,體型偏瘦,自訴從2019年初因學習壓力大開始出現月經不規則,月經推后,月經量少,后月經停閉。患者既往月經規律,12歲初潮,5/28d,量中,色暗,有血塊,經前乳脹,經前及經期小腹疼痛,第一天尤甚。否認性生活史。LMP:2019年10月8日,5天凈。2020年1月外院中藥調理一個周期,停藥后未行經。就診當日查婦產科彩超:EM:0.7cm,子宮及附件未見異常。患者訴偶有腰酸,無腹痛,近期容易焦慮,脾氣急,二便正常,舌淡暗,苔薄白,脈細弦。查性激素六項回示:FSH:6.03ⅠU/L,LH:20.96ⅠU/L,E2:333.53pmol/L,P:0.92nmol/L,PRL:168.86uⅠU/ml,T:1.08nmol/L。治療上予以地屈孕酮片10mg口服,一日2次,連續服用10天,囑月經來潮即停藥。中藥予以補腎八珍湯加減,組成如下:菟絲子20g,枸杞子20g,山藥20g,沙苑子10g,黨參10g,炒白術15g,茯苓15g,炙甘草6g,當歸15g,川芎6g,熟地10g,白芍15g,桂枝6g,肉桂6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郁金10g,丹參10g,10劑,水煎服,一日一劑,分2次服用。囑患者加強營養,調整作息,調節情緒,經期復診。
4月28日二診,LMP:4月27日,量少,色暗,有血塊,小腹墜痛,訴近期睡眠欠佳,舌脈同前,予以補腎八珍湯合活血調經湯加減,組成如下:補腎八珍湯基礎上加用桃仁10g,紅花10g,赤芍15g,丹參10g,益母草10g,澤蘭10g,川牛膝10g,香附10g,郁金10g,合歡花10g,遠志10g,5劑,水煎服,一日一劑,分2次服用。囑其調暢情志,經期禁食辛辣生冷之品,月經干凈后復診。
5月4日三診,月經5月3日干凈,服藥期間小腹墜痛明顯好轉,夜晚可睡整夜覺,舌脈同前,予以補腎八珍湯加女貞子10g,墨旱蓮10g,山茱萸10g,14劑,水煎服,囑其服完藥后復診。周期性調理月經后,患者可規律行經。
按:患者12歲月經初潮,規律性行經3年余后月經未潮6月有余,診斷為繼發性閉經。青春期女性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未完全成熟,卵巢不排卵,子宮內膜長期受單一雌激素刺激,內膜惡性病變的風險隨之增加。地屈孕酮與內源性的孕酮分子結構類似,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能對抗體內的高雌激素水平,抑制內膜高度增生[7]。婦產科彩超子宮及附件未見明顯異常,性激素六項提示患者存在排卵障礙,舌質暗淡,脈細弦,四診合參,辨證為腎虛精虧,肝氣郁結。腎精虧虛,精氣無以化血濡潤五臟六腑,故見患者形體偏瘦;沖任不得滋養,胞宮無血可下,故見月經量少而后不行。肝失疏泄,肝氣郁結,故見乳房脹痛,脾氣急躁,治以補腎養精,疏肝解郁之法,方用補腎八珍湯加減。補腎八珍湯是由八珍湯化裁而來,方中菟絲子、枸杞子補腎填精,黨參、炒白術、茯苓、炙甘草構成四君子湯,補脾健中,當歸、川芎、熟地、炒白芍構成四物湯,益精養血,山藥健脾補腎,沙苑子益腎固精。患者形體消瘦明顯,加用女貞子、墨旱蓮大補肝腎,益精氣,又訴最近易于煩躁,考慮為肝氣不舒,加用郁金行氣解郁,丹參清心除煩,合白芍柔肝緩急。《神農本草經》明言,桂枝可“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桂枝[5]具有溫通經脈,振奮脾胃功能,曹炳章認為桂枝可以“發散肝脾而行營血”,養血潤肝之物與桂枝合用,可化陰滯為陽和。對于閉經或月經后期的患者,李師擅于加用桂枝、肉桂,少量肉桂引火歸元,溫通經脈,交通心腎,使全方靜中有動,臨床收效較好。
二診時正值行經期,患者訴經前及月經期有小腹疼痛,思岑可能為氣滯血瘀,治以理氣化瘀之法,方選補腎八珍湯合活血調經湯加減,全方在補腎八珍湯的基礎上加用桃仁、紅花、赤芍活血化瘀,益母草、澤蘭活血調經,丹參通經止痛,郁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郁,香附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行氣解郁,川牛膝活血通經,引血下行,合歡花解郁安神,遠志交通心神。
三診時患者訴睡眠質量明顯改善,此時正屬經后期,胞宮、胞脈相對空虛,陰血不足,子宮藏而不瀉,陰氣長,故在補腎八珍湯的基礎上加用女貞子、墨旱蓮補腎陰,山茱萸補腎益精,促進精血的生成。
李師在青春期繼發性閉經的治療中順應月經周期的變化規律,分期論治。主張先聯合孕激素轉換子宮內膜,使內膜徹底剝脫,月經來潮后,可運用中藥周期性調理月經。在月經周期中,均以補腎八珍湯為底方加減化裁。經期以補腎益精,理氣化瘀為主,非經期則補腎養精,益氣養血。運用該臨癥思路治療青春期繼發性閉經,療效明顯,為中西醫結合論治青春期繼發性閉經提供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