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通,陳亞飛,李寶元,曹國浩,孟 利,張志乾
(新疆理工學院,新疆 阿克蘇 843000)
住建部《2016—2020 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總體目標提出“十三五”時期,全面提高建筑行業信息化水平,著力增強BIM、大數據、智能化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的能力。現階段建筑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步建成了一體化行業監管和服務平臺。
新疆自2016 年起,眾多大型地標性建筑均要求使用BIM 技術,例如高鐵站、六館一中心、新城建大廈等,但在新疆,相關的BIM 人才尤其是行業拔尖創新人才面臨巨大缺口。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9 年10 月份印發《民用建筑信息模型實施管理標準》詳細闡述了BIM 應用方向及深度,代表BIM 技術已經在新疆地區普及化應用,意味著2020 年以后疆內大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內均要普及相關BIM 技術應用。
阿克蘇地區現有建筑類設計、施工企業行業里BIM 技術使用率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①企業內缺少相關技術人員,無法保障項目全過程的技術實施;②該地區目前沒有專業的BIM 技術咨詢公司或技術指導團隊用與建筑企業來共同完成BIM 技術的應用及推廣。但隨著中國工程領域智能化及智慧工地的發展定位以及BIM 技術在新疆地區的發展規劃,南疆地區尤其是阿克蘇地區各類建筑企業將BIM 技術應用至實際工程將是勢在必行。
新疆理工學院總體發展規劃到2025年力爭建成整體辦學實力居國內同類院校先進行列、區域領先、特色鮮明的綜合型、教學型、應用型高校。根據新疆理工學院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之前對各專業的教學計劃均進行了修改,新的教學計劃加強了實踐環節,更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實驗室教學已經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專業人才培養做到既重視專業基本理論的作用,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出應用能力培養。為了實現新疆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提高畢業生的崗位適應性,滿足當前工程建設領域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迫切需要,建立BIM 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來滿足土木工程技術領域未來發展需求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1-3]。
新疆理工學院具備土木工程各領域理論技術的專業教師19 名(新大支教3 名,返聘教授1 名),此外,學院還在當地聘請6名高級工程師作為專業客座教授。專業教師每年積極參加全國高校BIM 畢業設計大賽并取得很好的成績[4],積極申報“1+X”證書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考核培訓中心建設。整個課題工作小組成員關系融洽、有很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渠道暢通,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術梯隊和穩定的科學與技術研究團隊。課題組建立了良好的課題動作機制,有較嚴密的課題研究計劃,定時定點進行科研活動,責任到人,實行定期經驗交流制度,課題各項活動都作了具體的安排。
土木工程專業現有力學、測量、材料、巖土、結構專業實驗室5 個,可結合BIM 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的培養基礎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使用。
本專業與5 家地區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基于工程認證標準,圍繞OBE 教學理念,共建人才培養新模式。
學院可提供可靠的、雄厚的科學理論知識支持,可以提供完善的研究場地,配置先進的設備,提供先進的資訊等支持,學校有成熟的規章制度,確保項目的正常運行。
充分利用企業資源,開展校企平臺的共建工作[5],與企業共同完成BIM 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通過實踐項目實操,提高教師、學生的實踐水平。
現南疆地區,開設土木工程專業的本科院校有塔里木大學、喀什大學及新疆理工學院。與其他兩所高校相比,新疆理工學院地處阿克蘇地區溫宿縣,靠近阿克蘇市區。阿克蘇地處南疆中部,是新疆南北要沖和東西貫通的關節點,是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區位、地緣優勢十分突出。
依托BIM 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加快培育一支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滿足國家建筑業轉型升級重大戰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隊伍。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支與國家一流大學相適應的高水平、能支撐引領地區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教師隊伍,使新疆理工學院成為支撐科學研究創新驅動發展、國家戰略發展和國民經濟發展的人才高地。培養培訓一支能夠準確把握BIM 先進理念、深入研究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做好專業教學整體設計,滿足新技術、新技能培養培訓需求的教學創新團隊,以專業為主體,證書為導向,開展師資隊伍BIM 培育工作。
深化和完善“產學合作”的體制機制,服務于全疆地區。以新技術來創新驅動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滿足“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總需求,探索工學結合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BIM 技術應用的人才培養機制[6]。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為興疆固邊服務。
為加快新疆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建設,更好地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服務區域社會的職能,同時立足就業能力本位,建設成果導向型的BIM 教學模式,提升社會服務及工程實踐應用的綜合能力,擬建該BIM 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具體內容如下:①BIM 創新實驗研究教學中心。主要包括建模軟件、計量計價軟件、BIM 施工指導及管理類軟件的采購及計算機、辦公設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等實驗室硬件建設。②BIM虛擬仿真應用中心[7]。主要包括BIM ⅤR 大屏顯示系統、聲源系統、控制系統、BIM ⅤR 3D 軟件、ⅤDP 虛擬現實設計平臺及多媒體教學等設備的采購和建設。③BIM 工程實訓應用中心。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測量、道橋、計量計價、鋼筋平法、結構仿真等實訓案例演示平臺的建設。
希望通過與企業合作,對專業骨干教師開展師資培訓,組建BIM 師資隊伍,從根本上提升提高教師的BIM 理論水平及應用能力,滿足BIM 人才培養的發展需要。
當前新疆理工學院尚未開展BIM 教學,希望與企業開展合作共享教學資源,為BIM 技術融入新疆理工學院土木工程課程體系做一些準備工作,共同制作完成基于土木工程專業配套的教學資料,針對“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高級)”1+X 證書開展培訓及資格認證,培養合格的BIM 應用型人才。
打造“一中心兩應用”。一個教學中心:在專業課中應用BIM 與虛擬現實技術,提高教學水平,滿足企業人才用人需求,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并且在實訓周、畢業設計、課程設計中充分與校內現有課程形成BIM體系,更好地完成實驗、實踐項目和課設要求。培訓應用一:不改變現有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學習BIM 應用技能,還可滿足社會上同行從業人員學習BIM 與虛擬現實技術的需求。工程應用二:吸引優秀學生參與工程實踐,提升教師的BIM 與虛擬現實應用與科研能力,通過BIM、虛擬現實技術方面的課題研究,為企業提供BIM+虛擬現實技術落地應用服務。
認真編寫BIM 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方案,使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做到統籌規劃、精心實施。當前新疆理工學院由于BIM 教學資源和師資有限,尚未開展BIM 教學。今后將與校企合作單位積極合作,通過學習、培訓,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制定BIM 技術人才培養計劃、管理制度,共同加強學生實習實訓過程管理,不斷提高實習實訓效果和質量;組織編寫基于BIM 技術的實踐基地建設方案。
與企業密切合作,通過企業線上、線下舉辦的BIM應用講座,開展項目實踐合作等形式開展師資培訓。基于BIM 實訓內容的相關實訓手冊編寫工作等;利用暑假時間參加BIM 線下學習活動,或組織企業專家來新疆理工學院舉辦BIM 應用講座;開展項目實踐合作。積極邀請“1+X”建筑信息模型培訓的專家,來校指點、培訓,以期達到預期的目標。
依據每年舉辦的全國高校BIM 畢業設計大賽,實操練習,通過項目實戰提高師生BIM 項目實操技能,具體舉措如下:①對學校機房的電腦軟件進行升級,提升用于“1+X”建筑信息模型的配套軟件,完成電腦、軟件的全面升級;②教研室進一步增加宣傳力度,全方位宣傳證書重要性及建筑領域的需求,多組織學生參加BIM 相關競賽,加深學生對BIM 技能的重視程度及了解情況,讓學生由被動轉變成主動申請培訓,積極參加每年舉行的“魯班杯”全國高校BIM 畢業設計大賽,提升BIM 技術實操技能。
通過與校企合作,必將增強新疆理工學院在工程建設領域的社會影響力,可有力推進學校的建設步伐,使新疆理工學院的綜合辦學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發揮強大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成為南疆高等院校發展的示范和改革的先鋒。
通過BIM 技術人才基地應用,努力打造出一支科研能力強的學術團隊,大力提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通過參加BIM 培訓活動,推動建立新疆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BIM 初級、中級、高級應用人才階梯式等級建立,以科研帶動人才培養,為社會培養更多具備BIM 與可視化技術的拔尖創新工程建設人才。
開展BIM 人才培訓認證與學術交流。土木工程專業已將“1+X”BIM 證書拓展到“第二課堂”,并與校企開展合作,先后在學生群體內舉辦了兩屆“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線上培訓工作,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習最新的學科前沿知識,提升動手實踐能力,獲取相應的資格證書。目前已有數名學生取得“初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1+X”BIM 證書制度試點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8],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