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楊尼瑪
青海省稱多縣歇武鎮農牧業技術服務站,青海稱多 815102
瘤胃積食為一類獸醫臨床中常見疾病,其有“宿草不轉”之稱。該疾病主要指的是大量草料積累在病畜的胃內無力運化的現象。牛瘤胃積食臨床癥狀為食欲下降、反芻異常、精神沉郁、目光呆板、腹部疼痛、搖尾、呻吟等等。牛瘤胃積食病的病程時間長,病癥在一開始不能有效判斷出來,但是在表現出明顯癥狀之后其治療所需要的時間就會加長,嚴重影響到牛的生長發育,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當地的牛銷售經濟以及牛肉加工生產發展情況。
養殖戶沒有將牛飼料方面的問題重視起來,導致牛群中部分牛處于過度饑餓狀態,或者是養殖戶給牛喂食了過熱或者是過涼的飼料,而牛長期處于這樣的狀態下便會誘發積食,而長期在飼料中添加瓜果等含糖量較高的食物也會形成誘發牛瘤胃積食病的病因,同時要注意禁止使用泔水,泔水是導致多種牛疾病形成的重要因素[1]。
日常飼養管理中,一旦養殖戶使用的飼料是霉變或者變質的,也會導致牛患瘤胃積食,或者是犢牛群喂食了過多難以消化的食物,導致部分消化能力本來就較弱的牛更加無法正常發揮胃腸功能,從而形成牛瘤胃積食病。另外,如果飼養者在進行飼料購買的過程中,買到假冒偽劣的飼料或者添加了藥物的飼料也會導致牛瘤胃積食的疾病發生,這些都是由于飼養者沒有對飼料的購買和使用把好關造成的。
牛本身在進食過程中沒有充分將食物咀嚼碎,并且進食速度過快,也會誘發牛瘤胃積食。牛群在患其他疾病過程中也會有形成牛瘤胃積食的概率,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病癥將越來越嚴重。不僅是對于牛,對于其它的動物來說也是如此,自身進食過快或者“囫圇吞棗”式飲食,都是造成腸胃疾病甚至消化疾病的重要原因。
臨床上,牛瘤胃積食的主要表現為病牛消化不良,發病初期病牛表現食欲下降、瘤胃蠕動和反芻減少或停止、不停噯氣,且隨著病情逐漸加重而表現出食欲不振,但是飲水量比正常情況下多,嚴重的情況下病牛會拒絕食用飼料。同時患病牛的背部毛發暗淡且沒有光澤,會大量啃食牛圈或者是牛運動場地,并且會飲用牛圈內已經受到污染但是沒有及時更換的水,通過伸頸打哈欠的頻率也能夠判斷牛是否有可能患牛瘤胃積食。部分病牛有黃疸或者是排泄物不正常的情況。牛在患病后運動量也會明顯減少,且體重較小的病牛有吐出水或者食物的情況,也會有病牛出現干嘔情況[2]。
先準備好一根1~2 m長的青嫩且柔軟的樹條,粗端直徑在2 cm左右,尖端直徑大約為1 cm,將樹條刮干凈,用少量棉花包裹尖端,接著包裹兩層紗布并用線綁緊,再將魚石脂油涂抹在上面。然后讓人員保定病牛,右手拉緊牛舍,左手將樹條從口腔內送入咽部,病牛吞咽經過食道逐漸進入賁門處,再緩慢轉動樹條刺中瘤胃中心,直到病牛出現排尿癥狀時才停止轉動和前進,最后通過不停轉動將樹條退出。這樣通過刺激瘤胃蠕動的方法,可以幫助病牛盡快恢復健康。
當前針對牛瘤胃積食的治療主要采用中醫治療的方法,具體藥方有以下三種。
3.2.1 將山楂16 g、秦皮15 g,白頭翁、茵陳、龍膽草各12 g,黃連、枳殼、厚樸以及大黃各18 g,通過干凈的水煎煮到位之后通過灌服方式醫治病牛,每天服用一劑,并且需要連續服用3~5 d。
3.2.2 將山楂20 g、陳曲和麥芽各15 g,蒲公英12 g,檳榔粉狀物5 g,再加上安乃近2 g、吡哌酸1 g、維生素B1100 mg、法莫替丁10 mg(抗潰瘍及抗酸藥)后形成藥物攪拌到飼料中喂食給病牛,每日兩次與飼料混合,并且連續使用藥物5 d。
3.2.3 將大黃65 g、青皮35 g、香附子32 g、草果65 g、枳實90 g、二丑15 g、肉蔻60 g、檳榔80 g、神曲25 g、草果35 g、芒硝180 g混合一起研磨成粉狀,一次灌服,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4.1.1牛舍選址
養殖戶在一開始選擇建造牛養殖場具體位置時,就需要盡可能將一些地勢較高且干燥通風,能夠有充足陽光照射的地方作為重要的選址點,并且還需要考慮到周圍是否安靜并且避風,以及周圍是否有化工廠,水源以及空氣的基本狀況是否理想。在進行牛的養殖過程中,選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在選址上不正確,可能成為后期造成牛各種疾病的元兇。此外,牛舍的選址是牛養殖的首要環節,如果在開始的環節就出現決策性的錯誤,那么就會給后期的養殖工作造成許多的麻煩。
4.1.2 牛的保暖措施
在建造牛舍的時候,應該考慮怎樣做好冬季保暖以及夏季散熱工作,需要為牛群提供冬暖夏涼的環境,并且在日常飼養中能夠給牛有效的運動區域。當然,隨著養殖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地區在冬季開始推行塑料養殖場建設工作,即采用較為保暖的塑料材料為養殖場保暖工作提供幫助,但是需要注意冬季消毒工作以及通風工作,避免在濕熱以及空氣流通較慢的環境下產生使牛患牛瘤胃積食的因素[3]。
4.1.3 科學規劃養殖場內部環境
在養殖場內部環境規劃以及整改中,還需要保證水泥地面是有傾斜度,同時以坐北朝南作為養殖場的朝向,能夠有助于污水排放以及正常陽光照射到養殖場內部,為養殖場內的日常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有利的環境因素。進行科學規劃養殖場內部環境,能夠讓牛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個舒適的環境生長,這樣在長期的發展中,能夠盡可能的減少一部分疾病,尤其是牛瘤胃積食疾病產生的可能性。
4.1.4 做好相關消毒工作
養殖人員也要做好牛排泄物處理工作以及食槽、飲水槽清掃工作,一旦發現牛群中有個別牛表現出一些不正常的狀態,就要及時隔離并且考察牛的實際狀況,判斷病因以及病情狀況之后及時開展治療。這就要求養牛戶在養殖過程中每天都要進行牛舍的打掃和消毒,對于牛的飲食和飲水用具等也要及時的進行清理,這樣能夠盡可能的減少牛瘤胃積食在牛養殖中的產生和傳播。
4.2.1 選擇質量合格的牛飼料
養殖場要對牛的飼料進行嚴格檢查,在購買飼料之前就要對飼料生產廠家做好詳細的調查工作,為了保證飼料不會給牛的健康帶來危害,要選擇有相關生產證明并且較有名氣的飼料廠家,同時充分考慮到實際生產目標,以及養殖場內牛群的整體生理特點,盡可能保證飼料的營養并且適合牛咀嚼。
4.2.2 科學進行飼料的配比
養殖人員不可為了短期利益大量儲存飼料,盡量建立起規范的飼料購買機制,定期定量購買飼料。并且可以將周圍農戶或者是養殖戶自己生產的農作物利用起來,在相關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確定一部分數量的農作物作為牛飼料中的一部分配料,為保證牛能夠獲得較為全面的營養而努力。
在養殖場飼養工作中,必須重視飼養管理,采用定時、定量喂食的措施,嚴格禁止給牛喂食不恰當的食物,一旦發現喂食的飼料中出現了不合格的食物,要盡快開展處理工作。同時,豆類食物在喂食給牛之前要做好研磨工作,盡量制作成牛好消化的狀態再添加到飼料中。
綜上所述,牛瘤胃積食在進行牛的養殖過程中是一種極其常見的疾病,由于牛瘤胃積食疾病的發病初期很難被養殖戶發現,一旦發現就已經發展的相當嚴重,而且還具有相當高的死亡率,這就需要養牛戶進行重視,無論是從牛的日常飼養,還是在患牛瘤胃積食之后的治療,都要采取科學的方式來進行。在臨床治療中,中醫對牛瘤胃積食的治療效果比西醫要好,本文就牛瘤胃積食的中獸醫治療措施進行研究,期望能夠促進我國牛瘤胃積食治療與預防的發展,保障牛養殖戶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