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熱艾·阿哈太
新疆塔城地區動物疾病控制與診斷中心,新疆塔城 834700
新疆有著非常豐富的草場資源,近年來隨著畜牧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殖的調運、交易十分頻繁,這給多種疾病帶來了良好的傳播條件,羊腦包蟲病作為養殖環節中較常發生的寄生蟲類傳染病,其發病率也逐年升高,這不不僅給養殖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也對公共衛生安全造成了威脅。
據統計我國每年患有腦包蟲病的牛羊約5 000萬頭,因患病導致的牛羊死亡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達30億元,而由于腦包蟲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因此羊患病后很容易傳播給人,我國的腦包蟲病患者約40萬人,人感染腦包蟲病后常會因少量抗原就引起過敏反應,例如囊腫穿破或在手術時囊液溢出導致發熱、皮疹、腹痛、腹瀉、昏迷等,嚴重時還會因過敏導致休克,患有腦包蟲的患者經手術后仍有復發的風險。羊患病后會造成體質下降,死亡率較高,當有羊只患病后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隔離、治療,很有可能造成大面積的傳播,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也危害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羊腦包蟲的病原是多頭絳蟲,其體長約為400~600 mm,寬度約5 mm,成年的多頭絳蟲繁殖速度很快,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卵子,該病原對環境的抵抗能力較強,在環境中可存活數年,對熱敏感,70 ℃時可將其殺滅。多頭絳蟲常寄生在犬、狼、狐貍的小腸內,孕節片脫落可隨糞便排至環境中,養殖接觸到孕節片和蟲卵污染的環境、草料以及飲水后,蟲卵通過消化道進入羊只體內,六鉤蚴逸出后鉆入腸黏膜的血管內,經由血液進入腦脊髓,發育2~3月后成為多頭蚴,也有一部分六鉤蚴隨著血液進入肺臟,經6~12個月發育成有感染性的幼蟲。
多頭絳蟲不僅能夠感染牛、羊,對馬、豬以及人也均有感染性,進入動物體內后通常寄生在腦內或脊髓內,該病以2歲以內的幼羊最為易感,六鉤蚴在羔羊體內的發育速度最快,進入機體后2周內就可發育至粟粒大小,6周時囊體約為2~3 mm。
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可以分為3種類型,分別為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
多為感染1個月的病例,此時感染的包蟲數量較多,約為7~25個,幼蟲在移行的過程中對腦組織有較為嚴重的損傷,可引起腦脊髓膜炎,在死亡前,患病羊暴躁狂奔,痙攣驚叫。
多為感染2個月的病例,感染包蟲的數量大多為2~7個,患病羊呈間歇性癲癇,一日可發病數次,每次持續5~10 min,有多種神經癥狀,患病羊的食欲受到一定的影響,體重降低,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可發生死亡。
多為感染2月以上的病例,感染包蟲的數量多為1個,癲癇發作的頻率與亞急性型相比較低,多為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患病羊呈轉圈運動。可根據患病羊的癥狀判斷腦包蟲寄生的位置,當腦包蟲寄生在大腦時,患病羊萎靡不振,不喜走動;當腦包蟲寄生于額葉時,患病羊呈低頭前進或頭抵住墻;當腦包蟲寄生于顳葉時,患病羊可能出現失明現象;當腦包蟲寄生于小腦時,患病羊容易受到驚嚇,行動不協調。
剖檢患病羊,可看到顱骨變薄,質地柔軟,腦組織有腦炎、腦膜炎病變,可看到乒乓球大小至雞蛋大小不等的透明包囊,包囊中有透明的包囊液,包囊中有白色顆粒狀物質,囊內膜上附著寄生蟲頭節,將包囊取出后,可以看到腦組織因長期壓迫變形,形成空洞。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流行病學特點進行診斷,但需要注意與莫尼茨絳蟲、羊鼻蠅蛆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剛剛發病的患病羊可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最常使用的藥物是吡喹酮,用量為70 mg/kg,同時使用其他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可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如果患病時間稍長,使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患病時間較長的羊只應采取手術治療,將患病羊置于空地觀察其運動,來判斷寄生蟲的寄生位置。腦包蟲的手術可使用穿刺式或圓鋸式,圓鋸式手術應先將術部的毛剔除干凈,而后使用3%的碘酒進行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脫碘,手術前術者應熟練掌握羊腦部的結構,了解靜脈竇的位置,羊的靜脈竇有兩條,處于羊的大小腦之間和大腦的縱軸處,在手術的過程中應當盡量避開這些部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在手術時應在羊角及其中心的內緣1 cm處施圓鋸術,這樣能夠很好的降低對腦組織的損害。切口長度約為2 cm,用圓鋸進行開孔,看到腦包蟲的包囊后應捂住患病羊的口鼻,使其不能呼吸,以此加大大腦的壓力,而后讓羊呼吸,重復幾次后可看到因顱內壓增大而被擠出的包囊,將包囊去除后用止血紗布對術部進行止血,蓋好硬腦膜和骨膜后進行縫合,縫合結束進行包扎。
預防羊腦包蟲病首先應當加強飼養管理,規范牧羊犬的管理,對于流浪犬只、狐貍、狼等動物進行防范,禁止其與羊群接觸,牧羊犬應定期使用吡喹酮進行驅蟲,驅蟲后應當妥善處理犬只排出的糞便,以防糞便內有孕節或蟲卵,污染環境造成羊只感染。其次,應當勤于觀察,一旦發現有羊只出現異常,尤其是有轉圈運動等神經癥狀時,應當及時的進行隔離,并對其生活的環境進行消毒。定期對羊群進行驅蟲也是很好的預防羊腦包蟲病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驅蟲后的糞便應進行深埋或焚燒,以防止反復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