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榮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云南 昆明 650051)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的自然資源,也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基礎,兼具生態、經濟和社會多重效益[1,2]。森林資源結構決定了森林的質與量,影響其功能的發揮,更決定其經營管理方式[3]。及時了解森林資源現狀結構,對調整林業政策和森林經營技術措施,促進林業和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2]。騰沖市是云南省重點林區之一[4,5],多年來全市立足“生態立市”,深入推進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保護、天然林保護、中低產林改造、國有林場改革、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4~7],不斷加快森林資源培育速度,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故全市森林資源數量得到迅速增加,林地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為了及時了解騰沖市森林資源現狀,發現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利用騰沖市2019年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對其森林資源現狀進行了分析,以期為騰沖市下一步林業政策和措施的優化提供一定的參考。
騰沖市隸屬于云南省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邊陲,橫斷山脈高黎貢山西南麓,地處東經98°05′~98°46′,北緯24°38′~25°52′,總面積570088 hm2[4,8~10]。縣城海拔1960 m,境內最高海拔3780 m,最低海拔930 m。受西南季風影響,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暖多雨、干濕分明”的低緯山地季風氣候特征,年均氣溫14.9 ℃,年均降水量1480 mm,平均相對濕度78%[8,9]。騰沖市森林資源豐富,從河谷到高山依次分布有溫性針葉林、暖性針葉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和灌叢5個植被類型[9]。市內動植物資源豐富,記錄有高等植物1848種,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有3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7種;脊椎動物566種,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10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5種,被譽為“天然植物園”和“動植物的避難所”,是云南乃至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最獨特的地區之一[9]。
利用騰沖市2019年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數據,獲取該區域的地類、土地權屬、森林類別、喬木林起源、優勢樹種和齡組等森林資源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
騰沖市土地總面積570133.13 hm2,其中林地面積470594.68 hm2,占國土面積的82.54%;非林地面積99538.45 hm2,占國土面積的17.46%。林地地類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地和林業輔助生產用地8種。其中,有林地面積占比最大,占林地面積的87.31%,其次為未成林地,占比為7.21%,再次是灌木林地,占比為3.82%,其他林地地類占比均不足1%(表1)。
按照林地權屬劃分,騰沖市國有林地面積為138238.82 hm2,占林地面積的29.38%;集體林地面積為332355.86 hm2,占林地面積的70.62%。
按照森林類別劃分,騰沖市的森林類別構成為商品林和生態公益林2種,其中商品林面積為365887.79 hm2,占林地面積的77.75%;生態公益林面積為104706.89 hm2,占林地面積的22.25%。
全市森林面積為421536.62 hm2,森林覆蓋率為73.94%。喬木林是森林地類的主要組成部分,面積為405853.82 hm2,面積占比高達96.28%;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面積為10660.09 hm2,面積占比為2.53%;竹林面積僅為5022.71 hm2,面積占比為1.19%。
喬木林以天然林為主,面積為266303.38 hm2,占喬木林面積的65.62%;人工林為輔,面積為139550.44 hm2,占喬木林面積的34.38%。喬木優勢樹種主要為櫟類、其他闊葉樹種、云南松、禿杉、杉木、榿木、華山松、樺木、核桃和鐵杉,面積占比均在1%以上,其中以櫟類、其他闊葉樹種和云南松面積占比最大,分別為28.14%、23.35%和19.14%;其他優勢樹種面積占比均不足1%(表2)。從蓄積情況來看,全市喬木林總蓄積量為53786994 m3,單位面積蓄積量為132.53 m3,其中以櫟類林、其他闊葉樹種林和云南松林蓄積量最大(表2)。從喬木林齡組結構來看,騰沖市喬木林大多處于中齡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階段,分別占比30.74%、24.42%、26.58%;處于幼齡林階段的次之,占比15.25%;過熟林占比最小,僅為3.00%(表3)。
5.1.1 森林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較大
騰沖市林地面積比例高達82.54%,且多為有林地;森林面積421536.62 hm2,森林覆蓋率達73.94%。喬木林是森林地類的主要組成部分,面積占比高達96.28%;喬木林總蓄積量為53786994 m3,單位面積蓄積量為132.53 m3。總體來說,騰沖市森林資源總量較為豐富。
從人均森林資源占有量來看,人均森林面積為0.66 hm2,遠高于我國(0.16 hm2)和世界(0.60 hm2)的人均占有量[11];人均森林蓄積為83.72 m3,同樣高于我國(10 m3)和世界(52 m3)平均水平[1]。
5.1.2 林分結構合理,森林質量較高
林分以天然起源的喬木林為主,人工起源的喬木林為輔。全市天然林面積266303.38 hm2,占喬木林面積的65.62%,人工林面積139550.44 hm2,占喬木林面積的34.38%。從起源來看,天然起源的森林占主要地位,林分結構趨于合理。
優勢樹種中闊葉樹種和針葉樹種面積比例約為3∶2,以櫟類、榿木、樺木、核桃和其他闊葉樹種為優勢樹種的闊葉林面積約占喬木林面積的61.46%,以云南松、禿杉、杉木、華山松和鐵杉為優勢樹種的針葉林面積約占喬木林面積的36.22%。植被類型多樣化程度高,抗災害能力較強。
齡林以中齡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為主,分別占喬木林面積的30.74%、24.42%和26.58%,幼齡林占15.25%,過熟林僅占3.00%,表明林木正處于旺盛生長階段。
5.1.3 森林后備資源豐富,發展空間大
喬木林中幼齡林和中齡林面積總計186690.94 hm2,占喬木林面積的45.99%,森林后備資源較為豐富。此外,還有未成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和宜林地共計40363.65 hm2,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5.1.4 集體林地比重高,管理難度大
全市林地中集體林占比較高,集體林地面積332355.86 hm2,占林地面積的70.62%。集體林地占比較高,有利于當地林業生產經營,促進了林區經濟發展,但也無形中增加了林地生產經營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給林業管理增加了難度。
5.1.5 森林以商品林為主,保護力度不高
全市林地中商品林所占比重較高,商品林面積為365887.79 hm2,占林地面積的77.75%;其余為公益林,僅占22.25%,林地保護強度不高。
5.2.1 探索集體林地管理新模式
騰沖市集體林地占比較高,管理難度大。建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做好充分調研,探索集體林地管理新模式,開創林地保護和經營雙贏新局面。例如,可以采取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限制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權利)來對集體林地進行管理,實現國有土地占主體地位,實施具有彈性[12,13]。或采取集體林政府租賃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林農獲得的生態補償,緩解重點生態區位內林農生產經營與生態建設間的社會矛盾,有利于實現森林資源的高效管理[12]。
5.2.2 堅持保護優先,科學合理經營商品林地
商品林以生產經營為主要目的,若不加以科學管控將不利于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和保護。騰沖市商品林比重較高,林業發展前景良好,但商品林經營實體多只注重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視了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建議當地政府堅持保護優先,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最大限度做好宏觀調控,科學合理經營好商品林地,使其兼顧經濟和生態效益,實現森林資源永續利用[14]。
5.2.3 創新森林經營理念,開發新型森林產業
騰沖市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具有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的潛力。可結合當地實際創新森林經營理念,開發森林生態旅游、森林康養、森林教育等新型森林產業,在最大限度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