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燈組
遼陽燈塔市委牢固樹立“大黨建”工作理念,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統籌謀劃、協同聯動,構建“一區兩帶”(以城市主城區為中心,以東部紅色旅游帶和西部產業示范帶為兩翼)的城市基層黨建格局,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不斷增強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為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燈塔市委加強頂層設計,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基層治理一張網、服務民生叫得響”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強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建設的指導意見》等“1+13”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相關配套文件,為基層社會治理制定出“路線圖”和“任務書”。燈塔市還建立市、街道和社區三級城市黨建聯席會議及調度通報、動態管理和跟蹤問效等工作制度,有效整合地方和部門的資源、力量參與城市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工作,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志愿者團隊到燈塔市兆麟社區開展為居民免費理發活動
為推動社區與共建單位黨建和社會治理有效融合,燈塔市成立街道“大工委”,采取“工委委員+兼職委員”的模式組建街道“大工委”,由包保街道的黨員縣級領導擔任街道“大工委”第一書記,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大工委”書記,兼職委員由公安、城管、水務、供電、供暖等部門班子成員擔任,賦予街道黨工委監督考核職能,加強區域聯動。成立社區“大黨委”,街道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社區“大黨委”第一書記,社區黨委書記擔任“大黨委”書記,兼職委員由轄區內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結對共建單位、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負責人、黨員志愿者等擔任,賦予社區黨委協調職能,組織共建單位積極參與協商議事,推動群眾反映的難點重點問題有效解決。
鏵西社區是燈塔市采煤沉陷區的安置小區,居民大多是農村動遷而來的村民。初到社區,不少居民還保留著原來的生活習慣,導致小區環境臟亂差、鄰里糾紛不斷。針對這種情況,鏵西社區黨委把小區按樓院劃分成了網格,對居民實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組織黨員帶動居民自覺參與社區治理,探索建立了“四隊三平兩陣地”基層治理工作模式,即社區警務隊、日間巡邏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隊、鄰里守望志愿者隊,搭建共享共治管理微信平臺、社區志愿者服務平臺、居民互助自治平臺以及科技安全防范和人工安全防范陣地,實現了矛盾糾紛排查、問題信息收集的全覆蓋。一系列舉措徹底改變了鏵西社區的舊面貌,建成了今日的和諧文明幸福社區。
鏵西社區僅是燈塔市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燈塔市進一步提升社區網格化治理服務能力,提高基層治理水平,實現網格全覆蓋、服務無縫隙,著力用“一張網”解決基層治理難題。
燈塔市科學規范設置網格,全面推行“支部建在網格上”,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黨建網格體系,實現黨組織全覆蓋,將黨建與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多網融合”,推動黨建工作延伸到基層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為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燈塔市全面提升網格隊伍服務能力和水平,對黨建指導員、專職網格員和微網格員就疫情防控、法律法規政策、安全隱患排查等方面進行了專業培訓,真正實現了社情民意在網格中掌握、惠民服務在網格中開展、矛盾糾紛在網格中化解。截至目前,全市18個社區共建立277 個基礎網格、5170 個微網格,黨建指導員、專職網格員、微網格員共計5724 人全部配備到位,在疫情防控、創建文明城市等重點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拿起掃帚、帶上抹布、拎著水桶……在萬寶橋街道天福社區,在職黨員走進小區樓院和背街小巷,清理白色垃圾、擦拭健身設施、清除墻面的小廣告……大家積極投身小區義務勞動中,不僅改善了小區的環境面貌,也為創城工作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為了讓組織力量下沉,近年來,燈塔市深化“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推動在職黨員下沉社區服務常態化、長效化。制定出臺了《關于在街道社區全面推行共駐共建“三項清單”制度的通知》,充分整合共建單位、社會力量等資源,構建以社區黨委為基礎,轄區內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356 個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5840 名黨員就近到18 個社區登記報到,共認領幫助解決群眾“微心愿”6312 個。
“現在到社區辦事特別便捷,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東奔西跑。”兆麟社區的居民吳立軍在辦理完業務后感慨。為了讓居民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務,燈塔市采取一系列惠民措施,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推進社區服務工作提質增效。
為暢通民情通道,解決治理難題,燈塔市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有呼必應”工作機制的意見》,通過現代網絡技術,發揮五級黨建網格體系和三級社會治理網格作用,定期開展走訪和矛盾糾紛排查,發動黨員群眾對社區建設建言獻策,完善信息采集、任務派遣、問題處置、結果反饋等工作,初步建立起了“群眾只要有訴求,街道和部門接訴即辦”的機制。今年以來,共為群眾解決辦理1436 件實事好事。
基層基礎保障也是社區治理不可忽視的一環。為此,燈塔市加大基礎投入力度,按照《關于加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能力建設的意見》要求,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采取招聘的形式,配齊社區工作者,提升社區干部薪酬和生活待遇;先后投入近1000 萬元,采取政府劃撥、新建或維修等方式,推進社區場所達標升級;建立了穩定的社區工作經費保障制度,認真落實聯系服務群眾和黨建工作專項經費。同時,按照建設“15 分鐘服務圈”要求,在全市建立21 個黨群服務中心,把民生類高頻事項的服務窗口設立到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務,讓黨員群眾就近辦理、享受便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