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怡 肖麗娜 楊淑芬 楊政宇 周迅 郭璇
痛風(gout)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在關節所致的反復發作性炎性疾病,可致關節損害,嚴重者并發腎臟病變[1]。目前我國痛風總體患病率為1.1%,且呈逐年上升趨勢[2]。因痛風與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減少直接相關,而雌二醇可促進尿酸排泄,雄激素可抑制尿酸排泄,且男性飲酒量、飲酒頻率及高嘌呤食物攝入量明顯高于女性[3],故男性痛風患病率高于女性,兩者比例為14.7:1[4]。痛風患者常存在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除影響生活質量外,也會影響疾病治療效果[5-6]。目前針對男性痛風患者心理狀態的研究較少,故本研究重點調查男性痛風患者焦慮抑郁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改善男性痛風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2021年3—11月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住院及門診就診的196例痛風患者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條件:符合2015年美國風濕病協會(ACR)/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診斷標準[7];男性,年齡≥18歲;確診時間≥3個月;意識清楚,讀寫能力正常、語言溝通能力較好;知悉真實情況,同意并自愿參加研究。排除條件:患有其他合并癥者。196例男性痛風患者中平均年齡43.36±9.474歲。家庭住址:城市114例,城鎮54例,農村28例。婚姻狀況:已婚158例,未婚18例,離婚16例,喪偶4例。文化程度:完成義務教育及以下24例,高中及中專32例,本科及以上140例 ;家庭月收入:<3000元12例,3000~6000元38例,>6000元146例;吸煙126例,不吸煙70例;飲酒114例,不飲酒82例;每周運動次數:0次122例,1~2次36例,3~5次38例,6次以上0例;疼痛評分:無痛86例,輕度疼痛48例,中度疼痛44例,重度疼痛18例。
(1)基本情況調查:內容包括年齡、家庭住址、婚姻狀況、家庭月薪、家庭住址、痛風家族史、痛風病程、近一年發作次數等。
(2)焦慮情況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8]評價男性痛風患者的焦慮情況,該量表包含20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從“沒有或很少時間”到“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依次賦分1~4分。原始粗分乘以1.25計算得出標準分。標準分總分≥50分時,說明患者存在焦慮狀態,輕度焦慮的得分為50~59分,中度焦慮為60~69分,重度焦慮為70~100分[9]。
(3)抑郁情況評估:用抑郁自評量表(SDS)[10]評價男性痛風患者的抑郁情況,該量表包含20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從“沒有或很少時間”到“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依次賦分1~4分。原始粗分乘以1.25計算得出標準分。標準分總分≥53分時,說明患者存在抑郁狀態,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為重度抑郁[11]。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前對患者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共計調查210例,有效問卷196例,有效回收率為93.33%。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96例男性痛風患者中,焦慮、抑郁得分為46.16±11.66、46.59±11.64分,高于全國常模[12]的37.22±13.37、41.88±10.5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焦慮癥狀陽性率為32.65%(64/196),其中輕度焦慮17.35%(34/196)、中度焦慮10.20%(20/196)、重度焦慮5.18%(10/196);抑郁癥狀陽性率為26.53%(52/196),其中輕度抑郁16.33%(32/196)、中度抑郁7.14%(14/196)、重度3.06%(6/196)。

表1 男性痛風患者與全國常模焦慮、抑郁得分比較(分)
單因素結果顯示,婚姻狀況、飲酒、每周運動次數、職業、住院史、家庭月收入、近一年發作次數、有無痛風石及疼痛評分對患者的焦慮、抑郁有影響(P<0.05)。見表2。

表2 影響男性痛風患者焦慮抑郁得分的單因素分析

續表
分別以焦慮、抑郁分值為因變量,采用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賦值見表3),在α入=0.05,α出=0.10水平上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男性痛風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因素為近一年發作次數、疼痛評分、婚姻狀況及有無痛風石(P<0.05)。見表4。

表3 男性痛風患者焦慮抑郁的變量賦值

表4 男性痛風患者焦慮抑郁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本研究發現,男性痛風患者焦慮、抑郁的得分高于全國常模,焦慮、抑郁癥狀陽性率分別為32.65%和26.53%,與采用其他評估工具對痛風患者焦慮抑郁的研究結果相似[6],表明我國男性痛風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分析原因可能是痛風疾病本身病程長、易反復發作、治療周期長以及需要嚴格飲食控制[2],也因為男性患者生活方式相對不太健康、治療依從性差導致疾病病程延長及預后不良[1,13]。焦慮、抑郁情緒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角色和生活質量[14-15],也會影響疾病的發展及預后[5]。因此,在醫治疾病的同時,醫護人員也需關注患者心理方面的問題,及時疏導患者的負性情緒,根據男性患者特點,制訂針對性干預方案,預防負性情緒給疾病預后帶來不利影響。
3.2.1 婚姻狀況 本研究結果中已婚患者焦慮、抑郁得分明顯低于未婚、離婚、喪偶的患者。其原因可能是未婚、離婚、喪偶的患者因缺乏配偶的心理疏導,難以獲得自我認同感、難以融入社會生活中,從而更加易感焦慮抑郁。此外,也可能是離婚或喪偶對患者造成了嚴重的精神沖擊,悲傷情緒增加,對患者造成了嚴重的負面情緒[16]。因此,對于這類婚姻狀態不佳的男性患者,醫護人員應給予更多關注,發現患者出現負性情緒及時疏導,與家屬溝通,建議其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心理支持。
3.2.2 疼痛評分與近一年發作次數 慢性疼痛可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17-18]。本研究結果中,疼痛評分高的患者焦慮抑郁得分高,與張凡等[6]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疼痛發作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有關,因此對于疼痛明顯的患者,應給予相應的止痛措施,做好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疼痛,減少焦慮抑郁情緒的產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近一年發作次數越多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痛風發作表現為關節劇痛、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9]。Stewart等[20]認為痛風患者的心理負擔會隨發作頻率增加而加重,隨之出現焦慮抑郁情緒。此外,本研究結果中,近一年發作次數大于6次的男性患者占總人數35.71%,表明疾病控制效果不佳。原因可能與患者對疾病了解或重視程度不夠有關[21],提示需對男性痛風患者加強健康教育。電子產品、網絡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可通過抖音視頻號、微信公眾號等媒介推廣痛風相關知識,加強對疾病的知識宣教。此外,可以更多地采用圖片、視頻等形象生動且有利于患者理解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全面具體地了解疾病特征、注意事項及治療的重要性,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減少痛風發作頻率。
3.2.3 有無痛風石 痛風石多表現為皮下結節,長期存在會造成患肢疼痛、關節活動受限及關節畸形,嚴重時合并潰爛、感染,患者日常活動能力受限,也影響美觀[22]。本研究結果中存在痛風石的患者焦慮抑郁得分較高,這可能與痛風石導致的疼痛、存在的風險以及對工作生活帶來不便有關。Aati等[23]研究表明痛風石會影響患者的軀體和心理。因此,對于存在痛風石患者的諸多不適癥狀,醫護人員需要制訂個體化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對于焦慮、抑郁特別嚴重的患者可采用行為認知療法或其他干預方式。此外,治療痛風石的關鍵是長期口服藥物降尿酸治療使血尿酸水平達標[2],而我國痛風患者中男性的服藥依從情況不佳[13]。因此,男性患者的服藥行為也應受到醫護人員的重點關注,可以制定科學合理的干預措施,提升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了解及重視程度,樹立規范化治療的信心,達到改善男性痛風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目的。
本研究成果表明,男性痛風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發生率較高。通過分析影響因素,提示醫護人員應重點關注婚姻狀態不佳、疼痛評分高、近一年發作次數多及痛風石情況嚴重的男性痛風患者,基于可控因素,制訂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使患者更好地配合疾病治療。本研究在探討影響因素時,納入的自變量可能不夠全面,未來可擴大自變量范圍或采用質性研究做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