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藥大學 靳舒然,朱萱,華林曄
目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的基本形態,且老齡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1]。我國正面臨進入超老齡化社會的狀況。“老有所養”一直是很多老百姓的人生愿景,同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2],發展提高中醫“上醫治未病”的祈愿。目前國內養老體系處于以下狀態:
中醫在養老服務體系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中醫在預防老年慢性疾病、增強老年人體質方面獨具優勢[3]。由于老年群體為特殊群體[4],以老年慢病和共病尤為突出,以辨證論治為基礎的中醫在預防老年慢性疾病、增強老年人體質方面可發揮獨特作用。但國內中醫養老體系仍存在一定問題。
希望通過調查了解中醫藥類大學生對養老服務業的認知及就業趨向,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養老服務業人才缺失問題的解決方案和緩解中醫藥類學生就業壓力的可行性建議。
本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共發放35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40份,問卷收回率:97.1%。調查對象為學習中醫藥相關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包括中西醫臨床醫學、中醫學、中醫養生學、針灸推拿學、中醫康復學、運動康復學等)。
通過調查問卷及走訪的形式進行數據分析。問卷內容包括(1)基本信息(性別、專業、年級、家庭基本情況);(2)對于養老服務業認知度調查;(3)對于養老服務業的接觸程度(如參與和老人有關的志愿服務頻率);(4)對于養老服務業主觀性吸引以及顧慮因素調查(如工作壓力、行業發展潛力、薪酬待遇、法律保障、人際交往環境、社會地位等)(5)對于養老服務業就業意愿調查。
根據問卷設計對調查對象的關于養老機構就業意愿進行了等級分類:1=重點考慮;2=一般考慮;3=暫無想法但可以接受;4=完全不考慮。并進行假設檢驗。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1)運用Ridit分析、多樣本等級資料Kruskal-Wallis H檢驗,以探求兩組或多組獨立樣本是否有統計學意義。
(2)針對不同主觀因素進行了計數資料假設檢驗的成組設計R*C資料卡方檢驗,以探求主觀因素與就業意向的相關性。
1.基礎數據
結果表明在假設畢業后的工作與養老服務相關的前提下,大部分中醫藥類大學生有強烈意愿進入醫院有關養老科室。社區養老、養老院以及其他養老地點選擇的人數不足三分之一。走訪得知學生對養老服務行業現狀存在一定顧慮,同時少數同學了解國家鼓勵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及其相關政策。
在工作方向的態度方面,選擇“堅持專業對口”和“根據興趣愛好,可能選擇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的人數幾乎持平,共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二。選擇“堅持專業對口”的群體本身對本專業有著極大的熱情與信心,同時其專業可能存在一定特殊性。
2.以專業分組的就業意向對比
從表1可見,利用區間估計法Ridit分析,兩對比組95%的置信區間有交疊,不同專業關于養老行業的就業意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81>0.05,按α=0.05的水準選擇H0。

表1 以專業分組的就業意向研究
3.了解國策程度的多重比較
從表2可見,“比較了解 ”與其他分組關于養老行業的就業意愿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國策了解程度高的大學生關于養老行業就業意愿強。

表2 了解國策程度的多重比較
4.參加志愿活動的多重比較
從表3可見,利用正態近似檢驗法Ridit分析:P=0.00<0.05,按α=0.05選擇H1。參加相關志愿活動的不同頻率與養老服務業就業意愿之間有統計學意義。且參加志愿服務頻率高,養老服務業就業意向強。

表3 參加志愿活動多重比較
5.吸引因素及顧慮因素
將對于養老服務業主觀性吸引以及顧慮因素調查(如工作壓力、法律保障、行業發展潛力、人際交往環境、薪酬待遇、社會地位等)中的每個因素分別與就業意向進行統計,分別與其對養老就業意向進行相關性分析,分析影響因素與大學生養老行業就業意向的關聯度。(見表4、表5)

表4 意向4 * 吸引因素4 交叉表

表5 意向4 * 吸引因4卡方檢驗
通過卡方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吸引因素1(即工作環境良好)、吸引因素6(即行業發展潛力)與大學生的就業意向具有較大的相關度。(見表6、表7)

表6 意向2*顧慮2交叉表

表7 向2*顧慮2卡方檢驗
數據結果sig=0.00<0.05,“顧慮2”(即薪酬待遇)與不同的就業意向之間有統計學意義,交叉表中得出“顧慮2”的選擇比例隨著就業意向降低所占比例降低。分析方法同吸引因素分析。
研究表明不同中醫藥專業對于養老服務行業的就業意愿無明顯差異。通過相關訪談我們了解到這是由于不同專業之間沒有明顯的養老相關課程教學的偏差和區別,從而導致各專業對于養老服務行業沒有較大偏向性和針對性。同時養老服務行業所提供的服務項目并沒有較大的專業壁壘,還未精細劃分到需要哪一類中醫藥的人才。
1.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頻率、對醫養結合模式的了解、對養老服務業的認知與其就業意向有關
實踐是最直觀的認知方式,理論講解、思政教育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可深刻了解養老服務行業,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對于養老服務行業就業意向。一方面是由于本身興趣使然,另一方面了解到養老服務業發展前景,減少了對養老服務行業的主觀偏見。對養老服務行業的認知度的高低影響了中醫藥類大學生的就業傾向。反映出就業教育方面,對養老服務行業現狀的普及教育不夠全面。
新聞媒體應增加養老服務行業正面事件的報道。近幾年頻頻曝出護工虐待老人的新聞,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社會對從事養老服務行業人員的偏見。媒體需引導正確的社會觀、價值觀,應關注并積極弘揚養老服務行業的正能量,以此來強化社會對從事養老服務行業人員的理解與尊重,一定程度上增強職業認同感,吸引更多高素質、有能力的中醫藥類大學生投身養老服務行業。
應使社會養老公益項目走進校園。調動當代大學生積極投身于老年志愿服務工作中,弘揚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可實施志愿服務與學分獎勵關聯制度。通過志愿的方式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樹立價值觀念;同時可積極舉辦各類賽事及活動,例如老人養護急救知識競賽活動等,提高大家對養老服務業的認知度。
2.對養老服務行業國家政策的了解越多,其就業意向越強
國家政策對中醫藥類大學生從事養老服務業有積極引導作用。但目前養老服務業方面的政策尚不完善,并且在校生對于養老服務業國策的認知仍有待提升。一是應當加強對養老服務業政策的積極宣傳,讓中醫藥類大學生對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潛力和發展機遇有更為全面的認識,激發性對養老服務業的就業熱情。二是促進社會養老體系的建立。完善健全的養老服務業相關法律法規,尤其是中醫藥結合養老服務業的納入標準。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深化并落實相關政策,提出更為詳細的舉措,
1.將良好工作環境作為重點考慮因素的大學生,就業意愿越高
調查發現,中醫藥類大學生普遍認為養老養老機構需為老人提供宜居環境,則其工作環境更為舒適,因此其工作環境成為吸引在校大學生的因素之一。
2.認可養老服務業行業發展潛力的大學生,就業意愿較高
調查發現,中醫藥類大學生普遍認為養老服務行業發展潛力有一定潛力,但目前養老服務行業的前景仍不明朗,仍需要進一步的發展,需要更加清晰明朗的行業發展政策來支持和引導。
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要矛盾已經進行了轉變。”想要滿足日益增長的老年群體對良好的養老服務需求,就需要源源不斷地吸引高素質、高質量、高標準的青年人才投身于養老服務行業中來。養老服務業蓬勃發展的今天,作為中醫藥傳承者的我們應積極利用所學知識,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主動思考社會需求度與自身相關專業的聯系,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養老服務行業建設中尋找更多機遇與挑戰,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建設中醫特色醫養結合事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