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升
山西省大同市云岡區恒安新區是全國最大的采煤沉陷區和棚戶區集中連片安置區,占地面積9.57平方公里,安置群眾近30萬人,人口密度31348人/平方千米。2006年開始建設,2013年全部竣工,2017年由原同煤集團交回地方管理。
如何做好人口密集區的社區治理?如何無縫銜接好地方和企業兩種管理模式?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通過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為契機,堅持全面強化黨建引領、全力推進一體建設,以“六抓六覆蓋”全面鞏固和提升恒安新區治理成效。
抓組織陣地建設,推動實體支撐全覆蓋。恒安新區由企業管理變成屬地管理,黨建服務陣地覆蓋率很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全力爭取和整合資源。大幅度增加街道社區辦公場所。街道從2個增設成7個,社區從原來的31個增設成47個,辦公場所面積由兩年前的不到5000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80000多平方米。建成了58處“15分鐘生活圈”和150處“15分鐘核酸圈”。進一步優化黨員服務、居民議事、便民服務、文化活動、社區養老和矛盾糾紛調解六大綜合功能區,列支300萬元在中心建設自助政務服務系統,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大同恒安新區
抓干部隊伍建設,推動工作力量全覆蓋。恒安新區剛建成時,只有街道社區干部239名,與繁重的服務工作嚴重不匹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優先配強恒安新區工作力量。經過街道優化和社區換屆,目前街道社區干部增加到526人,其中35歲以下干部244人,全日制大專學歷190人,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92人,實現了干部年齡和學歷的“一降一升”。為提高社區干部待遇,在日常經費的基礎上又專門列支1400萬元。截至目前,干部待遇同比平均增長300元/月,醫療、養老等“四險”全部落實。對干部隊伍實行星級化管理,初次星級評定和動態星級調整相結合,根據年度考核、任職年限、獎懲情況等進行評定,結果和報酬待遇掛鉤。目前,正在進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初評定星工作。同時,積極探索建立農村(社區)黨員積分與星級評定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抓社區網格建設,推動精細治理全覆蓋。恒安新區建成后,歸屬經過企業、原礦區、云岡區多次變化,網格建設相對滯后。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結合疫情防控經驗,優化社區網格治理。劃細劃小網格,對恒安新區網格進行大清底,網格從原來的不足100個增加到了200個。配齊配強力量,“專、兼、輔”三路并進,招錄了175名專職網格員,轉聘了1672名樓長為兼職網格員,吸納了958名“萬事通”為輔助網格員。聯動聯建治理,暢通“物業服務管理,業委會(物管會)自治管理、居委會協調管理”三方聯調機制,深化提議、商議、審議、決議“四步議事”工作法,今年以來解決供水、供暖、供電、天然氣入戶等民生實事5300多件。
抓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便民惠民全覆蓋。恒安新區建設之初,城市規劃滯后,服務設施欠賬較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深入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質量提升活動。徹底改造“三供一業”,先后投入40多億元對恒安新區37個小區、1570棟樓、93762戶進行了供水、供電、供暖和物業改造。多點增加便民設施,打造了總面積15萬平方米的恒安公園、日欣公園、佳欣公園、溫欣公園、云新文化廣場,“小綠地”面積達到7萬平方米。建成了11座便民集貿市場、11座生活垃圾中轉站、36座水沖式廁所。有序規范交通秩序,取締非法運營電瓶車5000輛,成立恒安交警大隊,同步加強治安監控設施配套,安裝天眼、雪亮探頭1142個。公交線路從9條增加到13條,投放共享單車9000余輛,科學施劃了3000多個停車位。
抓就業創業扶持,推動培訓賦能全覆蓋。就近就業是搬遷群眾的新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持續推動恒安新區產業發展,連點成線,集線成面。大力培育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第三產業,嘉和眾美、中央商廈等大型商場,同盛、大美等大型酒店,佳家瑪、世紀華聯等連鎖超市先后開業。“云中聲谷”呼叫項目正在擴大營業面積,2000平方米的面積能解決就業1500人;9月份吾悅廣場開業,經營面積14.8萬平方米,能解決就業3000多人。持續加大培訓幫扶力度,建成就業服務和勞務培訓“兩個中心”,先后舉辦大中型招聘會38場,提供就業崗位17844個,培訓群眾8289人。“家門口上班”成為搬遷群眾的首選。

大同云新文化廣場
抓文化文明建設,推動書香云岡全覆蓋。恒安新區人員構成較為復雜,文化水平不同,素質參差不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深入開展春風化雨行動。用好“書香陣地”,以建成的94個平臺為載體,深入開展書香小區、書香家庭、書香企業創建活動,定期開展評選樹立典型。推進“六進活動”,以南風軒、六合學堂等基層文化品牌為平臺,推動黨的政策理論、友善禮讓等文明生活習慣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門店、進社區、進家庭,全面推進移風易俗。
現如今,恒安新區的面貌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第三產業發展更加多元,個體工商戶從2018年底的1623戶發展到現在的5776戶,增長256%。社區生活環境全面改善,引進了中航環衛公司,日清運垃圾達120噸;建設了不同層級、不同功能定位的醫療機構,1家鄉鎮衛生院、3家綜合醫院、7家社區服務中心、11家社區服務站全面護航搬遷群眾身體健康。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2021年刑事類警情下降66.21%,日均接警量由2019年的80起下降到不足10起,下降87.5%……雖然恒安新區這個全國最大的煤礦搬遷安置區的社區治理和城市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對照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需求,我們的工作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今后,我們將繼續做細做優鞏固提升工作,全面把恒安新區建設成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和諧穩定、共享共建、產城融合的城市“服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