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李建英, 羅國菊, 郭 野
(1.濰坊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山東 濰坊 261041;2.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北京 100730)
冷凝集是指在低溫條件下紅細胞(red blood cell,RBC)發生可逆性凝集,標本發生冷凝集會導致RBC計數假性減少和體積假性增高的結果。目前,臨床實驗室在進行血細胞分析時,如遇到冷凝集標本,較普遍的處理方式有37 ℃水浴30 min或進行血漿置換,基本能達到將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糾正到<380 g/L的預期效果,但這些處理方式均需要一定的時間,操作步驟相對繁瑣,且人工干預的步驟均會造成檢測結果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差。如何利用好血液分析儀的參數,在短時間內有效地解決問題,是對檢驗人員提出的挑戰。有研究發現,冷凝集標本41 ℃加熱1 min后檢測,或利用血液分析儀的網織紅細胞(reticulocyte,RET)通道檢測的糾正效果比37 ℃水浴2 h的效果更好[1]。R-MFV、RBC-O是血液分析儀的研究參數,可通過計算糾正MCHC,無需額外的孵育或置換時間。目前尚未見有關聯合應用RET通道RBC-O參數和電阻抗通道R-MFV參數計算MCHC來糾正冷凝集標本檢測結果的報道。本研究在評估無冷凝集標本R-MFV、RBC-O的可應用性后,探討R-MFV、RBC-O聯合應用在糾正冷凝集標本MCHC中的價值。
隨機取2021年8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送檢血常規的20例無冷凝集標本血液分析儀檢測結果。另收集2021年6—8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住院患者臨床送檢血常規的15例冷凝集標本。冷凝集判斷標準:MCHC≥380 g/L,RBC、血細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紅蛋白(hemoglobin,Hb)之間不符合“3規則”[2],放入4 ℃冰箱5 min有肉眼可見的冷凝集現象[3]。
XN-9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日本Sysmex公司)及配套試劑、質控品,該儀器電阻抗通道以鞘流電阻抗法檢測RBC,RBC-I和R-MFV為該通道研究參數;RET通道采用半導體激光流式細胞術(flow cytometry,FCM)+核酸熒光染色法檢測RBC,RBC-O為該通道的研究參數。
每日測定3個水平配套質控品,確保結果均在控。無冷凝集標本常規上機檢測。冷凝集標本分別用3種方法處理。(1)37 ℃水浴法:將冷凝集標本與含2.0 mL 0.9%NaCl溶液的稀釋液一同置于37 ℃水浴箱內孵育30 min,吸取10 μL迅速加入2.0 mL溫0.9%NaCl溶液中混勻,滴到計數板上,待RBC在計數板中分布均勻后,采用顯微鏡法[4]計數RBC。(2)血漿置換法:將標本1 500×g離心3 min,棄去血漿,加入等量0.9% NaCl溶液混勻,重復血漿置換步驟2遍,上機檢測。(3)RET通道MCHC檢測:采用XN-9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RET通道檢測MCHC(記為MCHC-O)。(4)通過RBC-O和R-MFV計算MCHC:用RBC-O替換RBC-I,R-MFV替換紅細胞平均體積(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通過公式MCHC=Hb/(RBC-O×RMFV)計算MCHC(記為MCHC計算)。
(1)采用Bland-Altman法比較20例無冷凝集標本RBC-I與RBC-O、MCV與R-MFV的一致性。以測量結果的差值為縱坐標,均值為橫坐標,繪制散點圖,并標注出95%一致性界限(±1.96s)。如果2個測量結果的差值均位于95%一致性界限內,則判定為2種方法結果具有較好的一致性[5]。
(2)以37 ℃水浴法為參考方法,分別計算15例冷凝集標本RET通道、血漿置換法RBC計數結果與參考方法的差值,以差值為90%~110%為可接受范圍。
(3)以MCHC<380 g/L,RBC、HCT、Hb之間符合“3規則”為糾正合格。統計RET通道、血漿置換法和通過RBC-O、R-MFV計算MCHC達到糾正標準的標本數。
RBC-I與RBC-O、MCV與R-MFV的差值均在95%一致性界限內,一致性好。見圖1、圖2。

圖1 無冷凝集標本RBC-I與RBC-O一致性分析

圖2 無冷凝集標本MVC與R-MFV一致性分析
除1例冷凝集標本血漿置換法與參考方法差值為60.5%外,其他14例標本與參考方法差值均為90%~110%。冷凝集標本直接上機檢測、37 ℃水浴法、RET通道檢測、血漿置換法RBC計數結果見表1。

表1 15例冷凝集標本不同方法RBC計數結果
RET通道、血漿置換法和通過RBC-O、R-MFV計算MCHC,分別有5、13、14例達到糾正要求。見表2、圖3。

表2 15例冷凝集標本不同方法紅系參數糾正結果

圖3 3種方法MCHC結果比較
XN-9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RBC的原理為電阻抗法,RBC通過小孔時,形成相應大小的脈沖,脈沖的數目代表RBC的數量,脈沖的高度代表單個細胞的體積,脈沖高度疊加,經換算即可得出HCT的值。Hb測定原理為在稀釋的血液中加入溶血劑,將RBC溶解,釋放出Hb,后者與溶血劑中相關成分結合形成Hb衍生物,進入Hb測試系統進行比色,吸光度的變化與液體中Hb含量成正比[6]。在冷凝集標本中,RBC凝集成團,體積增大,聚集后體積超過250 fL時RBC計數會假性減少;多個RBC聚集后形成的RBC團在通過計數孔時引起脈沖增大,會導致MCV假性升高,凝集的RBC使MCV增高,同時RBC計數減少,但以RBC計數減少為主,因此HCT也隨之降低,并造成了由RBC、Hb、HCT計算得到的MCHC結果異常升高[7]。Hb檢測為比色法,不受影響,對于冷凝集標本而言,Hb是電阻抗通道提供的不受影響的相對“真值”,可以直接應用。
血液分析儀RET通道的分析原理為半導體激光FCM+核酸熒光染色,且配置41 ℃液體加熱設備,故理論上通過RET通道可排除冷凝集干擾,得到可靠的RBC-O[6]。RBC體積服從正態分布,R-MFV與MCV在理論上是一致的[8]。因MCV是所有進入檢測范圍(25~250 fL)內單個、聚集的RBC體積的平均值,而當RBC體積按大小排序時,聚集的RBC因體積大會排在后邊,因此R-MFV未納入或僅納入一部分聚集的RBC,其R-MFV也較MCV可靠,理論上更接近于RBC平均體積的“真值”。本研究結果顯示,無冷凝集的標本RBC-I與RBC-O、MCV與R-MFV檢測結果具有較好的一致性,與相關研究結果[6]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RET通道檢測與37 ℃水浴法(參考方法)RBC計數的差值均為90%~110%,而血漿置換法5號樣本與參考方法RBC計數的差值(60.5%)超出界限,未達到糾正效果,但通過RBC-O和R-MFV計算,則達到了糾正效果;本研究15例冷凝集標本糾正結果顯示,僅7號標本未能通過研究參數計算的方法糾正(血漿置換法可以糾正);2號和5號標本血漿置換法未達到糾正標準,但通過RBC-O和R-MFV計算可以糾正;8號標本的MCHC<380 g/L,但RBC、HCT與Hb之間不符合“3規則”,放置于冰箱5 min后,管壁上可看到凝集顆粒,因此在遇到RBC、HCT與Hb含量不成比例時,建議先確認是否存在冷凝集;13號標本因標本凝集成塊,初次檢測無結果,因此將標本37 ℃水浴30 min后上機檢測,結果幾乎無偏差。對RET通道、血漿置換法、通過RBC-O和R-MFV計算MCHC均可達到糾正要求(<380 g/L)的標本(4、8、11、13號),MCHC和MCV結果有一定的偏差,但因為尚無可參考的金標準,無法判斷哪種方法糾正后的結果更接近真值,建議在報告中進行相應的描述,僅供臨床參考。
冷凝集標本雖然可以通過水浴后稀釋、血漿置換、水浴后灌板計數、溫浴后稀釋等方法進行處理,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并且人工干預造成的誤差也不可控制[1]。本研究15例冷凝集標本通過研究參數換算的方法有14例達到了糾正效果,糾正率>90%,為冷凝集標本的處理提供了一種快速的解決方法。然而,RET通道的RBC直方圖顯示明顯不呈正態分布時,R-MFV不適用,此時可采用水浴或水浴后稀釋、血漿置換等方法糾正冷凝集標本。
本研究基于工作中冷凝集標本的處理經驗,發現血漿置換優于37 ℃ 30 min水浴的糾正效果,因此將血漿置換法與通過RBC-O、R-MFV計算的MCHC結果進行了比較,發現計算的糾正效果較優,但本研究標本例數較少,未來在實際工作中會不斷驗證RBC-O與R-MFV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