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靈輝
吉林省梨樹縣畜牧業服務中心,吉林梨樹 136500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促使城鄉差距逐漸增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保障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政府開始制定了相應的扶貧助農項目以及政策,例如蛋雞養殖等項目。但是在養殖戶進行養殖的過程中,由于技術問題的影響,導致蛋雞養殖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的設想。因此,就要對蛋雞生態高效養殖技術進行分析,主要從養殖場的建立、養殖過程的技術以及疾病防控工作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蛋雞的養殖效果得到保障,可以更好為養殖戶收入的增加奠定基礎,以此縮短我國城鄉一體化的差距。
為了保障蛋雞的養殖效果,要建設合理的養殖場,因此就要做到以下幾方面:①不能選擇人員密集的地方和具有污染危險的地方,如交通干線、化工廠、屠宰場、醫院等;②位置選擇偏遠地區,一般情況下在郊外進行建設。因為郊外空氣新鮮,出現感染性疾病的概率較小,而且還有優質的水源和充足的地域,更不會出現破壞農田的問題;③不能選擇存在污染源的土地進行建場,這樣會影響蛋雞的生長;④要選擇地勢平坦的地方,保障排水和電力的便利,尤其不能建在野生動物較多的地方;⑤在養殖場建設的過程中,尤其要重視飼料儲藏室的設置,其位置最好是在入口,同時保證儲藏室是通風且干燥的,不會出現存水的問題。最后把生活區也建立在入口,與飼養區隔離。
在建立育雛舍的時候,主要做到以下幾方面:①位置,保障坐朝南北方;南北方向的距離為5 m,另外一邊的長度要視情況而確定,但是高度3.5 m。在建設屋頂的時候,要設計大小天窗,以此保障雞舍的正常通風,同時在墻上留出窗戶的目的也是通風,同時還有保障采光的意義。②四周墻壁要做成雙層的,可以使用空心磚修建,一般會選用長度在0.34 m地磚;使用陽光板和保溫塑料去建設棚頂,以此實現保溫和采光的目的;要用水泥把地面抹平,這樣可以更好的消毒以及清理雞糞,減少幼雞出現疾病;最后,把雞籠子放走道的中間,以背靠背的方式,大概放置4行,每個雞籠要配置相應的水槽以及飼料槽,這二者的長度在5 cm左右。③要在雞舍內安裝取暖設備,保障嚴冬季節時,雞舍的溫度最少在35 ℃。
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會把成年的雞舍建在冬暖夏涼地勢較高的地方,同時還要保障這個地方便于排水,可以保障雞舍是處于衛生健康的狀態下。具體有以下幾個步驟:①雞舍坐南面向北部,寬為5 m,長不超過13~15 m;保障雞舍的空間可以承受500只成年蛋雞進行自由活動,高度在3.5 m,設置進出口,南北墻留出可以打開的窗戶;在離地面0.12 m處,設置間隔2 m、長0.5 m、高0.3 m的雞門口,在門外要安裝可以開關的門,內部也要安裝門,以鐵紗窗為主。②房頂南側設計2 m×2 m的天窗,在走道中間擺放架子,高0.5 m、寬1.2 m、長1.4 m、間隔0.3 m放置直徑為0.02 m的梁架,東西之間的距離為1.5 m處擺放棲息架,在每個棲息架上安裝滑輪,以此便于糞便清理。③建設圍墻和圍欄以及圍網,預防蛋雞溜出。
在對雞舍的溫濕度和光照強度以及飼養密度進行控制時,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濕度:育雛雞舍濕度為65%~70%,成年雞舍在55%~60%左右。②溫度:育雛1~3 d時,溫度35 ℃。當4~7 d時,溫度是34 ℃。當8~14 d時,溫度是33 ℃。在蛋雞成長的過程中,要隨著時間的增加,調整室內的溫度,基本保障在一周減少2 ℃,直至和外界溫度持平。尤其要注意蛋雞生產的溫度,為18~23 ℃;③飼養密度,雛雞25~30只/m2;成年雞10只/m2。④光照強度:1~3 d雛雞每天光照23 h,夜間停1 h,強度為3~3.5 lux/m2;3 d以后,雞舍光照時間為17、15、13,12 h的趨勢變化,但光照強度要保障在2.0~2.5 lux/m2。
2.2.1 斷喙處理的工作
這項工作一般是在7~10 d的時候進行,把雞上部喙減去1/2,下部喙減去1/3,在轉群之前進行二次的斷喙。而在蛋雞經歷過斷喙時,要重視止血工作的開展,避免蛋雞出現細菌感染的疾病,導致雞群出現大面積死亡。所以在斷喙的前后7 d之中,要把維生素K3摻到飼料中進行喂食,把電解多維加入水中,減少蛋雞出現應激反應。在斷喙之后,要調整飼料的厚度,以此減輕蛋雞的疼痛感。要對3~18周的雛雞進行稱重,以隨機抽取,一周一次的方式進行稱量,大雞群抽取3%,小群抽取5%。
2.2.2 雞群的轉群管理工作
實際養殖時,會對16~18周的蛋雞進行轉群;之后在出現第一枚雞蛋時,更換雞群的飼料,以喂食產蛋雞飼料為主,然后把二者飼料進行混合,在后期進行投喂。在這個過程中,要保障飼料中的鈣元素含量增加2%,粗蛋白控制在16%~16.5%之間。
2.2.3 雞群的生產記錄工作
在養殖的過程中,要對蛋雞的體重變化、生長發育情況等進行詳細的記錄。在這個過程中,要對以下幾方面進行記錄:①雞群的整齊度檢測記錄;②免疫接種記錄;③藥物保健記錄;④飼料添加劑使用情況記錄;⑤蛋雞實際產蛋記錄。在對這些方面進行記錄的時候,要保障記錄時間超過2年。
首先,在對蛋雞進行疾病預防時,主要使用防治結合的方式,通常情況下,是在雞舍的進入口,放置自動噴霧的消毒裝置,還有消毒池,把消毒槽放在雞舍的門口,控制雞舍內的環境和溫濕度,養殖者最好一周進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對于育雛以及育成期間的雞群要每天消毒,在育成后期和產蛋前要2 d消毒一次。而且在對雞舍消毒時,不能和疫苗接種時間一致,最好要隔開。
其次,雞舍不能混養。還要對非生產人員和相關車輛的進入次數進行嚴格的控制,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實現保障養殖場內部環境的衛生情況。每天要清理糞便,在發酵之后作為有機肥放置在農田之中,要保障蛋雞引進單位的穩定,減少病雞的引入,在飼養一批蛋雞之后,要進行定時清掃、清洗、干燥以及消毒,在清洗和干燥以及消毒和蒸熏雞舍等步驟進行后循環消毒工作。
最后,使用預防類藥物的時候,要少用甚至不用抗生素,可以使用生物飼料和電解多維以及中成藥進行保健。要對60日齡的雞群以及生產之前的雞群進行驅蟲,一般會使用廣譜驅蟲的方式。飼養人員還可以通過觀察以下幾方面去判斷雞群的健康情況:雞群的糞便、采食量變化、飲水能力、呼吸音、畸形蛋等。在治療細菌性疾病的時候,通常會對蛋雞使用抗生素,這時要進行藥敏實驗,減少過敏等不良反應的影響,最好是高敏抗生素。還可以在治療的過程中,使用中西藥結合的方式,可以縮短治療時間,提升治療效果,最主要的可以縮減治療成本,最終實現保障雞群的安全和飼養者利益的目標。
綜上所述,使得蛋雞生態高效養殖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可以保障蛋雞養殖的效果,減少養殖戶的損失,增加養殖戶的收入,實現助農扶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