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林 (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江陰高級中學)
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要求教師要對所講內容進行解讀,要進一步加工、挖掘、改造和提升。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課堂教學中要推動學生的思考和提問,教師要給學生思的材料、疑的內容,這些材料和內容就是教師要創設的情景。在選擇情景材料時,教師一定特別慎重,要考慮情景材料應該去哪里搜集,如何對搜集到的材料進行取舍。同時,教師還需要思考為什么選取這些情景材料,材料和材料之間的邏輯聯系是什么,這些材料可能會引發學生什么樣的思考,最終學生要達到怎樣的學習水平等。情景材料選取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好材料的方向性問題。本文以情景材料選取的“指向性”為導向,結合教學設計的實例,擬從“大”“中”“小”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筆者以“弘揚民族精神”(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課)的教學為例,來探討這個問題。
在校學習階段是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其中就包括非常重要的個人政治信念和政治素養。當前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政治認同,深入探究并尋求如何培育有堅定理想信念的學生,是落實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是政治學科的職責所在。中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他們的思想價值認同不但影響個人將來的選擇,更關乎著國家的道路、社會的建設。高中階段學生的價值認同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教師必須進一步加大政治認同的教育和培養力度,以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這也正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最重要的使命所在。同時,隨著當前網絡信息的發達,各種思想相互激蕩,魚龍混雜,對中學生思想的培養和教育構成了一定的挑戰。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去哪里尋找好的素材,創設什么樣的情景材料呢?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優秀素材可以選取。比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事例,中國共產黨先進模范人物事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艱辛探索事例,特別是進入新時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建設等,很多中國好故事,很多中國好聲音。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在選取材料時,首先要著眼于“大”,就是方向要明確,要指向國家、民族優秀的文化,指向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讓學生在情景材料中了解黨的理論,理解黨的方針。通過黨的理論材料,理解思想政治課中具體的理論知識,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因此,本節課在導入環節,筆者選取了如下材料:
以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為例,比如習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經過幾千年的滄桑歲月,把我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是我們共同經歷的非凡奮斗,是我們共同創造的美好家園,是我們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
這樣的情景材料導入,既有時政的熱度,又有理論的新度,更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認同度,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眼前一亮,及時進入課堂,對后續課堂的有序推進奠定了基礎。
在學習民族精神的時代性、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環節,筆者選取了以下材料:
2017年6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到山西考察調研時特別提到了“呂梁精神”。他指出:“革命戰爭年代,呂梁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呂梁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用在當今時代,繼續為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而奮斗。”
這樣的情景材料選取,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更能讓學生感悟到習總書記講話的深刻內涵,讓學生體會到了習總書記深入群眾,了解群眾;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會到了黨和國家對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關心和關注。這樣的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理解黨的方針政策,支持黨的決定,永遠跟黨走。
地方特色文化是地方文明的集中體現,也是地方人們凝聚力、向心力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地方特色文化包含風俗習慣、道德倫理、鄉土人情,有利于培育人,這與思想政治課立德樹人的目標具有一致性。地方特色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吸引力和影響力,它根植于地方民眾的生產生活中,是人們實現文明代際傳遞的重要符號,體現當地民眾的心血和智慧。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情景材料的創設中選取地方特色資源,既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又能促進學生對家鄉的關心、關注和熱愛。
因此,思政課在情景材料選取中要體現地方特色,要把握一個“中”的原則,著眼于當地實際,充分了解、挖掘地方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先進人物等積極因素,甚至可以帶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當地田間地頭,走進當地百姓家中,讓一些民間藝人、革命后代、非遺傳人等現身說法,讓高中思想政治課充滿更多的“煙火氣”。這樣的素材能更加豐富、飽滿和多樣,而且這樣的素材與學生生活的場景相匹配,學生了解更多,感觸更深,參與積極性更高,教學效果更好。
為了讓學生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內容,讓學生重溫經典,學習先進,筆者選取了真實事例:
杜爺爺,1927年出生于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吳城鎮下三交村一戶貧寒的農民家庭。1947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參加了解放太原的戰役。回想起當時的激烈戰況,老人很是激動:“真正的戰爭遠比電視里演得殘酷,一不小心就會被子彈擊中,那時候每次上戰場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著回來……”從杜爺爺抗戰的表現中體現了我們的先輩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堅定的革命信仰,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這樣讓學生重溫紅色歲月,緬懷革命先烈,汲取前進力量,弘揚呂梁精神。
為了讓學生理解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筆者選取了以下事例:
2018年8月18日至20日,第二屆“數谷呂梁智贏未來”大數據產業推介會在山西呂梁成功舉辦。同時,呂梁智能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華為山西(呂梁)大數據中心揭牌。
2019年,是華為艱難的一年,也是華為奮起拼搏的一年。華為是全球公認的第一大通信設備廠商,也是5G最領先的廠商,5G基站出貨量最高,市場份額也最高。2019年,全球手機市場處于同比下滑的狀態,但是華為的國內市場份額仍然是在大漲,在國內市場中保持著絕對的領先。
這樣的情景材料選取,著眼于本地發展實際,既有利于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關心家鄉,熱愛家鄉,回報家鄉,將來努力建設家鄉的意識。
當前,在高考壓力下,不少學校過于追求升學率,讓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假期帶著孩子在各個校外培訓機構奔波。學校和家庭的雙重擠壓,導致學生很少有時間和空間接觸社會。信息來源的有限,導致學生成為井底之蛙,嚴重影響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因此,在高中政治學科教學情景材料的選擇中要融入社會生活元素,要將課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注重營造生活的氛圍,讓學生參與、體驗和感悟。
“生活化”是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場景來吸引學生,要指向和實現思想政治的學科核心素養。思想政治課教學素材和內容要以生活為基礎,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最后也要回歸生活,指導學生更好地生活。任何課堂教學情景都是從生活情境中產生的,面向學生的課堂教學情景材料的選取符合“三貼近”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貼近學生熟悉的身邊現實生活,尋求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契合點,建立兩者融會貫通的內在聯系。因此情景材料的選取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結構和認知特點,要學生愿接受、能接受,要能推動學生的興趣和思考,激發學生的熱情和信心。
習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面對這一時期學生心智的不斷健全,思維的逐漸活躍,要求教師更細心地發現,更耐心地教育,更精心地培養。教師在思政課學習情景材料的選取中,要更用心地做到一個“小”,就是要做到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說身邊的事,說自己所經歷的事,然后教師進行引導提升。
在講解中華民族偉大奮斗精神環節,筆者選取了學校的健康副校長(本地市人民醫院醫生)的事例,因為這名醫生經常來給學生做講座,學生了解她的故事。具體事例如下:
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有這么一群可愛可敬的“白衣戰士”,疫情來臨時,他們默默無聞主動投身在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第一線,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委員、呂梁市人民醫院ICU主任孫醫生正是這群“白衣戰士”中的一員。孫醫生挺身而出,自愿、積極投入疫情抗擊第一線。她積極參加醫院及國家、省級衛健委組織的相關視頻會議,認真學習文件精神,時刻關注疫情發展,同時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救治工作,通過深入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加強研究始終堅守一線,沖鋒在前,不畏艱險,無私奉獻。
通過學生身邊孫醫生的事例,讓學生既理解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內涵,更讓學生體會到了榜樣就在身邊,讓學生學習榜樣,為國家、為人民努力奮斗,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相聯系。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學科情景材料的選取一定要注意指向性,即:指向黨的領導,指向家鄉的發展,指向學生的生活。這樣的材料才能幫助學生加強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才能體現學科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