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榮輝
(浙江省新昌縣城關中學,浙江 紹興312500)
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創客教育也不例外。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于學習者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1]。幾年來的實踐得知,構建引發學習者好奇心和興趣的創客材料是推動創客教育未來的“生長點”,利用項目式學習方式開展創新活動是提高創客教育活力的“生命線”,全面提高創新實踐能力應該是創客教育所倡導的基本“生活面”。教師只有真正領會創客教育的意義所在,理清其成長脈絡,才能發揮創客教育的價值,真正使創客教育發揚光大。
課程是指按照教學計劃、目標和大綱為學習者提供的,有利于學習者成長的學習材料的集合。而不同年齡段的學習者需要對應不同深度、不同內容的課程,而初中生快速發展的認知力決定了他們需要開放性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實踐證明,可探索、可發現、可創新的跨學科學習內容已經成為初中生智力發展、頭腦開發的成長點。基于這個邏輯,再根據日益發展的新技術,可引進電子制作、智能控制、3D打印等多種創客教育器材,并融入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建構了融合高科技的創客課程,為學習者素質發展提供新的成長點。該課程可分為技術運用和技術體驗兩大類。
創客教育的核心是利用數字技術來造物,即通過物品的創新實現自己的新思想,因此,構建新技術運用類創客課程極為重要。首先它重在一些新技術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直觀運用,即有效利用新技術的高性能、高效率,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新技術的運用還可以使項目學習簡捷化、活動過程直觀化、成果呈現動態化,使學習者可以靈活選擇活動視角,直接觸及技術原型,觸發感知的信度和效度,實現最優化的學習。其次是追求新技術的“生活化”,也就是努力將新技術與學習者生活建立對應關系,讓新技術服務于日常生活,解決生活問題,獲得創造成果,感受新技術帶來的好處。
1.1.1 技術應用
在技術操作熟練的基礎上,應不斷引導學習者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將技術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問題、探索規律、收獲成果。例如,研學旅行活動是當下熱門的綜合實踐活動之一,這種將知識與實踐完美對接的學習模式,可使學習者置身于真實情境中,用眼睛去觀察世界、用頭腦去思考自然、用心靈去丈量萬物,達到真正的知行合一。為了使活動有效、有意義,要求學習者學會利用手機中先進的APP技術,設計一些項目式學習活動,如山林植被草木的研究——“微軟識花”APP、“形色”APP等軟件的運用,野外辨別方向的研究——指南針APP軟件的運用,“十九峰景區”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地圖APP軟件的運用等。
1.1.2 技術創新
在創客課程學習中,要特別關注學習者創新素養的培育,并以各種形式拓展新思路,開發新產品,促進學習者創新觀念的形成,靈活運用新技術參與創造活動,使創造素養得到內化和深化。例如,在《幫扶老人》創客項目活動中,為了將活動長期堅持下去,學習者運用網絡技術為老人組建聊天微信群、QQ群,定期開展“聊家常”服務;在“科技下鄉”活動中,學習者則利用機器人編程技術,為農民制作智能灌溉裝置;而由學習者設計并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的樹木銘牌,也掛在了校園道路兩旁的行道樹上,實現了創客活動與文明校園建設的雙贏……
所謂體驗類創客課程,就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從創客項目入手,讓學習者在創客操作過程中體驗新技術所帶來的魅力。沒有人天生就能掌握新技術,它是通過經常性的練習、反復操作、直觀地體驗而熟能生巧。而每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學科領域、不同心智狀態下的表現也千差萬別,直接的表象就是反映在能力的高低上。因而,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永遠是教育的主要規律,也是國家教育改革一直提倡“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統一”的理念。所以,體驗類創客課程應圍繞孩子能力發展規律進行建構,讓學習者能動得了手、玩得轉,還要講究實效。
1.2.1 技術學習
學習者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習,尤其是對新技術的由來、原理、維護方法進行感知、操作,發現問題,生成目標,嘗試探索,尋求規律和方法。例如,在“無人機”綜合實踐創客學習中,不僅需要學習者掌握無人機的技術原理和操作技術,甚至組裝、仿制,還可通過“無人機救援”這個課程,促使學習者熱愛生活、關注社會,提高責任意識。
1.2.2 技術訓練
引導學習者利用新技術制作常規作品,以學會基本操作方法,然后逐漸加深訓練強度,用來強化技能。由于是小組互助式研學,教學中不斷鼓勵學習者積極交流經驗,分享學習成果,解決困惑,相互補充,相互啟發,共同進步。
一系列創客教程的研發與推廣,為青少年創造實踐打開了自主創新的大門,奠定了創客教育的基礎。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強調學習者自身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并且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主、對現實世界的主題或問題進行探究的創新方法”[2]。未來社會,瞬息萬變!人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而對教育提出了高標準、高起點要求!然而,無論教育模式如何變化,主導學習者素質提升的仍是觸發其終生學習內驅力,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之以漁”。讓學習與生活融通,打通學校與社會的邊界,使學習在真實的環境下發生,并在實踐中發展批判性思維,主動獲取知識,掌握科研方法,從而提高青少年的創造素養和實踐能力。實施項目式學習,就是讓學習者學會學習、勇于創新,這就是青少年應對未來競爭的積極向上的生命線。
為了推進創客項目式學習,可構建“整合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創客項目學習模型”,通過融合考察探究、社區服務、設計制作和職業體驗4大類活動,打通綜合實踐活動與創客教育之間的綠色通道,為新形勢下創客項目式學習的實施提供多種可持續成長路徑。
2.1.1 “考察探究”活動為創客項目學習提供創造路徑
創造新產品是創客教育的常態,但造物不是閉門造車,而需要當作一個課題來研究,即研究該物的形狀、材質、大小、用途,甚至藝術性和公眾的認同度。同樣,課題研究也是“考察探究”活動中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基本方法,它是指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引下,融入自然,走進社會,學習生活,并從中發現問題,繼而轉化為課題進行研究,然后在研學過程中自主搜集信息、主動尋求問題解決的學習活動。將“考察探究”活動與創客項目式學習有機結合,可方便創客們尋找創意,夯實研究方法,提升造物效率。
2.1.2 “社會服務”活動為創客項目學習添加育人元素
在創客項目式學習中,造物也是有主題的,沒有主題思想的造物活動是盲目的,也是沒有生命力的。而社會服務恰恰就能夠為創客活動提供主題,實現創客活動的“價值體認”。當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社會服務”加盟了創客活動后,拉近了“社會服務”與創客項目式學習的距離,從而提高了創客活動的“溫度”和社會價值。
例如,社會服務活動是學習者根據青少年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社區服務、社會生產生活以及社會公益的系列實踐活動,它是綜合實踐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實踐育人形式。當整合了創客項目式學習后,既要引導學習者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加深對社會、對人民群眾的了解,還要指導學習者運用創客新技術服務于活動,服務于社會,增強價值體認。
2.1.3 “設計制作”活動為創客項目學習提供平臺依托
創客教育是一種“培養敢于創新、創造的人”的教育,是一個自主探究式學習過程,其經歷往往具有挑戰性。“驅動學習者去創造能夠反映主題、概念和標準的有形學習制品,從而在一個互動的環境中學習科學知識、工程原理和操作技能,在問題解決中促進知識的建構、信息的利用和方法的傳承,在產品制作中學習創造邏輯關系”[3]。這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設計制作活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設計制作”活動不僅僅局限于造物,而在于基本能力的培養,可作為創客活動的平臺。而加入了創客活動后,其挑戰性明顯提高。
2.1.4 “職業體驗”活動為創客項目學習創設認知情境
現在的學習者由于家庭條件優越,又多為獨生子女,他們普遍存在著怕苦、焦躁、責任心淡薄、耐挫折能力弱等現象,這對開展創客活動不利。因此在創客活動中融入“職業體驗”,讓學習者體驗職業勞動的辛苦,感悟生活的不容易,他們就會有所觸動,從而增強對創客活動的正確認識。例如,新昌是一個茶葉之鄉,采茶、制茶、賣茶成了當地許多人的主要工作,其中的辛苦學習者未必可知。于是,以“茶”業為主題的創客項目式學習誕生了,減輕人力負擔的“采茶機器人”“賣茶機器人”的創客開發項目也同時展開。
“創客運動”本來就是一個舶來品,創客教育也在探索當中。為了普及創客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熱愛活動、參與活動,有必要對其流程進行梳理,以保障創客項目式學習有條不紊地開展下去。根據創客教育的內涵、特征、目標、方法、技術支持等元素,特強化其實施路徑。
2.2.1 立足生活,發現問題
學習者在某個生活片段或某個場景中發現一個真實問題,然后通過資料查詢(如登錄有關網站),搜集解決問題的方法、技術和路徑,并根據本人的認識作出判斷,提出自己的意見。
2.2.2 集體討論,尋找方案
將自己的創意想法用圖示的方法表現出來,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大討論。大家分別陳述自己的想法以及用何種技術方案來解決問題,這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創新方案。
2.2.3 制作提示,產品迭代
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各種技術對創新方案進行加工與制作,得到創新作品。然后再不斷調試、改進和產品迭代,得到成果。
2.2.4 分享成果,繼續探索
每個小組同學介紹自己作品的設計與制作過程,講述其解決了哪些問題,運用了哪些技術,又出現了哪些新問題,出現問題后又是如何改進的,等等。接著,教師對作品隨機進行評點、歸納,甚至對學習者尚未觸及的“空白”,拋出“新問題”,激起“新興奮”,從而對問題作出完整解決方案,引導學習者進行新的探索實踐。
教育的價值在于對“被教育者”的啟蒙和指導。眾所周知,是勞動解放了人的雙手,并推動了人的進化,而創客活動屬于創造性勞動,它是一種高級勞動,創客教育就是通過“造物”這種“高級勞動”逐漸影響“被教育者”的行為,使他們具有超然的實踐創造力。基于創客教育的價值意蘊,校園創客教育可通過創客理念和環境創設,以“技術引領、創新實踐、素養提升”為主線,把學習者的學科課程學習同家庭生活、社會服務、個性活動、問題解決、職業體驗緊密結合,使學習者通過綜合性、開放性、技術性、創新性的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全面的發展,進而全面提升青少年創新實踐能力。
就創客活動過程來看,創客活動就是創新教育航程中一個“孵化器”,它的指向性非常明確,即通過創造作品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動手實踐中培養人的創造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例如,現在許多學習者非常喜歡多肉植物,于是課題組設計了一個“創意花盆”創客項目活動,引導學習者利用3D打印技術設計一個花盆,在花盆上栽種多肉植物,在校內開展義賣捐款活動。在這個創客項目中,學習者不僅僅掌握了3D打印技術,而是學會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如如何給花盆定一個好價錢、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宣傳慈善活動等。
既然創客活動是一個產品的創造過程,那么制造產品可容不得馬馬虎虎,是要講究生成工藝、外觀創意和藝術體現的,使之盡量完美。實際上,這就是“工匠精神”的物質體現。因此在實施創客教育時,應創設基于創新的技術環境,不但善于利用科學技術解決問題,還要運用批判性思維發展創新思想,實現創造的飛躍。例如,剪紙是一門手工勞動,看似低級,實質上它是一種復雜的、蘊含藝術修養的創造性勞動。在剪紙教學時,不但要求學習者跟“做”,還要在示范與臨摹中創新,發現生活中的“美麗”,加入自然中的“靈動”,融合科技中的“技巧”,不斷激發靈感,精益求精,在平面剪紙的基礎上創作出可動的、立體的新作品。
創客教育即是一個基于創造、強調分享與合作的創新教育活動,同時它也是一種文化熏陶的教育,因為它專注于鼓勵學習者參與解決現實世界問題并探索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所以,作為創客教育的推動者,不僅要給學習者開闊視野、動手創造的機遇,還要將它變成提升創造力、堅定自信心、塑造健康人格的“推進器”,實現全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