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逸,楊 婧,宋 微,付 強
(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吉林 長春130033)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第二篇的開篇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用第四章闡述了如何“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體現了創新在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中的重要性,而科技人才又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和不竭動力。吉林省作為振興東北區域經濟的重要工業基地,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促進新經濟轉型升級,因此探究吉林省科技人才保障機制的具體實施路徑對吉林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推動吉林省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2019年全國各省市新增人口排名中,東北三省是排名最末的省份,吉林省排在倒數第二,可見吉林省人才流失問題十分嚴峻,尤其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吉林省的就業和生存環境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吉林省“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較普遍地存在于企業中,在企業取得一定效益后就容易滿足于現狀,缺少將企業做大做強的意愿和技術創新的動力。另外,吉林省地理位置較偏、對外開放不如其他省市有先天條件優勢,再加上產業優勢不明顯、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意識不足等桎梏,導致吉林省經濟發展較緩、人才大量流失。2016年,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其中提出要“建立人才優先發展保障機制”,各省市也紛紛開始制定并推進相關機制體制改革和計劃。科技人才保障機制在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和引才留才等方面為科技人才提供保障,也為科技人才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從而有利于區域乃至國家創新水平、科技水平的發展與突破,對促進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提高中國國際競爭力具有很大推動作用。
不同發展階段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都清楚科技人才對產業結構升級和提升國家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政策和機制上十分重視引才留才,下文從國外和國內兩個角度歸納引才留才的相關舉措及經驗。
2.1.1 美國
美國對人才的培養具有長期規劃性,如20世紀80年代推出了以培育21世紀科技創新人才為目標的針對當代兒童的基礎教育改革——“2061計劃”,倡導在中小學就開設技術、科學以及數學方面的基礎課程,從而綜合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該計劃是美國多種社會群體,包括政府、企業、科技工作者、地區領導部門等共同參與并協作推動的結果,各主體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使得該計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可協調性,也令其實施的可能性和成功概率十分可觀。美國在政策制度方面對科技人才十分友好。雖然其移民政策已提高了門檻,但針對吸引科技人才的技術移民管理制度以及簽證制度起到了篩選并有效吸納優秀科技創新人才的作用,同時其完善的社會福利和對科技人才的生活保障也會較好地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美國還通過國際技術合作等方式鼓勵科技人才在美國工作,如美國已與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900余份科技合作項目[1],利用優勢互補而攻克技術難關并分享知識成果,從而提高國家綜合技術水平;美國還設立各級專項基金以及科技獎勵等,如國家科學獎、費米獎等國家獎勵以及由NAS、AAAS等機構設置的民間科技獎勵[2],以鼓勵科技人才積極地開展研發活動并取得創新成果。
2.1.2 日本
日本十分注重“官、產、學”3方面的發展以及三者的深度融合發展。政府在政策和戰略制定方面對科技人才的培養和扶持有很大貢獻。從進入21世紀至今,日本已獲得19個諾貝爾獎[3],可見其高水平科技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都處于領先水平。自1996年起,日本就開始制定5年一期的“科學技術發展計劃”,至今第6期已在制訂中,其根據不同時期國家環境和趨勢對科技人才發展進行規劃與指引。之后還有“240萬科技人才開發綜合推進計劃”等多項科技人才培養計劃落地實施,這些計劃中企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學生與科研人員不僅可以享受終生教育,還會被定期安排在國家主導高科技企業中接觸實地研發和成果轉化,培養其動手能力,激發其創新潛能。秉承著技術需要實踐的思想,日本企業與學校及科研機構聯系十分緊密,企業能為學生及科研人員提供實踐場地和科研經費,而學校和科研機構能夠吸納專業科技人才為企業提供創新人力保障,而政府除了在政策方面的支持,還建立通暢的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從而使人才需求、技術需求、技術成果等重要信息得以及時公開,讓“產”和“學”各取所需、協同發展。在難以攻破的高端技術研發領域,日本則通過優惠政策加大力度吸引國外高端科技人才或通過收購海外實驗室、企業等渠道讓高端科技人才為己所用[4]。
2.1.3 韓國
韓國在美國國家專利局申請的專利數排名中位居第三,可見其創新活力和科研能力都居于世界領先地位。作為新興發達國家,其進步離不開對科技人才的重視。韓國對科技人才的培養教育體現在多方面。其中,為了保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其建立了完善的公立教師輪崗制度,保證不同發展程度的區域共享教育資源;韓國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力度很大,教育經費在其GDP中占比最大;對于在國際科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的佼佼者可以免服兵役并得到領導人的親自接見[5]。韓國為引才提供很多優惠政策且力度很大,從而有效吸引人才流動至韓國并充分利用技術溢出效應。韓國通過搭建創業平臺等方式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為關鍵技術研發提供豐富資源,同時在薪資上以國內科技工作者平均工資5倍以上的優厚待遇吸引國外科技人才,并在生活多方面滿足其需求,解其后顧之憂的同時也給予其很高的社會地位。同時,韓國還通過在國外設置科技分支機構以保證科技需求的信息順利流通并能得到及時反饋和滿足,或以國際合作科研機構的方式,讓科技人才的技術效能為其所用。
自國務院提出人才強國戰略以來,中國各省市也紛紛采取措施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經濟實力較強的發達城市群。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條件為其引才留才提供了基礎,更多的創新創業機會讓人才更愿意留在發達城市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發達城市也是對科技創新高需求的地區,其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需要用創新來避免“內卷”情況發生。在人才培育方面,中國發達省市在持續加大力度,如北京啟動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備人才早期培養計劃,鼓勵青少年接觸前沿科技并培育其創新能力,安排知名科學家指導在相關基礎領域有潛力和興趣的高中生等;廣州創立人才基地,根據不同學科、不同需求設置不同內容和期限的培訓計劃。在引才留才方面,發達省市如廣州等通過住房補貼、醫療保障等優惠政策解決科技人才在發達省市生活成本較高的困難;上海對緊缺急需人才實施更寬松的“居轉戶”政策;深圳制定本市人才引進的個人申辦實施辦法以吸引創新人才來本地落戶;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城市群布局三大科創中心,也會促進科技人才流動和集聚;北京等城市還通過建立創新創業示范區、吸引人才,讓其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和補貼。在用才方面,上海市通過建立動態協調、市場融合、動態評估等保障機制對科技人才進行高效配置,靈活用才,在提高人才素質的同時也能使人才充分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實現價值。
綜上可以看出,無論是國外發達國家還是國內發達省市都在通過制定適合自身情況和發展的人才政策和機制促進引才留才,同時也都考慮到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的長期可持續性。吉林省應在充分認識實際省情的基礎上借鑒相關經驗舉措,進一步完善吉林省科技人才保障機制,促進區域創新發展。
培育科技人才、為科技人才隊伍提供后備力量是從根本上提高科技人才素質水平、增加科技人才數量的渠道。吉林省缺乏關鍵技術領域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這也是吉林省產業難以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育制度上應該深入推進改革的落實,促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從小多方面了解科學技術的奇妙之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不再將“考試升學”作為學習的唯一目標。應加大教育投入,增強師資力量,設置更多與科技實踐相關的課程和宣傳講座,資助成立更多的專業研究院所和實驗室,為專業領域的研發活動提供優良環境和設備。針對現有科技人才,建立終身學習機制,鼓勵人才在研究摸索中不斷進修,掌握不斷更新的新技術、新知識,從而開發更高的創新水平和思路,還能培育出符合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新型科技人才,滿足行業需求。
合理配置科技人才資源,使科技人才各展其長是有效激發人才活力的重要方式。吉林省科技人才流動性較差,人才市場的發展程度同發達省份相比還很不成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人才市場不僅要加強完善人才資料的整理、分類,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科技人才信息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使人才信息得到有效推廣和便利獲取,同時也便于企業或科研機構的人才需求得到大范圍的信息擴散,有利于科技人才供需的有效對接,同時也會較直觀地體現技術市場的需求導向,有利于科技人才規劃繼續學習的方向從而獲得更高的利益回報。吉林省科研機構或企業還應與發達省份建立可持續的合作交流機制,多開展交流學習、經驗借鑒活動,邀請高水平科技人才進行一定時期的交流指導。促進企業等用人單位建立合理的內部調動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的人才流動機制,將“存量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同時,根據企業研發需要有方向性地引進“增量資源”,在節省研發成本的同時也避免出現“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現象發生。
吉林省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區域競爭力較弱,因此促進構成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尤為重要,應進一步加大力度催化產業結構升級,依托于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相關產業發展,推動長吉圖創新帶的發展,促進吉林省進一步開發開放,可通過建立創新創業園區、地區科技中心、院士工作站、聯合實驗室等方式優化創新環境,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借助這類機構或園區內的優惠政策和薪資優勢等吸引科技人才。還應加大對科技資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對科技人才的薪酬福利,包括子女升學、住房、就醫等多方面,為科技人才生活提供便利。豐富科技創新資金來源渠道,政府在進一步創建關于科技人才發展的專項基金外,還要鼓勵社會力量創建相關基金,鼓勵金融機構為科技企業創新活動提供更多融資渠道,政府可相應提供融資優惠,從而為科技人才創新研發活動提供資金保障。制定海外科技人才引進政策,鼓勵舉辦跨國科技交流會議、講座等,讓更多海外人才了解吉林省產業優勢和發展需求,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以吸引海外人才長期留在省內工作。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有效保護科技人才的研發成果,提高人才創新的積極性。
吉林省在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方針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國家的平臺、中心資源,結合吉林省產業優勢和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吉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人才保障機制,各部門要增加溝通交流,為吉林省科技人才隊伍的壯大以及可持續發展共同努力,為吉林省經濟的振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